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市委书记的乘龙快婿 > 第731章

第731章



她要说服儿子娶个外国的老婆,最好是白种人的女子。

蒋丽莎最讨厌黄种人,虽然她也是黄种人。黄河黄土黄皮肤,蒋丽莎把中国这片土地界定为三黄世界。白种人多好,不但肤色白净无暇,眼睛也是蓝盈盈的,那可是海洋的颜色。

红烧鱼在锅底吱吱地响,散发出了糊味,刺激着她的鼻孔,蒋丽莎这才从大白天的梦幻中清醒过来。她把锅端下来,用鼻子闻闻,然后把鱼翻了个个,只见鱼肚微黄,幸好无大碍。

饭桌上,每个人都看得出来蒋丽莎今天像打了鸡血样兴奋。

黄江河最了解蒋丽莎,只有在看到钱或谈论钱时,蒋丽莎的脸才会流光溢彩。他闻着红烧鲤鱼的糊味,夹起一块放在鼻子下闻闻,说:“你这可真是烧鲤鱼呀。”

蒋丽莎替自己开脱说:“我那天看电视,刚学了红烧鲤鱼的新做法。据说这能防止癌症呢。”

黄江河知道她又在胡侃,回想起昨晚她和刘燕妮的对话,就问道:“鲤鱼糊了不要紧,别再让人把你烤焦了,成了焦炭木乃伊,你就后悔莫及了。”

蒋丽莎也清楚黄江河在警告自己不要上了刘燕妮的当,就说:“她不但要我搞种子,她自己也在搞呢。我要是搞砸了,土地是自己,她就不同了,租用我的地,要是砸锅了,连老本都赔进去了。”

黄珊听了不以为然,和蒋丽莎唱起来反调,说:“别人都是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你倒好,蛇咬才几天就好了伤疤忘了痛。如果刘燕妮这次下狠手,你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高寒现在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没有闲工夫参与娘们儿的扯淡事,把女人的话当做了耳旁风,只顾低头吃饭。

正文  第798章  育种专家

风险投资公司的放贷工作已经告了一个段落了,刘燕妮正好松了一口气。周末回家,她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有再回到北原市。

刘燕妮在省城并没有度假,她在一位朋友的引见下,周一就来到省农科院,拜见了一位育种专家。

朋友的朋友也是女人,大约四十来岁,是省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刘燕妮很诚心,她对专家说,自己在北原市农场工作,对种植玉米有极大的兴趣。

专家听说刘燕妮想了解培育玉米种子知识的,就整整浪费了一中午的宝贵时间,给刘燕妮系统地讲述了育种的知识,并带着她参观了农科院的试验田。

对于热爱农业的人士,无论是什么样的身份,专家都很高看。刘燕妮当场提出想让专家帮她从农科院搞出一些玉米母本时,遭到了专家的严厉拒绝。

其实刘燕妮并不需要母本,她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她告诉刘燕妮说,玉米母本是她多年研究出来的重大的成果,很多外国人都想得到,哪怕只有几粒,他们也会出很高的价格。严格地说,有关母本的消息是国家级的秘密,任何人都别想得到它。

其实,刘燕妮也只不过是随便说说,她根本就不知道母本究竟是什么。她最后提出,要在收麦子之前购买一批种子,专家的脸上露出了掩饰不住的笑容。

那是她的专利,有买卖上门,那是她的荣耀。她希望全国的土地都能种上她培育出来的种子。

在签订合同之前,刘燕妮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希望能时刻得到农科院的技术上的指导,专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刘燕妮的要求,她当场就给刘燕妮写了一个通讯地址,要刘燕妮按照地址去找人,并告诉她说:“这个人已经退休了,他只是个技术员,但在种植玉米方面是行家里手,希望你们能看重他。”

刘燕妮口袋里装着专家给的地址,开着车去寻找那个幸运的技术员。

在省会郊区的一个县城,刘燕妮找到了专家介绍的技术员。

技术员居住的院落很大,刘燕妮初步估算了一下,足足有一亩。院子里除了面南的一座破旧的砖瓦房,到处生长着植物。院子被篱笆墙分为东西两块,东边是玉米和小麦,西边是花花草草。刘燕妮对种植粮食不感兴趣,就围着花草转了两圈。

低矮的桃树,盆景似的李树,指甲花,仙人掌,鸡冠花,吊兰,应有尽有。花草很湿润,像刚刚喷过水。刘燕妮把手放在架子上的吊兰,想摘一只小花下来,却感到脚上毛茸茸的,像虫子蠕动。她低下头来,意外第发现一条狗正在添她的脚。

刘燕妮看看狗,狗看看她,四目相对,狗突然就叫了两声,刘燕妮撒腿就跑。狗没有追赶刘燕妮,只在原地汪汪地叫。刘燕妮刚跑到门口,就听到一声柔和的呵斥声。

狗停止了叫声,刘燕妮收住脚,往后看看,一位老人就站在她刚站过的地方。

“姑娘别怕,如果有事就过来说话,它只是空叫,不会伤害人。”

老人看起来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刘燕妮走过去,和老人拉起话来。

老人姓陈,去年刚从省农科所退休,是育种技术员,中级职称,按时下的叫法就是技师。老人介绍完自己,刘燕妮也做了自我介绍,并从包里拿出了专家的纸条。

老人看完纸条,刘燕妮就趁机发出了邀请,她要老人到北原市帮助自己管理玉米。老人笑笑说:“农民就是管理农田的好手,不需要我这样的高手。”

刘燕妮的理由很简单,她说自己想打造高产示范田,离不开老人的帮助,并适时提出了给老人的待遇。

在每月两千的诱惑面前,老人不可能不动心,很快就接受了邀请。等老人搭了话,刘燕妮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她对老人说:“我给你的工资有点高,为了堵住职工的嘴巴,我会告诉他们说你是顶级的专家,不管他们说什么,你尽量和他少说话,等当年的亩产出来,就该你露脸了,到时候你想怎么样即怎么样。”

听到年轻的女子对自己考虑的这样的周全,老人就答应了刘燕妮这个不过分的请求。

一个礼拜过去了,周一中午十一点,一辆小型货车载着十几包玉米,从省城沿着高速公路向北原市驶去。小货车的后面,跟着一辆丰田,车上坐着刘燕妮和陈老。

两辆车一前一后开进农场的大门,早已等候在晒场上的蒋丽莎看见丰田车就跑了过来。经过短暂的交流,蒋丽莎指挥职工把一个个麻袋扛到了晒场北边一个密封的仓库里,然后又安排两个人,叫他们晚上就睡在晒场,即使天上下刀子也不能离开。其中的一个职工接到命令后,充满疑惑地问道:“这是什么宝贝,值得下这么大功夫。”

蒋丽莎瞪了他一眼,说:“叫你看仓库是看得起你,哪来的这么多废话,我告诉你,麻袋里装的东西如果出现了问题,你家三代当牛做马也赔不起。”

另一个职工碰碰多嘴的职工,说:“叫你别多嘴,你就是不听,看看,挨训了吧。”

这个职工小声地嘟囔道:“看你的熊样,就会拍马屁,当心派到马腿上踢你一脚,你就该去和马克思做伴了。”

另一个职工没有计较他的话,讨好地对蒋场长说:“人只能看着人,看不住老鼠,要么不把家里的猫抱过来。”

蒋丽莎一听,觉着这主意不错,就用手指着他说:“还是你想得周到,这样吧,我也不亏待你,你家的猫如果尽心尽职,每天就发五块钱。”

另一个职工不满意地说:“没拍到马屁,拍到猫屁了,你要是每天给猫儿五块钱,它吃饱了还怎么捉老鼠。”

蒋丽莎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就嘱咐猫的主人说:“说的也是,补助五块钱倒可以,但你千万别给它卖Rou吃。”

猫主人愉快地答应了。猫儿能挣钱,从没听说过,不过可见蒋丽莎对这些能给她带来财富的种子呵护备至。

刘燕妮在电话中已经告诉过蒋丽莎,他请的这位老人是农科院的顶级专家,是培育玉米良种的好手。处理完仓库的事,蒋丽莎就把老人安顿在办公室的客房,并交代厨师陈老吃什么就给做什么,千万别心疼钱,如果出了差错,蒋丽莎就会那他是问。

陈老见蒋丽莎一声一个陈老地叫,就客气地说:“我只是个技术员,不是专家,以后咱们相处的时间还很长,千万别这么叫我。其实我也没什么特长,就会管理个庄稼,以后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请你们多多批评,我一定虚心接受。”

陈老忘记了刘燕妮那天交代他的话,只管实话实说,这可急坏了站在一边的刘燕妮。

刘燕妮见陈老张张嘴,还想说什么,就赶紧走到他是身边,说;“陈老,你要是饿了,就快点让厨房给你做点饭,别搞坏了身体,我们育种还靠你呢。无论你多么谦虚,你在我们的心中就是专家,还是顶级的专家。”

经刘燕妮这么一提醒,陈来才想起了刘燕妮曾经交代过的话,少说话,多办事。

蒋丽莎也见陈老没有一点专家的架势,就夸奖道:“我一看陈老就是务实的人,由你给我们指导,我们会放心的。”

就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真的就把陈老当成了专家,而陈老也听习惯了,久而久之,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育种专家,以后无论谁叫陈专家,他都毫无愧疚地把自己当成了专家。

刘燕妮谢绝蒋丽莎要她吃饭的盛情,开着车离开了农场。两次报复过白宝山之后,刘燕妮准备好了铁锹,又开始给黄江河挖坑了。

光Yin荏苒,时光如梭,四个月的时间很快在刘燕妮和蒋丽莎匆忙的脚步声中悄悄地流逝了。

在这四个月的时间里,刘燕妮几乎每天都要往农场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