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骡行天下 > 第252章

第252章



估计那些土著被当猪狗一般来描写,毕竟没人愿意忍猪狗一般的祖宗吧。肯拍马的给拉到王宫当吴越史官,记载吴越大王正式官方史料,免得让人乱写,尤其是外界谣传的申艳丽养的俩刘姓孩子本来是杨晨毓的,还有吴越大王和女儿那种纠葛。当然各郡也要分一部分去誊写本郡郡志。

-----

南洋的阳光晒得人只冒油,南洋海岸、各大河流平原河谷都有移民。居民大都几户住在一起,外有堑壕和土墙防止野兽侵袭,由于虫子太多的关系,吴越移民在南洋大都居住在较高的三四层上。甚至底层就是说一个平台,一个数十上百三米高的木桩石柱建成的平台,然后上面才是正式房子。在三四层上,蚊虫已经很少,粮食也不会受到老鼠侵袭。相对而言人类在各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受那些气候影响太大。作为吴越的史官尤其是班家人能在吴越继续做这个活还是蛮舒服的,就是被派往了荒蛮的南洋诸岛搜集史料。

班克是这个大家族旁系庶子,来吴越谋生能自己做到这一步还不错。工资每半年打到吴越钱行账户,由于吴越各地钱行不能通兑,在句章的工资自然是解不出来。不过吴越有另一项制度很好弥补不足,南洋公干的官吏士兵凭借介绍信和身份证明工作证明由吴越当地政府垫付费用,然后从上缴中央财政中扣除。当然来回证明都是由吴越钱行负责,反正钱和中间服务费也是由吴越钱行赚取。班克是个不安分的人,随身带了点银子,准备走点小生意,弥补下收入不足部分。吴越产的丝绸在南洋还是很受欢迎的,毕竟南洋养蚕有点问题,产量不如吴越本土大。

最后十来匹丝绸在来这个棉郡中部城镇中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自己就留了两匹准备送人或者碰到关键时候再用。身边两个一起随行的助笔牵着一群一般的骡子,就像下乡的货郎而不是写史书的文人官吏。棉郡外面的部落基本被杀光了,只有中部尚存在一些部落,要写东西不得不去探访中部原始地带。好在棉郡移民早,中部山区也有放牧的牧人了,和原始打猎部落民族有很大不同。班克看着远处的群山,“那个,县府是说那边才有部落成员,现在已经能接纳我们这些汉人了。”

“班克啊,咱们走得蛮快的,还是找户人家歇歇脚再走吧。”

“阿强说得对,先休息一晚再走吧。”另一个助笔也说着,骡子上都是携带的生活物品,自己反倒是走了好几天,很累啊。

吴越政府给每人一头驴的福利可以加钱换马和骡子,由于骡子体型大、又耐艰苦,比之马适应更广,他们这个组来到南洋后就领取了骡子,另外财政上有访野补贴,也购买几头骡子来运送物品,当然顺便做做生意。

前方是一个石头小围屋,按照西方标准就是小型城堡,有护城河、吊桥,但是没有围墙,毕竟为了省钱直接建造了这个高达五层二十来米的石头围屋。外面下三层是没有窗户的,以免虫子进来侵袭。“有人吗?”一个助笔在呼喊,毕竟吊桥没放下,快接近晚上了,谁家都要关门过日子不是。

“谁啊,”一个夫人跑到吊桥上的花台向下张望。

“我们是吴越修史的,来这里采风,想叨扰一晚,请你们帮忙。”班克大声道。

“好吧,进来吧。”说完女人放下吊桥,毕竟这些设施防野兽和部落野人,而不是防官府汉人的。再说可人家也是十来头骡子大队呢,哪有送上门的强盗。何况棉郡强盗基本没有,因为没那个必要。

桥不宽,刚够一辆马车多点点的宽度,骡子走在上面吱吱呀呀响个不停。班克进屋后觉得主人家地方够大的,外面一点也看不出来。里面是个巨大广场,有木桩和马车还有农业器具。一楼大部分是牲畜棚和草料仓库。由于干草太多,广场上还有些草垛。

“在下吴越南洋棉郡土著史料编修班克,这两位是我的助手,助笔华强、夏侯敦,见过主人家,希望主人家能让我等叨扰一晚,明天还要去北方山区,要是可以的话,我们可以自己做饭。”

“呵呵,大兄弟说笑了,来的都是客,我们棉郡民哪有拒之的道理,来来,不如住我家几日,歇息舒坦了再上山。”藏阿说着从老婆潘巧边上过来拉住这个不算啥的小官。也是啊,移民就那么几十户人家,看了都厌烦,能有吴越本土来的哪能不抓住好好唠嗑?

“是啊,大兄弟可不敢小看我们。我家虽不算大富大贵,可人嚼马咽的还请得起。”潘巧过来开始招呼。

藏阿的其它老婆都是女奴赎买后收的房,地位是不上台面的,毕竟都是女奴出身,所以也没出面,只是在厨房帮着料理做饭,厨房边上还有个大铁锅在烧热水,远行的人最好用温水泡泡,这样才能消除疲劳。“大兄弟,快去洗洗,水刚烧好。”藏阿很热情,拉着班克就往浴室跑。一般来说南洋地区不烧热水洗澡,但是每隔一段时间,大家还是会用温水洗去油腻和污垢。

“大哥,看你的,咱都不好意思。”

“有啥,别客气,当你家里好了。”

“嗯。”班克也不客气,毕竟主人家是那样,他怎么客气就是虚伪了,不如安之。

-----

晚饭是丰盛的,农家菜在这个年代和贵族吃的差不太多,只是原料差距而已,由于南洋人少地多,难免吃喝就上去了。尽管不是沿海,还有咸海鱼和海虾干吊鲜味。整只烘烤的火鸡,油炸透的香酥鹅,粉蒸山猪肉,南洋特色的蔬菜野菜,豆腐皮炒的虾干,盐水煮大虾,一锅牛肉骨头汤,这个比较有南洋特色,以牛大骨加猪排骨一起炖烂,加以洋葱生姜大葱以及一点土豆和芋头,汤汁以各色香料调配,基本等同于后世咖喱味。由于加了大量芥末等辛辣食材,这道汤其实是可以却病养生的。南洋暑热瘴气厉害,吃喝这些辛辣之物,大大增加抵抗力。

整个巨大的围屋以及旁边几户人家都请来做客,藏阿的女奴老婆们负责帮着舀吃喝食物,老婆和藏阿一个个敬酒。酒还是甘蔗和葡萄酿制的,比较酸,但由于是陈酒的关系,口感相当棉醇。主食是杂粮面包、水煮的芋头,这个季节的小麦豆子大部分都卖掉了,所以显得穷困些,当然主人家特意给三人每人加了碗蒸熟的糯粟米饭。

班克看着碗中金灿灿的粟米饭,忍不住眼泪,霹雳吧啦掉落下来,很大的泪珠,赶上暴雨时的前奏。“谢谢。”

“大兄弟,就当咱是你亲人,谢啥,别哭了,大家伙都来听听你们说吴越现在咋样呢?”藏阿不大会劝人,说了几句。

潘巧看着几位,“来我先干为敬,你们随意。”


“大嫂,来,干了。”几位也都憋不住。

“谢过大哥大嫂诸位相邻款待,我们几个不过是吴越小小刀笔吏,何德何能让各位如此盛情款待我等。这头一杯是敬天敬神,”说着一杯小酒往天上泼去。

“这第二杯是敬地敬祖宗。”说完有泼了一杯给大地。

“这第三杯是给为吴越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说着班克有点神伤,当年先祖们在西域时可有人祭奠啊。一杯酒举过头顶,“列位战士,能在这里敬酒离不开你们当年拼杀,作为收益的小官敬你们在天之灵一杯,请别推辞,然后撒向四方。”

四下相邻也都一一模仿,然后就是互相劝酒吃喝起来。就此吴越三敬酒很快流传出来,连吴越大王宴请也有样学样。

酒菜过半,班克舀了一碗肉汤在解渴,酒喝多后也是有点渴,这是边上的刘君过来,“班兄弟你好,像你这出身名门世家的,大王很重视呢,怎么没说明下,要不也不会做小官吧。”

班克笑笑,“哪有,大王重视是重视,但是一律从基层做起。咱来采风记录资料,其实也是蛮好。你看谁家能走万里路。等这边做好,我希望能去更南边的新亚十郡看看,最好连流放人犯的澳洲那里也走走,有生之年才不后悔。”

“兄弟和我们这些农人果然不一样,有大气魄,将来前途无量。听说山上土著原先是食人部落,在给我棉郡驻守部队打过几次才改过,不再猎取人来吃了。您去可别堕了咋吴越威风,不过么,礼尚往来,要他们长老说些东西,也要送礼的,不如这样,我家有猪一大群,兄弟带两只上去权当大礼,看看能有什么斩获。”

“藏阿兄弟,你啊,又想起那块金子是吧,哈哈。”刘君取笑到。

原来山上土著拿了大块金子和藏阿换家猪,毕竟打猎获得野猪几率不大,何况土著武备又落后,难免死伤,能用山上的矿石换猪肉吃,他们还是蛮愿意干的。

几回合下来,班克知道藏阿所想,“大哥,帮你看看,顺便的,您家这么款待我等,这也是在理。只是直奔了金子去,土著就能明白那个值钱,不如换其它,顺便让土著搭上金子,让土著不知道究竟什么才是主菜。”

“兄弟果然是读书人,哈哈。”潘巧一听就明白,做生意么,虚实相间。

“兄弟好主意,那些土著原是食人生番,有啥历史好些,最好一些长歌咯。”

“什么?长歌,有多长?”

“哦,记得上次去那里换盐巴赚钱,据土著说长歌唱了三天呢,好像是他们祖先如何如何吧。”

哥几个互相看看,“发达了。”吴越王杨晨毓和临海侯特意嘱咐要采集长歌,得长歌一者赏一金呢。怎么说都是发小财了,吴越政策真是好啊。其实吴越王杨晨毓和申艳丽都知道长歌往往是各个民族历史,能产生长歌史诗的民族并不多,往往有长歌的民族有着远古的记忆,对于后世研究人类发展及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