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实施分割歼灭,侧后突击。边防部队在对印军包围的基础上,割裂其战斗队形,突击其侧后,打乱其部署,易于达成全歼速决,打狠打痛印军。中印边境地区虽然道路不多,地势险要,有利于印军的据守,但作战地幅较大,印军很难把所有可以通过的地段全部以重兵扼守起来;加之沟壑阻隔,印军的防御部署受到地形分割,点与点之间有较大间隙;更因山地机动困难,印军相互联系策应不便;而地形又便于边防部队隐蔽运动。边防部队大胆割裂印军的部署,化大敌为小敌,分别包围,各个击破,就可以有效地实现打狠打痛。从中印边境地区及印军部署的实际出发,边防部队在对印军包围后,将印军分成若干块、若干段,使其首尾难顾,力量无法集中,指挥难以实施,行动无法协调,难以形成有利的战役布势,左右不能相援。在克节朗地区,针对印军正面宽、纵深浅、前重后轻,状似短腿“丁”字的部署特点,边防部队采取首先砍掉印军左右两翼,尔后向心突击,逐次歼灭印军的战法。印军两翼被突破后,即完全失掉抵抗信心,混乱溃逃。边防部队乘势向心发展,原定两天的作战计划,仅12个多小时即胜利完成。印军部署重正面,轻侧后,从印军侧后突击,一方面可以出其不意,避强击弱,另一方面又可以断其退路,动摇其布势,打乱其部署。印军阵地一旦被突破,又往往威胁到印军指挥中心,易于震撼印军整个防守体系。同时,由于印军一般是在面对中国边防部队的正斜面上设防,从侧后突击,战术上还能收到居高临下之效。在西段,边防部队攻打红山头、西里扎普、4400高地、“阿印8、9号”据点时,均是从印军侧后实施主要突击,并取得了胜利。在东段,印军以4个旅沿西山口至邦迪拉公路沿线分段设防,其特点是“铜头、锡尾、背紧、腹松”。边防部队以主力向印军侧后实施多路迂回,把印军的部署切为数段,分别包围,逐次攻歼。边防部队对据守西山口、略马东的印军第六十二旅,以3个团从其左侧后实施主要突击,同时以1个团和4个连迂回至印军右侧翼和左侧后,在西山口、略马东均形成向心合击,以一个团从正面攻击,这就形成了四面合击、主突一点的布势。与此同时,又以两个团实施远距离、大纵深的战役迂回,断敌退路,阻敌来援,迫使西山口、申隔宗地区的印军撤逃,并在撤逃中被截为数段,分别就歼。边防部队又乘势攻占邦迪拉;相继向比里山口、打陇宗两个方向实施战役追击,扩大战果,取得了作战胜利。但指挥主攻西山口印军的联指(第四一九部队和第五十五师联指)和主要突击方向上的一个团另两个营(欠2个连)都曾在关键时刻困在悬崖峭壁之上,并失去无线电联络,其他部队也有联络或报告情况不及时的,对指挥、对战斗都有很大影响。其教训是深刻的。因此,在高山、峡谷、密林条件下,把握好前进方向,保持联络畅通,是值得重视和解决的。

            严密搜剿是全歼印军的必要步骤。自卫反击作战中,印军在阵地被中国边防部队突破,或侧后受到威胁,陷于不利态势时,便迅速撤逃,钻进深山密林或寻隙逃窜或伺机袭扰。开始由于没掌握印军这一特点,克节朗地区的边防部队在印军溃逃后即转入追击作战,没有留适当的兵力展开搜剿,致使几百名残余印军得以逃脱。因此,只有组织好搜剿,才能全歼印军,发展胜利,保证后方运输及其他保障分队的安全。这种搜剿,不同于以往一般作战中的打扫战场,有时是同散逃的大股甚至成建制的一部分印军作战,应视为战役的一个阶段。因此,在制定战役计划时,就应对搜剿的部署和兵力使用作出安排;掌握好转入搜剿的时机,不给印军以喘息和逃跑之机;在搜剿中要树立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对重点地区反复搜剿,不留后患;要划分负责区域,搜堵结合,严密控制山口;要做到政治攻势和武力解决相结合等。在搜剿中,边防部队树立积小胜为大胜的思想,鼓足后劲,积极行动,分片包干,反复搜寻,运用搜、伏、追、堵等手段,务求彻底。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作战中,边防部队歼灭印军5000余人,搜剿俘获印军近3000人;在瓦弄地区作战中,边防部队俘印军502人,其中499人是在搜剿中俘获的。

            中印边境地区的地理环境特殊,战役地幅大,作战方向多,部队分散,情况变化多,指挥协同困难,面对的印军特点又不尽相同,给战役指挥带来一定的的困难。但是,在边境作战的“战术行动、战役组织、战略决策”相结合的指挥样式中,战役指挥占有重要的位置。为打狠打痛入侵印军,实现自卫反击作战的战略目的,战役指挥员在执行上级命令中,对上级指示详尽研究,既弄清作战任务,又明确政策要求,保证上级指示和规定在作战中得到坚决贯彻执行,使自己和部队的作战行动符合上级的总意图,并根据战场实际灵活处置。在第二阶段东线自卫反击作战中,西藏军区前指指挥员根据当面敌情、地形和部队的兵力情况,拟制了一个初步作战方案上报总参谋部,得到批准。后又根据情况变化拟制了第一、第二、第三作战方案呈报中央军委。在作战方案上报后,为争取时间,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西藏军区前指主要指挥员经过充分研究,反复对比,权衡利弊,决定立即按第一作战方案的要求全面展开各项准备工作。对于三个方案,中央军委均表示同意。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精神,主要战役指挥员从战场实际出发,命令部队执行第一作战方案。后来的实践证明,主要战役指挥员的意见是正确的,执行第一作战方案取得了重大战果。在作战过程中,战役指挥员注意向所属部队指挥员交代政策,明确战略战役意图,统一战术思想。针对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战役指挥上的特点,战役指挥员尽量靠前指挥,减少指挥层次。为增强下级作战部队的独立作战能力和及时处置各种变化了的情况,上级指挥员到下级作战部队指挥所直接参与作战指挥。在西线,边防部队多以步兵营为单位行动,为圆满实现上级的作战企图,新疆军区采取了层层加强指挥的方法,即各步兵营有上级指挥员加强,单独行动的连也有营指挥员率领,在单独方向上康前指派负责同志亲临指挥。在东、西线,均建立了必要的越级指挥,以利于在战役战斗发展的紧要时刻和出现意外情况时,上情及时下达,下情及时上报。即使是不实行越级指挥,总能及时地向下级通报情况,在采取新的行动之前,尽早预告部队,使其有所准备,并加强督促检查。在自卫反击作战中,战役指挥员由于从战场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执行上级的指示,因而使各方向上的作战部队能够协调一致的行动,保证了打、停、进、撤等一切行动听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打狠打痛了入侵印军,实现了自卫反击战的战略目的,有力地配合了政治、外交斗争,取得了自卫反击作战的全面胜利。

            三.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发挥政治工作威力,保证反击作战的全面胜利

            中印边境白卫反击作战,是在极其复杂的国际斗争形势和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政治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各级党委(支部),发挥政治工作的威力,靠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保证部队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每一项决策指示;保证部队迅速由平时转入临战状态;保证部队战胜了恶劣的自然条件带来的艰难困苦;保证部队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取得了自卫反击作战的全面胜利。

            在中印边境斗争和自卫反击作战中,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教育部队树立全局观念和政策纪律观念,确保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指示在部队中贯彻执行。中印边境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斗争紧密配合、为政治、外交斗争服务,边防部队每一个军事行动,都会影响政治、外交斗争,乃至影响中印边境斗争全局。为指导边境斗争的正确开展,党中央、中央军委在每个斗争阶段,都制定了明确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具体的指示和要求:从战前的“克制忍让”,“武装共处”,到实施自卫反击作战,越过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从决定反击,要“打狠打痛”,到主动停火,主动后撤,留交战缴物资和释放战俘。什么时候打,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撤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和政策界限。所有这些,都为边防部队开展军事斗争提供了依据。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各级党委(支部),对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做到凡需部队了解的,及时传达,凡需贯彻执行的,都制定具体措施,以身作则地带领部队坚决落实照办。

            边防部队各级党委(支部)还注重把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同边防斗争的实际结合起来,抓住边境斗争形势的变化和部队任务转换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加强政策纪律教育。在反蚕食斗争开始时,一部分官兵对入侵中国领土并肆意骚扰的印军采取克制忍让的态度不十分理解,为了说服这些同志,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各级党委(支部),在组织部队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有关边境方针、政策和指示意义的同时,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引导广大官兵从中印边境斗争的全局理解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