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穿越大唐之老婆真好 > 第67章

第67章



                                    当初毕妍只是十分嚣张地告诉我“资产已经过户”,我争也争不去了,逼我签字,没想到我签字后,他们还这样整我,把我这个人才从这个世界上抹掉了。真是胆大妄为!明知是死,还敢冒死去做!疯了!金钱和功名的诱惑,真的能使人疯狂么?

        我终于报仇了!

        佛说,人恶人怕天不怕。看来作奸犯科做的再天衣无缝,也有曝光于天下的时候啊。毕妍,你的奸夫靠山也有今天,害人终害己了吧,看你今后怎么活?等我腾出手来,去看看你,看你活得比死难看不?

        萧瑀给何宣道敬来一杯酒,道:“一为将军接风,二为将军压惊,请满饮杯中酒。”

        何宣道道了声“请”,仰脖一饮而尽,喝过这么多酒,数这一杯开心顺气。

        长孙无忌又来敬酒,道:“大将军历经劫波,必有后福,无忌敬将军一杯。”

        “谢谢尚书大人替我伸冤。”何宣道再次一饮而尽,只觉得胸襟十分开阔,说不出的舒畅。

        李元景又道:“原来如此,何将军世袭四品爵位,此次再立新功,荣升骠骑大将军,可喜可贺啊!”

        何宣道爽朗一笑,道:“皇恩浩荡,臣感激不尽,臣将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圣上,臣斗胆敬您一杯,我先干为敬!”说着再次仰脖喝酒,自己这个冒牌何家后人走了不少弯路,终于回归庙堂。嘿嘿,我何宣道总算立业了。

        李元景可真够意思,趁热打铁,帮着何宣道向李世民一说,封地、赐银、建造府第的事情全部当场落实了。

        何宣道说只想收回何家的老宅,李世民说你想怎么折腾都随你,呵呵,这个不必请示。

        何宣道一块石头落肚,不知毕妍还在不在老宅住,回头把那贱人赶出去便是!此前所有的耻辱,今日一朝得雪,快哉快哉!你帮我报了家仇,我也帮你报了国仇,大家都很开心嘛,哈哈哈……

        封赏完毕,皇上摆驾凌烟阁,太上皇、诸王、妃一同前往,热烈庆祝为患中原多年的东突厥从此灭亡。

        何宣道在此役间,居功至伟,自然也被邀请去与诸显贵通宵达旦宴饮。这一晚的凌烟阁,真正是大腕扎堆的时候,何宣道和不少著名历史人物打了招呼。

        这夜,举城欢腾,共同庆祝大唐帝国的旭日东升。

        宴席间,李世民传旨,将颉利可汗押将上来。

        亡国之君,只有两条出路:一是殉国,二是苟活。颉利可汗选择了后者。

        颉利可汗一进门就主动跪下了,挪动双膝向前,拜服在地,不敢抬头,不敢言声。

        李世民冷眼对他说:“蛮夷小儿,跳梁海曲,从今以后,还敢和天子作战么?”

        再张狂的人在李世民面前,也会悄然噤口。

        颉利可汗闻言颓作一堆,伏地不能对答。

        何宣道心情澎湃,真他娘的长志气,自李世民以后,还有几个中国皇帝,能对任何一个外国元首说这么狠的话呢?太爽了!

        李渊也是欣慰至极,反复道:“当年老子给你称臣,今天亲眼看见你成了我儿子的阶下囚,真是解恨。”

        李世民对李渊道:“父亲,您可记得当年,有人建议您迁都,以避免突厥骚扰么?”

        李渊沉思道:“记得,建成、元吉、裴寂都赞成。萧瑀等人虽知其不可,而不敢谏。”

        何宣道不知道当年还有讨论迁都一出,但是他知道,李渊是那种胆小怕事的人,起兵造反,直至称帝的过程,多是儿女和众将官之力。

            欢迎您访问流行小说网http://popbook

        李世民笑道:“儿臣敢谏。当时儿臣就说,戎狄为患,自古有之。陛下以圣武龙兴,有精兵百万,所征无敌,奈何以胡寇扰边,便迁都以避之,必将贻羞四海,为百世之笑啊!他霍去病乃汉廷一将,犹志灭匈奴;儿臣愿以数年之期,请系颉利之颈。如不成功,迁都不晚!”

        李渊道:“当时建成笑你狂言,还将你比作自不量力的樊哙。”

        李世民道:“正是,我说樊哙小竖,何足道哉!不出十年,必定漠北,非敢虚言!而今,夙愿达成,儿臣向父皇交令!”

        李渊笑着捻须,面有欣慰之色,不再言语。

        何宣道听得咂舌,原来他们父子当年还打着赌呢!难怪李元景也愿意和我打赌,打赌才有斗志啊,呵呵!李世民就是李世民,若无藐视突厥之胆略,盛唐也绝非盛唐,而早就是败清亡宋了。李建成就不如他的胆略了,难怪玄武门之变最终爆发。

        玄武门那桩公案,孰是孰非各有说法,自唐开始,中国历代正史收归官修,像太史公司马迁一样的个人修史在原则上不被允许,称为“稗史”,相关文简不受国家的保护。因此,正史中褒世民、贬建成的做法,不能排除,李世民控制下的史官为李世民的杀兄篡位找理由、谋得千古同情的是有可能的。但是,李世民的玄武门军事政变换来了中国的千古盛世,即便他杀兄、屠弟、逼父的篡权行为是不光彩的,但是,的确是值得的,有巨大价值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血不会白流,因为有了大唐盛世,中国就减少了被外族入侵的次数和强度,因此,中国无数黎民百姓,不必因为外族的入侵战争而血流成河了!

        长孙无忌不忘顺杆爬,凑过来赞李世民道:“我中原与突厥冤怨已久,陛下身经百战,胆略过人,当年幽州独抗突厥万骑,便已显露平定胡寇的远大抱负。”

        李世民道:“爱卿不说,朕倒忘了。那年我还是秦王时,颉利、突利二可汗举国入寇,朕与敌军遇于幽州,勒兵将战。我跟元吉说,咱们不能示怯,一起出战吧!元吉说不可轻举妄动,万一失利,悔之晚矣。我说,你不敢出,就留在这里看着吧,我自己去!”

        何宣道心里话说:李世民我知道你盖世神武,也不用处处挂在嘴边吧?刚刚说完李建成的不是,现在又来嘲笑李元吉,两个都被你弄死了,还不放过,咳,罪过罪过,我看李渊的脸色都没刚才好了。

        李世民继续道:“我对颉利说:国家与可汗和亲,为何负约,领兵深入我地!我是秦王,可汗能斗,单独出来与我斗;若以大兵压境,我以此百骑相当!”

        李世民声如洪钟,迸发着当年的神采,讲着当年惊心动魄的一幕:“我见颉利不答,又有了主意,跟突利说:过去我与你盟约,有急相救;今引兵相攻,怎么不念过去的香火之情呢!”

        长孙无忌笑道:“陛下不仅有敌军阵前单挑敌酋之勇,更有曹操阵前离间马超、韩遂之谋,结果分化了颉利和突利。”

        李世民笑道:“突厥是个内耗严重的国家,手足相残,人人都知道颉利疑心很重,其时他误以为突利私下里与我有什么盟约,当我假意渡水出击的时候,立即引兵退却,跟我讲和说:我无他意,想和唐王申固盟约罢了。哈哈,哈哈!当天夜里我潜师而出,冒雨急进,乘机打了胜仗。”

        “那一仗,突利心服口服,自请与王结为兄弟,如果不是那次安抚靖绥,得以暗中结盟,岂有突利后来之降唐?”长孙无忌继续捧着李世民说。

        何宣道长了不少见识,突利降唐,我是早有耳闻,上次丈人唐思训打仗回来时候说过:突厥国遭遇白灾,唐军乘机攻打,突利战败被颉利责罚,怒而降唐,结果突厥元气大伤。我本以为唐军打得狠突利才投降,熟料全是李世民前期工作做得好啊,早就俘获了突利的心。

        原来李世民当秦王时还有这么光彩的一笔,比我何宣道强多了,他军事外交并用,扭转不利形势而成功退敌,我是万万学不来的。何宣道感慨着,李世民果然是人才啊,这样的人迟早要冒尖的,我不行啊,我还得加油。

        此时,颉利可汗已经从昏死中醒转来,见了李世民这个老对手,战战兢兢不敢言语,心道,我命休矣,休矣!

        何宣道看着他凄惨的样子,全无君主威风了,不禁笑他失了男人身份。

        “颉利。”李世民道,“你还有何话讲?”

        那边有翻译在中间同步翻译。颉利惨然答道:“唐朝国君乃天可汗,颉利愿领死罪。”

        李世民倒是第一次被人称作天可汗,竟有几分欣喜,天可汗,自然是比草原的可汗要大的。从前倍受外族凌辱的大唐,终是扬眉吐气了,这一点在一个称呼上便可以体现出来。

        李世民问道:“朕初登基时,你便引兵寇边,你与我签订城下之盟的时候,可曾想过自己也有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