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北京人头盖骨失踪记 > 第22章

第22章



                                    不过此时为“北京人”装箱的胡承志已经跑掉,锭者暂时没有时间找来审讯。

            第七章  紧急搜寻(2)

            一圈审讯下来,锭者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最后,他把“希望”押在了博文身上。

            此时被关在集中营的博文,在长达一年多的折磨、拘禁中,浑身是伤,满面憔悴,形同欲死之人。当锭者找到他后,又是一轮不分白天夜晚的折磨与审讯,但无论如何折腾,博文的说法与一年前大同小异,没有交待出具体的线索。几个回合下来,终于导致博文精神分裂,成了一个整日胡言乱语的疯子。见此情形,锭者只好像扔麻袋一样将博文重新扔进了集中营不再顾及。

            狡猾的锭者在综合、分析了所有调查情况后,将追查的目标重点放在了美国海军陆战队。

            自1941年12月8日那场灾难从天而降之后,美国驻华北海军陆战队的境况越来越令人绝望。太平洋战争爆发不到一个星期,英国最新型的、最强大的战舰“勇猛号”和“威尔士亲王号”相继被日军炸沉,有名无实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眼巴巴地看着这支同盟舰队在海浪中打滚翻腾却无力参战。而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泰国也先后受到日本军队的攻击,新加坡沦陷了、香港沦陷了……日本陆海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过来,整个东南亚山崩地裂,英美军队到处都在溃退、溃退、溃退。

            太平洋海岸的战争消息,使这支远在几千里之外的美军不寒而栗,而自身的遭遇更令人生出无限的伤感与恐惧。这些驻平、津、秦皇岛的美国海军,第一次亲身体验到了在敌人占领的国度里作为俘虏的滋味。只要日本士兵走到面前,就要立即鞠躬,稍有怠慢,便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外加一顿拳打脚踢、棍棒加皮带的惩罚。

            锭者首先找到了华北美国海军司令官哈斯特上校。这时的上校司令官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傲慢与神气,尽管依然身着军服并佩有日本人特许的长剑,然而那长长的佩剑如同乞丐的木棍斜挂腰间,让人顿生可怜和滑稽之感。事到如今,“高等”的白人不得不向日本小鬼低下了那“高贵”的头颅。

            锭者审问的结果,仍令他大失所望。哈斯特上校坦言:他确实曾经接到过美国公使馆的指示,让他负责转移“北京人”,但他并没有具体承办这项任务,因为当时还有许多更紧迫的军务要做。至于“北京人”到底是什么模样?是三块骨头还是五根肋骨?是装在白色木箱里还是装在红色皮箱里?是一个箱子还是两个箱子?他从未见过,因而一概不知。至于派去载箱的士兵究竟是在什么地方装有货?拉到了那里?他也同样无可奉告。

            锭者只好暂时放弃了哈斯特上校,转而找到了曾经去协和医学院运送“北京人”化石的美军上士斯耐德尔和中士杰克逊。按锭者的设想,这两个直接承办“北京人”化石的转运者,应该知道“北京人”的去向。

            然而,当锭者在集中营找到二人时,情形却比他想象的复杂得多。

            斯耐德尔和杰克逊站在锭者的面前,紧绷着脸,不愿正面与其对视。在锭者的再三逼问下,二人承认去过协和医学院押车装过一批货物,但并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他们将这批货物送到了美国公使馆,之后又奉命押往秦皇岛,然后放入了瑞士仓库。至于这批货物里面到底有没有红木箱或白木箱,木箱里有没有“北京人”,毫不知晓。按两位士兵的解释,上级交代任务时并没有让自己知道箱子的颜色和形状,更没有告诉自己箱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东西,作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的军人,也自然没有资格去打听,否则就属违犯军规。

            尽管锭者对两个美国士兵软硬兼施,但最终还是一无所获,只得匆匆收场。

            这位著名的侦探回到住所,把近一段时间调查的线索仔细地疏理了一遍,得出了如下结论:既然美国海军陆战队受美国公使馆的指令而去协和医学院转移过一批“货物”,那么“北京人”肯定就在其中,只要搞清这批货物的所在地点,“北京人”定在其中。根据两个美国兵的说法,“货物”已被转押到了秦皇岛瑞士仓库,那么“北京人”就应该还藏匿在秦皇岛瑞士仓库的某个地方。于是,锭者最后认定,可能存留“北京人”的地方只有两处:一、秦皇岛瑞士仓库(这个地方的可能性最大);二、美国海军驻北平陆战队兵营。

            第七章  紧急搜寻(3)

            根据这一设想,锭者当即向北支派遣军司令部作了报告,得到准许后,马上带领一群士兵,首先冲向美国陆战队驻北平兵营进行搜寻,但找遍了每一个角落,仍未发现“北京人”的踪迹。这意味着“北京人”惟一可能存在的地点,就是秦皇岛瑞士仓库。

            锭者马不停蹄地向秦皇岛赶去。

            剖腹自杀的日本侦探

            昔日井然有序的秦皇岛,此刻已变得混乱不堪。

            1941年12月8日,日本军队缴获了秦皇岛霍尔库姆营地美国海军陆战队官兵的枪支后,紧接着便对美国在秦皇岛及市区的所有物资全部进行了严密封锁。

            这时的秦皇岛码头,从北平、天津等地运来的集装箱已塞满了整个货栈,偌大的瑞士仓库早已满得几乎放不下一个铁钉。整个码头耸立起了一座座由货物堆积而成的小山包——有的用白色篷布遮盖着,有的顶端搭上几块草席,有的干脆什么也没有,任凭风雪肆虐。这些货物大多是在等待即将到来的“哈里逊总统号”轮船与其他美国轮船公司的船只装载,想不到包括“哈里逊总统”号轮船在内的二百多艘大小船只,未能靠岸就被日军截获,美国驻华军人与公职人员多数已被捕关押,码头上的货物便成了一堆堆既无人运走也无人领回的“流浪儿”。

            由于战局不断恶化,秦皇岛港成了日军转运战备物资的专用码头。随着一批批战争所亟需军火的运进运出,原存放于码头和瑞士仓库的美国人的物资,有的被日军抛入大海,有的被运到大街上卖掉,有的被洗劫后变成了他人的私有财产。整个港口成了各色人等趁火打劫,发财致富的角逐场。

            锭者一到秦皇岛,立即将“北京人”的调查情况向当地日军司令官作了汇报,并要求派兵协助搜寻。

            一时间,整个秦皇岛港内港外,无论是大小板箱还是集装箱,统统以各种方式被打开进行仔细搜查。整个码头、仓库和货栈,铺满了被从箱子中扔出的衣服、书籍、铁器、瓷器、木器等各色物品。日本士兵的皮靴在上边来回走动,几乎将这些抛散的物品碾成了一滩滩湿泥和碎片。

            然而,锭者和他的士兵们经过三天三夜的紧急搜查,连一块骨头的碎片也没见到。

            当一个红着眼睛的日军中尉于夜幕低沉中说出最后搜查结果时,锭者的心“咚”地一沉,两眼直勾勾地盯着一块石板,脱口说道“难道又落空了?”片刻之后,又呈歇斯底里状地狂吼道:“这不可能,一定还有什么地方没有搜查彻底!,找,给我继续找!哪怕挖地三尺,也一定要给我找到!”

            “前几天有一批美军的行李从这里运到了天津,要找的东西会不会被藏在了里面呢?”负责搜寻工作的陆军中尉想了想,小声嘀咕了一句。

            “什么?还有一批运走的行李?!”锭者喜出望外,阴郁的脸上立刻绽出激动与兴奋的蓝光,如同一个溺水者突然抓住了一根漂荡的枯木。

            “是的,是根据派遣军司令部的指令运走的。”

            “为什么要运走这批东西?”

            “这不是我应该知道的。”

            “运走的货物现在放在了什么地方?”锭者神态紧张,仿佛刚刚抓住的枯木又漂荡而去。

            “大概还存放在天津瑞士总库吧。”

            “真的?!”锭者几乎跳了起来。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转身望着海面上星星点点的灯光,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字:“‘北京人’,你搞得我好苦!”

            锭者率部回归后,第二天并没直接转道去天津,而是悄悄地返回了北平。经过一夜的思考,他想到了一个人,一个与此事关系重大的女人——息式白。

            此前,锭者为寻找“北京人”下落,曾先后三次找过这个协和医学院的女秘书兼地下保险库保密柜的保管人。这个外表算不得漂亮却性感十足的女人,给他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的印象。或许,这个女人能给他带来好运。

            锭者来到协和医学院,找到了息式白,令他与自己到天津走一趟,以鉴定可以发现的“白京人”的真伪。在日本占领下的协和医学院,息式白早已成了落地的凤凰——不如鸡——式的人物,不敢造次,只好随锭者赶往天津。

            第七章  紧急搜寻(4)

            随后的三天,约30名日本士兵在锭者的指挥下,对天津瑞士装卸公司总库的所有行李箱、集装箱,甚至一个书包,都进行了无一遗漏的搜查,仍没有见到“北京人”的半个影子。锭者孤注一掷,又下令将仓库的每一个角落反反复复地搜查了一遍,还是没有结果。

            锭者绝望了。无奈中,只好携息式白返回北平。

            当二人并肩走出北平车站时,息式白一眼看到广场上挤满了被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官兵,而四周则是荷枪的日军正押送着美军向站内拥去。息式白没敢在此久留,尽管她很想弄清这群美国兵的去向,但出于安全考虑,她与锭者匆匆分手后,便找了一辆人力车,回到了协和医学院的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