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三井帝国在行动 > 第4章

第4章



                                    于是,三井物产的就频繁与美国、中国方面进行谈判。当世界上大多数商家还在认为美中经济交易往来为时尚早的时候,三井物产竟令人难以置信地分别与美、中谈判成功,1972年3月,大批废铁从美国运往中国。

        5年之后,发生了一件对后来中国钢铁行业影响深远的事情。1977年1月下旬,冶金部明确在上海建设“上海宝山钢铁厂”(宝钢集团的前身),主要从日本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简称:新日铁)引进技术装备。经过一年多的筹备、考察和谈判,1978年3月19日,中技公司和新日铁在京签订《关于建设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协议书》。宝钢建设之时,正逢日本企业在世界各地攻城略地,日本经济全面繁荣的时期。那时的中国,也正处在千方百计重振经济的状况。

        1978年6月28日,中技公司和日本的新日铁、朝阳贸易株式会社、三一企业株式会社签订《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第二号技术协作合同——设备订购规格书、报价、评价、设计审查与审核》,标志着上海宝钢的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此时的三井物产因为与台湾有大量的贸易往来和政治联系,被中国政府认定为“非友好商社”,所以在上海宝钢的建设初期没有在中国大陆公开露面,而三井财团的骨干企业东芝和石川岛播磨重工则与新日铁合作成为宝钢的设备供应商。

        宝钢项目对日本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太大了。当时的经团联会长、三井财团东芝公司的社长土光敏夫曾估计,如果日本帮助中国建设像宝钢一样的钢铁联合企业,那么日本的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和有关配套的行业都会带动起来,将可能使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宝钢一期工程原料输入、炼焦、烧结、炼铁、炼钢、初轧的成套设备和技术,都是从日本新日铁引进的。

        新日铁正是看准了中国钢铁生产大量高档产品必须进口的现实,以提供生产设备和技术为先导进入了中国的钢铁行业。纵观国内的大型钢厂,几乎都从新日铁引进过设备和技术:宝钢几乎全部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都引进自新日铁;武钢王牌产品硅钢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来自于新日铁;山东莱钢的中型轧钢机工业设备和电气设备分别来自新日铁和东芝;太钢的1549毫米热轧技术由新日铁提供……

        然而,某些“意料之外”的麻烦,也为中国钢铁行业日后出现的困境埋下了伏笔。例如,日本先进的钢铁生产设备无法“消化”中国低品味的铁矿石,因此建成后的宝钢只能选择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高品位的铁矿石。为了满足大规模进口铁矿石的需要,上海宝钢建设的计划中也包括了可停泊十万吨以上矿砂船的港口和配套设施,三井财团的关联企业同样成为了这些项目的收益者。

        时至2007年11月5日,《宝钢日报》在一篇题为《宝钢与新日铁携手走过三十年》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在宝钢一期和二期工程建设期间,宝钢引进了新日铁成套先进设备。新日铁社长三村明夫在与宝钢30年合作庆典仪式上说,新日铁在尽全力协助建设宝钢一期工程的过程中,加深了双方的信赖关系。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则表示,宝钢与新日铁30年的友好合作,已成为两国经济界合作共赢的一个典范。因此,宝钢与新日铁的合作意义非凡,任重道远。”

        谁在扶持宝钢快速成长?

        1992年,宝钢与三井物产签署了综合合作协议,建立定期干部交流机制。从那时起,双方定期举行干部交流和各项专题业务交流,尤其是在剪切加工中心领域拥有多项合作。同时,双方还互派骨干员工赴对方公司进行培训,迄今为止双方互相培训已达300多人次。为了巩固和深化三井财团与宝钢的合作关系,三井物产一直在进行着十分细致的协调工作,在总经理会议、干部互派、情报共享等方面与宝钢建立了牢固的联系。

        在新日铁和三井物产为宝钢提供技术、物流服务和人才培训的同时,三井财团又开始“帮助”宝钢进行新的产业“扩张”。1993年时,宝钢以9000万日元建立了自己的日本子公司宝和通商,主营宝钢所需的钢铁生产设备、零部件,以及钢铁产品的出口。除此之外,宝和通商还涉足集装箱贸易、港口投资等多个领域。在日本,宝和通商是中国主要集装箱生产商的代理商,经营规模达到了15000TEU标准箱。

        当然,想要在铁板一块的日本市场打开缺口,没有三井等日本大财团的默许,根本是不可能的。1990年代,大型国有企业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宝钢却已经表现出领军企业的气质,这与三井财团的全力支持分不开。在帮助宝钢练好内功的同时,三井物产还积极扶持宝钢对外扩张:一方面,帮助宝钢建立自己的商贸企业;另一方面,与宝钢一道进行资本运作,以合资方式借助宝钢切入中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那么,新日铁和三井物产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三井物产拥有新日铁商事(新日铁的商社)20.132%股权,而且拥有新日铁5%以上的股权。与此同时,新日铁又是三井物产的独立董事。在钢铁贸易方面,  三井物产是新日铁最大的钢材代理贸易商,平均每年代理比例达到新日铁产量的35%以上。早在1988年12月,新日铁商事、三井物产、阪和兴业等日资企业与中国的合作者招商港务(深圳)在深圳特区内成立了一家名为“深圳深日钢材有限公司”的高级薄钢板加工中心。

        新日铁虽然不是三井财团二木会(总经理会议)的成员,但实际上它与三井物产以及三井财团其它成员之间的相互持股、共同投资、贸易代理等的实质联系,已经形成了利益共生关系,这表明新日铁作为在三井财团“准成员”的地位。事实上,三井物产从来都是低调的说三井财团是松散的组织,但其合作的渗透能力极强,并直接进入所有微观经济领域。三井物产作为综合商社,正是三井财团的真正核心,充当财团成员之间的纽带作用。

        三井财团与新日铁的密切程度从其他方面也暴露无疑。1999年,三井不动产作为三井财团的支柱企业之一取得了日本能源公司总部大楼“新日铁大厦”的经营权;2007年,新日铁住金与住友商事、新日铁商事组建新的合资公司;2008年初,新日铁与住友商事分别出资约6,300万美元,向三井住友银行收购三井矿山2,000万股优先股,使各自的持股均提升至21.7%。由于三井财团与住友财团的金融机构在2001年实现了合并,所以新日铁与三井-住友大财团体系内的企业通过相互持股和合作经营等方式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软硬兼施的布局

        1994年4月20日,三井物产、宝钢集团、宝山区月浦镇工业公司以及意大利塞柯成套咨询工程公司合资兴建了“上海意达彩涂钢材制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总投资952万美元,1995年初建成投产,是当时国内最大的专业生产彩涂钢板制品的中外合资企业。公司总投资为952万美元,其中宝钢(集团)公司投资额57%,全套引进意大利九十年代设计制造的全液压自动控制的彩板门窗型材轧制生产线、钢制家俱生产线等设备。

        在与宝钢合作的同时,三井物产还不忘记带领更多日本企业一起进入中国市场。1994年12月,三井物产、新日铁、伊藤忠、丸红钢铁、香港北海集团、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发展集团、广州啤酒厂合资兴建的“广州太平洋马口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合资企业投资总额10800万美元,注册资金3600万美元,于1997年4月25日全面投产,年产能力16万吨高质马口铁,产品主要用于饮料罐、化工罐、食品罐等容器包装。事实上,新日铁公司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最大的马口铁生产企业。

        1995年1月,三井物产、新日铁、宝钢集团、南通市投资管理中心合资13.85亿元人民币,建立了“南通宝钢新日制钢有限公司”(简称:南通宝新),各方分别占有5%、20%、67.5%和7.5%的股份。南通宝新的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广泛用于国家重点标志性工程,如上海交银、中银大厦、APEC会议中心主会场、上海东海大桥、福州闽江大桥主塔、浙江舟山大桥、苏通大桥、上海地铁6号线、上海A30外环高速等重点工程。

        1996年3月,宝钢集团、宝和通商(宝钢在日本的全资子公司)、香港明州发展有限公司、浙甬钢铁投资(宁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宁波宝甬特钢冷轧板有限公司。同年11月,香港明州发展有限公司、宝和通商将其在宁波宝甬特钢冷轧板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和股权退出,新增投资者为三井物产和新日铁。1998年7月,该合资公司更名为“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简称:宁波宝新)。

        宁波宝新目前由三井物产、日新制钢(新日铁的关联企业)、阪和兴业分别出资7%、21.9%、5.1%,宝钢集团出资54%,浙甬钢铁投资(宁波)有限公司出资12%,共5方合资组成,主营生产冷轧不锈钢薄板。合资企业前四期工程总投资73.5亿元人民币,设计年产量60万吨,单厂产量居世界第一。事实上,新日铁与日新制钢之间存在相互持股关系,且新日铁拥有日新制钢9.2%的股份,日新制铁象征性持有新日铁的0.54%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