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三井帝国在行动 > 第9章

第9章



                                    

        无论如何,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由于中钢集团的介入,宝钢的发展似乎正在回到中国自主的轨道上来,显示出中国企业正在大步走向联合。宝钢董事长徐乐江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保障原料供应安全和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将是宝钢应对市场变化、实现新一轮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宝钢愿与中钢集团建立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增强彼此的竞争力,谋求双方更大的发展。”有媒体报道认为,此次中钢集团与宝钢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促进中国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不得不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2006年7月1日,中钢集团旗下的中钢贸易公司与印度Sesa  Goa、三井物产在北京华彬庄园签署06-07年度合同和长期合作意向书。三井物产控股的印度Sesa  Goa公司是中钢集团在印度铁矿石业务上最早的合作伙伴之一,已有15年的合作历史。显然,中国钢铁企业始终难以摆脱三井物产的影子。中钢与宝钢的合作真能加强中国在钢铁产业链上的主导权吗,还是又一次成为被三井财团统合的对象?人们拭目以待。

        三井物产正是通过所谓“互利共赢”的长期贸易协议,从上游对巴西淡水河谷以及澳大利亚和印度的资源控制,到下游钢铁分销的影响,实现了对中国钢铁企业的直接或间接控制,进而影响到中国整个钢铁体系。不仅如此,2008年的新年致辞中,三井物产钢铁制品本部首席运营官渡边清隆提出,希望将在中国的这种模式(指与宝钢合作)在俄罗斯、印度以及巴西等新兴的经济体内复制。这样的新年寄语可谓意味深长。

        中国已经连续10年钢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并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国际贸易追求的最优化目标是实现双赢,如果在铁矿石贸易上中国总是处在为他人买单的位置上,那么就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思。沉默坚硬的钢铁背后,是众多从业者的不懈努力和细致协作。没有中国人自己的综合商社作为产业组织者、没有中国企业自己的财团体制,中国钢铁只能沦落到产业分工的最下层,成为贡献资源和劳力的打工者。

        三井如是说

        三井物产一直在全球钢铁领域扮演一个“跨境的供需组织者”角色。三井物产的“钢铁/金属原材料本部”共有17个子公司,以及其它分布在世界各地的12个相关联公司。同时,三井物产的“钢铁制品本部”下属还有19个分公司,其中有“立臻亚洲公司”。2004年1月,三井物产将自己收购的丰隆亚洲的钢铁结构部门与立臻钢铁材料合并成为立足于新加坡的立臻亚洲公司,目前主要客户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以及印度等国家的海事与海外工程建筑商。

        在控制核心流通企业的同时,三井物产还着力打通生产链条上的各个辅助环节,以保证自己对整个上游资源领域的驾驭。在与废钢、硅锰等其它钢铁原材料生产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三井物产仍然以少量持股的形式进行参与。其中,三井物产参与了美国的太平洋西海岸回收有限责任公司的废钢储存业务,这一废钢出口终端对于亚洲日益增长的钢铁需求非常重要,目前,该公司由三井物产麾下的原材料发展公司全资控股。

        三井物产钢铁/金属原材料本部首席运营官饭岛彰己说:“作为一个中介,三井既知道供应方的条件,又知道需求方的需要。三井的目标就是成为全球资源发展的贸易中介。”而根据三井物产钢铁制品本部首席运营管渡边清贵的介绍,三井物产已经超越了仅仅提供分销服务的功能。例如,钢铁产品部在全球建立了很多钢铁服务中心、镀锌钢铁厂以及镀锡厂,以满足汽车、电器以及大型电子机械的需求;同时三井物产还提供各种附加服务,包括IT设备和系统的安装,以及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的应用。

        上岛重二,这位三井物产的前任社长曾经诠释过自己企业的定位,他说:“日本可以说是完全没有资源的国家,我觉得这就是日本综合商社得以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正如大家所知,大约百年前日本以现代工业化国家为目标进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因为日本没有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要炼铁、炼钢,也没有铁矿石或者煤,可以说几乎完全没有。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日本必须依赖外国的资源,必须把外国的资源运到日本。出于日本没有资源这样一种情况,为从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创立了三井集团,这便是当时的初衷。”

        在上世纪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钢铁企业的资金、人才都很缺乏。铁矿石价格谈妥后,钢厂即专注于生产,随之而来的各类事务一律交由十几家窗口商社来代理。这些商社进一步选出一家干事商社来提供信息、协调船舶配送计划、参与矿山开发。与此同时,综合商社在对矿山出资的过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一般采取少量入股方式,其余资金的来源由有政府背景的日本输出入银行作为干事银行,把各个城市商业银行组织起来,以协调融资团的方式出资。

        近年来,三井物产的经营重点呈现加强“两端业务”特色。就钢铁产业而言,三井物产“钢铁/金属原材料本部”的功能是争夺全球的铁矿石资源,而三井物产钢铁制品本部的目标是掌控全球钢铁产品的物流体系,进而控制商机和国内外钢铁制造业的命脉。三井物产如今的核心功能定位在强化信息、服务等非价格竞争力。一是运用IT技术构筑电子商务平台,形成遍布全球的原材料采购及商品销售体系,并提供与之配套的物流、金融、保险以及法律服务;二是强化广域信息的收集分析功能,在日常商业经营活动中加以充分利用。

        下页接第二章:踏上四通八达的跳板

        第二章    踏上四通八达的跳板

        新浪网的前身可以追溯至1996年4月29日北京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第一个正式中文网站的启动。这个四通利方公司是四通集团1993年创立的。然而时过境迁,在新浪已经成长为中国互联网的著名企业时,四通在过去的十年中却已经变得暗淡无光了。

        四通公司于1984年诞生的时候,绝对不会想到日后会经历那么多的坎坷和动荡,更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会与隔海相望的一个叫三井的日本财团联系在一起。三井物产十分看重四通的销售网络和人脉,并为四通初期的发展提供所有可能的帮助。

        在三井物产的积极扶持下,“四通打字机”这个四通集团最辉煌的产品顺利诞生。四通需要日本企业的配件和技术,三井物产便积极奔走,为双方牵线搭桥。在四通扩张的过程中,三井物产扮演着好帮手的角色,为四通引来了众多的日方合作伙伴。

        松下电工、富士通、乐天(LOTTE)、三菱电机等日本企业纷纷在三井物产的帮助下,与四通合资建厂。四通在客观上成了三井财团带动日本企业进入中国的一块跳板,而“与巨人同行”的四通却没能跟上巨人的步伐,最终丧失了所有筹码。

        四通俨然就是三井物产培育起的一个“小综合商社”,但它缺少中国本土资本的扶持,只得充当三井财团的战略棋子。因为四通最初的贡献,富士通、松下电工、瑞萨、ALPS公司、Ferrotec公司等一批三井财团的关联企业如今在中国市场已经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作  者  题  注

        导言

        在1999年上海举办的财富论坛上,三井物产的前任社长上岛重二谈到在中国的三井企业成员时,除了提到“上海宝钢”,再就是“四通集团”了。人们熟知段永基,是因为他是著名的新浪网创始人、前任新浪网联席董事长。但是,一直以来,几乎没有人提起段永基曾经受到深谙多元化投资扩张之道的三井物产的启发,尝试发展中国的综合商社和财团体制的第一人。

        第一节    “慷慨”的帮助

        初识日本商社

        作为中国最早的高科技企业之一,四通集团以开拓者的身份走过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它与三井物产的不解之缘尤为值得一提。四通集团的历史尽管纷繁复杂,但有一条线索却十分清晰。这条线索就是以三井物产为首的日本财团企业与四通合作的历史。三井与四通建立起的关系还要从开发“四通MS-2400打字机”谈起,王缉志(四通打字机主要研发人)在他的《开发四通打字机的故事》一文中透露了很多线索。

        四通公司是1984年5月16日注册成立的,地点在中关村丁字路口原四季青自选市场的门市部,当时屋中只放了一张办公桌、几把折叠椅和一个保险柜。偶然的机会,王缉志在王府井新华书店门口碰到了老朋友王安时和沈国钧(两人都是四通创始人),听说他们正在筹建一个公司,叫四通公司,机制比较灵活。王缉志在1984年6月加入了初创的四通公司,11月辞去冶金部自动化研究所工作。

        其实,王缉志本人也并不一定知道,他与三井财团的缘分早在参加上海宝钢工程建设就开始了。上海宝钢的技术和设备来自与三井财团的关联企业——新日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