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东北谜踪(大清龙棺) > 第214章

第214章





看到这儿,我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真是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原来刚才是柳叶在豁口处,手电不经意的扫到了我和大牙,这才把我俩的影子投射到对面的墙上,快速的闪过,而我和大牙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对面,根本没有意识到柳叶竟然下来了,把自己的影子竟然看成了鬼影。真是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其实也难怪,这里的环境实在是太瘆人了。加上结构是穹顶,影子打在墙上都会发生很夸张的变形扭曲,就算是有准备,要不是仔细看,也真认不出来到底哪个影子是自己的。

大牙这时也长舒了一口气,刚要张口说话,突然冲我们“嘘”了一声,然后示意我们仔细的听。

我和柳叶屏气息声,竖起耳朵听了半天,果然,远处竟然传来了阵阵的断裂之声。好像是有什么东西像要被压断了,又像是有什么东西被用力的撅折了。

我打开手电一点点的照了过去,扫了几圈,看来看去,最后目光锁宝住了支在墓道深处的两根大柱子上,总感觉这两根柱子有些奇怪。说是柱子,其实就是整根的树干,差不多有水桶粗细,只是把表面的树皮扒净,砍掉了枝丫,表面并没有上漆,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我乍着胆子往前走了进去,一步一步的挪到了近前,把耳朵贴在了树干上。果然,这回听得真真切切的,就是这树干发出的声音,想必是在这里时间太久了,水分也蒸发的差不多了,上面支撑的重量又不轻,所以有些撑不住了,加上空气一流通,所以才时不时的发出这种“咔吧、咔吧”的断裂声。

终于弄清楚了这声音的来源,心里多少落了点地,不像刚才那么紧张了。

我用手拍了拍这两根柱子,感觉还很结实,虽然时不时的有点动静,但好像一时之间也未必能塌下来。

大牙和柳叶跟着我走了过来,学我的样子,把耳朵贴在树上听了听,也都弄明白了刚才听到的那几声断裂声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大牙指着这柱子,有些担心的问我:“来亮,你说这东西一会儿能不能支不住了,再塌了啊?那咱们可就真给活埋在这里面了!”

我白了一眼大牙,让他赶紧闭上他那乌鸦嘴,别竟说这丧气话。这么多年了都没事,偏等我们进来,这顶天柱还倒了。那还讲不讲天理了,我们咋长的那么好看呢!

柳叶一直没有吭声,围着这两根柱子转了好几圈了,这才对我们说:“我觉的这两根柱子有些古怪,不像是这地宫里本来就有的,好像是后来才支上的,你看无论这工整程度还是支撑的方法都显得有些苍促,过去的柱子再怎么着也不会这么裸着,肯定也会过遍漆,防止腐烂或是虫蛀,下面也会有基座,而这两根柱子确实有点寒碜。”

这个我看到第一眼时也想到了,也有些怀疑,搞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很明显,这两根柱子不是打盗洞的这伙人支上的,就凭这个盗洞根本就运不进来。眼前的这两根巨木,倒像是从地宫入口运进来的,或是说在修建过程中临时支撑用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竟然没有拿走。

弄不清楚,也只能先放下,我们举着手电往前照了照,就见前面是个相对于比墓道要稍宽一些的石室,宽有七八米左右,进深也就是三米多一点,柳叶指着那里告诉我们,那里应该是“闪当券”和“罩门券”。

清陵皇陵地宫一般由“九券四门”构成。九券分别是隧道券、闪当券、罩门券、头道门洞券、明堂券、二道门洞券、穿堂券、三道门洞券和金券,金券里面放的就是棺椁了;而四个石门分别是罩门、头道门、二道门和三道门。

这其中的罩门券、名堂券和金券上方建有琉璃瓦屋顶,也是经常暗布机关的地方,有种专门防盗墓的机关,叫什么“金顶明油”的,经常布在这三券琉璃顶之上,一旦触发机关,从顶上就会倾泻出大量的明油,瞬间就把这里烧成火海,不管你有天大的能耐,就算是铜头铁壁,都得烧的干干巴巴的。

我指了指前面罩门券下的那道石门说道:“那道门应该算是罩门吧,听说那后面整不好就有‘沙顶天’,咱们可得小心一点!”

柳叶看了看,皱着眉头冲我们说:“那种机关极耗财力,应该都是帝王诸侯的陵墓才会布置,这里一个衣冠冢,估计应该不会布置这个。”

我轻哼了一声:“但愿是这样,大家还是小心一点,千万不要乱碰,一会走路的时候一定都要踩到拼接的砖缝上,以防不小心踩到什么机关,都谨慎一些。”

我们几个人战战兢兢的贴着墙根往前走。从闪当券开始,地面变平了,都是一米来长的青白石铺装,对面就是一座巨大的石门。门楼用的是砖木瓦结构,门垛则是青白石雕刻,刻着一些很古朴的传统纹样。两扇石门虚掩,门扇上挂着两只铜辅首,睁着怪眼,衔着门环。除此之外,即没有石雕图案,也不见乳头状的门钉,门上干干净净,再也没有任何纹饰。

门楼上的肖吻瓦垄、跑兽都是石制的,手电的光线聚光,照亮的范围不大,看起来阴影重重,灯光一晃,也只能看出个大至的轮廓。而门过梁以上的月光石上,绘画着海水江崖和一组龙凤呈祥的图案,色彩极其艳丽,熠熠生辉,但是在这种阴森黑暗的环境里,这种浓重的颜色却一点也看不出美感,反尔让人感觉心里发毛。

我们的影子在忽左忽右,忽明忽暗的,墓道里回音很大,稍不留神,发出一丁点的响动,都会有很大的回音,恐恢异常。

我让他们把手电关掉,从包里找出来矿灯,点亮后,周围一下子都照亮了。

我们透过虚掩的石门,往里看了看,还没等看清什么东西,就闻到一股难闻的霉臭味。里面黑咕隆冬的,也看出个样子,我一咬牙,侧身小心的挤了进去。

过了这道罩门,我心里想过无数种可能,也许仍然是墓道,也许是别的券堂,可是没想到,过了这道罩门竟然直接就到达了金券。虽然这里不是帝王的陵墓,不会有九券四门,但是怎么着也得有个二道门,却不想,推开这道门就直接到了棺室。

地面上零零散散的堆着一些碎砖断瓦,还有不少的木板,看那厚度,估计就是棺材板子,一眼望去,一片狼籍,惨不忍睹,不用看都知道,肯定是经过盗墓贼的血洗,估计是值钱的东西早就被洗劫一空了。

正中的棺床上也是空空如也,整个棺椁都被拆碎了,棺床上的龙山石东倒西歪,甚至还有一块摔落在了地上。

我高举矿灯,左右打量了一圈,突然看到远角的墙上竟然开了一道门,心里登时就翻了个,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金券也就是棺室,应该说,是在地宫的最深处,这里的墙壁与券顶也是地宫中最坚固的部分,很难直接打破券顶或是券墙直接进来,到了这里,就相当于是到了地宫的终点一样,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棺室,墙上竟然又开了一道后门,看着可不像是盗墓贼挖出来的,而像是当时在建造时就特意留出来的。文xin阁论坛

听说过去建造陵墓的工匠最后大多都会在工程结束时,直接被困死在里面,杀人灭口。工匠们也都不傻,偷偷的留了个心眼,在建造陵墓的同时会偷偷的打一个地洞,这样可以在事后安全的退出。难道面前这道门会是工匠们为了撤退才故意留出来的门?

这也胆子太大了吧,打死我也不相信,这此工匠竟然敢把门修在这里,除非是脑袋进水了。可是如果不是工匠用来逃生的,那这道门是通向哪里的呢?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第三卷  汗王宝藏  第四十六章  蜷尸

柳叶和大牙随后也走了进来。看到室内的这副惨状,也是唏嘘不已,不住的摇头叹气。

大牙小心的打开手电,往棺床上照了照,棺床上除了几块棺材板子以外,啥也没有了。他不死心的走了过去,用手上的砍刀把棺材板子给用力的橛到了地上,就听“轰”的一声,地面上的灰土被震起来能有一米来高,顿时室内乌烟瘴气,呛的我和柳叶都睁不开眼睛,一个劲儿的咳嗽,赶紧用手捂住口鼻,让大牙动手轻点。

大牙也没好哪儿去,脸憋的茄皮子色,呛得涕泪直流,一只手赶紧捏住鼻子,伸脖子往棺床上打量了一下,眼见“金井”的盖子都不见了,不免也有些恢心丧气,仍然心不甘的用砍刀往“金井”里探了探。显然,里面已被掏空了。

这皇陵里的“金井”一直都让人引发无数的联想,有的说,这是沟通阴阳,交流生气用的;有的说,金井深不可测,下与海眼相通,无论是干旱还是淫雨连绵,里面的水总是不升不降,不溢不干……其实,金井并没有那么玄,就是直径约十厘米,深约一米左右的竖向圆孔,位于棺床的正中。正常情况下,这里面是没有水的,也没有那么多神奇之处,在风水中,金井的位置就是“陵穴”,也是地宫中风水气场最合好地方。

一座地宫无论有多少个棺位,都只能有一眼金井,当然,一般下葬时,多少都会往里面扔点值钱的东西,这也纯是人们的一厢情愿,意在祈祷求祥,驱邪镇墓,据说老佛爷当年下葬时。金井里的宝物价值连城,有史料记载,单单往前面扔宝就扔了六七回,红碧玺珠子、绿玉佛手、珊瑚宝盖、匣珠坠角、金佛、玉佛等等,值钱的东西数不数胜,只不过这老佛爷金井内的宝物去向何方,一直也是个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