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200天大血战 > 第44章

第44章



                                    B·N·崔可夫回忆道:“我们有意识地进行近战,而希特勒分子不喜欢,更确切说是不会近战,他们精神上忍受不了这种近战,他们也没有勇气面对全副武装的苏联军人。”

            在敌人进行坦克攻击时,城市保卫者先埋伏起来,让坦克从自己头顶上开过去,然后,防坦克炮兵和防坦克枪手再向敌坦克猛烈射击,此时,脱离坦克的敌步兵就被各个击毙。

            “黑夜和夜战对我们来说是歼敌最好的机会。德国侵略者不会夜战,而我们却因残酷的环境学会了夜间行动:白天德国空军在我军战斗队形上空盘旋,不让我们抬头,可夜里则是我们的天下。

            我们白天通常是防守或反击法西斯分子的进攻,没有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他们是很少进攻的。各强击群死死守住各自的楼房和领地,等敌人一到,就用手榴弹消灭。我们想尽办法全力歼灭侵略者。例如,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一个法西斯分子都在窗口或射击孔向我们了望。他们大部人在掩体里休息,为了使他们能离开掩体,到窗口或射击孔来,在夜里,我们到处喊‘乌拉’,发出手榴弹的爆炸声。侵略者听到警报,纷纷冲向窗口或射击孔进行反击。这时,我们的炮兵和机枪手便向他们猛烈开火。

            在敌人进攻前夕,‘卡秋莎’大炮向暴露的集结步兵和坦克进行齐射更为有效。叶罗欣上校指挥的‘卡秋莎’炮团使我终生难忘。

            我军战士所发明的新鲜事物举不胜举。我全军将士,从普通士兵到指挥员在伏尔加河上的多次激战中,不断成长、探索、壮大。

            后来在会战快结束时,我们从死者的日记和战俘口中得知,我们的新式战斗法,使敌人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呀!敌人常常弄不清我们到底在哪儿,用什么武器和如何进行突击。夜里我们常搅得他们精疲力竭,以至早上进攻时他们一个个疲惫不堪,无精打采。”

            保卫斯大林格勒的第62和第64集团军十分注意战斗行动的工程保障问题。第62集团军工程兵主任B·M·特卡琴科中校在1942年l0月—11月的工作总结中指出,集团军工程兵部队面临三项主要任务:1)构筑防御工事,其中包括在拖拉机厂、“街垒”厂、“红十月”厂区内修建支撑点。2)不仅在前沿,同时要在集团军防御纵深设置防坦克和防步兵障碍物。3)保障集团军渡过伏尔加河。第62集团军有足够数量的工程兵部队完成这些任务。

            1942年10月1日到11月20日这段期间,工兵部队,集团军所属及配属给集团军的工程兵部队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

            在斯大林格勒市区的战斗中,广泛开展了运用楼房进行防御,在楼内修建支撑点和抵抗枢纽部的工作。为此,使用了坚固的,大都建有地下室的楼房。他们所建的支撑点一般都可以进行环形防御。被炸毁的楼房造成了杂乱无章的堆积物,这给组织挖制通往前沿的全部要冲的火力配系造成困难。因而,修建可进行侧射的土木火力点加强充实了支撑点,这些土木火力点分散在附近街道、附近楼房废墟上或其它地方。火力发射点上的枪眼和射击孔建得比较窄小并带有挡板。

            在总结近卫步兵策13师防御战斗经验时指出,在战斗中,敌人大炮、追击炮向各支撑点猛烈炮击。各部、分队因被炮弹直接打中遭到伤亡。有时炮弹打中楼房墙壁,使其倒塌,埋住了射击手的所在的发射点。为避免这些现象,有些支撑点把火力发射点移到楼前,伤亡就大大减少。部队所在地段备支撑点和某些发射点用全断面交通壕形式与各部、分队指挥所以及把它们相互之间连接起来。当敌炮兵炮击或航空兵空袭时,支撑点的守备部队都荫蔽在楼房周围的避弹壕内,此时楼内只有部分了望兵。因在防御部队的结合部和侧翼后面驻有小型预备队和阻击兵,使防御更加稳固。

            组织步兵各种火力同炮兵各种火力紧密配合,组织各分队、支撑点和其它独立火力发射点之间的火力协同动作,是苏军各分队在支撑点内进行射击的方法。我军特别重视建立反坦克火力配系并配合设置防坦克障碍物。在所有受坦克威胁的方向上都设有防坦克枪炮和地雷场进行保护。为了同坦克进行战斗,还组织了携有防坦克手榴弹和伏雷瓶的歼敌小组。另外还定期对埋有防坦克地雷和防步兵地雷的地雷场进行检查修复。

            各种工程障碍物也加固了前沿及支撑点。各种人工障碍物都是冒着敌人火力进行设置的。“在设置和检查地雷场时,出现了较大困难。白天只能侦察需要布雷的地段,所有搬运、埋没、检查地雷的工作都必需在夜里,在敌火力杀伤和照明弹的照明下进行。步兵掩护工兵安装和检查地雷场,有时还专门指派步兵执行警戒。”

            10月至11月20日期间,第62集团军在其正面修建了多种形式的工程障碍物。

            在敌人前出到拖拉机厂和“街垒”厂区的伏尔加河岸前,第62集团军正面,从戈罗霍夫上校的战斗群右翼到近卫步兵第13师左翼已达40公里长。障碍物密度,每公里正面大约有800枚防坦克地雷和650枚防步兵地雷,以及900米长的铁丝网,左翼的障碍物密度最大,那儿的防御正面一直是稳定的。如:近卫步兵第13师的防御地带在指定时间内就设置了91个地雷场。同一防御地带内有些防御地区的防线是变动的,如果考虑到这一点,再从整理出的数字就可以看出,在第62集团军防御地带修建的人工障碍物的平均密度并不高。上边已提到过,l0月份,第62集团军的正面被分割成三个部份。

            近卫步兵第13师在集团军左翼作战。9月份,该师损失很大。10月初,全师在市中心转入顽强防御,师前沿约6—7公里长,即从铁路(第一条以北20米)沿多尔吉沟北坡,往南穿过石油辛迪加,克鲁多伊峡谷,沿平扎大街,“1月9日”广场东部和共和国大街到基铺大街,然后往东和东南方向到城市渡口的伏尔加河岸。防御地带纵深,从河岸算起、在500米(近卫步兵第30团地段)到300米(近卫步兵第34团地段)之间。全师转入防御后的任务是坚守城区,在反坦克和防步兵方面加强和改善防御。强击小组和封锁小组应不断消灭敌占楼房内的法西斯匪徒,收复更多的街场区。

            罗季姆采夫师各近卫部队仍在作战。防御纵深,由于后方有江河障碍的限制,显得很不够,从战术观点来讲,地形也十分不利。近卫步兵第34团前沿主要设在伏尔加河沿岸南峻的陡岸上。那时,敌人占领的地形大大高于近卫军的防御。希特勒分子从了望哨就可向四周看到3至4公里的防御纵深,其中包括河东岸。所有这些优越条件使他们控制了通往渡口的所有要冲,并可随时向渡口及伏尔加河西岸进行扫射。

            敌人占领了市中心大部分地区,并前出到中心码头区的伏尔加河岸后,利用那里的许多大型建筑物和楼房,在自己的前沿修建了稳固的防御。敌人多次试图歼灭苏军,并把他们赶下伏尔加河,但均未奏效,只得在近卫步兵第13师的正面转入阵地防御。他们最重要的支撑点和抵抗枢纽部是:一座“Г”型拐角大楼,铁路员工大楼、国家银行和专家楼。

            另外,敌人还建立了完整的土木火力配系。“整个配系是这样组成的:在防御纵深配置2至3个层次的正面、侧面火力网和炮兵、迫击炮火力网,支撑点的所有通道都在有效射程之内。此外,通道全建有各种工事加以掩护,例如铁丝网、拒马、地雷场等等。”

            “Г”型拐角大楼和铁路员工大楼都座落在平扎大街,它们之间相距70米,都是建有坚固地下室的多层楼房。敌人控制了这两栋楼后,把它们作为强大的抵抗枢纽部。用反坦克炮、重机枪、轻机枪、迫击炮、掷弹筒和喷火器组成完整的火力配系。他们改建每个房间、每层楼以适用于楼内作战的需要,并在楼周围设置铁丝网、地雷场及构筑许多土木火力点,以切断通往楼房的所有道路。这两个支撑点有重大的战术意义,它们可以控制四周地区并完全牵制了近卫步兵第34和42团的行动,楼内至少有一个营的德军。

            近卫步兵第13师一边努力加固自己的阵地,一边由超小型封锁组和强击组进行夺取敌支撑点的战斗。10月24日和11月1日,我军曾两次试图夺取“Г”型拐角大楼和铁路员工大楼,但均末奏效。只是在1942年11月3日,第三次强击才占领了敌人这两个重要支撑点。

            10月24日,我军攻克了位于阳光大街和斯摩棱斯克大街拐角的军人服务社大楼上的敌支撑点。在反攻之前实施了侦察,冲击得到了炮兵,团属、营属迫击炮、反坦克炮、反坦克枪、轻重机枪等各种兵器的支援。在攻打军人服务社大楼之前,近卫步兵第39团的强击小组夜间悄俏将2门45毫米的大炮运到前沿。2门大炮的杀伤弹直接命中并消灭了敌人四个火力发射点,摧毁了部分楼房。强击小组在火力支援下占领了军人服务社大楼。

            “帕夫洛夫楼”是修建支撑点及支撑点实施战斗行动的光辉范例。它的防御战载入了斯人林格勒会战的史册。近卫步兵第42团团长N·П·叶林上校正确估计了全国在一座四层楼内防御的重大战术意义,该楼座落在“1月9日”的开阔的柏油广场上(现叫列宁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