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巴顿将军 > 第60章

第60章



                                    许多人认为:“巴顿将军是一位统率大军的天才和最具进攻精神的先锋官”;“他是美国的首席坦克专家”;“巴顿是20  世纪的拿破仑”。同时也有人指出:“巴顿勇猛有余,智谋不足”;“他骄做自大,华而不实”。但无论怎样评说,人们都一致承认:巴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最有作为的高级将领之一。他必将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惊人的战绩而载入吏册。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巴顿研究己成为二战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已出的有关他的学术论文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当广泛丰富,有关他的个人传记和学术著作己达数百部之多。

            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巴顿的名字已日益广泛地为人们所知晓,他的战斗业绩和重要军事思想也引起了人们重视。

            巴顿生活的时代(1885—1945  年)正是社会、政治和科学技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讳大时代,美国进入了工业化阶段,从一个二流国家脐身于欧美强国之列,很快又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美国的陆军也从一支小型的、分散的边疆部队发展成为庞大的现代化军队,从战马和马刀的时代进入坦克和机械化的时代。在这个关键性的历史转变时期,巴顿在美军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都把装甲兵视为陆军的强大突击力量,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坦克在战争中的作用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它具有防护性好、机动性高和突击力强等突出优点,既可引导、搭乘步兵,用火力支援步兵作战,也可以在其他兵种的协同下独立完成战斗任务。但在1917  年以前,坦克还是一种未经考验。不被信赖的战争工具,它的作用和前途受到人们的普遍怀疑。巴顿当时是一名优秀的骑兵军官,并执著地热爱这一古老的兵种。但是,出于对战争和军事技术的深刻理解,他深深地感受到了装甲时代的历史性召唤,毅然选择了装甲兵这一前途未卜的新兵种,这是一个决定性的选择,它不仅决定了巴顿一生的道路,也给新生的美国装甲部队送来了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1917  年,巴顿在驻法美军中参与了美国第一支装甲部队的创建工作,建立了装甲兵的训练学校,用法式轻型坦克组编成一支坦克旅,经过短暂而切实有效的训练之后,巴顿随同该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圣米那尔和默兹一阿拉贡等战役。在战斗中,巴顿充分发挥了大刀阔斧、勇往直前的战术风格,在激烈的进攻战中大踏步前进,勇立战功,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装甲兵部队的巨大军事潜力和不可估量的前途。巴顿是美军的第一位坦克手,也是美军中最早的坦克专家之一。但是,巴顿的这种地位和作用,在机枪、大炮时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尚未得到人们充分的认识,只有在以坦克和飞机为标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才有可能受到充分的重视和理解。从这一意义上讲,巴顿用辛勤汗水培育出的坦克之花,必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出丰硕的果实。

            什么是机遇?为什么有的人能够牢牢地把握注机遇,并加以充分利用,而另一些人则只能大声抱怨自己命运弗如?对此,马基雅维里的解释是:命运之神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她左右着我们命运的一半,而把另一半放在我们自己手中。温斯顿·丘吉尔则认为;机遇只属于那些有心的人和做好了充分准备的人,他们从年轻时起就注意刻苦磨炼自己,当机遇来临之时他们已经胸有成竹,从而牢牢地把握住了机遇,巴顿就是这样的有心之人,为了自己大展宏图的那一天,他早已做好了一切准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的坦克部队铺天盖地般蜂拥而来,横扫整个欧洲,充分显示了大规模坦克战的可怕威力。在危机到来之际,美军的儿位高级决策人物几乎同时想起了一个人——小乔治·巴顿,这位和平时期的“捣蛋鬼”是美军屈指可数的坦克专家之一,而且唯有他具备指挥坦克战的实战经验。机遇终于降临到巴顿头上了。

            1940  年7  月,55  岁的巴顿受命出山。参与重建美军装甲部队的工作。巴顿亲自参与创建的美军装甲部队,经过严格训练。充实和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1942  年1  月开始的北非登陆作战中,巴顿部队迎着巨浪按叫在摩洛哥西海岸登陆,制服了当地法军,为盟军控制这一地区和完成北非的战役部署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3  年2  月,美军在卡塞林山口战役中惨败,巴顿临危受命接管第2  军,仅用11  天时间,他就把战斗精神输入了部队,使这支新败之旅重振旗鼓,每战必胜,迅速夺回了失地,为全面解放北非奠定了基础。在1943  年7  月开始的西西里战役中,巴顿的装甲部队把大范围机动与两栖作战相结合,向敌人的防线长途快速迂回,攻克巴勒莫,夺取墨西拿,把德军全部驱逐出该岛。1944  年6  月,西方盟国与法西斯德国之间的最后大决战以诺曼底登陆为先导打响了。在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重大战役中,巴顿充分发挥了装甲部队快速、机动和火力强大等特长,采取氏途奔袭和快速运动战术,以超常规的速度在欧洲平原上大踏步前进,不顾一切地穷追猛打,长驱直入,穿越法国和德国,最后到达捷克斯洛伐克。在近乎疯狂般的推进中,巴顿注意抓住一切战机,迅速果断地围歼敌军。在281  天的战斗中,巴顿部队保持了直线距离100  多英里宽的作战正面,向前推进了1000  多英里,解放了13000  座城镇和村落,歼敌140  余万,为解放法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和最终击败纳粹德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巴顿创造的战绩是巨大的,也是十分惊人的。正如驻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在战后所指出的:“在巴顿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可逾越的障碍,他简直就像古代神话中的大力神,从不会被战争的重负所压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战役中,没有任何一位高级将领有过像巴顿那样神奇的经历和惊人的战绩。”

            在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巴顿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员伤,不久便离开了人世。不过,他已经功成名就了,并取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令人不解的是,巴顿生前所遭受的种种批评和责难从此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大量有关他的半神话式的传闻和极为夸张的颂扬,使他从一个很容易招致批评和误解的人物,转变成一个民间传说故事中为圣洁的光环所索绕的半神半人式的英雄,许多人相信,巴顿的成功主要归因于他那生来就有的军事天才和敏锐的第六感觉,也与祖先对他的神秘启示和召唤有密切的联系。这很容易使人产生英雄崇拜的感情,从而导致对巴顿真实面貌的曲解。巴顿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与其他人一样,他之所以能取得不朽的功绩,除了他所从事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质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空前强大等客观因素之外,主要与他本人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指挥艺术有直接的关系。下面将对此略加归纳并作一概述。

            狠抓部队的军事训练和纪律。是巴顿克敌制胜的法主之一。二战开始之时,巴顿认为,对于长期处于和平状态的美国公民来说,战争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他和其他美军将领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就是把这些和平公民改变成为守纪律,能战斗的战士,完成这一转变的手段是训练,而训练的基本内容则是向将士们灌输严格的纪律和杀人的本领。巴顿写道,“一个人要成为一名好军人,就必须遵守纪律,有自尊心,毫不犹豫地执行命令。”他还常说。

            “一个人要想活下去,杀死更多的敌人,就必须从平时的刻苦训练抓起。我始终相信一句古老的格言,平时多流一滴汗,战时少流一滴血。”巴顿坚持认为,军事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和实战能力,因此决不能摆花架子,必须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因此,巴顿在抓部队例行军事训练的同时,特别重视抓针对性较强的军事训练和实战演习。在为北非战役作准备时,为了使部队适应非洲沙漠地区的环境,他把部队带到美国内地的一个荒漠地区进行模拟训练。那里的气候酷热干燥,寸草不生,白天气温高达40  多摄氏度。在这地狱般的地方,巴顿狠抓高强度训练:长途急行军、坦克实战演刁、挖掘战壕、野外生存训练等等,面对叫苦连天的士兵和军官,巴顿一方面坚持抓训练,一方面反复讲述这样一个道理:“高超的军事技术和适应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部队的伤亡,一品脱美国人的汗水可以挽救美国人一加仑鲜血。”

            巴顿一向对军队的纪律问题十分重视,他认为,“纪律是保持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士兵们发挥最大战斗潜力的关键,所以,纪律应该是根深蒂固的,它甚至比战斗的激烈程度和死亡的可怕性质还要强烈。”大部分军事将领都很关注军队的纪律问题,但巴顿对军纪的管理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其一是他的纪律标准十分严格,而且常抓不懈。对此他常常告诫部下:“纪律只有一种,这就是完善的纪律。假如你不执行和维护纪律,你就是潜在的杀人犯。”其二是巴顿对部队的着装问题十分重视。巴顿认为,着装问题与军人的风貌和战斗力息息相关。他十分严肃地指出:“稀拉兵不能打仗。严明的纪律,威武的军容,既反映了军队的精神面貌和军事素质,又能增加将土们的自豪感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