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200天大血战 > 第72章

第72章



                                    他写道:“敌人迫使我在顿河西岸、东方向上作战的兵团撤退。在韦尔佳奇附近通过完好的大桥过河后,兵团与在斯大林格勒附近被围的其它部队会师了。设在顿河岸边的第6集团军司令部就设在俄国坦克必经之路上。它被迫在几个小时内向顿河以西奇尔河转移。但几天后,它被空运到斯大林格勒地区,设在古姆拉克附近”。

            当时在戈卢宾斯基第6集团军司令部的B·亚当对这些事件作了较详尽的描写:

            “夜里,施密特少将把新情况告诉各处处长。新的可怕的消息传来了。已证实,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已被彻底打垮。我左翼的缺口扩大了。步兵第11军和坦克第14师在防御战中伤亡很大。坦克第4集团军被分割开了,其司令部往西跑了。遭到苏军坦克楔子追击的所有部队的后勤部门都跑了。敌人能极迅速地出现在戈卢宾斯基吗?

            鉴于集团军已经面临着现实的威胁,集团军指挥所应该不容缓地转移到另一个地方。集团军指挥部在戈卢宾斯基已经不安全了。因此,施密特同意保卢斯的意见,定于11月21日转移集团军指挥所。

            拂晓前,我们将一捆捆的秘密材料和不需要的文件都付诸一炬。但就连这时红军也没让我们安静一会儿。突然有几辆司令部的卡车闯进了村子。他们原是沿顿河右岸的大路经过奇尔车站开往下台尔斯卡亚。但是,他们离开戈卢宾斯基没有几公里,仿佛就碰上了敌人的队伍。

            我们设想过,苏军会对我们做出各种意料不到的事。但是我们认为这一报告纯属幻想出来的。作战处长埃尔赫赖普上校指出:

            ——由于恐惧他们产生了幻觉。

            但这不是幻觉。施密特派出由一个军官率领的摩托化侦察队很快就把事情弄清楚了。数辆轻型越野汽车和摩托车关闭着灯,放低马达声慢慢地向南开。没过一个小时,他们就回来了。巡逻队长报告,红军坦克确在顿河西岸戈卢宾斯基以西不超过二十公里的地方。这样一来,通往下奇尔斯卡亚新指挥所的最近一条路也给切断了。我们心神不安,加强了警戒。几门反坦克炮占领了阵地。阵地就设在与顿河平行展延的大路上”。

            在当时出现的悄况下,保卢斯定下决心,在顿河和伏尔加河(古姆拉克以西)之间组织集团军前进指挥所。指挥所应由作战处长、侦察处长和带有通信参谋和运输工具的军需官组成。

            早上,坦克第14军军长胡贝和自己的司令部来到戈卢宾斯基。他报告,坦克第16和24师的部队正从前线撤下来,下午或傍晚将抵达顿河。保卢斯交给胡贝一项任务让坦克第14、16和24师所属坦克团从侧翼向往南推进的苏军发起冲击,消除对第6集团军后方的威胁。

            “坦克第14军的司令部占用了我们在戈卢宾斯基的指挥所。电报和电话线路网还没有拆掉,所以军司令部同所有军、师司令部,甚至同集团军新指挥所都保持着联系。

            11月2l日中午,我陪同保卢斯和施密特去戈卢宾斯基机场。那里只有两架‘鹳’式飞机。这两架飞机的任务是把将军们和他们的随从副官送到新指挥所去。集团军司令部通信飞行大队所有剩下的飞机已转场到下奇尔斯卡亚去了”。

            第6集团军司令部开始从戈卢宾斯基向下台尔斯卡亚运动。队伍分五路纵队行动。集团军司令部在佩烈波利内附近渡过顿河后,应该在佩斯科瓦特卡步兵第8军司令部附近集合,并从那里一块出发。

            亚当描绘的敌军司令部被迫急忙逃窜的情景仍使人很感兴趣。

            “我们沿着结了冰的道路十分困难地爬上了陡峭的河岸。驾驶员和队伍有时要互相帮助。所有车辆终于爬上了坡。最初,顿河高高的岸上公路几乎空无一人。我们迅速向前行动。但离佩烈波利内大桥越来越近时,我们的推进速度反而越来越慢了。起来越多的翻了个的汽车或马车挡住了公路。各式各样大小不等的箱子常常横躺在路中央,我们被迫得绕过它们。步枪、钢盔,数门被打坏了的大炮和二、三辆有武装力量标志的坦克证明路上撤退的是罗马尼亚和德军兵团。这里的一切都表明是在逃跑。从西面来的车辆都往公路上开。只要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之间出现一小缝隙,他们就拼命地往里挤,以致几乎无法保持原来的纵队队形。靠近大桥时,由于毫无秩序,几度出现混乱”。

            晚上,司令部的纵队与从东往西渡过顿河的坦克第16师迎面相遇。这个师渡河是为了占领集团军指挥部指定的出发地域。亚当描述了在堵塞的公路上由于两军相遇引起的混乱景象。11月22日清晨,集团军各司令部纵队和步兵第8军的纵队通过了卡拉奇。第6集团军的供给处设在那里。刚从床上爬起来的。对当时情况什么也不知道的军需主任发出了警报,并开始采取紧急转移措施。但是,要转移粮食和被服仓库需要运输工具。于是在撤退时,敌人不得不将大量物资销毁掉。

            “集团军供给处距下奇尔斯卡亚附近的顿河大桥已经不远了。但我们现在所经受的一切远远超过以前所经受过的。一幅可怕的图画!载重汽车、小汽车、司令部的车辆、摩托车、骑兵、马车在苏军坦克面前惊慌失措地向西逃窜,它们互相挤撞,你卡我,我卡你,车辆翻倒了,堵塞着通路。步兵在它们之间钻来钻去,或原地踏步不前,或挤过去,或爬过去。谁要是绊倒在地上,那他就再也站不起来了。他将被踩死、辗死或压死。

            在急于奔命中,人们扔下了一切可能影响逃跑速度的东西。扔掉了武器、炮弹,路上到处停着成车的弹药、野战炊具和辎重队的马车。但马已被人骑走,谁都知道骑在马上可以跑得更快些。上奇尔斯卡亚一片混乱。从坦克第4集团军跑出来的人同从北面来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部队及步兵第11军的后勤部队汇合了。他们全都惊慌失措,丧魂落魄。全都在往下奇尔斯卡亚跑”。

            “11月22日,集团军司令部各路纵队抵达下奇尔斯卡亚。保卢斯和集团军参谋长施密特已到了那里。坦克第4集团军司令霍特也在那里。他们在一齐研究了一下情况。这时收到希特勒发来的电报。霍持率自己的司令部奉命去执行其它任务。保卢斯和施密特奉命立即飞进正在形成的“大包围圈”,并将集团军指挥所设在古姆拉克附近。同时开始明白了,胡贝将军的坦克第14军应像步兵第11军一样,阻止敌人前进,冲击其侧翼,迫使其离开顿河向东退兵。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卡拉奇附近的顿河大桥没费一枪一弹就交出去了。“往南的路——第6集团军预定的撤退路线——大部分控制在敌人手里。敌人的先遣支队距卡拉奇总共只有几公里了,已没有力量阻挡住他们了。我们应该认识到,包围圈在今天就要闭合”。

            苏军的进攻顺利地发展着。为向东南方向开来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部队会师,西南方面军的快速兵团应从行进间强渡顿河。坦克第26和第4军进攻地带内唯一的顿河桥梁渡口设在卡拉奇地区别廖佐夫斯基农庄附近。敌人完全明白将这一大桥控制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性,必要时应及时炸掉它。德尔写道:“为掩护通往卡拉奇地区。顿河大桥的接近地,第6集团军占领了高高的顿河西岸登陆场,正面向后,因为人们认为突破克列茨卡亚附近战线的敌东部集团的进攻目标是卡拉奇”。德国人已做好了炸桥准备。

            不管敌人采取了什么措施,他们既控制不住桥、守不住桥,也炸不了桥。夺取卡拉奇地域的顿河大桥,是苏联军人日益高涨的战斗力和勇敢精神的证明。11月21日夜,当坦克第26军通过战斗占领多勃临卡和奥斯特罗夫居民点时,坦克军军长A·Г·罗金少将决定利用夜暗突袭顿河桥梁渡口。摩托化步兵第14旅旅长Г·H·菲利波夫中校率领的先遗支队受领了这项任务。先遣支队由摩托化步兵第14旅的2个步兵连、坦克第157旅的5辆坦克和独立侦察第15营的一辆装甲车组成。11月22日凌晨3时,先遣支队开始以最快的速度沿奥斯特罗夫——卡拉奇公路前进。Г··H·菲利波夫中校(后为中将)亲自带领这支闭灯前进的汽车、坦克先遣支队。

            推测是正确的,敌人误将开近的纵队当作自己人,因而纵队毫无阻挡地通过了德军防线。“在敌后方,先遣支队遇到了一辆载着二名敌人的由当地居民赶的大车。打死敌人后,坦克手们请这位居民作向导。居民指示了通往桥梁渡口的路,并讲了讲德国人的部署情况。6时,支队畅通无阻地靠近了渡口。部分人乘车过桥到了顿河左岸,得手后,向留在右岸的人发出了行动信号”。在一场对敌人来说既突然又短促的战斗中,大桥警戒队被歼灭了。先遣支队占领了大桥,进而打算从行进间夺取卡拉奇。敌人进行了有组织的反击,而且力图夺回大桥。被敌包围的Г·H·菲利波夫先遣支队组织了环形防御,坚决地击退了敌优势兵力的所有冲击,坚守大桥等待大部队的到达。

            Г·德尔如此描写这一段苏军发展进攻的重要情节:“……俄国人坦克部队抵近大桥,并没有经过战斗从行进间就夺取了大桥,因为大桥警戒部队误将他们当作德军训练部队了。这支训练部队装备的是从俄国人那里缴获来的坦克,经常驶过此桥,还在11月21日,我军就试图夺回大桥和卡拉奇,但均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