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骡行天下 > 第409章

第409章





杨晨毓没有看那个嘴硬的家伙,指着那个最瘦的家伙,“带过来!”

“诺!”几个士兵一把拖起那家伙的头发,直接拖到杨晨毓面前。

“你愿意合作么?”

“哈哈,爷爷死也不惧,奈何?”

“死鸭子嘴硬!”杨晨毓没有恼怒,“反正你不愿意说,行!有种!那就成全你!拿木炭来,塞进他嘴里,把他舌头烫到不能出声为止!”

“啊~~~”及其残酷的刑罚,吴越大王杨晨毓不是那种心软的人,这俩就是敬候的鸡而已。半响都半死不活了,士兵们过来问怎么办。

“老规矩,竖木头,下面进去,口中出来!”杨晨毓还是蛮喜欢欧洲和非洲最喜欢用的酷刑,一根木棍从肛门内插进口中出来,就这么竖在路边慢慢腐臭。由于这个刑罚一时半会不会死,会痛苦上老半天。

俩不会交换的人抽搐在尖木桩上,看着还活,其实只是最后时刻的挣扎而已。其它被活捉的开始动摇,有低头看脚,有发抖,有哭喊的。

“好好说,寡人免你死!不说的,恶死!”杨晨毓下达最后通牒,他没有多余经历慢慢磨。

第一个开始说,其它的都开始讲,毕竟有人说了,反正都差不多,虽然互相隔开审问,但是总是命要紧。其实好多人不怕死,但是怕这么折磨致死。

杨晨毓看着薄薄一叠审问简报,“呵呵,不错!那些人,全部阉割做矿奴!”

“饶命啊!大王!”有怕死的高喊起来,既然已经出卖,不在乎再出卖一些。

“好,寡人给你们最后机会,知道的都说了,那么你们会留下,不会阉割。说不全的,阉割做矿奴!”杨晨毓依然没有感情的声音刺激着这些刺客的神经,毕竟他们是人,不是铁制机器。

章七十一农耕

长安城门瓮城公告栏下,纷纷攘攘数百人围观。有识字的茂才在一句一句解释,其实也不用解释,压根不是文言文,而是最最通俗的白话告示。

“啥?咱活一辈子,也没听说冬天能种地的!哪辈子也没这个说法,吴越这通告不是比董卓这鸟厮还瞎掰?”

“老汉,叫你干啥就干啥,啰嗦个啥!”手持兵刃的大汉一脸鄙视之,这些乡下名人都被叫来城内,被吴越集中通告,必须在下霜和结冰期间内种完小麦和蚕豆。吴越已经一年两季,这里还没这习惯,一下子要求农民改过来,大家也都不习惯。农民们议论菲菲,那些城中的地主们也满是不屑,哪有冬季种植的?这么天气下去,要冰冻下雪,那个还能活么?

“军爷,您也是种地的出身吧?咱们小民就是图的一个饱暖,哪能不关心呢。您说说,啥时候听过这能过冬的粮食来哉?”

“就是啊,军爷,我们要是给瞎搞了没打下粮食,反而倒贴了种子,那来年我们吃啥?”

这年月种子比例比后世要高很多,农民们没有把握也是不舍得投入的。再说一个以前压根没人干的事,谁也不愿意瞎搞。

一个黑脸精瘦的家伙,穿着吴越官员服装,窄袖袍子,前面绣的五谷丰登图,背后是牛马满山绣,一看就是吴越特有的农部官员。吴越官员服是前后都有绣花,按照部门级别不同,略有不同,级别越低,越是简单。小吏都是灰布服装,干脆没有绣花。“你们瞎嚷嚷啥啊!让你们干,不是没道理的!我们吴越各地每年都是种两季,起码多了五成收成,大王的恩德,岂是你们这些种地都种不上趟的家伙们能懂?大王不知道冬天能不能种粮食?瞎咧咧啥!”农官来推广今年的冬季种植,比较头疼的任务是每家耕地必须种五分之一以上粮食!二分之一过冬牧草!关中牲畜多,多种牧草也是有好处的。当然吴越不能说的原因,就是明年要动武,没有粮草哪能行呢。这年代打仗,往往要积谷三四年才行,要是今年冬季完成这些粮食种植,那么等明年秋粮下来,基本上可以发到十万人级别的大型战役了。

“唉!”小民们还能说啥,吴越大王来这关中,免税免劳役三年,但是农耕要调整,也算缴纳原来的税赋吧。

“口赋等除没有阉割男胡奴外一概免除!······牛马驴骡大牲畜等,一概免除税费劳役,不再征调民间牲畜。不再禁止民骑大马,除另册外皆可买卖大马骑乘大马!”茂才还在解释吴越法律。

也就是说,家里人头税都免除,不光人免除,也减免到大家想不到的大牲畜。这古代有点很影响养马养牛的政策,那就是牛马要纳税的,也要征调劳役的。吴越免除后,与民休养,等要战争使用时,可以买,也可强征,平时不再征用。

“仁政啊!”一个老头说话间算是说出大家对这个法律一致的评价,至于做得到还是相反,现在么看热闹而已,说说好话又不会损失啥。

“确实,要真能一直下去的话,咱也养几匹大马来用。”

古代人们最害怕的就是自家的牲畜无缘无故被征用,所以积极性很小,都是不得已养些农用。还有一个就是给官家养牛马,那个养不好的话就要赔钱坐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大家积极性很小。就算没有征调,那些大牲畜也不得随便杀掉,没有利润可言,纯粹当劳力来用,还要纳税,无缘无故给自家财产纳税,也不利于家产累计。吴越废除家产纳税、废除大牲畜纳税比较接近后世近代各国的政策了。

“这、这算什么?”茂才指着榜文有点生气。

“茂才,说说看,啥啊!”老农民们看来那茂才是气的,一定有料,难道又是和种越冬小麦蚕豆一个样的瞎掰掰政策?

“咳咳!这个,这个,不妥啊!”茂才还在摇头。

“说说吧,让咱们也知道!”

“唉!上面说,一概废止杀牛马政律,各家各户自养牲畜,一并凭主家做主,杀牛马吃肉,但随民便!”茂才又狂摇头,“这怎么行呢?这不是乱法么!”

偶国古代最最不合适的政策就是不得擅自杀牛,这个政策对保有数量是有一点好处,但是缺点也有,不利于快速淘汰那些不要的劣牛驽马病畜。至于杀牛马吃肉导致存量减少,其实这个也是逻辑不严密,没有实际检验的幼稚想法。保有牛马的数量不在杀来吃,也不在鼓励不鼓励,关键仍然在对民私有财产的尊重程度,你不尊重人家私产,又要剥削,怎么能上得去数量呢。再严厉的政策,人家一样没积极性来养牛马。

农官撇了一眼,“茂才,快说下去。还有很多呢!”

对于这个议论纷纷的政策,吴越高层是要求下面执行就是,不必理会那些暂时的闲话。

“吴越钱行将在关内长安设立关内分行!”茂才还是不懂,这是啥玩意。“这个在下也不知道是啥!”

“哈哈哈哈!”大家伙也不管知道什么,起哄起来,“茂才啊!你读书万卷,你哪能不知道呢?”

“不知道有啥的?”茂才不理会,“吴越钱行明年向有土地保征的无牲畜农民贷牛马,贷牛马以组为基本单位,一组牛为一年生一公五母,满三周年后还贷牛,每年一头一年生小牛,还十头牛,公母勿论。贷马政策暂时斟酌中,定下后将在第一时间向万民公示。无牲畜无土地贫民,将按照各人乡间口碑、还贷能力,吴越钱行将提供山羊、绵羊、猪、鸡鸭鹅等牲畜贷养计划!······贫农无地有名声有口碑者,可贷羊一组,猪两头,鸡鸭鹅各一组。······”

茂才一一读并解释这些政策差点累死,哪想到吴越这么多组合啊。这个真够细的,大家要都这么做了话,很多年后,吴越钱行只管赚钱就是了。

“仁政啊!咱家有三十亩地,就是牛不够多,要真可以的话,咱也去贷个一组牛养起来,以后还十头也是合算,满三周年后,一年起码生四五只小牛,只需一年还一只,合算啊!”老农们纷纷开始算计起来,其实很多人也不算老,三四十岁而已,只是保养不好,看着显老。

------

董卓掌控的数十万兵马没有解散,主力被并入吴越军改编,地方部队和被淘汰的老弱等都被下放各郡作为郡兵和屯兵。那些荒地开垦、道路建设中,大量见到那些士兵。好在士兵们要求也很简单,吃饱不冻死就行。董卓在时对士兵们也是不错的,所以吴越也不敢过分。

“大王有令,各军愿意归家的郡兵一并回家,满服役时间的,自愿回家的皆发放路费回家。自愿留军的都转为志愿兵,拿吴越薪俸。有军中配的婆娘的,回家去留自便。留军夫妇等一并加入屯兵农场、邮驿、马场等地!”军官高声读最新的去留两便军令,终于还是要下手啊,心里轻叹,先混口饭吃吧,赖着看看。

“卫尉大人,我要是回家,那个路费多少?”士兵甲开始盘算起来。

“回家的话,家在吴越控制地区的,免费乘坐邮驿快车,路费按照每服役一年给吴越铁钱四贯。咋啦,你要回家么?”

“我想俺爹咧,俺不回去,家里地少一个人种,老爹身子老了,也该咱帮衬着,在外面飘泊着,也不是个事。”士兵本来就不屑当兵,不过是混在军中一直没有回家的机会罢了。现在在农场种地,那还不如回家种地实惠呐。

“行,咱们这个农场卫,有屯兵350人,一次只能回家30人,要回去的报名,人少不足的,大家都成行。人多的话,抓阄抽签决定谁先走。”卫尉解释下办法,这个办法也是吴越高层直接下达各基层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