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中国产权市场解读 > 第43章

第43章



                                    随着股份制经济的发展,更加清晰化、标准化的股权流动重组的市场需求将更大,对产权市场的功能要求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这也正好可以回答了人们关于产权市场未来做什么的置疑。就在出台3号令规范国有产权进场交易的前后,有人认为3号令将产权市场带入了春天,同时也有人提出一个深刻的问题:红旗能扛多久?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调整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等国有资产卖完了,你产权市场还卖什么?”

            先不说国有资产并不是“一卖了之”,而是一个有计划的“有进有退”、“进退有序”的制度安排,而且在多种所有制结构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总量比重有所下降的同时,国有资产总量还将持续增长。产权市场服务国有产权及其他各类产权流转的过程中,事实上也是推动股份制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为未来的产权市场培育更多客户资源的过程。试想一下,相对不清晰、非标准化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产权,通过进入产权市场流动重组,实现了股份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相对标准化,流动重组的需求岂不是更加强烈。所以,对产权市场来说,不是交易资源枯竭的问题,而是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市场需求创新服务的问题。

            目前的产权市场,主要任务就是服务国有产权及其他各类产权的有序流转。但从长远来看,主要任务在于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和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流动重组,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市场平台,成为拟上市企业资源的培育中心。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产权市场的历史使命。

            2.  对产权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

            明确了产权市场的历史使命,我们就可以对产权市场的未来发展做出一个大致的趋势判断了。

            产权市场的市场定位

            结合产权市场目前的主营业务和未来的主要任务,产权市场的市场定位大致上可以描述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的基础性市场平台。

            这个定位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产权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权是一种资本要素资源,产权市场为各类产权流动重组提供服务,当然是资本市场。产权市场是一个并购市场与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国际上的并购市场与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是离散的、隐秘的、非竞价无形的,而中国产权市场却是一个公开的、集中的、竞价的有形市场。

            其次,产权市场是一个基础性的市场平台。产权市场作为中国特有的一个资本市场形态,它不可能覆盖资本市场的全部功能,就象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但不是资本市场的全部一样,产权市场也只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底层的一个基础性市场平台。

            第三,产权市场作为一个特殊的资本市场,与其他资本市场形态不具有从属关系,而是既相互独立又在一些业务领域与其他资本市场形态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产权市场作为各类产权有序流转的专业化市场平台,交易品种涵盖了除公众股之外的其他大多数产权,这是其他任何市场所不能代替的。对于有志于上市融资的企业来说,高端股票市场不提供服务为其解决上市之前的融资与改制问题,产权市场成了首选之地。于是,产权市场就成了这些企业融资改制和培育上市的摇篮,成为了向高端股票市场输送拟上市企业资源的基地。

            最后,产权市场要努力实现与其他资本市场形态的协调发展。任何一个市场形态都不可能独立于其他市场形态实现自我封闭的发展。产权市场也一样,要自觉融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去,实现与其他资本市场形态的协调发展,并为高端股票市场培育和输送拟上市企业资源。

            7创新发展:产权市场永恒的主题(3)

            改造和完善我们的市场

            确定了产权市场的目标定位,还有一个发展路径的选择问题:产权市场如何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市场平台?我们该怎样改造和完善我们的市场?

            就我个人的理解,要找出适合产权市场发展的路径,就要结合产权市场的生存基础和目标定位来考虑。国有产权转让是产权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权市场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善功能,切实起到促进国有产权有序流转的作用,并在服务国有产权和其他各类产权有序流转的过程中向基础性资本市场平台过渡。明确了产权市场目前的主要任务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可以把产权市场的发展路径归纳为:以国有产权强制进场交易为契机,逐步形成市场氛围和交易习惯,吸引非公产权进场交易,做大交易规模,真正成为服务各类产权有序流转的专业化市场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交易产品、交易方式和服务手段的创新,逐步向标准化的股权交易业务过渡,发展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市场平台。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创新发展是唯一的可行之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到完善市场服务功能的问题、创新交易产品的问题、创新交易方式的问题等等,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逐一探讨。

            产权交易机构的分化

            探讨完产权市场的市场定位和发展路径问题,还有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那就是:中国270多家产权交易机构做些什么?

            这的确太敏感,尤其是作为产权市场里面的一个从业者,提出这个问题是要使劲咬咬牙的。有同行可能会问:熊焰同志你想干什么?我不想干什么。但这的确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既然绕不开,就不妨大胆提出来探讨一下。

            中国现有产权交易机构270多家,每个省都有,平均每个省七、八家,在有的地方,地级市甚至是县级市都成立有产权交易机构。机构多了难免条块分割,条块分割的结果就是导致产权跨地区流转障碍。机构多了就难免恶性竞争,恶性竞争可能导致不规范操作,不规范操作就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并引发社会风险。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全国性的产权资源流转能否养活这么多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国是否需要这么多的产权交易机构,需要这么多的基础性资本市场平台?

            发达资本市场国家不用说了,先看看国情类似的印度,他的股票市场也不过是两个主板市场、一个全国性的场外市场和二十一个相互联网的区域性场外市场。可以想象的是,全国性的产权市场整合重组不可避免,产权交易机构的分化也同样不可避免。

            分化有几个方向:一个就是做大做强了,接着做产权市场并争取做成基础性的资本市场平台;另一个是发挥投行优势,围绕产权市场,做成专业化的产权经纪机构甚至是未来的产权市场做市商;还有一个就是转行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还有一个更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国家是否认可这样的产权市场布局?对于产权市场的开拓者们、前辈们来说,产权市场90年代初百花齐放与1998年清理整顿的鲜明对比,可能都历历在目。3号令带来了产权市场的春天,但严冬还没有远去。最近,已经有政府部门在关注这个问题了,对产权市场提出了置疑,说我们的产权市场“布局不合理、制度不统一、信息披露不公开不透明、监管混乱”等等。如果我们不早想办法早做准备,1998年的清理整顿会不会再来一次,谁也保不准。

            关于产权市场的布局问题,我也在琢磨,还不是很清晰,关键在于这个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作为产权市场从业者所能控制的范围,这是要国家层面的来研究解决的问题。但由于这个布局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家产权交易机构的未来发展,所以不得不想,想不明白也要提出来,希望同行们、专家们以及政府部门的官员们来一起探讨,给我们出个主意,想个办法。

            7创新发展:产权市场永恒的主题(4)

            3.  产权市场的创新三维度

            远的问题暂时想不清楚没关系,有国家、有政府部门会持续研究。近的问题,也就是目前产权市场的创新发展问题就得由我们自己来琢磨了。

            结合产权市场的未来定位和目前的现实情况,产权市场的创新发展问题可以从三个方向展开,即市场宽度、市场深度和市场高度。我把他们概括为产权市场的“创新三维度”,用一个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如下:

            图7-1  产权市场创新三维度示意图

            市场的宽度决定了你的发展规模。加大产权市场的宽度,即是增加交易品种,在巩固国资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非公产权交易业务,努力做到国资业务与非公业务“双翼齐飞”。

            市场的深度决定着市场的投资人聚集能力和挑起有效竞争的能力。加大产权市场的深度主要体现为完善产权市场的市场渠道和服务功能,增强投资人发现能力和价格发现能力。

            市场的高度在于你能做到什么程度,是限于目前的国有产权交易,还是要适应股份制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为相对标准化的股权交易提供服务?理论上讲,作为一个基础性的资本市场平台,产权市场的头顶上有一个天花板,那就是上市公司流通股交易问题,那是主板创业板股票市场的事情,用不着产权市场操心也轮不到产权市场来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