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我点了头,随着他出去,三人乘了三顶软轿朝紫禁城去。

            进了宫,眼前的一切对我来说早已不陌生。我四处转了转,跟各宫熟识的娘娘主子们都打了招呼。

            “你还真是交游广阔。”突然听到耳边传来一声冷哼。

            我回头,是胤祯。我懒得理睬他,装作听不见,又对对面不远处的一位福晋行礼致意。

            突然胤祯伸手一把把我拉到他的身后。“跟着我,这点规矩都不懂么?”

            我瞪他,却发现四周所有的女人莫不都跟在自己的丈夫身后,浅笑吟吟。唉……罢了,这万恶的旧社会!我撇撇嘴,乖乖地跟在他身后,心里忿忿,脸上却不得不对各位王公贵族们,露出礼貌的“假笑”。

            “十四弟。”突然听得一个温和的声音。我们回头一看,原是八阿哥。

            “八哥,八嫂。”胤祯双手抱拳,对八阿哥作了个揖。

            我也跟着行礼,“八爷,八福晋。”

            八阿哥笑着朝我摆摆手,“今天是家宴,一家人哪有这么多礼,瑞雪弟妹就跟十四弟一样,叫兄嫂便可。”

            我对他不着痕迹的提点报以一个微笑。都说八阿哥温和如玉,今天也算见识到了。

            他也点点头,又对身后的八福晋说:“我与十四弟去迎迎九弟和十弟,你与弟妹在这里聊着吧。”

            八福晋点头,向我绽放了一个明亮的笑容,亲热地拉起我的手,道:“弟妹,让这些满脑子国事的男人们说自己的话儿去,咱们四处看看。”

            我也笑着点头,随了她往女眷聚集的地方走。这八福晋不愧是世家之女,见人便笑,八面玲珑,长得也十分美丽。难怪人们都说,八阿哥爱妻如命,也不是没有道理。若我是个男人,恐怕我也会把这样的女人捧在手心里细细疼爱的。

            正与其他几位福晋和夫人说笑着,迎面走来一个玉人儿。她向八福晋福了福身子,“八福晋吉祥。”又看看我,头一扬,眼一挑,“十四福晋,幸会。”

            我犯傻,一来是不认识眼前的这个美女,二来,这样不友好的口气也让我小小吃惊。虽然我完颜瑞雪不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但除了银夫人,也从不见谁对我这般无礼。这个小美女是谁?

            八福晋微微一笑,对那小美女点点头,“齐格格。”说着牵起我的手,给了我一个宽慰的笑容。

            我被她牵着,心里却一个咯噔,原来是齐格儿!刚想仔细看看她,就听得司礼的太监叫道:“请各位主子入席。”

            八福晋朝我点点头,就领着我往胤祯那边去了。

            我随胤祯入了座,抬头就见到坐在对面的十三阿哥。自那天一起放了风筝之后,我就陷入一种想见但不敢见的情绪里,他到德妃娘娘那里定省的时候,我也只是避开,心里怕……怕自己见到了,会控制不住自己。但终究今天还是见着了。

            他见到我,一愣,复又朝我笑了笑。

            我也笑着对他点头致意,却看见了他身边的福晋。很美的女人,乖巧如云夫人一般坐在他的身边,第一眼瞧着,就叫人觉得舒心。我突然想起方小刚,和他的新娘,不由心一疼,慌忙把脸别开。

            一转头又对上一双深邃冰冷的眸子,是四阿哥。他也带来两位福晋,其中嫡福晋那拉氏我是在德妃娘娘那里见过的,她显然也注意到我的目光,对我柔和一笑,我笑着朝她点了点头。见四阿哥还是冰冷地盯着我看,我又是一阵慌乱,只好装作没看见,直直低下头,不安地扯着自己的绢子。

            只听得一声高喊:皇上驾到。

            众人齐齐跪地,山呼万岁。好一会儿,才听得太监再喊:起!我们才又齐齐站起,却没有人入座。

            康熙笑吟吟地坐在宝座上,对我们笑道:“都坐吧。今日是家宴,大家随兴些。”

            大家随即坐下来,客气地互相敬着酒。我忍不住又看了看对面的十三阿哥,他见我看过来,向我微微举杯,干了。我浅浅地笑了笑,想起那日午后的风筝,心里又是一苦,他坐在我的对面,只是几步的距离,却仿佛银河的两端一般,遥遥相对,聚首无期。

            酒过三巡,气氛才开始热烈起来。众皇子纷纷起身,向康熙磕头祝酒。待我们都磕了头,说了吉祥话,只见齐格儿站起来,在康熙面前跪下,道:“皇上,齐格儿身受皇恩,未及伺奉便要出嫁。今日,愿为皇上弹奏一曲,以表孝心。”

            康熙是个风雅之人,一听就微笑颔首。太监们给齐格儿抬上来一架古筝,齐格儿在琴前坐定,轻拨琴弦,琴声就如高山流水般婉婉而出。一曲毕了,康熙拍了掌,叫了声“好”,赏了齐格儿翡翠簪子一对。

            齐格儿跪下领了赏,复又说:“听闻十四福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今日,不知十四福晋是否愿意献艺,让我们一饱眼福和耳福?”

            我闻言,一口菜就呛在嘴里。琴棋书画……我哪会什么琴棋书画?!小的时候跟着奶奶,吃饱穿暖就知足了,哪儿有那个闲钱去学什么琴棋书画?!

            我心虚地抬眼,正对上齐格儿挑衅的目光,“十四福晋?”

            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窘境。我简直就是当年那个风靡全国的小燕子再生,不会弹琴不会作诗,唯一比她好的就是识了几个字,多会了两门外语,可是,两门外语在三百年前的清朝有什么用?我总不能站起来给他们来一个法语诗朗诵吧?对了,我还有个最致命又最不如小燕子她老人家的弱点,我没有一个当皇帝并且又疼她的老爸!

            没办法,只好搬救兵。于是我抬脚,在桌下踹了胤祯一下。他转头看我,我忙对他使眼色:我不要弹琴,不要叫我弹琴,求你……江湖救急!

            哪料他眉一挑,嘴角一扬,“大婚那日,你弹的那个曲子,颇有意境,不如,就弹那个吧。”他落井下石。

            我靠!大婚那天我还不知道自己在哪儿呢,又怎么知道完颜瑞雪弹了什么?再说,就算我知道,我也不会弹!

            回头想向一旁伺候着的小月求助,却看见银夫人窃喜的脸,一副看好戏的表情。我不由心里哼了一声:真是内忧未除,又来个外患!

            “十四福晋,皇上在等你回话儿呢。”齐格儿得意的声音把我从诅咒里拉回现实。

            我只好缓缓站起,视死如归地出列,同时大脑飞速旋转:我会什么?我会什么?我会……SALSA!

            想到这里我心里一凉,这是我唯一会的东西,可是……怎么能在三百年前的清朝搬上皇宫的台面?

            算了,死就死!我眼一闭,在康熙面前跪下,随口就编:“皇阿玛,刚刚齐格格已经弹了琴,瑞雪就不弹琴了。瑞雪曾经学过一种西洋舞蹈,不知道皇阿玛喜不喜欢……”

            康熙一听,就来了兴致,“朕素爱西学,十四福晋对此既有研习,就给朕跳来看看罢。”说罢,对身边的太监说:“传乐师,为十四福晋伴奏。”

            我赶忙摇头,“西洋曲子,与大清国的曲子不同,乐师怕是不能奏出。不如……就由瑞雪自己念拍子,跳一段吧。”

            “只是念拍子,倒不够喜庆了。我大清国海纳百川,宫里的乐师还奏不出区区一个西洋曲子么?”齐格儿不打算放过我。

            我一听她说,心里着急,却不知如何答话。若我答“奏不出”,怕是会触了皇上的龙颜。若我答“可以”,可是……明明不可以的,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我正在心里权衡的时候,只听后面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皇阿玛,由儿臣给弟妹伴奏吧。”

            我微微回头,只见十三阿哥上前,跪在我旁边,扬了扬他手里的箫。

            康熙点头应允,道:“这样甚好。”

            于是十三阿哥对我笑了笑,“弟妹,你对我说说拍子,我选个曲子同你和。”

            我尴尬地笑笑,心想:用中国箫曲跳SALSA,我怕是古今中外第一人了吧?如此挑战自我的事情,唉……

            但是康熙老爷子已经下了圣旨,我也没有反抗的余地了。只好大概地跟他把SALSA的拍子说了说,暗求老天保佑,胤祥一定给我选个好曲子!

            十三阿哥想了想,就把箫放到了唇边,一首轻快的江南小调就从那把玉箫里荡漾而出。我听了听,还不错,就随着曲子尽可能优雅地摆动腰肢,跳起了单人恰恰。

            一曲舞毕。我右脚后撤一步,优雅地向康熙行了个西式宫廷礼。

            四周一片寂静……

            我抬头一看,康熙老爷子坐在宝座上,但笑不语。四阿哥眼里是一闪而过的诧异,八阿哥依然微笑,而老十四,则非常“诚恳”地用眼神告诉我:你是怪物……

            更多的人,都只是微张着嘴,傻傻地看着我。我再看胤祥,他嘴角含笑,握着箫站立在一旁。

            “大家觉得……这西洋舞蹈,如何?”康熙端起了面前的茶,拿盖子拂着杯里的茶叶,轻轻地吹了吹,不着痕迹地问。所有正在犯傻的人,也被这轻轻的一句拉回了魂魄。

            老十最先忍不住,“哈哈”地笑了出来。“弟妹刚才好象鬼上身了一般……”话还未说完,八阿哥就丢过去一个淡淡的眼神,他也马上噤了声。

            再看宝座上的康熙,也微微蹙了眉。

            我不禁冷汗,现代人跟古代人的欣赏水平就是不一样啊!

            “皇阿玛,儿臣以为……西洋学术与我朝极为不同,也应用不同的眼光去欣赏。刚刚弟妹一舞,虽然与我朝的舞大相径庭,但极尽地表现了女子的婀娜之态。皇阿玛素爱西学,儿臣们亦非常敬仰西学的先进特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