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印军飞机经常飞临加勒万河上空向印军空投补给,虽然一些物资时常落到中国边防部队阵地前和阵地内,但战士们严格遵守规定,将物资收集起来,交还给印方。中国边防部队的行动,使一些印军下级官兵深有感触,认为中国军队友好可信。这给中国边防部队开展政治攻势、向印军宣传有关中国政府的政策创造了条件。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九集,第61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九集,第67页。

            二.印军“挤占”中国领土,挑起5651高地武装冲突

            印军在天文点和加勒万河地区的入侵受阻后,遂利用中国边防哨所之间的空隙,采取挤占手段,深入中国边防哨所翼侧和侧后设点,企图切断中国边防哨卡之间的联系和后方的道路,逼使中国哨所撤退。7月17日《印度时报》发表文章说:“加勒万河谷所发生的事情是印度将近10个月以前在政策上作出的坚定的决定的结果。在我们视为自己的领土的地区扩大我们实际驻扎的范围过程,是在充分考虑到内中包含的风险以后开始的。中国人甚至在上周以前很久就应该认识到,双方军队的遭遇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打算继续进行这一过程。”①再次表明印度政府不惜冒战争危险来推行其“前进政策”。

            针对印军以“挤占”手段蚕食中国领土,总参谋部进一步指示新疆边防部队,要继续采取积极增设哨卡的手段,堵住印军,即:他安(卡),我也安,他在这安,我在那安,他未安的地方,我抢先安,打破印军的赖皮战术,粉碎印军企图。据此,新疆军区和康西瓦指挥所决定继续抢占和控制有战术价值的边防要点。

            天文点地区5651、5931高地,位于天文点以西和西北部,是极其重要的战略制高点。5931高地地幅较大,是奇普恰普河谷靠近国界的门户。该高地西南无名高地,其西、南两侧为绝壁,东北面坡度较陡,易守难攻,是一个良好的观察阵地。控制该谷地,不仅可清楚地观察印军6个据点和达普桑平地印军活动情况,还可控制印军向其10号、7号据点的增援,保障5931高地东北部侧后安全。5651高地是天文点防区的核心,有十分重要的战术价值,占领该高地,可与天文点地区中国天3、天12、天13、天14号哨卡各制高点构成一道天然屏障,直接威胁印军在红山头的指挥所、空投场和该高地以西、西南地区中国境内的印军,并有效地制止印军向中国境内纵深推进。

            为防止印军先机抢占5931西南无名高地和5651高地,并以此作为进一步向中国境内推进蚕食的依托,形成制止印军蚕食的被动局面,7月19日,新疆边防部队决定并经总参谋部批准,命令步兵第二团第二营营长刘福庆率第八连一部50余人,抢占5651高地,第七连抢占5931高地。20日夜,第七、第八连指战员每人负重50公斤,在空气稀薄的崇山峻岭上,沿着羊肠小道攀登。战士们爬几步就得停下来喘几口粗气,身上衣服被汗水浸透,指战员们以顽强的毅力登上了山顶。山顶上冷风袭人,指战员们湿透的衣服一会儿就被冻得硬梆梆的。寒冷、劳累和缺氧,使许多战士嘴唇发紫,浑身发抖。指战员们为了守卫边卡,忍受着一切艰难困苦。他们在冰雪覆盖的高山上,裹着大衣蜷曲着挤在一起御寒,稍事休息,便投入到紧张的构工建卡。

            侵入天文点地区的印军,发现中国边防部队在5651高地设立哨卡,便企图将他们撵走。21日17时40分,印军5人由天文点地区印6号据点向中国边防部队5651高地哨卡进逼。18时25分又有印军11人逼向该哨卡。当他们进至距中国哨所200米时,中国边防哨卡人员不断喊话并挥手示意,要其停止前进。但印军始终不予理会,继续进逼,并公然向中国哨卡连续开火。为免遭印军围歼,刘营长当即下令还击。在印军猛烈火力封锁下,守卡官兵奋不顾身跃入阵地。机枪射手黄天喜在运动中,衣袖和帽子被射穿,毫不畏惧。由于高山缺氧,进入阵地动作过猛,他和几名战友都呼吸急促,口吐白沫,但他们看到向哨所进攻的印军,便顽强坚持向印军英勇还击。经过20分钟对射,制止了印军的进逼,中国边防部队守点官兵即主动停火。印军仍不时地向中国哨卡射击,直至21时才停止。双方部队对峙到深夜,印军看到企图难以得逞,遂撤回到原侵略据点。在此事件中,中国边防部队始终固守在自己的阵地内,未予出击和追击,才使印军挑起的这次武装冲突被限制在局部范围,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和恶化。

            7月22日,中国政府对印军这种严重军事挑衅提出了强烈抗议。严正指出:“中国不愿意同印度打仗,中印边界问题只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对于印度方面多次的武装入侵和挑衅,中国政府一直保持最大的忍让、克制态度。但是,中国政府无论如何不能坐视自己的边防部队被侵略者所围歼。在此紧急时刻,中国政府要求印度政府立即命令印度部队停止对上述中国哨所的攻击,并且从该地区撤走,以免事态进一步恶化。”②中国有关人士还指出,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西段对中国领土的入侵和日益严重的武装挑衅,已经使中印边境西段全线处于严重的紧张局势。并正告印度政府:“中印边界问题只能通过谈判得到解决,诉诸武力肯定是行不通的,这是中国方面坚定不移的立场。”③

            此后,中央军委和新疆军区判断,由于中国边防部队以先机抢占要点的手段,使印军向中国境内纵深推进蚕食受阻,印军因此还会采取更加强硬手段,特别是在其前进道路被中国边防部队堵住的地段,印军进攻会更加频繁,中国边防部队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严防印军的攻击和偷袭。

            针对印军不断扩大蚕食范围,为便于边防部队反蚕食行动的组织指挥,及时上报和处置情况,7月底,新疆边防部队又在天文点与空喀山口的两个边防区之间,增设了河尾滩边防区。其北与天文点边防区的分界线为6132高地、沙涅隆格野营地;南与空喀山口边防区分界线为拉达山、5709高地。至此,中印边境西段中国边防部队共划分了4个边防区:以班公湖为界,湖北为空喀山口、河尾滩、天文点边防区,湖南为西藏阿里边防区。

            在加勒万河事件和5651高地武装冲突后,印度政府和其国内反华势力更加利令智昏。他们为印军在加勒万河事件中“已经取得胜利”而欣喜若狂。一名国大党议员说:“加勒万河事件提高了全国人民的士气。”《印度教徒报》载文写道:“中国部队‘在印度小队守军坚决抵抗面前’撤退了,这就足以证实“前进政策”的基本逻辑:只要印度军队坚决,中国除虚声恫吓外不会再采取什么行动。在阿克赛钦舞台上,正如政府间的交锋一样,中国将在相撞前扭身躲开。给加勒万哨所守军的命令,扩大成为给西段所有印度部队的命令。原来命令中‘只有遭到射击时才开枪’,改成为‘如果中国军队危险地迫近你们的阵地时就开枪’。”④印度内阁成员主战派大肆渲染战争气氛,并给尼赫鲁施加压力,迫其继续对中国采取强有力的军事行动。一名议员狂妄叫嚷,“二百名印度兵就等于二千名中国兵,为什么我们要怕他们?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他们撵回去?”“只要政府发出号召,半年内,就可以有‘四百万训练有素的印度军队开往喜马拉雅山,把中国军队全部撵走’。”⑤尼赫鲁政府则决心以更强有力的手段毫不动摇地沿着与中国对撞的道路走下去。

            ----------

            ①转引自1962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②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九集,第73页。

            ③转引自1962年7月23日《解放军报》。

            ④转引自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争》第393~394页。

            ⑤转引自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争》第398页。

            三.印度政府顽固坚持“先决条件”,中国政府再次建议无条件讨论边界问题

            “前进政策”的推行,暴露了尼赫鲁政府扩张主义的嘴脸。人们越来越认清了中印边界问题的真相,从而使世界公正舆论越来越倾向于中国。许多亚非国家不抱任何成见,来倾听中国的解释和所提出的论据。他们了解了中印边境真实情况后,对那种把印度视为讲理的、受害的国家,而把中国视为侵略的、顽固的国家一般看法,觉得有理由怀疑。许多亚非国家报纸还指出,看来是中国想要和印度进行谈判求得和平解决,而印度则拒绝谈判;中国军队保持了克制,印度军队向中国军队进行了挑衅。印度政府对亚非国家的这种态度深感不安。印度政界人士抱怨说,“我们的邻邦和我们的朋友甚至在中国侵略印度的问题上也持不结盟的态度……它们倾向中国一边。”①有些报纸哀叹道:印度在亚洲几乎没有一个朋友。

            为了免遭国际舆论的谴责,印度政府7月26日复照中国,提出关于中印双方在“1960年两国官员会晤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中印边界问题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