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比赛开始,盖利第一个冲了出去,而且很快就赢得了一些领先的地位,到了25公里的时候,他差不多领先第二名有41秒的距离。这个时候,盖利一直在心里重复着自己许的愿:只要我能跑完全程,我就一定能赢得一枚奥运会马拉松的奖牌。这个愿望似乎给了他很大的精神动力,让他越跑越轻松。

            然而,比赛毕竟要靠体力,靠经验,甚至靠技术,仅仅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过了35公里,盖利被人超过了,超过他的人,一个来自韩国,叫崔允哲,另一个就是那个阿根廷的消防队员、第一次跑马拉松的加布瑞拉。

            盖利仍然坚持用自己的最大能力向前跑着,而这时另一位来自威尔士的运动员理查德斯也开始紧紧跟在他的后面了,盖利甚至可以听到他的脚步声。

            没过多久,崔允哲气力殆尽被疲劳打败,不得不退出了比赛,加布瑞拉取得领先,盖利跑在第二位,38岁的理查德斯跑在第三。剩下最后五公里的时候,加布瑞拉的领先优势只有五秒,紧紧追赶在他身后的,就是那个一直重复并且坚信着自己的愿望的盖利。到最后,距离温布利运动场只有不到1000米时,盖利聚集起向上所有的力气,再度超越获得领先。

            在8万多名观众的面前,盖利第一个跑进了温布利体育场,这可是一个见识过许许多多重要比赛和激动人心的时刻的大体育场。但此时的盖利已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踉踉跄跄,几乎抬不起腿,在跑道上有如太空漫步。

            记忆苏醒(2)

            8万多名观众看到这一幕,他们的记忆被唤醒了。虽然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亲身经历过1908年的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但那是一次多么著名的比赛呀!在他们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40年前的伦敦奥运会,意大利选手多兰多?皮特里在最后100米跌倒再爬起、再跌倒又爬起的镜头。

            人们都屏住了呼吸!

            这时的盖利领先加布瑞拉不到100米,领先第三名的理查德斯也不过200米左右的距离,这样的领先在马拉松的比赛中,只能算是非常非常微小的优势。只见跑道上盖利意识模糊,挣扎着,一步一步地往前挪着,不过好在这次他并没有跑错方向。在距离终点还有60米的时候,他终于支撑不住了。

            看着慢慢倒在跑道上的盖利,现场的人谁也没有动,他们只是静静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静静地看着。他们不敢像40年前大会工作人员一般,上前扶他起来,这样他会被取消资格的,大家眼睁睁地看他倒下,只能关心地看着他的反应。此时,体育场里一片寂静,8万人都一起屏住了呼吸。

            过了不到一分钟,加布瑞拉跑进温布利体育场,再过了不到一分钟,他跑完了体育场内的一圈,在终点线前超越了盖利。

            加布瑞拉首先抵达终点,赢得这枚原先并未被看好的马拉松金牌。然而,他的胜利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因为所有人的目光还都集中在盖利的身上。

            倒在地上的盖利经过了短短的休息,似乎再度聚集起了一丝的体力,在顽强的意志力的支撑下再度站起来,开始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着——距离终点还有55米,还有50米,还有45米……

            这个时候又有另一个选手理查德斯跑进来,就在盖利一步一步地挪动的时候,理查德斯也超越他夺得银牌。

            现场的观众再也忍耐不住了,他们齐声叫喊着,希望盖利能加快一点速度向不远处的终点线前进,而此时又有另外一个选手已经进到场内,距离他只有200米了。

            难道盖利的梦想就要破灭了吗?

            在8万名观众异口同声的加油声中,在大家的鼓励之下,盖利似乎清醒了起来,他坚持着,顽强地抬起沉重的双腿,一点一点地向终点移动。终于,在所有人的加油声中,他摇摇晃晃地走完了最后的几米,抢在了南非选手科尔曼之前通过终点。这时,现场观众全体起立,掌声如雷,就像是自己国家的选手得到金牌一般为他欢呼。

            获得了铜牌的盖利马上被担架抬出场,虽然赢得艰难,也没有美感,但是他达成自己的心愿,支持到了最后一刻,而且赢得了奖牌。而他也因为能坚持到底的精神,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记忆苏醒(3)

            人们记住了他的那句话:“如果我能跑完全程,我就一定可以获得一枚奖牌。”因为在很多时候,奖牌并不仅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排骨”传奇

            ——哈里森?迪拉德的故事

            站在起跑线上,哈里森?迪拉德的确显得比别人高出一块,但要说他是一个运动员,身材却又好像过于纤细了。已经出名有两年的迪拉德,因此有一个外号,叫“排骨”。

            “排骨”的经历很有意思,这要是放在过去中国的武打小说里,就叫做奇遇,经高人点化,还传了独门秘器——听着玄乎吧。

            1948年7月31日,伦敦奥运会男子100米跑决赛场上。说起迪拉德的奥运之旅,很有些不顺。他的本行是110米跨栏,和刘翔的项目一样,而在那个时候,他在110米跨栏上的优势,可比今天的刘翔大多了。从1947年5月31日开始,一直到1948年6月26日一年多的时间里,“排骨”迪拉德参加了82场比赛,连胜82场比赛,一场没输,创造纪录。但这个纪录到了奥运会前被终结了,而且是连着两次在重大比赛上失利,差点就改变了他的命运。

            先是全美锦标赛,迪拉德报了四个项目,而这四个项目的比赛要在67分钟之内完成,结果他竟然全部失利,没有获得一个项目的冠军,就连最擅长的跨栏,也只得了个第二。然后就在一周以后,他又参加了全美的奥运会选拔赛,可在110米跨栏中,他从跨越第一个栏架时就发生了问题,一直到第七个栏架,不得不跌跌撞撞地停了下来放弃了比赛。

            弃权,在自己最强的项目上弃权,眼看迪拉德的奥运之梦无法如愿。所幸的是,他在100米短跑比赛中表现得还算差强人意,获得了第三名,得以入选美国奥运代表团,总算还能前往伦敦。

            1923年6月出生在克里夫兰的迪拉德和杰西?欧文斯是同乡。1936年,当这位黑人英雄在柏林奥运会上赢得了四枚金牌、让希特勒大丢脸面的时候,迪拉德只有13岁。欧文斯凯旋,克里夫兰举行盛大游行,迪拉德只是站在路边拼命鼓掌的小观众。

            就在这次游行过后没多久,迪拉德又一次见到了欧文斯,可这次他不是只能远远地看他了。有人说这是一次夏令营,有人说这是一次见面会,好像已经无法考证了,但这次见面却改变了迪拉德的一生。

            不知道为什么,欧文斯对站在一群孩子中的迪拉德是青睐有加,径直走到他的面前,把手伸向了他,而手里是一只盒子。

            “这是给你的,孩子。”

            看着自己的偶像,迪拉德都乐疯了,根本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谢谢!”

            记忆苏醒(4)

            事过之后,他打开盒子一看,才发现是一双很精美的跑鞋——这可是13岁的迪拉德平生所拥有的第一双跑鞋呀。

            有了爱好,有了欧文斯的鼓励,有了第一双这样珍贵的跑鞋,迪拉德全心地投入到了跑步的训练里。后来他还考进了东技高中,和欧文斯成了前后的校友,在这所有着很好氛围的学校里,他的跑步技术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战期间,迪拉德加入军队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战争,战争结束以后,他重返校园,上了大学,而且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成为了一名世界上最出名的短跑运动员。

            1948年奥运会的男子100米短跑真的是高手如林。世界纪录保持者佩顿,同样跑出过平世界纪录10秒2的美国人埃维尔和代表巴拿马参赛的拉比茨,这三个人的实力,都是世界纪录的水平,还有谁会看好迪拉德呢?

            但可别小看这个“排骨”,他曾经给欧文斯留下过深刻印象,还得过欧文斯的跑鞋。

            和他们一起站到决赛的起跑线上的,还有两名英国选手。第一次起跑因为有人犯规而被取消,这无形中增加了选手们的压力。

            第二次发令枪响过后,迪拉德像一道闪电一样第一个冲出了起跑线。

            后面的几名选手奋力追赶,但迪拉德一直保持着微弱的领先优势。70米过去了,80米过去了,90米过去了……

            这时,埃维尔在接近终点的时候突然发力,迅速靠近了“排骨”,而他们两个人几乎同时冲过了终点线。

            还没有收住脚步,埃维尔就已经开始庆祝自己的胜利了,他顾不得平息自己的呼吸,就在原地跳起舞来,一边跳舞还一边对着每一个对手说:我赢了,我是冠军了。

            迪拉德不知道到底谁赢了,他只知道自己是和埃维尔一起冲过终点的。但就跑在他们后面的拉比茨似乎有着和埃维尔不同的感觉,他走向埃维尔,轻轻地对他说:“伙计,你可没赢,赢的是‘排骨’。”

            听到这话埃维尔困惑地平静了下来,等待着裁判最后宣布成绩。

            过了一会儿,裁判们在看了终点摄影以后,做出了最后的裁决:迪拉德和埃维尔的成绩都是10秒5,但迪拉德赢得了冠军;埃维尔,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