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 第15章

第15章



                                    久而久之,孩子的权利意识就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就会知道捍卫自己的权利。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权利,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让孩子得到健康发展?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来做做看。

            给孩子自主的机会

            尊重孩子的每一个选择,给孩子自主决定的机会。尊重孩子的权利,就是孩子的事情要征得孩子的同意,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并且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予引导。

            平等地对待孩子

            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怎样的孩子,都应该以一颗爱心去宽容地接纳他。不要歧视孩子,以免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伤害。

            尊重孩子的隐私

            父母不要总希望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要真正了解孩子,必须首先给孩子尊重,承认孩子应该有自己的秘密。很多父母抱着传统的观念,把父母摆在权威的角色。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很多不良的后果。

        第17招  尊重孩子的各种权利(2)

            父母进入孩子房间应该先敲门、不要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等等,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

            唤醒孩子的权利意识

            父母的责任是唤醒孩子们的权利意识,而不是将它扼杀在萌芽的状态。一个明确自己的权利的孩子才会懂得捍卫自己的权益。

            总之,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童真的天性,尊重孩子的权利,才能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18招  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

            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便学会尊重他人。在家里,父母要从小就把孩子当作独立的社会人来养育。这样培育出的孩子,走上社会就能够成为独立的社会人。

            许多父母对尊重孩子的人格不理解,小小的孩子有什么人格呢?其实小孩子也渴望尊重,怎么会没有人格呢?所以,认为孩子没有人格的父母,就不会尊重孩子的人格,也就不容易把孩子教育好。

            所谓人格是人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不尊重他人人格就是不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义务,也就是父母必须认识到孩子也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多父母常以自己的“权威”威慑孩子,甚至动之以武,有时让孩子当众出丑。有时稍不随心,就在孩子身体上烙上自己的手印。

            不可否认,父母的愿望是好的,是为了教育孩子成材。但有一个事实父母必须明白:你伤害了孩子,让孩子的人格遭到侮辱,孩子对父母失去了尊重和信任,教育的效果就降低了。

            教育专家认为,尊重孩子,同时也是尊重自己。因为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样孩子才会尊重父母的人格,在相互尊重中,教育的效果才会明显。

            孩子是需要教育的,不经过长期的科学的教育,孩子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然而,教育只有在尊重人格、维护尊严、保证权利的前提下进行,才可能培养出“人才”来。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会使孩子更加自尊,有了自尊,才可能自强。凡破罐破摔的孩子,首先是失去了自尊,为什么失去自尊,因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在此,列出某些父母不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几种表现,以期引起父母重视。

            居高临下,指挥一切

            父母高高在上,一副威严的面孔,指挥孩子的一切,例如:你必须好好念书,给我考大学;你必须给我上××班,不爱上也得上,没商量;你的前途,服从我的设计……这样指挥,已经把孩子当成一架“小机器”。

            宠爱笃深,呵护备至

            爱需要理智,宠爱往往走偏。视孩子为掌上明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要高档,穿要名牌。只要求念书,什么活也不用干,即使孩子该干、能干的事情,也一律由父母包办代替……在这种状态下,孩子还能学会过正常的人的生活吗?孩子做人的尊严在父母笃深的宠爱中被抹杀了。

            训字当头,不许发言

            有的父母误把“训”当教育,天天训孩子,有事没事训几句。最令人遗憾的是,不允许孩子解释,更不许提出不同意见,不能表态:“懂了”,“是”,“我改”。这种情况下,孩子也没有了尊严,没有了权利。

            滥施惩罚,不顾后果

            有的父母不只口头上对孩子进行精神虐待,还滥用惩罚。调查发现,从城市到农村,有8%—12%的父母对孩子常常采取打骂的教育方法。挨打的孩子,往往开始害怕,过一段时间就被打“皮”了,更难教育。触及皮肉的结果,可能造成灵魂麻木,或者造成怨恨反抗心理,孩子的人格就会扭曲。

            以上列出的几种现象,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针对以上现象,父母需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施教言行,认真想想“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道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只有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被教育者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让被教育者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

            把孩子当“人”,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尊严,父母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清除头脑中的封建家长制余毒,改变“我说你听”、“我打你受”那种支配一切、指挥一切的错误观念。孩子必须管教,但又必须把孩子作为家庭的一个平等成员。父母与孩子,  既有“领导”关系,又有“同志”关系。在施教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孩子年幼无知,认识可能片面,可能错误。父母了解了,才好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其次,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父母对孩子的爱,天经地义,但是决不能信马由僵,走向极端。任何事情,物极必反。面对孩子,父母应有一种自控意识,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即使在孩子令自己特别生气的情况下,也要暗示自己;我如果失控,教育就会失败。

            总之,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是每个父母的责任。不论孩子的大小,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这就是说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待,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性的话语去真诚而积极地评价孩子。

            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父母要鼓励孩子去承担一定的任务,让孩子拥有自主权、选择权,独立去完成。当预见到任务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时,父母可先让孩子想办法解决;若完成任务确有困难,父母要采取“帮助而不是替代”的态度,去帮助解决。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不畏困难的精神、健康自我意识等良好个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19招  尊重孩子的朋友(1)

            作为成年人,父母都有一种体会:回忆起童年生活时总感觉非常兴奋,对儿时的朋友更是感到特别亲密,说起与童年朋友一起做的各种趣事,如数家珍。父母自身的经历说明:孩子需要朋友,孩童时代的友谊是非常珍贵的。朋友的缺失不仅使孩子的童年极为孤独,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因此,父母应该珍视孩子的朋友,通过赏识和尊重孩子的朋友,培养孩子团结友爱、协作互助的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灵。

            有这样一个案例:

            春萍的好朋友静静,经常到春萍家玩。可是,每次静静走后,家里都会变得一片狼藉,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一次,爸爸对春萍说:“千万不要向静静学,你看家里被她弄得多乱,这种孩子没有人会喜欢的。”听了爸爸的话,春萍非常不高兴,噘着小嘴对爸爸说:“不许你这样说我的朋友!”说完就闷闷不乐地进了房间。

            几天后,静静又来找春萍玩。爸爸立即将静静挡在门外,不许静静进他们的家门。静静委屈的走了,从此再也不和春萍一起玩了。

            春萍为了这件事情哭了好多次,还好长时间没有和爸爸说话

            还有一个案例:

            孙皓有一个坏毛病,就是自己的东西总乱扔一气,结果到用的时候却怎么都找不到。后来,他认识邻居家一个叫芊芊的小女孩,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玩儿。孙皓的妈妈发现芊芊非常爱干净,自己的东西也从来都是整理得井井有条。

            于是,妈妈问孙皓:“你和芊芊是好朋友吗?”“当然是啊!”孙皓回答妈妈。“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学习,你看芊芊多爱干净,总是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你能做到吗?如果你做不到,芊芊可能就不会和你做好朋友喽。”

            后来,孙皓果然改掉了乱扔东西的坏习惯,自己的东西也收拾得整齐多了。

            从上面的两个案例可知:赏识和尊重孩子,应该支持孩子的社会交往、尊重孩子的朋友,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尊重而更加信赖父母,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之间的友谊和交往,促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尊重孩子的朋友对孩子的成长有诸多好处:

            首先,可以通过赏识孩子朋友的优点,让孩子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主动学习,克服自己的缺点。

            其次,尊重孩子的朋友,鼓励孩子与孩子们交往,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和交际能力。

            在孩子的游戏中,常常通过“手心、手背”的方法决定由谁“当皇帝”、“当大将”、“当解放军”、“当坏蛋”……这是一种简单的机会均等的民主手段,却可以培养孩子“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