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我伐天下 > 第184章

第184章





陆游夫妇听后大喜,陆母虽然有些蛮横,但是毕竟也是知书达理之人,赵抗不管怎么看至少也算个亲王,登门解释可是很大的面子,想来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而如月服下的虫卵倒是更大的难题,虽然有了思路,但要令其排出也不容易,主要是耗时会比较长。尤其是赵抗每隔几天还得象征性地处理一些公务,毕竟他手下虽然有了虞允文这个奇才,但身为君王自己如果一点事都不做也不太好意思。

由于唐婉的身体需要调养,所以新邸报的工作全部由陆游一肩挑了,赵抗希望他一天之内就拿出样稿。至于版面设计,有“老张”负责,就不用陆游操心了。当陆游自信满满地将第一份样稿递交给赵抗后,迎来的不是他的称赞,而是一盆无情的冷水。

“这新的邸报是要给普通百姓看的,你写成这样他们能看得懂吗?”,赵抗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其中的问题。确实,陆游写的这些文章,文采不可谓不好,但都用艰深的文言文写成,对文化水平普遍一般的赵国民众来说,要看懂它,难度实在是太大了点。

陆游还没来得及解释,赵抗就又接着说道,“你别急着反驳,我知道你是才子,可当年的白乐天名气不比你小吧。但人家呢?他的诗要改到连不识字的老太太都能听懂才满意!”

听到这里,陆游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便回去重写了。

第二天陆游送来的稿件就浅显得多了,赵抗看后很高兴,“进步很大啊,不过这种文风?怎么感觉很熟悉啊!”

陆游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这是效仿话本的文风,让陛下见笑了。”

“话本吗?这个主意不错,现在上面写的都是大白话,别说我已经在搞扫盲运动,就算是不识字的,只要听人念一遍,也很容易就明白意思了吧。有意思,以后就将这种文体推广开吧,名字嘛,就叫白话文吧!”,赵抗这看似随意的一段话,掀起了日后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的序幕。不过赵抗对陆游的文章还不能说是完全满意,“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还有点小问题......”

“陛下请讲。”,陆游恭敬地答道,随着对赵抗了解的加深,他对其日益敬畏起来。

第二百七十四章  两路大军

  “这是邸报,是传播消息用的,所以除非有必要,修饰性的词句少用,这样会增加篇幅,成本就高了......”,赵抗说了一大通,其实就是为了省钱。不过即使推广了铅活字印刷,邸报的价格也不算很便宜,他的这个考虑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

不久,赵抗召开了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开过的内阁会议,会议的议题就是推广白话文。内阁成员中的大部分文化水平并不算高,自然是举双手支持,但虞允文在基本支持的前提下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白话文固然要推广,但文言文行文简洁而富于美感,也不能完全放弃。再说,如果赵国的官吏只会用白话文,那么在与大陆诸国交往时会相当不便。赵抗听后表示了赞同,白话文运动与扫盲运动结合进行,所有的人都必须学白话文,而市司(司是部的下级机构,与地方上的市平级)级以上官吏必须会用文言文。

很快赵抗又成立了一个机构,里面工作的大都是大陆来的读书人,他们的任务是将一些重要的实用书籍翻译成白话文,比如著名的农书《齐民要术》。赵抗当初曾经很奇怪,为什么农民即使识字了,也没几个人买这种农书来读。开始的时候还可以解释为书籍太贵,买不起,可是如今的书籍虽然还不能算非常便宜,但即使一个普通的农民也完全能买得起十本八本的啊!后来他才明白,那些明明是写给基层民众看的书籍,却因为习惯的原因全部都用文言文写成。这也造成了这些书籍名声虽大,对百姓的实际帮助却极其有限。这个矛盾,直到赵抗发起白话文运动才终于得到解决。

江晨星回国后还没休息几天,就接到了战斗任务,令她兴奋不已。原来,虞允文当初提出的南洋攻略计划已经正式启动,赵抗要江晨星率军护送愿意降伏的越南王子回国登基。话说当初近卫师横扫南洋时,越南王族成员全部被擒,其中不愿降伏的不是被处死就是贬为奴隶,其中的一个叫李豪的王子则在同意臣服于赵国,并每年上交总数为一百万贯的贡赋后得到了释放,并且赵抗还册封他为新的越南国王,当然,其实他只是个傀儡而已。

而江晨星的任务就是就是率军助其扫平越南国内的反对势力,顺便练兵。当初李朝王室全部覆灭后,越南国内群龙无首,立刻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只要手头有兵的将领,都多多少少地占据了一点地盘,加起来足有上百个之多。不过也正因为分裂,越南国内的总兵力却大大增加,这样一个小国,总兵力竟然有近三十万之多,实在是令人惊诧。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是新征的壮丁,而且兵器装备质量低劣,在江晨星眼中根本没多少战斗力可言,她的近卫师虽然不到三万人,但平息这些叛乱简直是易如反掌。

越南只是个开始,赵抗的目标是让整个南洋都彻底臣服于他,这样赵国每年便可以多出五百万贯的收入和大量廉价的炮灰......

几乎就在江晨星动身的同时,进攻锡兰岛的大军终于也出动了,这次军事行动是赵国第一次发动的海陆联合作战(指的是在敌军可以出动舰队拦截的情况下发动的登陆行动),意义十分重大,赵抗和虞允文等重要人物都来到码头为他们壮行。

发动这次战役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赵国在大食面前只能被动地等他们过来进攻的状况,将战线推进到敌人的地盘上去。如果成功的话,锡兰岛就会像一个钉子,死死地钉在大食人的航线上,到那时,高傲的穆斯林也不得不低下头颅,再进行谈判才有比较大的把握。只有这样,赵国才能将精力重新投向北方,以尽快解决金国这个大敌。

正因为此次战斗的重要性,所以赵军这回可以说是精英尽出,陆军的野战军出动了八万人,而海军两大远洋舰队的大型战船全部出动,又征调了大批商船作为运兵船,战舰和运兵船加起来超过了一千艘。而将领方面,除了派去越南的江晨星等近卫师众将外,所有会水的高级将领几乎全部参战,可见赵抗对此次战役是志在必得的。

在这次战役期间,虞允文坐镇后方总揽全局,政务则暂时重新交回赵抗手中。其实这样做,主要是想看看虞允文在战略上的实际能力,同时赵抗也正好检查一下前段时间虞允文的工作情况。

当初将出征日期定在十一月,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因为这意味着出征的将士必须在国外过年了。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台风季节实在不是适合出征的日子,而另外一个空档是二月份之后,那时刚刚过年放松后的军队,战斗力是最弱的,也明显不适合,所以只能定在十一月了。另外,大食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作为这次战役的最高指挥官,郑南臣要说一点不紧张那是骗人的。虽然之前已经有了两次精彩的战例,但那都是利用战舰的优势,规模也并不大。事实上,那次大食来袭时要不是遇到台风,还不知道损失会有多大呢,郑南臣的战术是无法在短时间内重创其主力的。

所以,此次锡兰岛战役,是郑南臣第一次指挥大舰队作战,而且还是海陆联合作战,对他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另外,在海军中,他的资历尚浅,如何镇住那些南洋舰队的老油条,也是一个难点。不过还好,赵抗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授予了他临机决断和生杀大权。就是冲着赵抗对他的信任,郑南臣也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他都要凯旋而归。

不久,庞大的船队西出金州,进入大洋深处。这时郑南臣突然想起了一些与本次战役无关的事。当初居鹏曾经拜托他传话给居云,没想到差不多在此同时,居云就因大食来袭而战死,这令郑南臣懊恼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为什么郑南臣会在此时突然想起居鹏的事呢?因为赵国建立后,为了进一步拔高赵抗,官方的宣传中对以往居鹏等人的功绩多加贬低。在赵国官方的资料中,当初征服这些岛屿似乎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不过就是打一些土人而已,远不如赵抗横扫北方那样战绩彪炳。而事实上,当时的组织手中的兵力不过几万人而已,还不到南海诸岛国总兵力的五分之一,而居鹏竟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将这些岛屿全部征服,绝对是天下罕有的辉煌战绩了,这才奠定了如今赵国的根基。

第二百七十五章  旋  风

  可在现在的宣传中,所有的功绩都被归到了赵抗一人头上。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居鹏父子的存在,因为他们基本都是赵抗从北方掳回来的......

相璋退出组织,与此也有一定的关系。但赵抗其实并不想这样,只是居鹏父子和陆仁死后,组织的核心力量大损,要是自己没有足够的威望,赵国这个新生的国家很可能就会空中解体。何况赵国走的是暴政路线,如果没有个人崇拜相配合,是很难捱过初始阶段的。对于这点,郑南臣倒是比较理解,但心里有些不快是难免的。但对已死的居鹏来说,他在进入组织前就已经功高盖世了,想来不会在乎这一点点虚名。

这次出征途中郑南臣发现了一个问题:当舰队规模过大时,要充分展开兵力很不容易,因为船的速度算不上快,而灵活性和陆军也不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