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芙蓉国 > 第180章

第180章



                                    因为她指派一批人精心清理林彪、叶群的遗物,  并和孔孟之道进行对照研究,才有了今天这个轰轰烈烈、  席卷全国的"批林批孔"运动。毛泽东一贯肯定秦始皇、否定孔子,她的这一发现也算是"皆称旨"了,因此,  她在毛泽东的肯定支持下获得了更大的政治发言权。  毛泽东领导政治运动向来是抓典型,这一重大的指挥艺术她已经完全掌握,文化大革命以来的所有重大战略部署,  都是她配合毛泽东抓住典型做出的。现在,"批林批孔"运动再一次证明了她的才能。

        她将书放在腿上,沉思地凝望着北海湖水。如果她能够接班,有三个条件:第一,是政治基础;第二,是组织基础;第三,是能力。关于政治基础,想来想去,  她觉得自己当仁不让。林彪垮台了,还有谁能和她竞争?在一贯革命的名单里,只有她、  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和康生,康生年迈多病,活不了多长时间了,  姚文元纯粹是个书生,王洪文也头脑简单,无孚众望,张春桥远没有她的号召力。她是毛泽东的妻子,是文化大革命的旗手,毛泽东之后的中国,  由她继承毛泽东的遗志大概是最合理不过的。粉碎林彪反党集团之后,公布了毛泽东在1966年7月8日给她的一封信,  这封写于文化大革命初期的信件给了她很大的政治资本,  充分说明毛泽东对她的信任,毛泽东在革命的重要关头惟对她倾诉肺腑,在这方面没有人能和她竞争。  关于组织基础,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这样的人都是自己的干部基础,从现在开始,  她还要注意对其他领域的建设。政治上的优势可以转化为组织上的优势,  "批林批孔"运动以来,她特别注意关心军队,一再给全军指战员写信,  给部队送"批林批孔"的材料,亲自发现、培养和表彰部队"批林批孔"的典型,这些都是她自觉的行为。  毛泽东在短时间内还不会离开这个世界,她还有足够的时间"携天子以令诸侯",  稳步扩大自己的政治优势乃至组织优势。至于能力,她已经足够了,多年在毛泽东身边,  她已经把毛泽东这一套都学到手,未来,她会做得更加生气勃勃,有声有色。

        她眼中又露出朦胧而憧憬的微笑,因为跃跃欲试的激动,  她发现自己的手心都出汗了。稍一冷静,她就想得更多了,现在最关键的是在毛泽东在世的这些年中,  她必须始终取得毛泽东的信任,将毛泽东的政治遗产逐步继承过来。  一想到党内斗争的具体状况,各种面孔就都浮现在眼前,她的眼里露出武则天一样残忍的微笑,  她知道一定会有人去毛泽东那里破坏她的形象,  而与这些阴谋活动做斗争则关系到她的生死存亡。她很熟悉地将书一翻,就翻到了她要读的这一页,在这里,  史书记录了武则天封后之后,曾经如何战胜了被废的危机:"初武后屈身忍辱,奉顺上意,  故上排众议而立之;及得志,专作威福,上动为所制,不胜其忿。会宦者王伏胜,  发其使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为厌祷事,上密召上官仪议之,仪因言:'后专恣,请废之。  '上即命草诏。左右奔告于后,后遽诣上自诉。上羞缩不忍,乃曰:'我初无此心,  皆上官仪教我。'仪先与伏胜俱事故太子忠,后于是使许敬宗诬奏仪、伏胜与忠谋大逆。  仪下狱,及伏胜皆死,赐忠死于流所。右相刘祥道坐与仪善,罢,朝士流贬者甚众。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廉于后,政无大小,皆预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  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江青合上书,朦朦胧胧地想着,有人到唐高宗那里挑拨离间,  唐高宗决定废除武则天,武则天及时发现,及时反击,结果扭危为安,并从此"政无大小,皆预闻之。"自己和毛泽东的关系绝非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关系,毛泽东也绝非唐高宗那样优柔寡断、软弱无能;然而,历史常常在某些本质的意义上有相似之处,  如何防止有人在毛泽东那里诬告自己、破坏自己,如何在毛泽东那里及时"自诉",则是完全一样的。因此,一个十分具体的问题就是,如何与毛泽东身边的人更好地沟通关系。  自己不能经常到毛泽东的住所,然而,自己应该耳聪目明,一有情况就能"左右奔告"于己,  这是非常具体又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恍恍惚惚中,她把有关的人事细节又细细想了一遍。  武则天不容易,武则天能够最后登上女皇的宝座,历尽千难万险。历史到了今天,  她要在新的水平上再版武则天女政治家的业绩。

        想到这里,她有些兴奋,双手十指交叉兜在后脑勺上,后仰着身体靠在藤椅背上,目光开阔地向着湖面,开始罗列起她比武则天登上权力顶峰更优越的条件:第一,  武则天毕竟处在封建社会,  那时绝对的"男尊女卑"传统观念压制和阻挡女人掌握国家政权;自己处在现代社会,虽然"男尊女卑"的思想依然存在,  却比封建社会要小得多,在这方面,她比武则天的阻力小,机会多。第二,  武则天作为封建王朝的皇后,只能在宫廷内活动;而她则可以在党内外、全国上下各个领域广泛活动,  她的视野要比武则天开阔得多,活动范围也远非武则天所能比,这是她大大优越于武则天的地方。第三,武则天虽则垂帘听政,却很难有公开的业绩;  而她在文化大革命以来已经建立了很多公开的业绩,在全国树立了自己的政治形象。第四,  她比武则天有更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武则天不过是从宫廷到宫廷,她却历经中国几十年革命的风风雨雨。  五,武则天涉猎文史;而她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她甚至懂艺术,懂戏剧,懂摄影,懂地理,懂外交……这样想着,她觉得自己的有利条件十分可观了。武则天能做到的,  她能做到;武则天不能做到的,她也能做到。  她将成为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政治家。

        她眯着眼朦胧憧憬了一会儿,顿感精神振奋,她放下翘着的二郎腿,  扭头问道:"马呢?"在后面较远处伺候的一群人都走过来说:"您让牵走了。"江青挥了挥手,说:"再把它们牵回来。我这次要独立骑马。"

        第90章

        在秋风萧瑟的时节,卢铁汉病倒了,好像田野里的秋庄稼一样,  原来还挺立着,镰刀齐根一割,它们便直挺挺躺下,再也起不来了。他这次病得不轻,心脏病、  脑血栓和肝硬化一起来了,大有夺去性命之势。他先被送到地区医院,  又被送到省高干医院,医院在太原市离汾河大桥不远的地方。当他心力交瘁地躺在病床上时,  只有女儿卢小慧陪伴在身边。

        想到来山西刚刚干了不到两年,就要撂下挑子,他真有些感慨。  看着病房外秋风吹落着一排杨树的树叶,他就想到人也和草木一样,该绿则绿,该黄则黄,  一岁一枯荣是不饶人的。他不由得深深地叹了口气。卢小慧坐在旁边,  给他掖了一下雪白的被子,说道:"爸爸,你别想那么多,好好休养。"他微微摇了摇头,  朦胧的目光是在回忆和否定自己两年来的作为。在干校关了三年,  一到工作岗位就有点像放虎归山,撒欢地跑起来,在地区分管农业期间,他跑遍了地区所属的十几个县,然而,  他没有料到地方上的政治如此险恶。山西省虽然早早就成立了革命委员会,  但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两大派却一直在此起彼伏地斗争着,而且从省到地区、  到县乃至到公社渗透到每一个干部身上。他小心谨慎地不卷入两派斗争,  好像害怕溺水的人躲避洪流一样,然而,久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他像个过独木桥的老头,  小心翼翼地掌握着在两派中间的左右平衡,但具体的工作关系、  人事关系还是像漩涡一样逐渐把他吸了下去。今年"批林批孔"运动一展开,全省上下爆发的就是两大派的全面权力之争,  打得不可开交时,江青、张春桥就在北京直接发号施令了。他们的手一伸过来,  两派斗争更加烽火连天,他也难于幸免,隔三岔五地受到一派造反派的冲击。  文化大革命初期绷紧的神经这两年已经松弛下来,再遇冲击脆弱多了,  精神上的紧张很快在生理上反应出来,一听到窗外有滚滚的脚步声就心惊肉跳、呼吸急促,  风里来雨里去地受摆布,几下就像大浪拍击的破船一样支离破碎了。自己来山西工作,  本该什么都不管不问,请上病假关起门来休息,那样或许好些。  现在想起自己曾勉为其难地在两派政治势力中委屈周旋,开拓自己掌管农业的工作空间,真是可笑不自量。

        看着守在身边的卢小慧,当初把女儿从河南干校带到了山西,  并且给她安排在工业局当了打字员。现在想来,这倒是非常必要的务实,自己真要躺下起不来了,  总算对儿女做了一点安排。由女儿他又想到了两个儿子,露出了说话的意思。  卢小慧觉察了,小心地问道:"爸爸,你想说什么?"卢铁汉说:"也不知小龙最近怎么样了?"卢小慧问:"要不,把哥哥们叫来吧。"卢铁汉摇了摇头,  自己还没有到要咽气的时候,他不想随便惊动儿子,大儿子刚刚工作不到一年,他有他的事业。  他目光朦胧起来,想到为卢小龙找招工指标的事情。三个孩子中,  二儿子卢小刚是从陕西插队的地方"病退"回了北京,卢小慧是带到山西来了,只有大儿子卢小龙还四处漂着。  他知道卢小龙的自尊心很强,经过再三踌躇,  还是托关系在铁路系统为他找了一个招工指标,让卢小慧写信给他,就说现在铁路局招工,问他愿意不愿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