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一句话说动人心 > 第16章

第16章



                                    以上内容比较繁杂混乱,希望你能择优录用;在交际中配合语言使用,效果会更好。

            三、  用眼神“倾听”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想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绪,必须运用好自己的眼神。谈话时对方与你最直接的交流除话语之外,就是两人的眼神。说话者想让你认真听他讲话,就一定用眼睛注视着你,而你认真聆听时也会专注地注视着说话人。会用眼神倾听的人,不但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还容易与对方建立起感情。

            有关眼神的信息也不少,我们首先还得了解一下眼神暗含的信息:

            一个人深层心理中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视线上。视线的移动、视线的方向、视线的集中程度等都表达了不同的心理状况。因此,从一个人的视线变化就能够了解他内心的活动。

            下面,我们从三方面来具体分析如何通过视线变化来看透一个人:

            1、从视线的不同方向看人

            在谈话中,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视线方向,能透视他的心理。一般只注意自己所干的事,根本不正视说话人,这是怠慢、冷淡、心不在焉的态度;仰视说话人,是表示尊敬和信任;俯视说话人,有自我防范的意识;面带微笑直视说话人,是融洽的流露;皱眉头直视说话人,表示担忧和同情对方;面无表情地斜视说话人这是一种鄙视;横扫一眼说话人后不自然地发笑,这是讥讽的表现;突然瞪大眼睛看一下说话人,表示警告或制止对方;对说话人上下打量一番,是对对方不信任,有审视心理;平和的直视对方的目光,往往表示友好,谈话的双方比较融洽、投机。

            当上下级交谈时,上级的视线一般是由上而下,将目光很自然的投射到下级的脸上;下级的视线一般是由下而上,目光与上级相反。这是职位高低不同所造成的反应。

            2、从视线的移动看人

            在交谈过程中,视线位置移动情况不同,反映的个人心态也不一样。一旦被别人注视就立刻将视线转移的人,大多自卑心理很强,这类人也不敢正视对方。一般而言,当一个人心有愧疚或有不好的隐私时,才会产生这种现象。无法将视线集中在对方身上,并很快收回视线的人,大都属于内向性格,不善于交际。

            美国心理学家理查?科斯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患有强度“自闭症”的儿童与陌生的成年人见面,以观测该儿童面对成年人眼睛的时间;成年人的眼睛分蒙起来与不蒙起来的两种情况。当理查?科斯将两种情况下所得的实验结果相比较时,发现儿童注视前者的时间,居然是后者的3倍。这就是说,双方眼光一接触,儿童会立刻移开视线。由此可知,性格内向的人,大都无法一直注视对方;而外向的人则相反。

            如果和别人谈话时,听话人不停地转移视线,不住地看其它东西,表明听话人对说话人的话题不感兴趣;如果对方带着善意的微笑,目光不时和你的视线相会合,则表示他对你说的话很感兴趣,期待你继续讲下去。

            在交往中,如果面对异性,只望一眼,便故意移开视线的人,大都是由于对对方有着强烈的兴趣。譬如,在公共汽车上,上来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几乎所有人的眼光都会集中在她身上;但年轻的男性往往会很快把脸扭向一旁。他们虽然也非常感兴趣,不过基于强烈的内心压抑而产生自制行为。但是自制反而会使兴趣欲望增大,这时,他们便会用斜视来偷看。这是由于想看清对方,却又不愿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思的缘故。

            另外,行为学家亚宾?高曼通过研究认为:对异性瞄上一眼之后,闭上眼睛,即是一种“我相信你,不怕你”的体态语。所以,当看异性时,并不是把视线移开,而是闭上眼后,再翻眼望一望,如此反复,就是尊敬与信赖的表现。尤其当女性这样看男性的时候,便可认为有交往的可能。

        第33节:九、示意好感的时机(6)

            3、从视线的集中度看人

            在与对方谈话中,不断地注视谈话人,显得较为诚实;但不要自始至终盯着对方不放,以免对方误会。

            如果某人想和别人建立良好的默契,则会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时间注视对方;注视的部位是两眼和嘴之间的三角区域,这样信息的传接,通常会被正确而有效地理解。

            如果某人希望给对方留下较深的印象,就会长时间凝视对方的眼睛,并在注视的目光里含有感情。如果在与对方争论一个问题时,自己想获胜,那一定是紧盯着对方的目光不放。

            听别人讲话时,一面点头,一面却不将视线集中在谈话者身上,表示对说话人或所说的话题不感兴趣,想制止对方说下去。

            听对方说话时,将视线集中在对方的眼部和面部,是真诚的倾听,表示尊重和理解。初次见面谈话,不集中视线者,性格较为主动;相反,因对方不集中视线而耿耿于怀的人,就是爱用心计了,以为对方对自己不满,或者和自己谈不来。

            总之,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彻底隐瞒心事,即使有人摆出一副无表情的脸孔,但刻意的做作并不能维持长久。只要你密切注意他视线的变化,就能发现他心底的秘密。眼神动作时刻都暗传心机。孟子认为,观察人的眼睛,可以知道人的善恶。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确实有一定道理。

            医学研究发现:眼睛是大脑在眼眶里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所以,眼睛在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中是最敏锐的,大概占感觉领域的70%以上。而瞳孔的变化,眼珠转动的速度和方向等活动,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再加上眼皮的张合,眼与头部动作的配合等一系列动作,人的感情就自然而然从眼睛中反映出来,而且它所流露出的信息比言行更为真实。

            所以,作为听话人,你不但要观察谈话对方的眼神变化,还要注意自己的眼神表情。作为一个倾听者,要注意用眼神吸引对方:

            目光要不断地与谈话人的目光会合。

            当对方说到关键时刻时要目不转睛地看着对方。

            当对方说得很精彩时,要以赞扬的目光向对方示意。

            当对方难为情时,要用理解、宽容的目光来缓解对方的压力。

            当对方的观点你很赞成时,要用肯定的目光伴随点头的动作,给对方以鼓励。

            当对方突然提起你很感兴趣的话题时,要用新奇、期待的目光示意对方说下去。

            对方的话语幽默风趣,你要以和悦的目光伴随笑声给对方以回应。

            对方谈及他自己的悲伤与痛苦之事时,要以同情的目光给人以安慰。

            当你对对方的话题毫无兴趣时,转移目光提示对方改换话题,或自己主动岔开话题。

            谈话结束时无论谈的效果如何都要微笑以友好示意对方。利用好眼神的作用,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用眼神去倾听话语,用眼神去与对方的眼神交流,不但能增强谈话的效果,还会促进双方的感情,让对方感到与你谈话不但是语言的交流,更是心灵的对话。

            四、倾听时也要“互动”

            说话是一门艺术,倾听也是一门艺术。说话时要注意许多问题,同样,倾听时也要在许多方面入手。你听话的技巧也会影响说话人说话的质量,善于听话的人既能调动说话人的积极性,又能达到谈话的目的。所以,倾听不可忽视。

            要想在倾听时发挥作用,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还需要派上用场:

            1、  插话

            在很多谈话过程中,都要用到插话的技巧,但不是随便可以插的,要想获得好的插话效果一定要注意三方面:选好时机、想好插话的内容、看准插话的对象。

            选好插话时机。在适当的时机插话会有良好的效果,插话时机不当还不如不插。最好在说话人将一层意思说完、话音落定之后再插话。不要在一句话中间横插过去,直接打断了对方的话。这样很不礼貌,打断对方的思路也会令对方反感,效果也可想而知。

        第34节:九、示意好感的时机(7)

            想好插话内容。不要急于插话,要想清楚自己要说什么,怎么插说比较合适。即兴插话、语无伦次地乱讲一通,对方会很扫兴;千万要说到位,才能令对方信服。

            看准插话的对象。插话要看人,不要不讲对象的乱插。朋友之间比较熟悉,不妨事;与上级领导就不能信口开河了,尽量少插为佳。不过事后你可将自己的意见,通过合理的方式反映上去。一般领导不会喜欢下属在自己谈话中乱发言。

            2、  肯定与补充

            在交谈中要及时地做好肯定与补充,即选好时机肯定对方的观点,然后再作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