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蒸汽大宋 > 第65章

第65章





护送被强制迁移的通州城百姓的特种营营长是张银铛,和王大军一样都是外班同学。

张银铛的名字和“淫荡”同音,人如其名,同学们给他起个外号“张淫荡”为人猥琐最是好色,和另一位姓张的张胖子合称“淫贱双杰”。哥两个都是高个子,不过是一个胖子一个瘦子,张胖子是大块头胖子像块大面包,张银铛瘦高个像根细竹竿。张胖子是大白胖子,张银铛黑瘦黑瘦的,哥两个都喜爱运动好打篮球,是铁杆球友。

王大军练兵的手段,就是靠着残酷高强度的训练,天天搞负重行军野外生存,训练刺杀和徒手搏斗训练几乎和真刀真枪玩命差不多,穿越者几乎没有人吃得消,时间久了纷纷退出不干,就是平时好吃懒做的“淫贱双杰”两个哥们一直坚持住了,在王大军的特组团当营长干得很滋润。

这两个人也是怪物,训练累得死去活来,却不肯放过每周的约会。张胖子和小月月打得火热,算是从一而终了;张瘦子就朝三暮四经常换女伴。

这一次打通州玩大撤退,张胖子得了断后的任务,张瘦子就只能护送老百姓了,很不情不愿,和王大军抱怨:

“我就纳闷了,都是一样的汉人,炎黄子孙同根同源,这个素质差距怎么就这样大呢?”

“军哥,你说说,这一路走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大方大了什么人都有,身强力壮的男人不去扶老携幼学雷锋就罢了,居然还有恃强凌弱趁火打劫的,大队行进,劫夺别人东西的,调戏妇女的每天都有,真是一群禽兽啊!”

“我这个营是特别的加强营600-700人了快,护送几万百姓自通州去直沽寨,维持秩序都快忙不过来了。十来天时间,刺刀捅死的枪打死的狼心狗肺的禽兽就有几十个了,有时候一天就得杀好几个。就这样也镇不住这些宵小之辈!”

“在大宋统治区,也没这样啊!咱们黑龙寨附近的那些老百姓一个个温良恭俭让,彬彬有礼讲礼貌守秩序。人与人之间相敬互助、亲密和谐,好歹有个人类社会文明人的样子”

“再看看蒙元统治区的老百姓,那一个个刻薄势利、人与人之间粗暴冷淡、凶恶仇恨傲慢不逊麻木不仁,几乎就快退化成野蛮人了。”

“生存环境造成的啊……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大宋和蒙元的汉人,都是炎黄子孙同根同源,这个没错。可是蒙元统治区的汉人,沦落到异族统治者手里几百年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一批一批的来了又去,你温良恭俭让跟个绵羊似得,活得下去吗?”王大军分析说

“咱们黑龙寨附近的那些老百姓都是从中原迁移到岭南的客家人,躲在穷乡僻壤里,和外界接触少,保存的古代华夏民族淳朴民风良好的习惯多一些,也不奇怪啊。”

“现代社会的客家人,也是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我上大学的时候同寝室那些客家人为人处世啥的也不比同时代其他地方的人差多少啊,后世那些个台湾人和大陆人肯定也是不一样的,环境的差异对人的改变是很大的。”

“咱们漂洋过海冒险北上,就是为了解救他们这些北方汉人同胞逃离苦海。”

“现在,我的团部也跟上来了,和你的营合兵一起,有700-800人了,维护好撤退的秩序,慢慢撤退,怎么着也能赶在蒙古人的追兵追上咱们以前赶到直沽寨了。胖子领一个营在后面给咱们断后呢,我估计蒙古人的追兵就算追上了,也没有大多少人,实在不行,咱们就再打一仗,怎么着也能把撤退的老百姓安全护送到地方了。”王大军的判断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一样。

后面的道路上张胖子领着一堆黑龙寨特谴军的战士躲在一片小树林里正看着远处道路上,宋军的红战袄早都换成迷彩服了头上身上也用树枝野草做了伪装。

“有情况!”一个战士眼睛快看到了远处道路上奔过来的两匹马。

张胖子拿望远镜望去:“是两个尖兵……没穿铠甲,轻骑兵……斥候。快到埋雷的地方了……tnnd!算他们走运,居然没有踩到地雷,看来是地雷埋少了,才两颗地雷,马跑得快,居然冲过来了。准备绊马索.。”

几个战士跑到树林里的路上,把钢丝绊马索布置好,两个斥候很快就到了,树林里光线昏暗,细细的钢丝绊马索拦在路上两个斥候当然看不到,被先后绊倒在道路中间,几个战士冲上去用刀结果了他们。

道路上埋的地雷没有炸到两个斥候,后面别里古台的百人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疾驰的马队正好踩到地雷上,一下子被炸死炸伤十几个人,别里古台也被受惊的战马掀到在地,摔伤了胳膊。

“撤退。换地方再去埋伏”胖子下命令。

这一天,胖子用地雷和绊马索伏击了追兵三次,干掉了几十个蒙古人,别里古台不敢再追,只能和也先不花汇合了,商量了对策,继续追击

第二天,也先不花别里古台被神出鬼没的地雷吓怕了,驱赶了马群在前面趟道,想不到却在一处树林外遭到胖子的埋伏,连人影也没有看到又被胖子用火枪和钢弩打死了几十个人。

第三天,也先不花别里古台驱赶了马群在前面趟道还加派了斥候侦查,一天都没受到袭击,却想不到晚上宿营的时候,被胖子用手榴弹炸了营,又打死了几十个蒙古追兵

三百里的陆路,成了也先不花别里古台一队人的噩梦,七天以后也先不花别里古台一队人到达直沽寨的时候,通州的移民们已经到了地方,开始上船了。

也先不花和别里古台的追兵只剩下几百人,看到黑龙寨特谴军兵力近万人,也不敢再进攻。只能灰溜溜逃回大都去报告忽必烈,等忽必烈调遣大军来消灭这群“无胆鼠辈”了。

第六十章忽必烈亲征

忽必烈得知大宋登陆进攻大都的部队只有万人规模,不由得冷笑一声,万把人马就敢于跨海进攻我大元重兵驻守的都城,岂不是送死一样?一向软弱的南人何时变得这样有胆量血性了?

大都城受到攻击,如果不能尽歼来犯之敌,传扬出去,必然影响民心士气。蒙元灭宋之战现在进行到了关键时刻,如果被这支来犯的“宋军”全师而退的话,消息传回南宋,南宋那些先前还观望犹豫,在战降之间游移不定的州县府路,难免会生出抵抗的决心,死战不降。蒙元要想平定南方免不了要废一番周折。



蒙元灭宋以前,其军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蒙古军,由蒙古人包括部分色目人组成的部队;探马赤军,初指从蒙古诸部抽取精锐组成的前锋、重役或远戍部队,后来也有色目人、汉人等加入;汉军,即由原金朝地区的汉人和部分女真人、契丹人组成的部队,还包括早期改编的南宋降军;蒙元南下灭宋,襄阳守军投降以后,蒙元军队序列里又多了个新附军,即灭南宋前后改编的原宋军。

如果元帝国连自己的都城的安全都不能保证的话,那么那些归附不久的新附军也难保不会动摇甚至反水,自己的灭宋大计就有可能出现变数。

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些来犯宋军安然退走。忽必烈下令加派兵马,让也先不花再次出发,率领一个万人队侍卫亲军昼夜兼程赶奔直沽寨,想方设法拖住来犯“宋军”,不让其从容登船逃走。自己随后调集大军,兵发直沽寨,将其一举全歼,再将此事昭告天下,就可以挽回先前丢失的颜面,重振蒙元军民灭宋的信心。

侍卫亲军组织始建于中统元年(1260),是忽必烈仿照中原王朝禁军制度组建的中央军队。第一个卫军组织沿承金制,称为武卫军,兵员三万人左右,士兵来源于中原各汉军万户属下的军队。至元元年(1264),武卫军改名为侍卫亲军,分成左、右两翼。至元八年,左、右翼侍卫亲军改建为左、右、中三卫。至元十六年以后,在侍卫亲军中按照不同的民族分类。原有的三卫军扩充成前、后、左、右、中五卫,以汉军为主体,称之为汉人卫军。

怯薛和侍卫亲军虽然都是中央宿卫军队,但在职能上有明确分工。怯薛负责皇帝的安全,掌管宫城和斡耳朵(宫帐)的防卫,一般不外出作战。侍工亲军则既要负责元朝两个都城大都和上都的安全以及“腹里”地区的屯守,又是朝廷用以“居重驭轻”的常备精锐部队,随时可以派出去作战。

隶属关系上二者亦不相同。怯薛由怯薛长掌管,直接听命于皇帝。侍卫亲军由各卫都指挥使司掌管,除东宫、**卫军外,均隶属于专掌军政的枢密院之下。

兵员征集上的差异也很明显。怯薛成员主要来自蒙古各部,侍卫亲军士兵则不仅来自中原、江南的汉军、探马赤军和新附军(南宋降军),原来附籍在蒙古军中的色目人和流亡的蒙古子女等,亦是重要来源。

按照元廷的规定,充当侍卫亲军的必须是精锐士兵,因此侍卫亲军成为元军的中坚力量,取代了蒙古国时期怯薛作为全军“大中军”的军事地位。

这一次忽必烈把自己的侍卫亲军也调派上阵,对黑龙寨特谴军已经是势在必得。忽必烈已经盘算着歼灭来犯“宋军”以后,把被裹挟的十余万通州百姓也当作“逆宋”来犯之兵全部屠灭,把死人头骨堆垒成武丘万骨塔,彰显自己的武功。

蒙古建国初期,没有兵种的区别,军队全为骑兵。招降到汉军之后,有了步兵,不久又将制造和使用攻城炮具的工匠、军人集中起来,称为炮军或炮手军;各军中擅长水战的人也被编组在一起,组成水军或水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