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世纪之坝 > 第15章

第15章



                                    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居民在绝对贫困和危难之中。据统计,世界人口吃不饱的有五点七亿人;在发展中国家,有4.5-5亿人严重营养不良;难民有1500万;第三世界中失业者达2000多万人;在世界各国,还有成人文盲;住房不足的有10.3亿人;失学儿童多达2.5亿……

        “人类困境”另一种表现,是生物界受到劫掠和退化,支持着人类生活的四大主要系统——农地、牧场、森林、渔业——正在开发过度,全球生态系统受到了人类的劫掠和污染带来的威胁。“人类困境”的表现还有其它七种,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只要记住米都斯等人提交的一份惊扰全球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就够了。它是70年代“罗马俱乐部”提交发表的第一份耗资25万美元的报告,被誉为“70年代的爆炸性杰作”。

        我们还是回过头来,面对我们的三峡库区吧,看看这儿的人口爆炸当量足也不足——

        丰都县城,解放初期人口只有几千,现在已发展到3万人。县城占地面积0.9平方公里,过去这样,现在还这样,现人均占地仅有30平方米左右,不到国家规定的一半。

        秭归县城,游人一爬上这座古老的归州镇,最突出的感觉就是挤:房屋窄,街道窄,人却很多。无论你走在哪里,都会见到一堆一堆的人群。这个县城还不象丰都,丰都县城地面基本是平的,而这儿的房屋却多半是建在坡上,一万多人聚集在这“巴掌”大的地方,焉能不挤?

        巴东县城的地皮紧张是全国闻名的。从古至今,那“一条街”式的城镇建筑颇具特色:一半建在山坡上,另一半则高高地悬在半空,赖砖石砌成高耸的石头或钢筋水泥柱顶着,被游人戏称为“吊脚楼”。不谈人口生存现状,单看城镇住房条件,你就可猜到个大概。

        长江三峡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沿江几十座城镇,因为没有适合开垦的住宅地基,各个城镇从解放至今,面貌变化几无感觉。而人口,则由解放初期的几百万,剧增到现在的1800万,实在令

        人惊叹。

        三峡地区,包括四川的涪陵、万县,湖北的宜昌地区、宜昌市和鄂西自治州的巴东县,共30个县、市和一个省辖市。85%的面积是丘陵山区,30个县中,有24个县是中央和地方挂了号的穷困县,每年吃掉国家财政补贴3亿多元。说得丑一点,这一地区解放前农业生产大部份处于“力耕火种”状态,只有沿江一些码头经济稍为发达。全国解放时,整个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只有1.19亿元,基本上没有工业这个词儿。

        还是作个比较吧:

        1984年三峡地区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为510元,居全国第25位,农业人均产值288元,居全国第28位。

        尤为严重的是:全地区尚有30%-40%的农民(500-600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有269万人和230多万头大牲畜饮水还有困难;还有140多万人患有严重的地方病,过着贫病交加的悲惨生活。

        三峡贫困户的一般状况如下:

        (1)食不饱腹(粮食不够吃),常年无油吃,有时连盐巴也吃不上;

        (2)衣不暖体,暖季无替换衣服,冬天没有棉衣,几口人合盖一条被子;

        (3)住房不蔽风雨,有的无房宿息在岩洞、窝棚之中;有的有房但很破烂,漏雨透风;

        (4)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无钱买农药、种子、化肥,

        简单再生产都无以为继;贷了款又无力偿还,越贷越穷,越欠越多……

        作为一个食可饱肚,衣还富余的中年男人,我走在三峡地区的山水之间,耳闻目睹之后,心情异常沉重。纵观三峡地区,一个“穷”字、一个“愁”字,一个“盼”字,可览括尽矣。

        穷愁僚倒的三峡人,面对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心底的企盼和渴望油然而生,他们由衷地呼唤:

        “快上三峡!快上三峡!”

        ●故土淹,何处再安家

        按照175米正常蓄水位方案,20年一遇回水终点在巴县木洞镇,距坝址565.7公里,水库面积1084公里,其中淹没陆地面积为623平方公里。

        水库淹没范围,涉及湖北宜昌、秭归、兴山、巴东;四川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万县、万县市、忠县、石柱、丰都、涪陵市、武隆、长寿、江北、巴县等县市;此外还有重庆市区部份河滩地。

        主要受淹情况:

        20年一遇回水线以下,淹没涉及2市11个县城。全淹或基本全淹的和秭归县城、兴山县城、巴东县城;大部份受淹的是云阳县城;部份受淹的有万县市、涪陵市、忠县和长寿县城。13个城

        市在册总人数为47.19万人,淹没线以下需迁移人口为28.52万人,占60%.

        搬迁人口最多的是万县市,13.4万人;最少的是秭归,为1.04万人;大部分城镇为1.5~3万人。

        其次是集镇:受淹没影响的有140个,在册总人数为15.14万人。全淹的集镇106个,部分受淹只34个;共需移民10.78万人,占71%.

        农村受淹情况:

        据统计,总受淹农村人口为33.26万人,分散在19个县市的331个乡,13539个村,5269个村民组。

        受淹耕地为35.69万亩,其中水田1107万亩,旱地24.62万亩;柑桔地7.44万亩。受淹耕地1万亩以下的有宜昌、兴山、巴东、巫溪、万县市、石柱、长寿、武隆、江北、重庆市区10个县市;1~3万亩的有秭归、奉节、万县、丰都、巴县5个县;3万亩以上的有巫山、云阳、开县、忠县、涪陵市5个县市。

        三峡水库要全淹8个县城,涉及人口、房屋、工业、商业诸多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复杂问题,有28万多人思想工作要做,谈何容易啊!

        全淹8个县城,就得重建8个县城,比原来住房条件要好,比原来的住房要漂亮,否则,谁甘心情愿迁移故居?

        全淹106个集镇,也不是闹着玩。10万多人都是吃商品粮的主儿,在攀比思想十分严重的中国,谁乐意吃亏?

        最难的还是农民:30多万人要被迫远离故土,其困难远不知要比城镇搬迁大多少倍。城里人,受淹之后国家要给饭吃,给工作干,照样干不干都拿工资,永远是上等公民;

        农村人却生得“贱”:过去是人民公社,拿“工分”过日子;如今虽包产到户了,可这穷乡僻壤,有啥可包呢?祖祖辈辈用血汗开垦出来的一点好田、好地,靠省吃俭用几经努力营造的赖以生存的住房,有朝一日将被江水全部淹掉,心头会是个啥滋味?

        田地房屋被淹,国家当然不能也不会坐视不管。但那点补偿贴到底是几多,谁也不清楚;即便到了手,你除了钱什么也没有了,靠土地养育的人今后还怎么活呀?

        “故土淹,何处再安家”?

        ——这是三峡库区广大农民的共同心声!

        ●建三峡,移民费用知多少

        三峡库区按1985年实物指标,直接淹没人口72.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29万人,农村33.26万人,计划在20年内分批分期迁安完毕;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农村淹地不淹人生产安置人口、城镇迁建占地、随迁及功能调整、常住无户籍人口及机械增长人口等,至2008年,规划迁安总人口将达到113.18万人,其中建房人口85.45万人。

        按照《三峡工程移民政策和迁建补偿标准》有关规定,全库

        淹没处理补偿投资总额为110.61亿元。

        其分项投资如下:

        (1)农村移民安置费28.63亿元

        (2)城市迁建费32.10亿元

        (3)集镇迁建费6.49亿元

        (4)工厂迁建费18.95亿元

        (5)库区交通复建费5.64亿元

        (6)电站补偿费1.54亿元

        (7)输变电工程复建费0.46亿元

        (8)小型工副业补偿费0.55亿元

        (9)通讯线路复建费0.46亿元

        (10)广播线路复建费0.05亿元

        (11)文物古迹迁移发掘费0.4亿元

        (12)库底卫生清理费0.07亿元

        (13)库底林木清理费0.01亿元

        (14)智力投资0.95亿元

        (15)勘设、科研、行管费4.77亿元

        (16)预备费9.54亿元

        几点说明:以上投资,直接用于城乡移民安置占61%;专业设施迁建费占25%;预备费、勘设、科研、行管、智力投资占14%;

        在移民安置费中,分项比例如下:

        农村人均6045元,其中建房搬迁费2100元,生产;安置费3945元;设市城市人均8500元,其中建房费3950元,其它如基础设施及市政工程费4550元;县城人均67500元,建房费为3400元,其它费用4100元;集镇人均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