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我伐天下 > 第238章

第238章



由于准备充分,而且海军扫清外围带来的帮助确实很大,只用了数天时间,密州就被攻破。守将气急败坏地想靠强征的百姓做炮灰死拼一下,却没想到赵军的细作早就在暗中煽动串联,结果拿到武器的壮丁们纷纷暴动。不但金军的如意算盘没打响,反而断送了自己逃生的机会。

赵军进城后秋毫无犯,使得他们原先被当成是强盗军队的臭名声有了很大的改观。而通过重奖告密者的方法,那些潜在的危险也大多被肃清。北伐军自此逐渐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即使沂州的金军都开始有了一点恐慌的情绪。这下完颜亮终于再也坐不住了,立即召集主要将领,商量主动出击的事宜。对于这点,布萨忠义也没有反对,在他看来,被动地等待赵军进攻也不是办法。而就目前的情报来看,赵军此次北伐的大军虽然精锐,但数量却略显不足,只要策略得当,挫败他们是完全有可能的。

当然,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也为了将它绑上自己的战车,布萨忠义早就提出要完颜亮派出使节,要求盟国高丽也对赵国开战。完颜亮自然深表赞同,最后高丽在他的压力下不得不同意出兵,并派出了十万大军供金军驱策。另外,反正已经翻脸了,高丽据说还有自己单独针对赵国的作战计划。

就这样,以布萨忠义为主帅,三十万大军很快集结完毕,其中除了高丽的军队外,大多是契丹、渤海等族的军队,女真本族的军队不足五万。这一来是因为上次被赵抗打得至今元气未复;二来是因为女真新兵尚未完全练成,不宜现在就拿去进行血战拼消耗。当然,拿其他各族作为炮灰的心思可能也是有的,但大家都是敢怒而不敢言。

金人入主中原虽然已有二十来年,但由于他们对治下百姓横征暴敛,初期更是肆意杀戮抢掠,使得抗金义军蜂起、贼寇猖獗,统治一直不是很稳固。山东金乡县县城虽然不大,但却是整个山东最富庶的县城之一,此时正被万余“贼寇”团团包围。但奇怪的是,虽然这些“贼寇”服饰杂乱,兵器良莠不齐,有些人甚至既无甲胄护身,还拿着木棍当兵器,但是他们的队列与纪律却颇有些正规军的风范。而他们居然还竖起了一面大旗,上面写的是“替天行道”......

“一年半了,这还是第一次攻打县城,之前打的全是村寨集镇,太没劲了,老大他实在太谨慎!”,一个头领模样的人发牢骚道。

“也不能怪老大,我们现在手下的喽罗,哪能跟以前的兵比啊!要是当年啊,这种小县城,一千人就能攻下来!”,另一个人回道。

“那是!想当年......算了,别提了,越想越伤心!如今王爷他们的消息一点没有,酒肉也难得吃一次,当初还对我们说就算王爷的大军不回来,我们至少也能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结果老大居然要搞什么‘替天行道’!当初王爷可没有这么烂好人过......”

“老大这样做也有他们的苦衷,要不是这样收买人心,我们梁山泊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有了两万多兵马?”

梁山泊?王爷?难道他们是......

此时的梁山泊俨然恢复了几分当年的气象,梁山上一座结构还算完整的土城已经建了起来。而在山寨聚义厅当中坐着的那位,虽然比起海州突围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还是能看得出,他就是那个赵军步兵一师三团二营一连二排副排长石贵。如今的石贵,脸上少了几分锐气,但却显得更加沉毅稳重。很显然这段做山贼的艰苦日子,已经将他锻炼成一个足以独当一面的人物了。

一年半前,石贵他们一百多号人,在艰难摆脱了一些零散金军的追捕后,终于抵达了他们的目的地——八百里梁山泊。此时他们已经只剩下八十三人,那些重伤号和少胳膊少腿的,基本上都没能坚持下来......

就在大家以为从此可以摆脱缺衣少食、一路逃窜的苦难日子时,他们却发现要做一个成功的山贼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梁山泊讨生活的渔民为数不少,普遍都有反抗暴政的传统,所以当地早已有了数支渔民武装。虽然质量上远不及他们这些正规军,但是一来强龙不压地头蛇,二来人数上相差甚远,三来石贵他们这段日子可以说是颠沛流离,个个营养不良、面黄肌瘦,能有多少力气?

这种极度危险的局面,使得石贵迅速冷静下来,他作出了暂时韬光养晦的决定,为此他甚至杀死了一个不听劝阻而要擅自行动的战友,当时真是心如刀割。可他如果不这么做,大家都会因为那个人的冲动而枉死。接下来的一个月内,石贵他们当起了渔民,好在当地民风纯朴,渔民们都愿意向他们伸出援手,他们也得以养好伤势并恢复了体力。尽管如此,他们还不能妄动,现在的他们不能冒一点风险,只能继续耐心等待。

第三百五十四章  梁山好汉(中)

  这段休养生息的日子里,石贵和几个为首的战士都在观察着梁山泊附近的形势和风土。这一带的民众性格淳朴但却勇敢不屈,如果还是照搬赵军那套抢光加强抓的手段,只会成为众矢之的,不要说发展壮大,能维持下去就不错了。如果是赵抗那种逆天之人,也许可以一试,但就石贵他们而言,是绝对不可能的。而当地人最敬佩的就是那些锄强扶弱、劫富济贫的侠义行为。于是石贵便选定了那些为富不仁的大户作为他们的攻击目标,在按照从弱到强的顺序除掉了十来个土豪后,他们在当地名声鹊起。

而他们的运气也还不错,正好一千多金军被派来进剿当地几支较大的义军,虽然最终那几支义军借助地形将金军击退,但是他们自己也元气大伤。石贵抓住这一大好时机,集中手中好不容易凑起来的三百多号人果断出击,火并了一支风评最差的渔民武装,兵力一下子增加到一千多人,也从此在梁山泊水域有了一块自己的地盘。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石贵并没有急于扩大势力,而是和他的战友们专心训练起那些喽罗来。与此同时,石贵也在努力回忆着当初赵抗和居鹏用兵的点点滴滴,以期提高自己的军事水平。经过整编训练后,喽罗们的战斗力大增,其实石贵他们已经成为了梁山泊一带最强的义军。而这时,由于一些潜伏奸细的挑拨,两支最强的义军之间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火并,结果谁也没吃掉谁,却弄得两败俱伤。于是,金军乘虚而入,再次发兵进剿,当地人已经无力抵抗,眼见梁山泊这块净土就要落入金人的手中。

在这种情况下,石贵并没有听取部下的建议落井下石。他知道那些义军的头领都是侠义之辈,在梁山泊甚至整个山东的民间都有一定的号召力。于是石贵选好时机,突袭金军的粮草辎重。那些进剿的金军本就以“汉兵”为主,而辎重部队战斗力就更弱,石贵他们轻易便取得了胜利。这样一来,进剿的金军主力便不得不撤退了,那些义军也因此逃过一劫。由于石贵他们的救命之恩,更由于他们此战中表现出的强大战斗力,那些义军首领都表示愿意接受石贵的领导。就这样,石贵的队伍迅速扩大了三千多人,他用正规军的训练和管理方法使得他们的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梁山上消失了数十年的山寨又重新建立起来了!

这时的石贵已经早非吴下阿蒙,他除了自己出任大寨主外,其他的几个寨主之位都让给了原来几个义军的首领,但是负责训练军队、粮草供应以及战利品分配之类的关键职位都交给了自己当初的战友们,就这样,这支武装已经牢牢地抓在了当初那批赵军官兵的手中。那几个副寨主本来对被逐渐架空有些不满,但见到石贵处事公平,重信守诺(什么样的上级,就会有什么样的手下),而且能力上确实强过自己一截,他们就干脆让贤了。现在梁山泊中除了四寨主是当地人以外,其他五个全是原来赵军的官兵。经过这段相互依靠的日子,石贵和他的战友们如今就像是亲兄弟一样。但是,兄弟归兄弟,矛盾还是有的,有的矛盾甚至差点使得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山寨土崩瓦解......

当时的问题很多,有些人觉得现在翅膀硬了,不愿再把精力集中在吃大户上,整天嚷着要打金军。这个问题还比较好解决,毕竟大家都是见识过名将用兵的,在石贵讲解后,都理解了应该先弱后强,以壮大自己为优先。再加上原来的义军都对金军有些惧怕,要他们依托地形抵抗金军还行,而要他们主动去进攻金军的据点,他们可没这个胆子。所以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梁山泊还是以吃大户为主,消灭了不少地主武装,实力进一步增强。

于是有些家伙又开始不满一直零敲碎打了,认为应该进攻附近的几个县城。事实上,以当时梁山泊五千多的兵力,确实有打下一个县城的能力,但是石贵还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大家的提议。在他看来,打下一个县城收获固然不小,但也必然会引起金军的关注。以梁山泊目前的实力,依靠水泊的保护,击退金军并不难,但是这样一来想要发展壮大就难了。于是石贵“胆小鬼”的名声不胫而走,好在不少战友也都有了明显的成长,尤其是几个寨主都支持他的决定,石贵才撑过了这段难熬的日子。后来不少人都在当地娶了媳妇,有了家庭,都开始珍惜起自己的生命来,便不再有多少人因此事指责石贵了......

以上一些问题都只是暂时的困扰,但有一个问题则一直存在,甚至差点搞得梁山泊四分五裂,那就是战利品的分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