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顺口溜 > 第17章

第17章



                                    2002年G省紧缺的工科招生数仅占本专科招生总数的33.2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43个百分点;在校本专科生各占一半,本科生所占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仍然偏小。G省高校每年计算机软件专业研究生毕业人数不及一所华中科技大学。

        顺口溜第三章三(3)

            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难”的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浙江某大学明确规定,凡毕业生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停止招生。2002年G省第一次公布了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参考材料3

            目前,G省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不够紧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两张皮”现象。国家某教育研究机构的资料指出:教育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发达国家在10%以上,发展中国家在5%—6%,我国仅为3.12%。2002年,G省高校科技产值10.6亿元,仅为清华大学的1  /  3。高校和科研院所缺少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科技带头人和高水平的科技企业家。

            参考材料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干部人事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G省高校师资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的流动明显加快,给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人才竞争将日趋激烈,对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中“教授不教,讲师不讲”,科研机构中研究人员几年不出成果,但工资补贴一分不少的现象仍较普遍。某校就有1  /  3的教授、1  /  5的副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为了引进、留住、用好人才,各科研机构和高校积极探索,此背景下发端于清华、北大的“薪酬革命”和中国科学院停止职称评定的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一、  请根据以上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对策。

            要求:1.  要注重对策的创新和可行,不讲空话、套话;

            2.  字数600字左右。

            二、  请联系实际,以“从‘两张皮’现象谈起”为题,撰写一篇议论文(字数1000字左右)。

            《申论》试卷像一面镜子,照出我熟悉的环境和现实,也折射着我的体会、忧患和思索。我暗暗叹服:出这样一种题目的人,是真正的智者。他或者他们的头脑是何等的机灵和清醒!这些人比机器明智。那么,我也不能像机器一样回答,况且我不是机器。

            我是宁阳市副市长,不,我比副市长的级别还要高,现在,我必须想象自己处在一个很高级别的职位上,是一个高官,至少也得是高官的智囊,因为我要对G省的科教现状提出对策,还要对“两张皮”现象进行议论。

            两个半小时后,我的对策和议论文全部跃然纸上。

            对策(要点):

            1.  提高科教技术人才的待遇,要像保障官员一样保障科教技术人才的衣食住行、自由和研究。

            2.  改革职称评定,要像以政绩大小、作为和不作为提拔和处分官员一样,以成果大小取舍高低,以能力、实力取代学历、资历,取消职称终身制,技术资格能升能降。

            3.  允许在校大学生转变学习专业和自由选择任课教师。

            从“两张皮”现象谈起(节选)

            ……有人说所谓的职称评定,其实就是一群不学无术的傻子坐在一起,在下列的申报者中,选择谁更有资格做傻子——这话显然尖酸刻薄,但也未必不是有些技术门类或学术领域存在的事实,它指出了现行技术职称评定程序和制度的弊端:循序渐进,媳妇十年二十年才熬成婆。比如某些高校,有的教师成果斐然,但却因为性格、人际关系等非技术原因,在申报职称的时候屡屡受挫。笔者认识一名学贯中西的前辈,他著作等身,桃李满天,却因为只有专科文凭并且观点和成就为某些评委不容和妒嫉,中级职称几十年不变,等到他终于获得“破格”评上教授的时候,人已经老得头上没有一根黑发,嘴里只剩五颗牙齿……技术人才出了成果,得不到优待,自尊心就会受伤,钻研的积极性也会减弱,正所谓“文章憎命达”。有的技术人才为了改变生活境况和社会地位,只能去下海,去做官……

            我对我落到纸上的文字感到快意,因为这是从我胸中吐出的块垒。我感到很痛快,像是和一个引诱我的女人过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性生活,而又不计后果。

        顺口溜第三章三(4)

            “你不觉得我的言论很放肆、很大胆吗?”后来我问李论。

            这时候我已坐在“连升酒楼”的“六品乙”包厢里,和李论把酒问盏,交流心得,并庆祝首轮考试的结束。我告诉李论我进不了第二轮了,因为我写了一篇直抒胸臆、尖酸刻薄的文章。我口述了部分的内容,让李论听得瞠目结舌,只知道竖拇指。

            “如果那个评判官把你的的尖酸理解成精辟,把刻薄理解为深刻,那你就牛B大了。”李论缄默了一会后说。

            我摇摇头,说:“这样的人可能像洪水一样十年、二十年一遇,如果那个评判官恰好又是职称评审委员会的评委,那我就只能祝贺你一个人高升了。”

            “赌博,赌博,”李论把酒杯往桌角边一搁,像是把筹码搁在轮盘的冷注上一样,“不赢则已,一赢冲天!”

            我把我的酒杯也移了过去。两只酒杯押在一起,像孤注一掷。

            我和李论离开“连升酒楼”的时候,已经是灯火阑珊,但酒楼里依然笙歌嘹亮。这个被李论视为吉利的地方,今晚不知集聚了多少祈望连升或高升的官员。他们入主在分别有甲乙丙丁的七品、六品、五品、四品、三品、二品、一品的厢房里,在举行图求吉利的盛宴。我不得不佩服置办这个酒楼的老板,真是绝顶聪明、知古通今,只用这么一块过去是招徕赶考状元的招牌,现在同样能使无数怀着“学而优则仕”美梦的才俊趋之若鹜。他们在里面一掷千金,不惜血本。像我一样,他们何尝不是赌徒?

        顺口溜第三章四(1)

            G省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进入面试人员名单

            (共42名)

            省委党校副校长(3名)

            郭元元(女,1966年5月生,党校本科,宁阳市党校常务副校长)

            笔试总分:174.16

            范婷(女,1964年6月生,党校本科,南周县委书记)

            笔试总分:173.5

            赵小微(女,1963年5月生,党校研究生,G省党校办公室主任)

            笔试总分:172.84

            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3名)

            …………

            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3名)

            …………

            宁阳市副市长(6名)

            经济副市长(3名)

            李论(男,1964年5月生,无党派,经济学硕士,省计委项目处处长)

            笔试总分:176

            吕琦元(男,1963年3月生,本科,东山市统计局局长)

            笔试总分:175.5

            殷昭举(男,1968年7月生,本科,宁阳市芳村区委书记)

            笔试总分:175

            科教副市长(3名)

            彰文联(男,1964年8月生,文学博士,东西大学副教授,正处级)

            笔试总分:186.4

            …………

            我的目光在看到我的名字后戛然而止,像飞速的箭镞插中靶心。我不关心往下的名字,我只关心成绩。我知道我现在的笔试分数是第一名!在科教副市长的入选面试名单中也排在第一!这就够了。还有,我的中小学同窗李论也榜上有名——我们两个共苦过的人的名字都登在了G省的党报上,这张报纸遍布全省的城镇和乡村,将被我们家乡的老师和父老乡亲看到,他们会不会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会的,我想一定会的,因为那个九分石头一分土的朱丹县就要出李论和彰文联两名“大官”了,如果在最后一轮考试中能再拔头筹的话。就像当年这两个人改写朱丹县高考历史,考上重点大学使群情振奋一样,他们——我们恩情深重、苦难深重的亲人和老师,一定会一如往昔为即将再度高中和刷新本县官册记录的孩子祝福的!

            我得到了祝福,但祝福却不是来自家乡的亲人和老师,而是来自G省首府与我心有灵犀的两姐妹——米薇和莫笑苹。

            她们的祝福是通过手机向我传递的。

            ——如果你想上天堂,最好是去做官;如果你想下地狱,最好也是去做官。米薇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莫笑苹

            这其实不是祝福,而是寄寓。两姐妹的寄寓相继出现在我的手机上,间隔不到十分钟。她们让我在十分钟之内产生了两次震颤或动摇,使我无法安然和陶醉。

            这时候我和李论正在一家酒楼里喝酒,桌子上摆着一份公布入围者的报纸,这是我们聚会的理由。我们反复看着报纸上两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像看着两只小蜜蜂一样。我们想象这两只蜜蜂正在飞短流长,进入官方和民间的视野,让我们的仇者痛,亲者快。我自信这个世界上,我的亲者多过仇者,爱我的人多过恨我的人。比如给我发短信的米薇和她的姐姐,她们之所以警示我、提醒我,是因为一个爱我,另一个同情我,虽然她们的警示和提醒让我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