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六班前仆后继,英勇战斗,最后只剩下新战士刘汉斌1人,又主动加入第五班继续战斗。第六班在第五班配合下,攻克地堡27座,歼灭印军55人,缴获火炮2门、轻重机枪4挺、90火箭筒2具、各种枪55支。战后,被国防部授予“阳廷安班”的光荣称号。第五班班长大腿被打穿,忍着剧痛,一声不吭,坚持指挥战斗。第二排排长负伤后仍坚持指挥,全排(欠第四班)经1小时30分激烈战斗,攻克印军地堡32座,为全歼卡龙印军奠定了基础。此时全排只剩5人,编为一个战斗小组,仍继续控制着印军营指挥所东北侧大地堡一线,将印军指挥所孤立起来。第四班从南侧突破印军阵地后,同第一排会合,加入了第一排的战斗。

            第二连第一排在副连长率领下,由卡龙南侧向北攻击,副连长及4名战士负伤,排长立即组织火力掩护排主力绕至地堡侧后,消灭印军地堡。在冲击中,第三班发现有印军沿路东逃,立即猛追,当追到扯冬时,自动加入了第三连的战斗行列。第一、第二班继续战斗。第三排第七、第八班因地形复杂,森林茂密而插到了扯冬也参加了第三连的战斗。第九班进至卡龙后,因第二排伤亡较大,该班奉命在第一、第二排之间加入战斗。在连的火力支援下,第九班以小群动作连续攻占了印军营指挥所西南侧的5座地堡,进逼到印军营指挥所大地堡东侧时,战士曾丈付爆破未成中弹牺牲,班长谢道银持手榴弹向印军地堡接近,在担任掩护的机枪发生故障时,拾起曾丈付的炸药包,绕到印军地堡背后,爆破成功,但身负重伤。西藏军区前指及时给谢道银荣记一等功。该班战士刘世元主动率全班冲向印军地堡,俘印军营长瑞克中校以下军官5人,并令军官喊话,招降了残余印军。战斗于20日10时30分结束,第二连以伤亡55人的代价,共歼印军143人(毙92人、俘51人),攻克地堡64座,独立地完成了原定全营的战斗任务。战后该连荣立集体一等功。

            当第二连向卡龙攻击时,第三连插到了卡龙南侧的预定位置,并与印军打响,第二排从行进间夺取了两座地堡。此时部分印军向东逃跑,连长决心向东南猛插,断其逃路。副连长率第一排边打边插,插到了扯冬东南侧;连长张国品率第二排边打边追,进到了扯冬西南侧。当第二排接近扯冬印军阵地前沿时,印军翼侧的4个暗堡突然开火,连长中弹牺牲。指导员立即组织第二排的火器和连掌握的机枪,从两侧封锁印军。但受地形限制,未奏效。第二排排长赖华明挺身而出,在火力掩护下,从翼侧绕到了印军暗堡的右侧,以手榴弹消灭了暗堡中的印军。该排在“消灭侵略军,为牺牲同志报仇”口号声中,加速前进,于20时8时10分进到了印军主阵地前,仅3分钟即突破了印军阵地。第二排及第七班在火力掩护下,以小群多路,乘胜向纵深发展。二排长指挥轻机枪班和加强的机枪组,由西侧向东北冲击,迅速接近印军地堡群的翼侧,以手榴弹和抵近射击连续攻占了14座地堡。战斗中,排长两次负伤仍坚持指挥,战士罗家才腰部及左臂两处负伤,仍忍痛冲击,消灭了10多个印军。第七班编成两个小组,集中火力猛打一点,连续攻克3座地堡,无一伤亡,有力地配合了第二排的战斗。第一排由扯冬东南继续向北攻击,歼灭了扯冬东北侧的印军。最后第二排全排编为1个班,由藏族班长加布率领,继续战斗,消灭了残余印军。第三连战至20日11时,共歼印军133人。

            第一连打响卡龙战斗后,不断遭到绒不丢印军的火力侧射。为消除侧背火力威胁,营指挥员即令第一连阻击绒不丢印军。连长令第一、二排从绒不丢西侧展开攻击,仅10多分钟即攻克地堡14座,遂又向左侧迂回。20日8时40分,第二排进至绒不丢南侧,攻克印军地堡9座。尔后,即由上而下向印军背后攻击。尾第二排后的第一排第一班也从印军阵地东南侧加入战斗。这时,在密林中前进失去联系的第二排第八、第九班,听到绒不丢方向激烈的枪炮声,也迅速赶来,从绒不丢西北方向进入战斗。从而对绒不丢印军形成多面攻击。第三排在战斗中打垮了印军的两次反冲击,歼其17人。第二排由南向北,居高临下攻击,进展顺利。第一排(欠第一班)由西向东攻击,积极配合,当发现印军30余人向绒不丢西南方向逃跑时,立即追击,歼其7人,其余逃入山林。在第二排及第八班的协力攻击下,攻克了印军核心地堡,俘上尉1人,战斗于20日11时40分结束。全歼第九廊尔喀联队第一营1个加强连,歼112人(毙80人、俘32人),缴获81迫击炮4门、51迫击炮2门,轻机枪9挺,步枪、冲锋枪和手枪72支,90火箭筒2具,电台5部。第一连伤亡47人(亡19人,伤28人)。

            第一五五团第一营在战斗中,发扬积极主动,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独立作战,孤胆作战的优良战斗作风,仅用半天时间全歼卡龙、扯冬、绒不丢印军3个连和1个营部共360余人。俘虏第二拉加普特营营长瑞克中校和第四师通信团长泰瓦利中校,为全歼克节朗地区印军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印军长期经营,阵地配系依山势、林木、石崖设置,据点隐蔽而且坚固,地堡群连环配套,火力配系严密,堡与堡之间便于形成交叉火力,相互支援,第一营在作战中只能逐堡强攻,攻坚战打得十分艰苦,全营共伤亡138人(亡59人,伤79人)。

            (二)攻克沙则,砍掉印军的右翼

            向克节朗地区印军右翼进攻的步兵第一五四团的任务是首先集中团主力攻歼沙则、仲昆桥印军,以部分兵力攻占克宁乃桥。得手后以一部兵力控制仲昆桥,主力攻歼邦冈丁、扯果布地区印军。团长周仲山决心以第三营担任主攻,第二营协同歼灭入侵沙则地区印军。第一营负责歼灭克宁乃地区印军并攻占克宁乃桥。

            沙则(兼则马尼)位“麦克马洪线”以北,克节朗河谷东端,在得芒以南约1000米处,与得芒边卡南北对峙。东临娘姆江曲,西靠拉丁山,依山傍水。娘姆江曲水深流急,不能徒涉。沙则以南仲昆桥,是沙则印军通向其后方的咽喉,拉丁山东麓,地形陡峻,仲昆桥至沙则西南侧一段为悬崖绝壁,靠沙则西侧一段坡度为40~70度,步兵勉强可以运动。沙则北侧有一水沟,可以徒涉,沟北有一道横山梁。该地森林茂密,主要为松杉和青杠林,并间有灌木草丛,通视不良,利于隐蔽。娘姆江曲西岸有一条可四季通行的乡村公路,向南经吉米塘、下地、龙拉可至达旺。1959年3月达赖集团外逃时,就是经由此路逃往门隅、再逃到印度的。

            沙则是克节朗地区印军右翼的重要据点,印军于1959年侵占该地,设立据点,经多年苦心经营,工事比较完备坚固,由印军1个加强连又1加强排据守。沙则及其以南构筑了较坚固的土木和石木质大小地堡100余座,并在前沿设置了鹿砦、竹签,架有3米宽、50厘米高的铁丝网一道。整个阵地由4个地堡群组成,采取纵深梯次配置,防御正面宽约300米,纵深2500米。整个阵地火力配系均前重后轻,火力均指向中国得芒边卡和沿江道路,该印军企图凭坚据守。

            第一五四团第三营在得芒边防队部分兵力配合下,决心成两个梯队,从沙则西北角实施主要突击,结合穿插迂回,分割围歼印军。第九连担任主攻,由西向东首先攻歼第一地堡群印军,尔后向沙则发展进攻。第七连担任穿插迂回,在沙则西南侧突破印军防御后,直插仲昆桥,第八连为第二梯队,团令第二营第五、第六连各一部占领尺登、娘巴和仲昆桥西侧绝壁上方的高地,配合第三营行动,并以火力封锁仲昆桥。团集中全团21门82迫击炮,3门75无坐力炮和第十一师支援的两门120迫击炮组成团炮兵群,支援第三营战斗。第三营各分队于20日2至4时,先后占领了冲击出发阵地。

            7时30分开始火力急袭,7时45分第三营向印军发起冲击。第九连第一排从沙则印军左侧首先攻夺第一地堡群西部地堡,与印军展开激战。第二班副班长张映鑫率本班突击组冲在前面,第一班副班长唐焕章率本班突击组紧随在后,互相配合,奋勇冲击,连续攻克3座地堡。在攻第4座地堡时,张映鑫迅即向堡内投入一颗手榴弹,又用冲锋枪打了一个点射,见无动静,即率突击组向第5座地堡冲击。突然,后面第4座地堡第二层的机枪又响了,张映鑫立即跑回来向堡内投入第二颗手榴弹,但被印军甩了出来,印军的机枪仍在扫射。在此关键时刻,张映鑫为了全排的安全,保证作战的胜利,把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入地堡后,挺身扑在地堡上,用双腿堵住枪眼,消灭了堡内印军,为全歼沙则印军做出了重要贡献。张映鑫同志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牺牲,战后被迫记一等功,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第二班战士钟尉平,3次负伤仍坚持战斗,当第4次负重伤后,不能用枪消灭印军,便喊口号鼓励同志们奋勇杀敌,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充分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战后追记一等功。第一排前赴后继,勇猛冲杀,仅3分钟就攻占了4座大地堡,迅速突破了印军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