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芙蓉国 > 第136章

第136章



                                    

        田小黎还没有坐定,黄海就来了,他和一屋子认识的人一一点头之后,  就和田小黎随随便便地聊起来。那是关于几本书和一辆自行车的非常琐碎的谈话,  看得出他和田小黎还算不错,也看得出他们早已不是"海誓山盟"了。  黄海的父母早在文革初期死去,现在还没有平反,背着这样的黑锅,他也只能跑到东北农村插队去了。  现在,他裹着一件旧军大衣,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有点潦倒不堪地混在人群中,  一张灰瘦的脸显得比以前长了一些,脸上长了粉刺,疙疙瘩瘩地蒙着晦气。

        人多起来,客厅里的气氛便浓起来,布置客厅的任务没有了,  沈丽又退到了人群的后面,和在一旁的沈夏又有了共同的局外人的感觉,他们不时说些小话。  卢小龙觉出背后有些不自在,然而,眼前的事情毕竟越来越热闹起来。

        孟克平顶着一副眼镜往前铲着下巴,领着一群人很精神地来了,  跟着他来的知识青年大都对沈丽家的小洋楼表现出极大的好奇,目光四处打量着,  倒是孟克平本人并不多在意这些,当卢小龙将沈丽介绍给他时,他作为一个年轻男性,  无疑感到了沈丽美貌的压力,孟克平比卢小龙个子还矮一些,有点黑瘦地站在沈丽面前,  他随即靠自己的小领袖风度化解了窘迫,尽可能用放荡不羁的口气与沈丽说着话,  沈丽温和地对待着他,她在扮演一个让大家都好感的女主人。这时,  卢小龙特别愿意孟克平与沈丽多说几句话,他愿意沈丽更深地陷入这个领域,而和背后的沈夏拉开距离。  看得出,沈丽对走进卢小龙的圈子有些兴奋。过去,她总是跟着卢小龙一个人活动,  从未踏入卢小龙的社交圈子,卢小龙也一直把她供在自己背后的独立楼阁中;今天沈夏的存在,使卢小龙觉得让沈丽卷入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及时。

        接着,就是魏大景领着一伙在内蒙插队的知识青年来了。  有一句谚语:狮子领导的羊群能够战胜绵羊领导的狮子群。跟在魏大景身后的这群知识青年都显得拘谨老实,走进来的时候显然被沈丽家的布置和沈丽的美貌所压迫,有些窘促地走进客厅;然而,他们的首领却是气派豪迈的,他伟岸地站定,大方地和卢小龙握手,  从容不迫地将自己的随从介绍给卢小龙,又很温和地和卢小龙身后的北清中学的学生一一握手,  还像老熟人一样与孟克平及其一伙人潇洒地握手。最后,  魏大景又以男人足够自信的微笑正视着沈丽,在与沈丽握手时,  他显然很自觉又是很适度地稍稍延长了握手的时间,他指着沈丽风趣地说道:"久仰你父亲的大名,国共合作的典范嘛。  "沈丽很少见到这种透着大人物神情的中学生,  也很少见到第一面见到自己不但毫无窘促而且从容不迫看着她说说笑笑的男性,  魏大景用学生中少见的自信和幽默大大方方地说道:"你本来应该是中国最好的演员。"这让沈丽感到春风扑面,  觉得自己的脸微微发热了。魏大景显得比几年前在上海见到的王洪文更具领袖风度,  想到他现在不过是一个农村的知青集体的头头,不能不让人惊叹,这个世界真是藏龙卧虎。

        座谈会开始了。卢小龙发现,在今天的聚会中,  他其实是面对着两个任务:他要和背后的沈夏作斗争,将沈丽拉到自己的生活中来;  他又要在面前这个圈子里争得自己的地位。眼前虽然是满满一屋子人,但座谈其实是他与孟克平、魏大景三人的表现。作为这次聚会的组织者,自己曾经在北京中学红卫兵中有着特殊地位,  卢小龙很从容地以中心人物的角色做了开场白,他说:"我们应该进行最高水平的交流,  给全国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提供一点新思想。"他笑了笑,  环视一下客厅说道:"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不妨先将各自一年来的所做所为介绍一下。"

        三拨人代表着山西、陕西、内蒙三个不同的知青点,  卢小龙以主持人的谦虚以及自觉优势在手的宽容对孟克平及魏大景说道:"你们哪个点先说?  "两个人彼此推让了一下,魏大景便从容不迫地开始讲了。他在一群人的簇拥下挺拔地坐在前面,  很潇洒地挥着手势,像讲演一样讲起了他们在村中的作为。  那是一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作为:批斗农村的"地、富、反、坏、右",  与贫下中农一起向贪污盗窃的干部进行斗争,组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行社会主义宣传,  与农村各种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做斗争,编写本村的阶级斗争史。魏大景具有一等的口才,他讲得激昂慷慨,  又不时穿插幽默风趣,全场人都被他的讲述所吸引。卢小龙早就知道,一个有三分模样的事情,到了魏大景嘴中,就变成十分模样了。他没有想到,在农村干了一年之后,  魏大景还是过去的魏大景。他厌恶这种领袖风度的夸夸其谈,也感到受了压迫。  沈丽显然对魏大景的讲演很感兴趣,她含笑聆听的目光也成了魏大景高谈阔论的动力之一。  在讲到知识青年如何与村里偷种自留地、偷开自由市场等资本主义自发势力进行斗争时,  魏大景的讲述可谓有声有色,引人入胜。他打着手势讲完了,翘着二郎腿,背靠着椅背,左右看看簇拥自己的同伙,说道:"你们谁再补充一下?"不等有人说话,  他转过头来很潇洒地一摊双手:"我们先介绍到这里吧。"说着,  他对身后一个白胖丰满的女知青说道:"把咱们办的刊物拿出来,送给大伙。  "女知青将手里的一摞油印刊物给与会者一人发了一份。这是一本十六开、五六十页厚的油印材料,  封面上印着几个大字:《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白纸蓝字散发着油墨的清香。

        卢小龙接过刊物,大致翻看了一下,有前言,有目录,  里边有阶级斗争的报告,村史的调查报告,与资本主义自发势力进行斗争的总结,还有各种杂文、评论、诗歌、散文、日记摘抄,还有致全国各插队知识青年点的公开信。魏大景很从容地坐在那里,散发油印刊物给了他覆盖全场的好感觉。

        接着,就是孟克平侃侃而谈了。让全场人感到振奋和有趣的是,  他也让身后的一个女学生站起来,先给所有"外邦人"一人发了一本油印刊物。同样是十六开大,  同样是六七十页厚,只不过是用的黑油墨,封面上印着几个大字:《广阔天地》。  卢小龙接到手里翻看了一下,这里没有那么多花样,  只登着一篇长文:《关于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查与评述》,整本刊物就是一篇万言书。孟克平与魏大景的观点针锋相对,  他非常激烈地抨击了目前的人民公社体制,  同时引经据典地指出: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人民公社的体制问题,人民公社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他说:"我这是典型的右倾机会主义观点,但是,在农村一年的社会调查使我坚信了自己的观点。  "他还非常激昂地挥着手势说道:"发展农业生产力的真理,就在人民公社制度的对面存在着,谁拣起了这个真理,谁就会成为伟大的先行者。"

        孟克平的讲话让魏大景和卢小龙都有些措手不及,这几乎就是一个"反革命纲领"。卢小龙一时甚至对今天的活动有些后悔,  他担心这会给自己和沈丽带来政治上的麻烦。在片刻沉寂之后,魏大景放下二郎腿坐端正,以严肃的态度对孟克平展开了批判。他的第一句话是:"我没有料到今天在这里听到了这样的观点,  我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对这种观点的坚决反对。"接着,  就是孟克平与魏大景之间你来我往的批判与反批判。辩论白热化后,两个群体都有更多的人投入了辩论,烟气更为浓烈,激烈的手势、面红耳赤的表情在浓烈的烟雾中活动着。最后,魏大景双手左右一伸,  用极为有力的声音控制住全场,  正义凛然地说道:"让我们双方都记住今天争论的时间与争论的焦点,也请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一争论做出公证,历史将证明谁是谁非。  "孟克平也毫不示弱地说:"我还是那句话,谁拣起了生产力发展的真理,谁就是历史上的先行者。"卢小龙感到自己的处境有些尴尬,魏大景今天扮演了左派,孟克平扮演了右派,  自己则再一次扮演了中间派。他原以为自己是座谈会的中心人物,  却成了一场争论的旁观者。

        他决定不理睬他们的争论,讲自己在刘堡的所作所为,  他说:"英雄所见略同,你们两家都办了刊物,我们刘堡知青点也办了一份刊物。"说着,  他扭头看了一下唐北生。唐北生抱着一摞同样是十六开大小的油印刊物站了起来,  刊物的名称是:《任重而道远》,也是黑油墨。唐北生将这份刊物一人一份发到每个"外邦人"手里。  沈丽觉得很有趣地又打开了手中的第三份刊物,一页一页翻看着。  当唐北生转圈发刊物时,把刚才两家箭拔弩张的激烈冲突抚平了一些,空气稍显松弛。

        卢小龙这才找到一点说话的感觉,  他用一贯有些谦谨的声音平静地说道:"我们可能迟钝一点,在阶级斗争方面没做什么大的事情,  对农村经济政策也没有做大胆的思索,刚才,魏大景和孟克平的发言对我震动很大,我们一年来就是做了点实事。  "他简单地将刘堡村知识青年的作为介绍了一下:刘堡知青的针灸医疗队已经有效治疗了聋哑、偏瘫、癫痫等十几种疑难病,成了闻名全县的医疗队;  刘堡村知青帮助刘堡村两个生产小队都办起了集体豆腐房,集体养猪场,实验成功了糖化饲料,现在,  养猪总数已经近二百头;刘堡村两个生产小队,第一生产小队的小队长、会计、  保管早已是知青担任,二小队会计和保管也早已是知青担任,刚刚改选的结果,  两个副队长也由知青担任了;刘堡大队的机磨房及油坊早就由知青管理,  为刘堡村增加了收入,现在,大队的会计很快也要换成知识青年;这次到北京,  他们准备去北京粉丝厂参观学习,回去以后开办全县第一家集体粉丝厂,还准备到林业研究所将果树引进刘堡村,将荒山果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