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骡行天下 > 第254章

第254章



由于设计时按照吴越大王杨晨毓的要求,每排屋顶间是有高度差的,所以屋顶之间那落差正是透光最好空档,整个市场并不显得昏暗。市场是每个摊位每天五文,不管你卖的啥,但有有一样,每天须排队进场,卖蔬菜的优先。位子没有固定,但是大部分小贩还是很自觉的选择自己常卖东西的地方蹲点。本来这个市场的存在是解决那些小官吏的生活物品采购,同时也能让附近中小农们能有个出售自己菜蔬的地方。吴越无法做到规划,但是这类市场还是很顺利建立在吴越大王杨晨毓自家地皮上,五文钱中三文是税款,两文是地租。很便宜的说,只当解决买卖问题罢了。当然这个三文是固定交易税,还不是增值税,增值税是按照货物价值十分之一收的,当然这个里面油水比较足,小刘亦菲的老爸就安排在这收增值税。当然卖蔬菜是免交易税的,毕竟三文的税款已经够多的。

薄利多销对个人而言可能极大极快富裕起来,但是对国家而言不是好事情。所以吴越有专门的人员指导商业买卖,不准低价恶性竞争,故而吴越属于有控制的商业社会。低价竞争势必会导致恶性循环,大家都想方设法多出货物,然后互相比拼价格。为了预防,这个市场有个告示栏,每样物品都有指导价,低于指导价出售会被驱逐出去。小刘亦菲老远看到老爸周围好多人,吴越没有收税的专门人员,她老爸是被吴越钱行雇佣来收税的。收税是教给吴越钱行,故而收税人员也是吴越钱行负责,老爸边上还有个用铁栅栏围起来的柜台是吴越钱行小额存取处。为了方便远行或者兑款寄钱。

小刘亦菲看看杨晨毓,两眼似有期盼。

杨晨毓知道小丫头心思,“咱们是微服出来逛的,别太张扬了。”

“嗯。”明显没理解杨晨毓的意思,小嘴翘得老高。

“去啊,让你别太张扬么,又不是不让你去见你爸。”

“啊,谢谢。我这就过去。”

“慢着,让你老爸别咋咋呼呼的,跟他说一声,我很喜欢他女儿。还有我就不过去打招呼了,我今天不想闹动静出来,请他谅解,反正他一个休沐就能见一次的。”杨晨毓嘿嘿笑笑,很多话讲多不好,对于这种人家来说,大王宠爱自己出去的姑娘才是天大的事,其它的场面上的话不必在乎。

“是的,那我过去了。”

“去吧。”

边上慧儿看看,“大王还要逛么?”

“你俩也自己活动吧,看看能有啥喜欢的买点。”

俩姑娘就是嘴上唱诺,但是没啥表示。杨晨毓看看摇摇脑袋,拉起慧儿和瑾儿,走到买竹篮的摊贩钱,“请问师傅,多少钱,这个。”手指着一只明显很女式很漂亮的花色竹篮。

“三十文,”

“给。”杨晨毓买小东西不大换钱,给了六张十文面值的吴越钱行纸钱,要了下来,“俩。”

商家收钱拿俩竹篮递过来,俩丫头不干,非要自己挑。也就左看右看挑了半天,看来女人购物纯粹是享受过程而不是像男人那样喜欢目的。

俩花色竹篮很漂亮,不大,有盖子,宽边,里面有隔栏,外面的柳条和竹篾互相交织成简单几何图案,一面有簇盛开的蔷薇,把手是紫香木做的,手感不错。这样看着俩拿着竹篮的丫头才像购物的,要不空手逛太惹眼了。毕竟大部分女人逛这个市场主要是买菜,一定会带竹篮。

杨晨毓走到买青菜的摊子前,“老人家,请问这青菜多少一斤?”

“这位小哥,两文一斤小青菜,大的三文两斤。”

“嗯,不错蛮干的,来三斤小青菜。”

老头拿了三把用稻草捆好的小青菜,“小哥没把都是一斤,您可以掂掂看。”老头是有把秤,但是菜都一斤一捆早弄好了,免得生意忙时来不及。老头的后面是辆俩毛驴拉的小四轮,小车上的菜蔬堆得很高,看来很有信心卖光啊。

“老人家,您菜这么多,好卖么?”

“小哥,看您说的,咱们这个市场一般到午后基本上菜蔬都卖光了,吴越句章王城十来万吃喝都指着这里呢,哪有卖不光的时候。”

“咦,不是还有城外的市场么?”

“哈哈,小哥,看你是不大来的,城外生意没这里好,句章城内这么大地方就大王建的唯一市场,其它地方都有句章中尉管的,抓到胡乱卖东西摆摊的要没收呢!”

“哦,原来如此,那个中尉咋管这滩子事?”

“哈哈,中尉不管,他还有啥事可做?句章搞建设是大王的事,他没资格管,刑狱治安是内卫法院检察院的事,他也管不着,盗匪有羽林期门中郎将们剿灭,他还是管不着。这个没事啥做的官总要做事吧,那就专门抓抓乱摆摊的、乱乞讨的呗。”

“看来这个句章中尉还是蛮清闲的么?”

“是哦,除了有案子外配合其它衙门外,还有就是登记户口啥的,还有啥么?想不出。”

“是啊。”杨晨毓挺高兴,中尉总算还在找事做,说明他还是蛮有心的,这个职位这个地方确实不大好办事。政绩和自己无关,能主动做事还是可以的一个人。不管哪朝哪代,对于乱摆摊处罚还是有的,要不全城乱摆摊像啥样。

瑾儿把菜放在自己篮子里,“大爷,我去看看那里,好像有新鲜的龙头鮳呢。”

“哦!新鲜的,买来吃,去吧。”

龙头鮳这种鱼新鲜的话,蒸熟后嫩得像豆腐,很鲜很嫩很好吃。当然不喜欢小鱼和细骨头的免谈,毕竟天下人多,各色各样,大家伙口味都不同。这个年代新鲜的海鱼除了秋冬外不大有得卖,一般是盐腌。没有冰块的年代,吃新鲜的海鱼是很奢侈的事。吴越建国在海边,吴越大王杨晨毓一伙都是喜欢吃海鱼的主,什么人当家导致什么样的市场,新鲜的龙头鮳自然价格也水涨船高,咸的龙头鮳很便宜,毕竟这个鱼也是很多的,不稀罕。看着老远瑾儿和商户讨价还价,杨晨毓没上前,最后看着给钱,商家用荷叶小心翼翼帮着包好放到竹篮内,杨晨毓大为感慨,这个时代做生意的还是很有心呢。鱼肉之类,要不就用麻绳穿好,要不就用荷叶芋头芭蕉叶子包好,免得和菜蔬串味。

“夫君、夫君,我回来了。”说完小丫头在背后拍了下杨晨毓,嘴里舔着一个糖葫芦。

“哈哈,小馋鬼,当心蛀牙!”

“啥是蛀牙啊?”

“嗯,就是烂牙齿,多吃糖会烂牙,很痛,会烂会发臭,最后全掉了。”

“吓,您骗我吧,是不是馋我的糖葫芦。”

章六十四生意

雪不停,部队走在原野,四下里看出去都是烟灰色,不知哪里是天地分别地方。当然部队还要出去寻找那些散落山间的贼寇,黄巾已经败亡,但是这些还没完全解决,整个大汉被拖入一种无政府状态,各地乱民和地方当局互相拉锯起来。城池和平原大部分被官军和各士族部曲掌握,除了贼势大的地区外,都是安全的。不过三不管地区和山区大部分变成彻底的野地,为了绞杀黄巾贼寇。吴越上书朝廷,希望把粮食全部上缴到各地城池,各郡县必须建土城,挖深壕。农忙结束后,各平原的百姓必须迁居土城内。好在这个年代大部分县还只有几千户,做到七八成入城居住还是可行的。汉庭在暴乱厉害的地方实行了这一办法。甚至于有些苗头的地方也实行了这一办法,黄巾得不到粮食和人员的补充。而各地军方中积极应战的都会在秋冬季出击野地,以消灭黄巾生力军。当然自由是越来越少,不过在这战乱年代,人们不奢求自由,而是仅仅保存自己生命。

“您说咱们这次会碰到贼寇么?”吴越军一个士兵和边上汉军军官闲聊起来。刚喝下的肉汤基本上都消化干净,好在衣服够厚实,还能保持体温。

“呃,看啦,有运气就碰到,没运气就碰到一大群。”

“怎么样,你们杀贼寇奖赏还是以前那样么?”

“没了,现在都是由郡守执掌,可能有爵位,可能有田地,也可能只有一点钱。”

吴越军士兵看看军官,“我要不是为了一家能有个大庄园才不来呢。”

军官有点奇怪,“大庄园是啥?”

“一个有几百亩土地、十几匹马,几十头牛羊猪狗、还有至亲亲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吧。”

“几百亩地也养不了这么多牲畜啊?”军官也是有家室的,自然知道一亩地出多少粟,可以养牛马几头。

“嘿,老兄,我那个地在新洲法克郡,原来可以换新都郡的,但是想想还是换新洲的地,毕竟多一倍还送山林。那里是山区,我父母老婆写信说的,还好,有条大河,我家的地在山上一个洼地里。五百亩呢,一年都是很舒服的天气,除了雨水多外,种两季粮食,留一季种牧草,还好,现在服役准备再干些军功,换牛马,反正吴越海军帮忙运,到了新洲法克郡走十来天就到了。”士兵无限向往哪里,是啊,自家的土地可就是好么。

“头,你家那从不下雪么?”士兵的战斗伙伴问起,作为吴越军制,老兵带新兵,战斗伙伴关系都不错的。

“是啊,我第一次看到那连绵的群山就喜欢上那里,一年都是春季,很舒服,作为我那老咳嗽的老爸可是最好的养老地。土地虽不是最肥沃,但好在可以一年三熟,两季粮食、足够缴税和吃的,还有一季种牧草,也不会很忙。我老婆怕冷,也喜欢那里。”

“连绵的群山,哪里都有啊。”汉军军官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