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我的父亲任弼时 > 第33章

第33章



                                    就这样,他仍自始至终和同志们一样坚持坐在那里,接连听完冯文彬在大会上作团的工作任务报告。

            4月18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会上一致推举父亲为团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同日,经心脏专家与眼科专家会诊,确认父亲病情严重,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让他休息养病。从此,全家随父亲搬到玉泉山休养所。傅连暲特派黄树则医生为父亲主治,并专派刘佳武医生特护。

        3.最后的拼搏(9)

            休养中,父亲仍坚持读书、看报、听广播,但很少参加大型活动了。5月8日,出现昏迷症状,经医生诊断,脑部血管已有器质性病变,眼底亦有小出血点。父亲的健康在继续下滑。

            10月1日,多么振奋的一天啊,首都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父亲从16岁起即为之奋斗了30年的事业有了如此辉煌的成功,怎能不令人欣喜若狂?选然而,无情的疾病却残酷地将父亲按在收音机旁,借电波享受这一辉煌。我听他对母亲连连说道:“胜利来之不易,要珍惜啊!”从他的神态中读懂了父亲那一份深沉、那一份感慨;我从他坐立不住地等待远征参加大典归来的举止中,体会到父亲被病魔纠缠的无奈,更看到父亲对胜利到来的喜悦和激动!

            那一刻,我为父亲未能亲身出席开国大典感到遗憾!

            那一刻,我更从心底里为父亲感到骄傲!父亲的的确确为“造成大福家事业”贡献了他的一切!这一年,父亲才刚刚45岁!

            是月底,父亲经苏联克里姆林宫医院内科主任瓦西林科等详细检查诊断,建议他去莫斯科休养治疗。诊断表明,此时父亲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症、脑血管显著硬化症,心脏初期机能障碍、肾脏初期硬化、肝脏肥大,并有轻度糖尿病,且病情在严重发展。11月下旬,中央决定父亲去苏联就医。  

            1949年12月上旬父亲抵达莫斯科。先后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和巴拉维赫疗养院等处医治、疗养近半年,病情有所好转。1950年5月28日,父亲返回国内。

            父亲回国后不足一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父亲又抱病出席了部分会议,6月26日,朝鲜内战爆发次日,父亲致信毛泽东及中共中央书记处其他同志要求恢复部分工作。27日毛泽东批示:“同意弼时意见,试做工作,每日不超过四小时,主管组织部和青委。”自此,断断续续近一年未能好好工作的父亲,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他负责的工作中去。

            1950年10月1日,父亲终于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国庆一周年庆典。这时,朝鲜战事愈演愈烈;自9月15日美国侵略军仁川登陆后,美军明显地将矛头指向中朝边境,10月初悍然越过“三八”线,迅速向朝中边境推进,严重地威胁着新生的共和国。10月8日,应朝鲜党和政府向中国党和政府提出出兵援助的请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多次会议讨论后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毛泽东发布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命令。连日来的会议常常开至深夜,尽管医生再三强调父亲到睡眠之时即应退席,但在这种关键时刻,父亲早已忘记了自己的病痛,并未料及生命的最后时刻已临近,只是全身心地扑向工作:

            19日,是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一天。为了筹备召开党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白天,父亲邀请河北武安县县委书记、部分区委书记、党支部书记到办公室座谈。像以往的习惯一样,父亲仍旧是亲自作笔记,提出询问,征求意见。会议从上午8点直至下午2点。晚上,父亲又对照地图,阅读前线战报……

            10月21日,父亲亲自撰文纪念《中国青年》创刊27周年,登载于《人民日报》;

            10月23日,白天和师哲谈话,晚上出席中央会议;

            10月24日,白天阅读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增派志愿军入朝和《关于诱敌深入山地加以围歼》等电文,晚上伏案查看地图,并随手将案头台历掀至次日……

            10月25日晨,突发脑血管意外;

            10月27日12时36分,连日多方抢救无效,溘然长逝。时年46岁!

            父亲就这样匆匆离去,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了终身的事业。但是,人民没有忘记他,党更给以他极高的评价,中共中央于父亲逝世当日即发布讣告:

            任弼时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和组织家之一。从一九二〇年他十六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起到四十六岁病故止,任弼时同志的三十年生命完全贡献于中国的民族解放、人民解放和工人阶级解放的伟大革命事业,特别是贡献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工作和人民解放战争的政治工作。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工作中,在一九二七年中国共产党内反对陈独秀机会主义错误的斗争中,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的建设和领导红二、四两方面军胜利完成长征的艰险斗争中,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任弼时同志都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任弼时同志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之一,由于他对于中国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由于他在工作中的原则性和自我牺牲精神,他受到了全党、全军的热爱。

        3.最后的拼搏(10)

            1951年7月18日,父亲安葬在北京西郊八宝山公墓。墓碑正面镌刻着毛泽东的题字:任弼时同志之墓。

        战友情深

        1.文武得彰与贺龙(1)

            父亲与贺龙相识并成为亲密的战友开始于1934年10月红二、红六军团会师。

            1934年10月7日,父亲等率红六军团到达甘溪,突然遭到桂军袭击,主力被截成三段,彼此失去联络。战斗失利,部队减员一千六七百人。此时,父亲正被可恶的“摆子”折磨得精疲力竭,躺在担架上与肖克、王震指挥作战。

            正是在这几日,贺龙和关向应从敌人的旧报纸上获悉:肖克、王震率红六军团已由江西遂川出发西征,中共中央代表任弼时同行。他们分析,红六军团可能是前来同红三军会师的。贺龙拍着报纸说:“报纸上是8月份的消息,如今已是10月了,如果六军团是来和我们会师的,应该快要到喽!”于是,他和关向应率红三军团主力南去迎接红六军团。

            15日,红六军团参谋长李达以及晏福生、苏杰率领甘溪失利与主力失去联络临时组成的特务团400余人,转战9昼夜后,在沿河县蛟岩乡水田坝遇到贺龙。次日,他们即率部队兼程南下,接应正在分路突围的红六军团主力。

            1934年10月24日,在父亲与贺龙的记忆中都成为难以忘怀的日子。这天,在贵州印江县木黄父亲同肖克、王震率红六军团主力和接应他们的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会合了。

            当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时,不是当事者,又有谁能体会到他们当时的激动心情呢!

            贺龙,这位南昌起义的总指挥,起义失败后,回到家乡洪湖,从开始仅仅是少数人,发展而为大兵团的红军,率部队赴汤蹈火,独立作战。现在,终于见到党中央的代表,见到兄弟部队,怎能不兴奋万分。父亲率军西征,艰苦跋涉,两个多月数千里转战与湘、桂、黔三省敌军周旋,终于实现了与红三军会合的目标,又怎能不激动异常!

            两天后,在四川酉阳县南腰界的猫洞大田举行了隆重的会师庆祝大会。会上,父亲宣读了中共中央庆祝红三军和红六军团会师的贺电。根据中央军委决定,红三军恢复二军团番号,贺龙为军团长,父亲任政委,关向应为副政委,由他们三人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二、六军团。

            在主席台上,父亲指着贺龙,向台下的六军团的指战员高声地说:“看哪,他就是两把菜刀闹革命、南昌起义的总指挥,我们红三军的军长贺龙同志?选”话音未落,即爆发了热烈的掌声。这时,贺龙却走上前来,握着旱烟袋杆,笑着,不无诙谐地说:“我让弼时同志夸得有点昏昏沉沉的喽!‘两把菜刀闹革命’,一把在别人手里,我手里只拿着一把,是单刀,不是双刀。”大家都被贺龙逗笑了。接着,他又说:“会师,会师,会见老师。你们来自井冈山,那是毛主席、朱总司令创造的苏区,一直是我贺龙和我们红三军学习的榜样。我代表红三军全体同志热烈欢迎你们!你们千里跋涉来到这里,本该休息两天,睡个好觉,可是蒋介石不会让我们休息,我们一会师,树大招风,我料想蒋介石也睡不着觉喽!这里是新开辟的根据地,不很巩固,可靠的根据地在哪里呢?”说着,他用烟袋杆敲敲自己的草鞋底子说:“在我们的脚板上!靠我们行军打仗夺取胜利,开辟更大的根据地,消灭更多的敌人。到了那天,我贺龙请客,大家轮流睡上一天一夜!”

            会后,贺龙把军医处长贺彪喊来,对他说:“六军团的马大部分失落了,你把军医处的马拨一部分给他们。你要挑几匹最好的马送给六军团的领导人。设法让营以上干部每人配备一匹坐骑。”又指示经理处,给六军团送粮、送肉,并吩咐部队连夜到山上割细草为六军团战友打草鞋。他还告诉军部值班参谋,两军会合后站岗、放哨等勤务全部由红三军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