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人生设计在童年 > 第54章

第54章



                                    

            如果案子转到少年法庭就不一样了。少年法庭试图通过司法系统的正式审判程序,使少年既接受教育,又能洗刷罪名,达到提高认识、减少重复犯罪、提升整体社会水平的目的,这个本着“治病救人”初衷而设的少年法庭对于那些初次犯罪的小罪犯的惩罚,只处以若干小时的社区服务而不罚款。它的理念是相信犯人通过为社区服务,可以达到“劳动改造思想”的目的。社会意识增强了,今后就不会再犯罪。完成了社区服务时数后,犯罪记录不存档。所以,所有的初犯少年都会选择转到少年法庭来受审和领判。

            少年法庭和一般法庭一样,也是由法官、检察官和辩方律师、陪审团组成的。所不同的是,这个法庭里除了法官仍由一般庭的法官或由职业律师担任之外,从检察官、被告律师、法庭书记到陪审团都是由经过专门训练的高中生担任。高倩早先参加过模拟法庭的训练和比赛,现在又自己报名,获聘担任市少年法庭的检察官、律师。

            ↓  学生检察官在少年法庭上陈述案情

            少年法庭上的一切程序和一般的法庭完全一样,不同的是,法庭上的检察官、律师和工作人员不必穿西服,只有法官还是穿法官制服。少年法庭上的案子都是公诉案件,所以控方的角色就是检察官。由于个人观念的原因,高倩喜欢担任检察官,因为她从心里不愿意帮犯人摆脱责任、减轻惩罚。她希望能够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得到足够的教训。法庭通常尊重本人的意愿,所以她多数情况下当检察官,偶尔也当辩方律师。陪审团是由高中生组成的,采取表决的方式,以多数通过为原则。由于犯人在案子从一般法庭转到少年法庭时就已经签了认罪书,所以陪审团的责任就不是裁决罪名是否成立,而只是协商应该给予多长时间的社区服务惩罚。

            少年法庭隔一星期开一次庭,开庭时间为晚上六点半到八九点,一个晚上判两三个案件。少年法庭处理的案件是些诸如小偷窃、酗酒、酒后开车、交通违规等轻罪。犯人都已认罪,比起以往参加的模拟法庭比赛,在案情上毫无复杂性可言。但是那毕竟是模拟法庭,而少年法庭是真正的法庭,处理的也是真实的案子。所以在参加之前每个参与的人都拿到一本厚厚的训练手册,包括法庭礼仪和审判程序等内容。法官和法庭联络员与他们一起围绕手册进行多次训练,再让他们逐渐加入到少年法庭的正式庭审程序中去。

            女儿是少年法庭的律师、检察官,我对少年法庭也就有了浓厚的兴趣,曾亲临现场旁听开庭审判。这天晚上要审理两件刑事案,第一个案子是偷窃案,第二个案子是少年酗酒和非法持有违禁品案。

            这个被告说起来有点冤。一个周末的晚上他和两位同学一起到大学城公园的剧场听音乐会,会后,他们走出公园,看到一户人家正在开盛大的派对,参加派对的都是A&M大学的学生。因为人数众多,场面热闹,他们也混了进去。一个同学在派对上喝了啤酒,他在那里喝了些饮料  。临离开时  ,他的同学偷了个啤酒桶的阀门。主人发现后,挂电话叫来了警察,他们3人一起被戴上手铐,逮捕了。

            虽然被告本人没有偷窃,但他知情不报,依相关法律仍然被认定为同犯,他本人已在成人法庭认罪并签署了认罪书,今晚的审判程序就是要判决应该给予多重的惩罚。

            检察官首先详细询问那个晚上的经过,这个小犯人逐一详细地回答了每一个细节。

            接着是辩护律师提问题,可以看出来辩护律师的提问是为了给被告提供自我表白的机会,这个自我表白不是为了解脱偷窃的罪名,而只是为了表明自己原本是个好孩子,这次仅仅是初次犯罪,希望减轻惩罚。

        感受法律(2)

            辩护律师问:“你参加派对时有没有喝酒?”

            被告答:“没有,我只喝了一杯可口可乐。”

            “你以前有没有擅自进入别人的家里?”

            “没有,从来没有,这是第一次,因为参加派对的人都站到了门外,我觉得好玩,就去凑了热闹,我也没有进入房门。”

            “你是否经常混进各种各样的派对而忘乎所以?”

            “没有,我其实只是周末才偶尔出去走走,我学校的功课很紧,我在学校的平均成绩是B+。”

            这样反反复复的审问进行了25分钟,法官认为听证已经够了,宣布进入听证结案程序,就是由检察官和辩护律师分别作结案发言。

            小检察官离席走到陪审团的前面,面对陪审团,历数被告不请自到,加入派对,明知同伙偷窃不予阻止,实为与自己偷窃完全同罪,如不严惩则对社会造成不良后果,等等。最后要求陪审团给予从严处罚45小时社区服务,外加担任4次陪审团员。

            原来陪审团里除了有完全自愿的义工外,还有以前犯罪受罚的被告。听邻座的一位女士介绍说,坐在陪审席上的一位陪审团员就是两个星期前另一个案子的被告,现在正处在“服刑”期间。

            检察官做完终结辩论发言之后,辩护律师接着做辩方的终结辩论发言。

            辩护律师的终结辩论发言,通篇强调这个孩子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里是好孩子,因为处事不谨慎,身不由己卷入这桩偷窃案,不幸偶然成了被告,请求陪审团宽大为怀,相信以35小时社区服务、两次陪审团服务的处罚已经足以让他得到教训,使他对自己今后的行为负责,不再重犯。

            接着,法官宣布休庭,陪审团退庭讨论。

            检察官和律师及被告相继离席退出法庭。

            只过了1分钟,第二批陪审团进入法庭,又有两位律师带着一个被告进来,第二个案子的审理紧接着开始了。这是一个未成年人非法拥有酒精制品的罪案。这个案件中的被告也很冤枉,也是身不由己地卷入犯罪。

            那一天,这个案子中的被告参加完一个派对,搭一位朋友的车回家。那个朋友在派对上喝了酒,回家时又带了几罐啤酒放在车上。被告本身滴酒未沾。美国法律规定21岁以下的青少年不能饮酒,也不能持有酒精制品。他当时搭乘这个朋友的车,尽管车上的啤酒不是他带来的,但法律认定在这种情况下,车上的酒精物品属于两人共同所有。

            那位喝得微醉的朋友驾着车,在经过一个路口时,为了抄近路,竟然试图冲过一条路沟,当他发现路边不远处有一辆警车时,赶紧调转方向,准备逃跑。而被告摇下车窗,把车上的几罐啤酒扔到路边的草地上,警车很快追上,把他们截了下来。

            接着,警察首先让那位驾车的朋友开直线倒车,再把车停到一个停车位上。他办不到,车开得歪来歪去。警察又让他唱ABC歌,他唱得颠三倒四。警察令他们两人下车,举双手走到汽车前部,背靠汽车立正,钻到车里搜出两罐未及扔掉的啤酒。随后,给他们两人戴上手铐,塞进警车带回警察局。

            这两位高中生,一位被控酒后驾车和非法持有酒精制品两条罪状。另一位就是今天庭上的被告,他本身既没有喝酒也没有带酒,但仍被控持有酒精制品,又是一个偶然的被告。不过,他已经乖乖地在法庭认罪书上签了名,把案子移到少年法庭来判决。

            少年检察官向法庭求处45小时社区服务,4次陪审团服务,还加上向父母道歉这个不痛不痒的要求。

            法官退庭后,陪审团也随后退出法庭到另一间会议室讨论。

            两分钟后,第一宗案件的有关人员相继进入法庭。法庭职员将陪审团写的裁决书交给法官。法官当庭宣判陪审团作出的处罚裁定:对被告处以35小时社区服务,外加两次陪审团服务,以上两项服务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

            肃立聆听审判的被告表示接受法庭的判决。接着,法官宣布本案审结,退庭。被告席上,辩护律师向被告祝贺。

            人们在等待着第二个案子的判决。听众席上的听众趁着休庭的空儿,轻声地交头接耳。我问了几位邻座的听众,他们大都是少年法庭里的律师或陪审团成员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他们抱着不同的目的来这里,有的来为孩子助兴,有的来给犯罪的孩子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被告亲属席位上坐着一位表情肃穆,西装革履的男士,就是第二个案子被告的父亲。

            第二个案子宣判后,退出法庭,我站在走廊上,看着这群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已经没有了法庭上那种严峻的表情,脸上充满稚气。我相信,这些孩子,无论是犯了案子成了被告的,还是那些担任律师、检察官或陪审团员的孩子,都会从自身参与到少年法庭这个法律承认的正式的“司法机构”的执法过程中获益。少年法庭让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对法律认识不足,自我控制不力的青少年,在偶然犯罪之后既能够充分认识和了解法律,又不留污名,没有犯罪记录。

        感受法律(3)

            女儿参加这样的庭审,既可以通过实践进一步熟悉法律知识,受到相关的法律训练,又能提早进入社会,了解世间百态,获得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更加深刻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在这里,她开始初步感受法律和律师的工作,探索人生职业目标的实践。

        体验法律(1)

            “我从小就一直对法律非常感兴趣,在学校的广播喇叭里一听到有关模拟审判比赛的消息,我立即决定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