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三井帝国在行动 > 第53章

第53章



                                    

        参加成套设备出口的实际上是由很多财团企业组成的企业群,其中包括:进行调查、规划、设计的工程技术企业;制造机械的厂家;负责土木工程和建筑物的建筑公司等。综合商社作为规划及协调人在计划进行的各个阶段发挥作用。它不单单起汇总协调作用,而是作为一个产业组织者居于领导地位。例如,综合商社率领的“日本国家队”,早在70年代就进入了中国,其中三井物产在背后主导了多项重大成套设备出口项目。

        “商社金融”强化产业竞争力

        综合商社的机能经常是变换不定的,这是因为产业是活生生的,具有生命力的。财团法人日本贸易会会长水上达三说:“综合商社始终站在日本产业与外国产业打交道的第一线,为了发挥其‘日本产业的天线’机能和‘商品流通的频道’机能,必须根据产业的发展变化和结构变化,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新机能。事实上,综合商社的历史,也就是不断创造新机能和使机能高级化的历史。”

        综合商社随着国民经济各个发展阶段,国民对商品和服务需求发生变化,随着资源的供给条件、海外市场的条件和生产力等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相应改变其结构。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高度经济成长期,日本的商社金融对扶植中小企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当时金融机构的放贷是面向大量资金需求的“重厚长大”产业的财团大企业。而综合商社,通过交易对该行业和企业内部情况有所了解,同银行相比,能够具体地评价和管理风险,甚至具有将短期借入的资金向客户长期放贷的情况。

        日本综合商社,有着“第二银行”、“影子银行”的称号,在日本的金融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综合商社以这种商社金融为契机,参与采购原材料﹑生产﹑销售﹑贸易等相关企业的诸多经营层面。并且,综合商社从战略角度考虑促进系列化(指加入其相关企业集团)从而确保商权,使因苦于资金周转而陷入绝境的企业获得重生的同时,综合商社也由此稳定地确保了商权。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商业金融是日本式的风险投资企业成长的先驱。

        日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通过综合商社紧密联系,最终形成了巨大合力。仅靠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两层结构的美国,与拥有商业、金融和产业资本三位一体的日本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作为制造业企业的引路人和产业的组织者,综合商社几乎所有可以想到的生意都会做。“商权”一旦被掌握,财团的相关制造业企业就蜂拥而入,占领市场。日本的汽车、电器、电气、半导体等产品能迅速占领欧美市场就是最好的例子。

        1980年,日本出口到美国的汽车,占当年美国汽车上市的量的21%,到1985年,日本的汽车产量已经高达1227万辆,超过美国的产量,出口达673万辆。从1979年以来,美国三大汽车巨头耗资了近100亿美元巨额设备投资,在高关税的保护和其他限制下,仍未阻止日本汽车对美国市场的大举入侵。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并以老师姿态自居的美国汽车业,在日本的进逼下,节节败退,以至于不得不动用反倾销法案等其他手段来进行干预。

        作为高技术产业“粮食”的半导体,日本制品在美国市场占有率,到1985年已经达14%,而一般认为,贸易摩擦发生的危机线是10%。日本甚至达到了美国制造的导弹必须使用日本芯片的程度。此外,如计算机、通信机器、民用电子机器等,在美国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也都超过危机线,并且增长迅速。作为工业基础的钢铁行业,日本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早在1977年就达到20%,某些特种钢几乎垄断了供应。

        在商权的争夺上,美国企业似乎很难与日本和韩国企业竞争,韩国学习日本模式也建立了诸如三星、现代等5大财团。在日本企业迅速扩展的上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在世界舞台上的咄咄逼人引发了西方社会的阵阵恐惧,随着日本对全球商权的掌控,美国一度将日本看成是苏联之后的最大的威胁和敌人。甚至美国相信,东芝、日立收购美国的IBM和英特尔只是时间问题,而美国的产业工人则担心日本的机器人会最终抢走自己的饭碗。

        第五节    金融战败的教训  (略)

        日本陷入美国的金融陷阱;冒着枪林弹雨挺进东南亚;遭到美国金融大鳄的伏击

        第六节    新的丰收季节

        加速合并或组成联盟,共度危机

        当代的日本财团体制形成于战后日本经济复苏时期,之后日本分别经历了4次经济萧条。它们分别是:1964年日本举办奥运会后,日本经济从假象的繁荣坠入了急性萧条之中;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给日本工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1985年7月发生的日元风暴中,日元在广场协定签署后的两周内升值了100%;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日本,主办银行作为日本财团的根基受到极大的打击。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为了重振备受打击的财团金融,日本政府通过“金融再生法案”,由政府注资给银行体系,以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对破产银行实行国有化,同时保护银行储户的利益。另外,日本银行业内加速合并或组成联盟,现在已经形成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三菱东京金融集团、瑞惠金融集团。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六大财团不断寻求进一步的资源整合,日本财团以新的形态出现在世界舞台。

        尽管组成联盟并不能减少坏账、提高资本充足率,但却可以通过精减机构、优化人员配置、合并业务、调整经营策略等方法获得成本效益,使银行整体规模加大和承受坏账的能力有所加强。重组后的银行集团加快了从“稳定持股”向流动持股转变,同时也从“保护型”的协调竞争向“开放型”的竞争转变。此后,随着财团内部大型制造业成员营业额和利润的增加,主办银行的贷款和坏帐问题也不断得到了解决。

        日本六大财团组织形态一览表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

        (SMFG)

        三菱东京金融集团

        (BOTM)

        瑞穗金融集团

        (MFG)

        三井财团

        住友财团

        三菱财团

        三和财团

        富士财团

        第一劝银

        经理会

        (二木会)

        (白水会)

        (金曜会)

        (三水会)

        (芙蓉会)

        (三金会)

        金融

        樱花银行

        三井信托

        三井生命

        三井海上

        住友银行

        住友信托

        住友生命

        住友海上

        三菱银行

        三菱信托

        明治生命

        东京海上

        三和银行

        东洋信托

        日本生命

        富士银行

        富士信托

        富士生命

        安田海上

        第一银行

        朝日生命

        富国生命

        日产海上

        商社

        三井物产

        东食

        东棉

        住友商事

        三菱商事

        日商岩井

        日棉

        丸红商事

        伊藤忠

        兼松

        著名制造业

        丰田

        东芝

        索尼

        三井造船

        石川岛

        NEC

        松下

        马自达

        住友化学

        住友金属

        三菱重工

        三菱汽车

        三菱电机

        旭硝子

        立邦漆

        夏普

        NTT

        京瓷

        三得利

        神户制钢

        日产汽车

        佳能

        日立

        日清

        日本油脂

        富士通

        五十铃

        旭化成

        川崎重工

        古河电气

        (注:以上金融企业很多已经合并、更名,如:樱花银行与住友银行合并为三井住友银行。)

        日本在1997年金融危机以后,经过加速处理不良债权,加大金融业的改革重组,银行效益有了明显改善。据统计,日本六大金融机构2005财年中期的税后纯利估计达到1.4万亿日元,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东京股市日经平均价格指数也在2006年11月突破14000点重要关口。日本股市到2007年7月已经突破17000点,2007年10月11日日经225指数又创新高,全日大涨281.09点,涨幅达1.64%,收报于17458.98点。

        日本各财团的大企业抓住过去几年亚洲经济强势增长的契机,在营业销售和利润均实现“大丰收”,财团各主要企业已经连续6年保持经常利润增长。汇总日本各大上市企业公布的2006年度上半年(4至9月)的财务决算报告显示,制造业平均销售额增长10.3%,纯利润增长27.2%,非制造业的平均营业额和纯利也分别增长10.3%及23.2%。其中,丰田汽车、三菱商事和三井物产在利润排行榜位列三甲。需要强调的是,这三家企业都是传统的财团企业,其中两家更是财团的核心综合商社。

        作为日本财团核心的综合商社,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住友商事、伊藤忠商事、丸红在2005年度纯利润合计为9300亿日元,较2004  年度大幅增长83%,与日本四大钢铁企业的利润总和9230亿日元并驾齐驱。利润大幅上升,一方面是由于世界能源价格上涨,五大商社积极参与海外能源项目获利颇丰,如三菱商事在澳大利亚的煤炭项目获利达1000亿日元,住友商事参与北海油田开发,使其全年利润达到1650亿日元;另一方面,机械设备和不动产在2005年度也行情渐好,为这些综合商社带来了可观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