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世纪之坝 > 第3章

第3章



                                    他在文中极力推荐“235方案”(即高坝方案),正式提出修建三峡工程的主张。

        这篇文章,被一位有心人发现并认真拜读后断然认定:“这种观点完全不切实际”。此公乃燃料工业部水电建设总局局长李锐,往后成了鼎鼎大名的三峡反对派代表人物。

        针对林文的观点,李锐也撰写了两万多字的长文:《关于长江规划的几个问题》,并组织了一批水电专家就长江的水文、防洪、发电、航运、地质及有关工程技术和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分别写了专文,于1956年第9期《水力发电》杂志刊出《长江规划专号》。

        李锐的文章主要谈三个问题:河流规划的综合利用原则;长江的防洪规划;动能经济问题(水电同国民经济关系)。文中指出:综合利用是河流规划的唯一方针和总原则,必须从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能,反复论证各种方案,从而选定长江干流开发的第一期工程。李锐认为:应先开发长江各大小支流的水力资源,以满足国家近期迫切的电力供应,同时也有防洪及综合效益,将来时机成熟再考虑三峡。

        或许由于《水力发电》杂志发行面窄,李锐与林一山的首次公开论战鲜为人知。或许也有不少人看到了,但“山雨欲来风满楼”,早在1955年底,水利部就传出:三峡工程可以3年勘测设计,4到5年施工建成。当《人民日报》1956年9月头版头条刊载了“长江水利资源查勘测工作结束”特号字标题的新闻时,李锐禁不住提笔写了一篇《略谈三峡工程》的四千字文章寄《人民日报》。报社寄来了小样,但终于未能刊出。副总编王揖后来打电话告诉李锐,说文章拟刊二版,送审后周恩来总理表态:有关三峡问题的争论不宜在报纸上公开发表。

        至此,李锐与林一山的首场笔墨官司不了了之。数十年后李锐自编《论三峡工程》文集时,曾因未能找到《略谈三峡工程》这篇文章而遗憾。可在90年代初,他忽然在一堆旧档案中发现了它。它是一张校样,纸已发黄,有些变脆了,校样的末尾,标有“二版,送审稿”五个字。

        望文兴叹,老年李锐专门写了一篇“感慨万千读三峡旧文”的文章,发表在1992年12月24日的《海南开发报》。

        ●1958年:李锐与林一山“对簿公堂”

        1958年1月17日,李锐突然接到中央办公厅通知,要他第二天乘专机去南宁。还说专机在武汉停留,接林一山一起去。

        李锐明白:毛主席要考问三峡问题,此行与林一山必有一场

        交锋。李锐回忆说:飞机在武昌机场着陆时,林一山已经在等着,他的秘书魏廷铮(后任长委主任)提着一口沉甸甸的大皮箱。我们只打了个招呼,在飞机上也没有交谈。近中午到达南宁,住在一栋新盖起来的宾馆。田家英(毛泽东秘书)马上来找我,对我表示严重的担心,说他和胡乔木都为我捏一把汗并急切地向我介绍中央会议形势:主席大批“反冒进”,总理当面挨了批评,柯庆施攻击陈云。大家紧张得很,有的人睡不着觉。

        在饭厅吃晚饭时,与会者笑道:“两个冤家碰了头”。

        晚饭后,“两个冤家”参加了接近尾声的南宁会议。李锐与林一山坐在毛泽东正对面,对面左右是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真、李富春、李先念、簿一波、柯庆施、李井泉、欧阳钦、张德生、刘仁(代林铁)、史向生(代吴芝圃)、陶铸、王任重、杨尚昆、周小舟、刘建勋等;中央各部有王鹤寿、赵尔陆、黄敬等;还有陈伯达、胡乔木、吴冷西、田家英。

        大家都坐定后,毛泽东问林一山:你要讲多少时间?

        林答:要两个小时。

        毛泽东又问李锐,李锐答:只要半个小时。

        于是,林一山长篇大论,从汉朝贾让治水谈起,二千多年间,长江洪水如何为害,平均10年一次。辛亥以来的40年中,平均5年一次,可见长江洪灾愈演愈烈。1931年水灾,死14.5万人;1935年大水,死14.2万人;1949年大水,死5700人;1954年特大洪水,虽采取紧急分洪等措施,保住了武汉和荆江大堤安全,仍

        死了4900人……林一山强调:长江洪水最高峰在来自宜昌三峡以上,至少占汛期干流水量50%以上。因此,三峡枢纽对长江防洪有决定性意义。林一山认定:只有三峡才能控制川江洪水,解除荆江大堤的严重威胁和洞庭湖区的洪灾。倘若荆江大堤决口,将直接威胁江汉平源几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于水库的正常高水位林一山推荐“210~200方案”;关于装机容量,林一山认为至少可在1340万千瓦,年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以上;

        关于工程技术,林一山称:已选好几个比较坝段,有三个方案;施工难度和强度同国外类似工程相比,也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

        关于投资,林一山估算约为72亿元;

        关于水库移民,林一山没有谈及此事。

        李锐发言时首先强调长江不同于黄河,自古以来是条好河,轮船从上海可通到宜宾,是世界大河中数得出的黄金水道,最好的通航河流;泥沙远不如黄河严重,水量为黄河的20倍,洪水量为50倍;最大与最小流量之差,黄河为200多倍,长江只25倍。

        李锐认为:三峡只能控制长江流域面积50%,即只能管住西水(川水),而对南水(湖南四水及赣江等)和北水(汉江)则无能为力。

        李锐强调堤防作用,他说:堤防是我国自古以来,也是世界各国行之有效的最好的防洪措施。无论有无三峡工程,必须搞好堤防。1870年所谓长江干流千年一遇的大洪水,主要是川江洪水,四川灾情极重;洪水过三峡后,向南冲开松滋口(南岸四口最上位),并未冲破荆江大堤。因此,说什么荆江决口要死上百万人,是一种危言耸听不实之辞。

        李锐感慨发问:难道我们的能耐还不如蒋介石时期?

        李锐特别强调移民问题:如按坝高200米方案修建三峡水库,估计移民就至少在105万人,这是一个极其严重、极为困难的问题。

        李锐着重谈及:假如修建三峡,其主要作用是建一个几百万千瓦的大水电站。三峡水库防洪能保住荆江大堤,对武汉并不起作用。

        李锐最后说:三峡工程技术问题很复杂,如弄清地质情况要多年时间,多级船闸、电站装机容量(至少60万千瓦一台)以及施工等问题,都是超世界水平的。国防也是问题,同世界形势有关系。

        待两人都讲完之后,毛泽东说:讲了还不算数。你们俩各写一篇文章,不怕长,三天交卷。第三天晚上,我们再来开三峡的会。

        第三天,林一山交出约2万字文章,题为《关于长江流域规划的初步意见》,内分四节:长江概况;综合开发长江水利资源的迫切性和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作用;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为主体的流域规划;有关兴建三峡枢纽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

        李锐交卷的文章8000字,题为《大力发展水电以保证电力工业十五年赶上英国和修建三峡水电站的问题》。赶英国部份为四个问题:电力工业在15年内赶上英国的关键;水电能不能赶得上去;水电如何赶上去;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投资与技术力量)。文中谈到电力长远发展方针应当“水主火辅”。关于三峡,李锐提了六点看法:第一,控制三峡修建时间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第二,投资问题;第三,105万人的搬迁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第四,三峡与国防的关系;第五,三峡的技术问题;第六,关于“围堰发电”问题。

        第三天晚上,仍在原处开会。与会者已将两篇文章看过了。毛泽东先讲,说李锐的文章写得好:意思清楚,内容具体,论点可以服人。特别赞赏李锐文中关于电站容量跟电网及全国电力的比重关系,以及坝址地质条件的说明。关于三峡问题,毛泽东说:中央并没有要修建的决定。对三峡我还是有兴趣的。如果今后15年建成,那是赶上美国的问题。还有原子弹问题,太集中了他不好,还没有别的电站。关于水电,毛泽东说:水力用之不竭,应当多搞水电,加快发展水电,“水主火辅”嘛。没有水力的地方,当然要搞火电。

        说着,毛泽东指着李锐说:我们要有这样的秀才。大家都要注意培养秀才。

        毛泽东很风趣地对林一山说:谁要是想睡好觉,听林一山讲一顿。

        会议结束前,毛泽东出人意料地对李锐说:你当我的秘书。南宁会议以三峡问题议题结束,李锐与林一山的再次较量,胜负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