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大宋艳后 > 第40章

第40章



                                    元侃知道,这份荣耀来自刘娥的出谋划策,来自她的开导与激励。因此,郊祀太庙归来,他欲直驱京中街刘娥住所,只因皇后懿旨令他进宫,才只得勒转马头,向后宫驰来。

            李皇后正在宫中等着他。听宫女禀报襄王驾到,当即就传下懿旨:“速请襄王进宫。”

            襄王对于李皇后,一向是尊重的,李皇后虽非亲娘,襄王却惯于以母后相称。闻宣,他拂尘而入,老远便撩袍跪拜:“儿臣元侃,参见母后千岁千千岁!”

            李皇后忙上前搀扶道:“皇儿免礼,快坐下叙谈。”

            襄王再叩方起。皇后见他英姿勃发,健朗俊逸,特别是五官面相,无一不酷似其母李贤妃,便眼眶热热地说道:“李贤妃能活到今日就好了。若能见到她的小儿子如此有出息,还不知怎么高兴呢!”

            皇后一提生母,襄王心里便阵阵悲凉。自记事以来他只知有乳母不记有生母,常常为此备感缺憾。据讲,李皇后进宫之日正逢襄王降生。襄王的年龄跟李皇后进宫的岁月正好等同。为此,皇后常说他们母子有缘分。

            闲聊那么一会儿,襄王就要告辞。皇后向宫女招招手儿,两名宫女便很小心地抱了两件礼品进来,礼品均用鲜亮亮的红绸袋裹着,从皇后意味深长的笑容里,他猜出礼品一定很珍贵。

            “这是一架琴和一只琵琶。”皇后指着礼品对襄王说道,“母后知你们……”随着“你们”二字出口,皇后送过一个犀利且亲切的眼波,这眼波似一道闪电,洞穿和照亮着襄王的心扉,令他情不自禁地涨红了面孔,心儿分外甜美。

            “母后知你们甚精此道,”皇后重复加重着“你们”二字,“就决定物尽其用,将这两件宝贝作为贺礼送给你们——祝贺你进封襄王,一人一件,皇儿明白母后的意思么?”

            “儿臣明白。”襄王激动地慌忙叩拜。皇后送礼物给他,已不是第一次,亦记不清是多少次了。但每次都是一件。而这次,皇后所说的“你们”,无疑其中包括着刘娥。这说明,刘娥虽还没有名分,却在皇后心中占有了位置。而且,皇后还赞她“甚精此道”,指明两件礼品中有她一件,这是多么难得的暗允啊!

            “儿臣对母后的恩情与呵护,终生不忘!”襄王再次叩拜谢恩。

            “知道此物之来历么?”李皇后似乎忌讳明言刘娥之事,便指着礼品岔开话题问道。

            襄王回道:“儿臣只知是宝,不知来历,愿闻母后赐教。”

            皇后移步近前,双手抱起体积较小的红绸儿口袋,托在手间道:“这只琵琶,曾传是昭君出塞时背后背的那只,曾流落羯人之手,后又回到中原,收入宫廷,传于母后之手。但经考证,此种说法纯属谬传。实则,该琵琶名叫烧槽琵琶,原是南唐元宗李奖励给后来的儿媳——南唐后主李煜的皇后周娥皇的。新婚之夜,周娥皇就是用这只烧槽琵琶,弹奏《凤求凰》名曲,深得后主赞赏的。后来,周娥皇病逝,将烧槽琵琶传给了其妹小周后英儿。数年之后,南唐亡国,后主成了大宋的违命侯,周英儿便将烧槽琵琶带至了汴京。周英儿死后,李煜为悼念周英儿,还在烧槽琵琶上刻下四行诗呢。”说到这里,皇后小心翼翼从红绸袋里取出琵琶,拿给襄王看。襄王接过琵琶细瞅,果见琵琶上有四句题诗:

            侬自肩如削,

            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

            余暖在檀槽。

            介绍过琵琶,李皇后依然兴致很高。她招手唤来宫女,将另一绸袋里的一架琴取出来,放置身边的几案上,指着琴弦笑问襄王:“知其琴名么?”

            襄王打一个躬身道:“儿臣不知。”

            皇后眉飞色舞地说道:“此琴叫软玉琴,原是东海弥罗国献给唐肃宗的贡品。当时,弥罗国的贡品中还有一件珍品,名叫软玉鞭。这两件珍品全被大太监李辅国独吞了。后来,张皇后知道了此事,便找李辅国要。李辅国将软玉鞭给了李皇后,自己留下了软玉琴。此琴的琴身亦系桐木制成,并无特别处。它的特异之处全在弦线上。软玉琴之琴弦,是由一种叫碧玉蚕的蚕丝制成。此蚕独产自东海弥罗国。弥罗国有一种桑树,枝干粗壮,覆地而生,大者树冠笼亩,小者亦罩数步。此树生长一种蚕,身长四寸,体为金色,吐出蚕丝多为碧玉色,称之曰:金蚕丝。此丝弹性极高,寸长之丝能抻拉丈余长。此丝搓成弦索,里外透明,十个壮勇并力拉拽,亦休想断其一毫。若用做弩弓之弦,轻轻一拉,箭便可发出千步之遥。用此丝做成琴弦,只需轻轻一拨,铮铮之声立播数里之外。”

            襄王听得手痒,双手接过软玉琴,用小手指的指甲轻轻拨了一下,只听“嗡”的一声,将侍在身边的两位宫女吓了一跳。皇后笑问襄王:“如何?”

            襄王扼腕挥拳:“棒极了。此乃稀世之珍宝也。”

            宫女复把琴和琵琶用锦袋装好。皇后又对襄王嘱咐道:“好生珍存。遇有闲暇出宫,母后说不定要到王府听曲牌呢。到那时,两宝若有损伤,可小心母后不依你。”

            襄王忙打保票道:“母后放心。儿臣素来酷爱琴瑟,岂敢视母后赠宝为儿戏?”

            皇后唤来两个小太监,各抱一物送襄王出宫。刚行之拐弯儿的甬道上,就见迎面走来了大王兄元佐。元佐由大太监、大内府都知王继恩领着,步履匆匆正朝正阳宫走来。看他的面色神气、走路身姿,康复得不错。“大王兄一向可好?”行至面对面时,襄王施礼问安道。

            “祝贺你,三弟!”元佐兴致勃勃笑道,“我由衷地祝贺你晋封。我的贺礼已经备好,正要差人送去呢。”

            “谢谢大王兄!”襄王说,“王兄的情意,小弟心领了。贺礼,以三弟之意,就免了吧?”

            “不不!”元佐连连摆手,“别人可免,王兄我可不能免。皇后懿旨,宣我进宫谒见。等我回府以后,马上差人送去。”

            从怡香斋门口下马,夏守赟一手牵着一条马缰绳,走在前头。襄王手间把玩着一只玉如意,志得意满地在后边跟着。玉如意是父皇的赐赉。马背上的两件乐器是皇后的贺礼。一国之君和一国之母两人共赠珍宝三件,此等光彩幸事,他还从未经历过呢。

            “刘姐知道王爷晋封之事吗?”忽然夏守赟回首问。不知从何时起,夏守赟称谓刘娥为刘姐了。论辈分这个称谓似有不伦不类,但听来倒亲切,襄王便听之任之,默认了这个称呼。

            “亦许听到了一点信息。”襄王应道。

            “难怪这么高兴呢?”夏守赟继续嘟哝道,“从刘姐的琴声里,可以听出她的喜怒哀乐,心境好坏。”

            “唔!”襄王故作惊讶状,随之一笑。他想不到自己的贴身随从,亦有了如此聪悟的鉴赏力。这时他才从日获三宝的狂喜中踱出,洗耳静听对面传来的欢快琴音。

            刘娥此刻正弹奏的是一首晋代清商曲词——《长乐佳》。清商曲牌多是汉魏旧曲,其中以吴声最佳。《长乐佳》是一曲情歌,是吴声之上品。只听刘娥随曲唱道:

            鸳鸯翻碧树,

            偕从戏兰渚。

            寝室不相离,

            长莫过时许。

            比翼交颈游,

            千载不相离。

            偕情欣观念,

            长乐佳艳遇。

            他们循着琴声歌声前进,行之距离刘娥所住的一溜北房尚有二十来步时,不约而同地停住了脚步。身边的两匹骏马,亦为眼前的春色所馋引,还贪婪地将带着嚼子的长嘴巴,伸近了花圃里的绿色。“喂!”夏守赟猛抻一下马笼头,向马儿提出警告说:“这儿可不能嘴馋,刘姐的月季、刺梅、蔷薇,都带着刺儿,小心扎破了你们的嘴巴!”

            襄王笑笑,没理睬夏守赟同马儿的对话和感情交流。他的目光已为花圃里盛开着的花儿所吸引,他那高隆挺直的鼻子,亦下意识地扇动着鼻翅儿吮吸着迎面扑来的香气。几丛迎春花似已开过,嫩黄的叶片生满枝头,孕育着明年早春的花期。一圃的香水月季,在春阳的光照里,已有数株开出红色、黄色、白色的花。红的艳红,白的雪白,黄的橙黄,那浓浓的香气,老远就让人能嗅到,引人驻足,逗人喜爱。刺梅、玫瑰合圃而植,它刺它亦刺,比赛着扎人;它花它亦花,同样小小的花朵,同样艳艳的色泽,同样浓郁的馨香。让它们“同室操戈”,不知刘娥寓于何意?一圃芍药,一圃牡丹,两圃居中对称而植,花期未到,枝叶却分外旺盛。尤其那十几株芍药,叶子硕大而碧绿,绿中透红的枝梗,足有小指粗,预示着花朵的丰硕、绚丽与风韵……这两行数圃组成的小花园,是刘娥独出心裁自己开垦种植的。襄王是匆匆来,匆匆去,从无认真观赏过。今日好心情,始发现它的妙处。

            襄王还在赏花,夏守赟早就敲开了刘娥的房门。刘娥冲花圃前的他摇手先送过一个笑靥,然后才接过夏守赟递向她的一只红绸袋儿。“袋中何物?”她问。

            “一看便知。”夏守赟轻手轻脚抱起马背上那只较大的红绸口袋,就往屋里送。

            夏守赟极想在这儿多呆会儿,怕惹襄王不开心,又常常是撂下东西就去。“玩会儿再去吧?”刘娥跟在夏守赟身后说道。

            夏守赟睃巡一眼远处的襄王:“改日吧。省得有人嫌我碍手碍脚,不舒服。”

            夏守赟一人牵着两匹马,一溜小跑奔去,依规矩在门口上了马,打远向正冲他乐着的刘娥招招手,这才挥鞭纵马驰去。

            刘娥送夏守赟于花圃旁,便在襄王身边驻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