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武侠修真 > 重生在豆蔻年华 > 第90章

第90章



责任感迫使着苏夏一直走传统文学这条路,继续在批判现实和揭露现实的路上越走越远,去创造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去获得更多人的认可——这是多数人希望她做的,也是苏夏所向往的一条路。

但是,苏夏的内心,却有些疲倦了。她想要获得一种轻松的发泄方式,想要写出点另类的东西,却被头顶上的责任束缚着,不能去下笔。于是就纠结在内心的渴望和责任感之中,好比两方打仗,左右摇摆,一直到如今。

现在被王文起问起来,苏夏犹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倒豆子一般将内心的种种思绪都给倾诉了出来。她说的特别凌乱,因为太激动了,脑中的两个党派又恨不得一下子曝光在太阳底下,都争先恐后的跳了出来。等到她差不多倾诉完的时候,看着王文起老先生安详慈和的面容,她

60、长辈教导  下  ...

突然有点担心:她刚刚说的那么乱,老先生能够听得懂么?

王文起听苏夏说了半晌话,沉吟了许久,才问道:“你是不是觉得你肩膀上有责任,促使你一直写出意义深刻,对社会有巨大影响的作品?如果不这么写,如果不能超越上一本书的成就,你就觉得是违背了自己的本意,觉得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价值?”

苏夏点头。

王文起笑了,宽慰她:“这是每个读书人都会有的想法。从古至今,如果不是想要青史传名,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文人致力于科考高居庙堂,或者是著书立说呢?自古文人的出发点总是相同的,只是后来经的多了,走的路子就不同了,结出的果子也就不同了。”然后他又板起面孔,皱起眉头,教训苏夏道:“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只一味的逼自己走这条路,是不是有点功利了?你才多大点的孩子,你能知道多少社会的丑陋面,世界的博大?就算你下一本成功了,下下一本也成功了,但是万一有哪一天你无话可说了呢?到时候你又要怎么办?不要一条路走到黑,否则的话,我真要怀疑你是热爱写作,还是热爱于不平则鸣了。”

苏夏觉得惭愧的同时,也感觉到心中宽松了不少,想了想,又小心翼翼的提出道:“我其实……很想写点不一样的东西。”

这次王文起倒是感兴趣起来,他问道:“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苏夏将想法说了。王文起沉思了一会儿,说:“你年轻人心思活跃点,想象力丰富,这很好嘛,没什么不好的地方。”

“可是我总觉得……”

“抹不开面子?”王文起睿智的笑了笑,看透了苏夏的所有想法:“都说文人相轻,你倒轻视起自己来了?我问你,金庸古龙写的书看过么?琼瑶的呢?”

苏夏点点头:“当然看过,电视剧我都看过不少呢,有的一本书能被翻拍好几遍,我也都没拉下。”

王文起点头说:“他们这些书,文学价值是不高,可你能说他们影响力不大么?其他的不说,金庸写的书其中一点我就佩服的很——现在的小孩子都不喜欢看传统的文学作品了,白话小说都懈怠去看,更何况是那些古籍。甚至连你们这代人大为喜欢的西游记,想来很多人都是只看过电视剧,原著的书皮都没摸过。现在呢,小孩子们都喜欢看武侠小说,打打杀杀的情节场面看起来是不好,又暴力又不教人向善,但是如果那书中讲着家国大义,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看书的小朋友们,也是件好事。”

苏夏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询问道:“那王爷爷的意思是,不必局限于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故事。只要书里面有好的一面,能潜移默化的影

60、长辈教导  下  ...

响别人,就是好的?”

王文起微微叹了口气,说:“我只是希望你不要过于追求文学效果,最后得不偿失。”

他站起身,拍了拍膝盖,对苏夏道:“你跟我来。”

苏夏跟着王文起进了一间屋子,是老式建筑的那种格局,全木质的家具。玻璃窗里透进来多缕阳光,苏夏都能看到阳光中的浮沉,而顺着明亮的光线看过去,这房子的三面居然都放着大型的书架,而书架上,则摆满了书,一眼看过去根本不知道这有多少本的书——是几百本,还是几千本?

苏夏被眼前的这一面震撼到了,久久反应不过来。

王文起立在她的身前,微微佝偻着背,但精神上的身姿却分外的挺拔,他沉声道:“这些书,只是我收藏的一部分。”

苏夏听的膛目结舌,就这么满满一房子的书,还只是一部分?!

“我爱看书,更爱收藏书。这么些年,自己买的,朋友赠的,别人送的,收藏的书差不多两三间屋子都有了。只是六几年的时候,都被人没收走了,然后烧的烧散失的散失……到八三年,国家做主退还了我一部分的书,这些年我又积攒了些,才凑够了不到原先的三分之一。”

王文起的语气有些沉重,苏夏的心里也不轻松,她当然明白王爷爷指的是什么。文革十年,何止让国家经济倒退了十年,就连文化……怕都从那时候开始丧失了不少。

王文起指指苏夏面前的一个架子,问她:“这些书,你看过多少?”

苏夏走上前去,细细的看排书架上的书籍。却发觉这些书绝大部分自己都没见过,仅有的一些,也是成年了之后才通过网络听说过而已……这些书几乎上没有简体中文版,多是各种外文版本的,还有繁体版的,不用看内容,仅仅看这些数目的名称,就让苏夏觉得一阵的胆战心惊。因为这些书,在这个年代和更早的时候,是被禁止传入大陆的。

沉默了许久,苏夏说:“基本上……一本都没看过。”虽然她是看过一些的,但那也是在后世成年后,通过网络等途径看到的了,在现在,她哪怕说自己看过,也是没人相信的。因为这些书籍根本很多就没传入过大陆。

“这些书……”王文起语气淡然,却又几分沉痛:“多是我那些朋友,或者是朋友的弟子,从国外捎给我的。有国外出版社出版的,也有香港大陆出版的。从五几年开始,我就收到这样的礼物……虽然中间中断了十几年,但是我很庆幸,现在我还在这样接受着别人文化上的馈赠。而不是跟很多人一样,被固步自封着,限制在了怪圈里。”

“你们这些孩子,精神上,太贫瘠了。”王文起叹声道:

60、长辈教导  下  ...

“有些话我不能够说给更多人听,只能讲给几个人知道。其实,你们需要的不是一遍又一遍,跟灌输洗脑一样的教育,而是精神上的引导。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不信仰神佛的,我们信的是礼仪,是道德。但是在现在……唉。如果不是精神世界乏味的可怜,现在的小孩子们怎么会去喜欢那些打打杀杀的电影,喜欢那些舶来的连环画呢?那些再肤浅不过的东西,成了你们日常接触最多的东西,甚至成了很多孩子的精神支柱,丢都丢不到。而这些……”

王文起指了指眼前的书:“这些书籍,才是你们真正该看的东西,它们能给你们展现一个全新的世界,虽然接受或者是反驳的经历会给你们的心灵世界制造一些阵痛,但是堵不如疏,眼界大了看的多了,心中才能有天地。但是却因为各样的原因,你们是见不到了。而我这个老头子,要不是还有一些故友生活在世界各地,或许现在的眼界还不如你们……”

闭关锁国,是不会带来进步的。可是锁着了就是锁着了,蝼蚁之力安能撼动大象?苏夏沉默的想,或许王文奇先生,就是在感慨这个吧。

她原先只以为这位老先生是位国学大师,文学上的泰斗,没想到却是她狭隘了。不先在眼界上和心志上成为真正的巨人,王文起又如何傲视文坛呢?

她突然想起一句话来:“老师给我们讲课时说过,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王文起推了推老花镜,和苏夏对视了一眼,都“哈哈哈哈”的笑了起来。

“王爷爷。”苏夏恋恋不舍的看着这间屋子里的书,问道:“这里的书能借几本给我看看么?”

王文起笑眯眯的说:“当然!想看什么就自己选吧,不过要记好是从哪个架子上拿的,只有一点,看书的时候要爱惜。”

苏夏重重的点了点头。

王文起又说:“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其他的不用顾忌。少年人,谁没一个轻狂的时候?”

苏夏笑嘻嘻道:“原本我虽然很纠结犹豫,但也存着破罐子破摔的意思——要么一条路走到黑,要么就把以前的都丢下,重起一条路。但是听王爷爷一席话,我突然想鱼和熊掌兼得了。”

王文起说她:“人小鬼大,贪心不足。”忽然又想起另外一件事来:“老刘说出版社有事找你,打电话去了A市只听说你来了北京,他觉得你来这里后肯定要来看我,就托我让你这个‘小难请’也主动联系他们一次,不要次次都被催着赶着才肯出现。”

苏夏心里恍然大约是要谈新书的事情,但她现在心中是有了点头绪,但却还没动笔,所以就苦着脸在想见到出版社的负责人后要

60、长辈教导  下  ...

怎么去敷衍。

一老一少两人泡在书房里,苏夏听王文起老先生细细的评说自己的文章,从内涵到故事再到文笔上面,只觉得对方说的犀利非常,几个字就能让自己汗流浃背恍然大悟,不由得对王文起老先生由佩服到仰慕,只差拜下去口呼大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