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骡行天下 > 第238章

第238章



被掳了去,刀砍斧斫,汤沸锅鼎的,咱们也受不了不是。”孙子还算孝顺,拿了个吴越马扎,给老头子坐坐,这种歇脚马扎有小靠背,和没靠背两种,他们看得携带方便,买了个有靠背的马扎给老爷子歇脚用。

老头子一屁股坐下,“看看,哪有华夏安坐的礼仪,唉,活了这把年纪也算见到世面,周礼何在、衣冠何在、礼仪何在。”说着还往后仰,靠着比较舒服些。

“爸,好了,这就上渡船去。周都没了,现在是汉。咱们来吴越,自然入乡随俗。”说完拉起老头子赶紧走,一路上老头子能絮叨已经不容易了,哪有再多拌嘴的心思。

---------

“吴越参鸡汤啦,来啊,最补身子骨,旅途必备啦。”船还在等,有小贩挑着箩筐卖参鸡汤,一个军用火罐烧煮着,冒着热气,后面是清洁和脏的分割开来的餐具,也就碗和调羹两样。

“小二,多少钱一碗?”

“这位嫂嫂,一碗二十文,很便宜的。”

“哦,吃不起,这年头,一碗汤也卖二十文,唉!”

“吴越参鸡汤啦,二十文一碗,有鸡有参,滋补身子、恢复精元啦。”小儿不作辩解和探讨,只是喝卖。吴越在北方收购人参后,有聪敏的森林猎人们想了个注意,收集人参子实,播撒在自己经常出入的猎场和牧场。这样等两年到三年就能出新人参了。当然这个年代人参很便宜,毕竟大汉医药不过把人参当一般的药材,还没神话呢。再说了,这个年代上党一线以北山林都出人参,还没到后世快绝种地步。吴越那些山区也有少量人工种植,其实人参在南方千米左右的山区都能种,当然吴越这种粗野种植说穿了就是旅参。

“来一碗。”儿子熬不住,看着老爷子脸色不好,旅途真很累人啊,水土虽然还没啥的,要不是每天一碗热盐水和浓茶水,指不定出啥事呢。

“客官给您,慢慢用,等下有我老婆来收碗。”商贩放下参汤就跑到其它地方开始吆喝。

“爹爹,您喝碗鸡汤,搁了点药,大概是啥参的,他们吴越就兴这个补身子。”

“唉,又乱花钱。”说归说,老头子还是很满意儿子这么孝敬自己的,也没客气,等了这么些时间,有点口渴,也有点饿,喝点鸡汤基本没啥不好。、

黑紫色浓稠参鸡汤,由于吴越出产糯米,里面最为滋补的是血糯和黑糯,老板算很不错的,参鸡汤主料不说,配料有黑糯、血糯、红枣、大芋头、板栗、枸杞、黄芪、红花、灵芝、白果、杏仁、松籽、山核桃、小核桃、天麻等各色药材食材熬制。和后世的韩国参鸡汤颇有相像处,但是吴越目前认为姜、葱、蒜不能放,故而没有,只是微微放盐,盐能引导药效。鸡汤基本就是薄粥一般,一股子药味,和着鸡肉香味,老爷子抿了口,很鲜、很软糯、很粘口。然后用调羹从底部抄了下,看看有啥鸡肉不?一块黑乎乎的东西上来,原以为是啥药材,闻闻却是鸡肉,脸色刷得变白,“这个啥东西,黑皮黑肉的啥东西?”

儿子很尴尬,给老头子滋补下润润口,却发生这个事,赶忙叫那个小贩,这是一个女子随身挑了俩箩筐过来,“客官,啥事呢?”

“你干嘛,不干你事。”

“哦,我是收碗的,听你叫了,自然过来看看。”

“啥,那好,你看,这个黑乎乎的啥东西,别告诉我鸡肉是黑的啊!”儿子指着老头子调羹里的黑鸡肉直嚷嚷。

“这位老人家是北地的吧!”

“山阳人氏,行脚做生意是幸苦,可不能没良心,拿坏了的鸡肉卖钱啊,做人得讲仁义道德,做生意就是做人,一般道理。无信无德不足以立于世,是吧,闺女。”老头子不想吵,也不会吵,只是要说说话教训人。

“老人家你好,话很对啊,咱们做生意的就是做人,做人要讲信用,否则怎么让人信任你呢,以后谁再敢来呢。”

“嗯,既然懂道理的话,你看看怎么办吧。”

“嗯,按说呢道理大家都懂。不过有些事不是眼见的就能按照以前想法就是对的,可能有其他原因。您老人家一行是第一次来吧,咱吴越大王说过一句话来着。”

“啥话?”

“乌鸡汤、乌金方,就是说乌鸡汤要乌金价才能得一方子做一碗呢。大王他常常喝鸡皮汤和乌鸡参汤,就是咱们吴越特产乌鸡做的,喏,这个就是。”说完从箩筐内提出一只乌鸡。

“这个啊,就是吴越特产乌鸡。皮黑骨黑肉黑蛋也黑,嗬嗬,北地可见不着呢,这个鸡是大补的,咱家做的鸡汤也是这个。”

“啊,看看,真有这怪事了咧,古人不欺余,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啊!”老头子觉得南下也不是坏事,至少可以开眼界不是。

=======

杨晨毓作为特科班级名誉教师,最后总要给点东西的,要不手下将领们岂不是白来。“学生们啊,咱们呢也在这特科上了足足三月学不是。作为你们的先生,当然也是你们的大王,有些话我是不该说的。这次来次集中学习,基本要领还是要靠各位领会。军事、理政上我不如的人多啦,至于诸子经学,基本上师从名门的不算太偷懒,都比本先生强。不过呢,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呢也有点自己看法,也总结了点古今经验之谈,有不足的地方,各位学员回去后可以慢慢思考、亦可以给我来信,互相帮助嘛。”

下面数十第一批学员们面面相觑,在这三月中,大王讲了很多道理,有些和以前学的完全不同。不过大王最后居然说自己的观点也是可以有说教之处,还让大家集思广益。不过大的方针必须执行,没有必要不打亏本的仗,没有交换不得私自救济难民。大王举例,万一某地难民逃难来扬州或者淮阴、抑或是本地水灾或其他灾害,不让各地执政随便开仓放粮救济。第一必须回去做预案,第二必须以工代赈。比如修建高墙、比如垦殖,对于没有什么能力的孩童,可以收编帮助驻军洗衣种菜,也可以编入妇人救护组,纺线织布,反正方法自己想,就是不准白养人,而且不准在自家地头饿死人,哪怕修建堤坝,开挖水渠都行。本来是要对民政特科班讲的,不过军政系在前方目前还都是军民一起抓,只有彻底安全的地方或者吴越两院和资政贵族们认为能军民分开的非战线地区,那么军民政会逐渐分开。这个类似于,远方实行军政总督,本土军区加地区长官分管。比较灵活的政策。不过财政权始终捏在吴越手里,军队无权征税征粮征夫。征夫是军部新兵训练中心集体征集,任何吴越军不得擅自征集自己地区百姓民夫,战时收编敌军和敌占区民夫可以通融,战后必须归还新兵训练中心。收税目前卖给了吴越钱行,其实也就是吴越钱行代理,统一收税,统一发放各地薪资军饷费用,不再经过财政人员的手,财政人员只是做方案,由上级和两院批准,再发函从征集的税收中发给。监督自然由吴越三大监察机关负责,也没财政人员的事。这般下来,虽然付给吴越钱行以2%的佣金,但是资金的利用效率和政府机关大大缩减。吴越钱行按照收上的总税收2%折去办事费用,其它的事务都是吴越政府不多操心的。财政人员一个做财政预算,一个就是发布收税名目,以便于天下能知晓自己应该缴纳多少税收。征粮主要对地主而言,吴越不准出租土地,也就是直接找地主征粮,税收是以现金方式征集,但是国家运行,必须手中有粮才能不慌,所以,地主的一部分赋税是以粮食这一实物方式征集,同样,各地粮食也是交给给地粮商购买征集额度从中牟取佣金的方式,粮食是比较易耗的,给粮商们的佣金是征集上来的粮食6%,即使这样粮商们征集的耗损和费用依然小于从前直接征集的方式。这样政府机关人员也就是各县各郡诸曹吏员衙役等就无需关心征收事务,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办事如何办案上。当然作为这个农耕年代最主要的事务已经外卖商家解决,自然吏员也无需那么多。不过吴越新增了邮译等新职位为残疾老兵们预备,从前的更夫、挑粪之属依然归给无亲之人。这般下来,各县要瞒报收入是不行的,他们压根管不着,考察政绩也能从吴越钱行各地报收的税款和各大粮商上报给吴越山阴粮食交易所的报告中看明。

杨晨毓意犹未尽,“你们是打仗的料,这里说一句不是师生的话,寡人不如你们任何一位,你们都比寡人打仗厉害,是这个。”挑起了大拇指。

“不过,打仗这种事,说穿了总要靡费军资、死伤百姓军人,总不是值得多做的事,有违天道,能不打尽量不要打,要学会通过政治手段谋取利益,有时候未必比打仗所得少。但是剑是手中能防盗贼的东西,任何时候也不可离开身子半步,剑术依然要时时习之。盗贼不来,非盗贼怕你,而是怕你的剑和剑术。你们要学会正反两面,以矛盾斗争相存在的观点来看待这些实际问题,千万别一棵树上吊死······”然后杨晨毓大讲矛盾论。

特科毕竟是特科,也没禁止王宫内其他班级的来听,毕竟这些是演讲的东西,而不是机密。机密讲演时,会有卫兵把关,不放任何人来。这时只有几个侍卫保卫安全,说穿了也就是意思意思,场中哪个大将也不比这些侍卫差,何况都是佩剑听课的。吴越依仿古制,大臣大将贵族都可以在大王面前佩剑,当你被剥夺佩剑资格觐见那就说明你的政治生命和职业生涯也差不多了,除非逆天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