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宝贝战争 > 第31章

第31章



                                    

            “没事,我心里有数儿,医生说得让他多锻炼,我要陪着,他还嫌我烦哪。”

            婆婆的厨艺是一绝,享受着美食,享受着来自婆婆的关怀和如微体贴,如馨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相反是无所适从,沉重无比,这饭吃得不是滋味啊,简直像上刑。

            “别忘了,今天二姨从上海回来,晚上尽可能早点回来。”

            “晚上一块出去吃吧,我来安排。”如馨道。

            “别出去了,还是在家里吃顿团圆饭。””

            二姨是柳志文的二姨,张金芳的妹妹,三十年前远嫁上海,三年两年才会回来一趟,团圆一次不容易。

            下午,惦着远道而来的二姨,如馨提前收了工,跑一趟海鲜市场,特意挑了几只活鲍鱼和一些新鲜海货,大袋小袋地拎回家。

            打开门,却见客厅空无一人,只听到从婆婆的卧室里传来女人的说话声。老姐妹久别重逢,还要关上门说悄悄话?如馨将东西送进厨房,换上笑脸正要过去给客人打招呼,谁知刚到那门口,又意外地听到里面的说话声中夹杂着断断续续的哭泣。

            婆婆的哭声。如馨的心不由地缩紧了。现在,只要一听老人的哭声她就浑身紧张,神经抽筋,不由自主地恐惧。她犹豫了一下,还是举手敲门,喊了一声妈。门从里面被打开,二姨红着眼圈出现在如馨面前,而婆婆坐在床沿上老泪纵横。

            床边堆着一的摞报纸,大版面的男性不育广告强烈地刺痛了如馨的眼睛。

            如馨望望她们,望望报纸:“妈,别这样,二姨来了,这是高兴事,别哭了。”

            她不劝还好,一劝,婆婆索性像孩子似地放开嗓子,号啕大哭!

            如馨瞠目结舌,不知所措。印象中婆婆一向是个坚强的女人,若在以前,婆婆有泪不轻弹,儿媳想要看到她的眼泪,其难度不亚于上青天。可是最近,如馨这是第几次目睹婆婆泪水长流?婆婆的哭声如锋利的刀片,刷刷地削着她的心,这哭声又如泰山压顶一般,扑天盖地向她压来,躲不开,逃不掉,就算被压死,她也必须硬着头皮顶住,扛着。

            如馨昨日在丈夫安抚下刚刚有所好转的心情,顿时又拧作一团,抽搐起来。

            ““妈,不哭,不哭好吗?”如馨走到婆婆身边,尽力安抚。

            ““馨儿,妈求你了!”张金芳一把攥住儿媳的手,“你就跟志文好好地说说,要他去治病,他就听你一个人的话,只有你才能帮助他。妈不相信天下还有治不好的病,就算治不好,咱也得试试,要不然,妈死也不甘心哪……”

            二姨在旁边助阵:“是啊,如馨,不是二姨说你,你也老大不小了,这事你得上点心啊,不能就这么放任自流啊……”

            柳洪亮从书房里走出来,用拐杖捣着地,冲老伴痛心地说:“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你就别逼他们了,不是我说丧气话,这么下去非出事不可!”

            如馨感激地看一眼公爹,再看一眼伤心不已地婆婆,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只便敷衍了一下慌忙逃进了厨房。婆婆不知是哭得累了,还是故意要在妹妹面前炫耀一下儿媳的贤惠,居然没有主动走进厨房来,这可是最近以来从未有过的事。如馨巴不得躲开婆婆那张伤心抑郁的脸,她一个人关在厨房,闷着头一口气弄了大大小小十几个菜,一点也不觉得累。

            柳志文兴高采列地下班回家了。

            他一进门,张金芳脸上的泪奇迹般地消失了,二姨的红眼圈也不见了。饭桌上,柳家人与远道而来的客人家长里短相谈甚欢,只有如馨一声不吭,出于礼貌偶尔给一个随声附和的勉强的笑。不仅不想说话,而且没有食欲,感觉胸口满满的,勉强吃了几口,便再也吃不下去。

            回到卧室,如馨情绪低落仰躺在床上,浑身像被抽空了一样,铺床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是呆呆地盯着天花板,一言不发。

            关上门,柳志文俯身注视着她,“不舒服吗?”

            “头痛。”

            “是不是感冒了?”他用手摸摸她的额头,“有点烧啊,怎么不早说!”

            如馨无心解释,柳志文不由分说开门出去,不一会儿冲了一杯苦甘冲剂给她端来。

            “趁热喝了蒙头睡一觉就好了。”他欲扶她起身喝药。

            她推开了他的手,推开了药杯。

            “别乱喂药,”她说,“没病。”

            “不是头痛吗?”

            “不痛了。”

            “可你发热呀。”他又摸她额头。

            “是你手冷。”她不耐烦地皱皱眉。

            他看了看她,又俯下脑袋又自己的额头贴贴她的额头:“真没事?别撑着啊。”

            “我是傻子?有病不治硬撑?”她心烦意乱,推开了他。

            闭了灯,叶如馨仍是翻来覆去睡不着。

            “又瞎琢磨什么哪?碰上大案啦?说说看,什么难题?”他问。

            “跟案子没关。”她叹了一口气。

            “什么事?痛痛快快说出来,急死人啦。”

            “有件事,志文,我必须说。”

            “说。”

            “还是给妈明说了吧。”

            “什么?”

            “我的事。”

            “你疯了?”

            “这么下去好好人也会发疯的。”

            “又怎么啦?最近不是挺好的吗?”

            “是挺好的,正因为妈对我太好了。”

            “对你好还有错?”

            “所以我不忍心。”

            “什么忍不忍心,该糊涂时就糊涂,稀里糊涂哄一家人乐呵呵就成了,什么事都弄个子丑寅卯一清二楚,那不是过日子,那是演电视。”

            “我想糊涂可糊涂不了,妈让我劝你去治病,我该怎么办?”

            “就这事啊?”他忽然笑起来,拍拍她的后背,“老婆,你随便应付一下不就得了?还铁嘴呢,一个老太太哄不了?”

            “我怎么哄她?昧着良心?妈又没什么错,这么大岁数了,还要挨儿媳妇的骗?我这干得是什么事?作孽呀。”如馨的眼泪不由得又掉下来。
            “又来了又来了,别哭行吗?”柳志文伸手抹掉她的泪,“听我的,妈是个好人,可她有短处。她的短处就是太护短,不管什么事总是不肯让自己人吃亏。你要真想说那就说去,今天把事说明白了,明儿这日子就没法过了。说句心里话,我不想看到你和妈不睦,不想让妈离开,也不想你离开,你就成全我吧,算我求你,好吗?”

            柳志文从后面抱住了如馨,不知不觉竟也落了泪。

            是啊,张金芳绝对容不下有缺陷的儿媳妇,如果让她知道“祸根”在儿媳妇身上,不等于要了她老人家的命?老太太为了安抚儿子,每天只把笑脸给儿子,从不让儿子看到她的眼泪。转过来却要时不时把哭脸给儿媳,哪管儿媳能不能承受得了。而如馨又不能把老太太的苦悲惨状告诉柳志文,难受也要一个人咬牙受着。柳志文始终蒙在鼓里,整天乐呵呵地,还以为在他的调解下家庭多么幸福和睦。

            如馨不再争辩,一言不发任丈夫抱着,眼泪刷刷而下。她不禁问自己,这个男人不能抛开他的妈妈,而要她离开这个男人,让他去做别的女人的丈夫,跟别的女人一起过日子生孩子,她舍得吗?

            34

            下班后,如馨习惯性地打电话给柳志文。

            最近,她对他产生了一种奇怪的依赖。跟他一块走进家门,她心里会感到踏实。如果身边没有他,或者回到家里看不到他,让她单独跟公婆在一起,她会觉得不自在。她害怕看到婆婆那双充满期待和幽怨的眼睛,她害怕婆婆找她谈话,甚至害怕那些无处不在的来自婆婆的种种关爱。

            然而,柳志文在电话里告诉她,有应酬。

            如馨失望地挂了电话。

            天已经黑了。晚饭后,周芸正在辅导儿子写作业,门铃响了起来。

            如馨站在门口,脸上是无奈的笑意,眼睛却含着一缕抹不掉的伤感。

            在以前,如馨是朋友圈中有名的快乐使者,如今竟变成这副模样,真是叫人不可思议。周芸赶紧把她拉进来:“家里又闹了?瞧你这张脸。”

            鹏鹏很礼貌地站起来向如馨问好,又利索地将自己的东西搬到卧室。如馨觉得打扰了孩子作功课,真是过意不去。而周芸看到儿子如此懂事,眼神里掩饰不住的幸福。

            周芸弄来茶水,“从单位来的吗?还没吃吧?要我煮点东西给你吃?”

            “别瞎忙,在外吃过了。”如馨道,“不想回家,一点都不想。”

            “志文妈又折磨人了?是不是老年抑郁症?”周芸问。

            “别这么说。她是为了我们好。”如馨低着头沉思着,“我没当过妈,不知道孩子到底有多重要,可我就是想不明白,孩子真有那么重要?没有孩子,好好的人就不能好好活着?”

            “你都成祥林嫂了,一来又问这个问题。”周芸道,“有孩子的觉得孩子最重要,没孩子就像你们两口子,从来不用担心孩子生病啦,饿着冻着啦,出什么意外啦,上学问题啦,将来的就业问题啦,什么都不用考虑,多省心哪。”

            自从知道了如馨的事,周芸对于孩子的态度与以前大不相同了,话里话外总带着安慰。

            “我们是省心,老人不愿意。”如馨说。

            “上次给你说那事,没考虑啊?”周芸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