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王朝伪皇帝 > 第68章

第68章



二月初,余贺伦让出了一条海上通道,虎视眈眈的监视着打剩下的一万多倭寇乘商船退回倭国。倭寇的撤退行为很让我失望,本来我对倭国的武士道精神还是很佩服的,希望能听见几则倭人宁愿刨腹自杀也不肯败退回国的“感人事迹”,但倭寇们很不给我面子,竟然一个这样的人都没有。等倭寇撤走后没多久,马树华的大军也撤回了大汉。这样一支连打两场大胜仗的威武之师,朝廷的欢迎自然是很隆重的,当他们还没进山海关时,对他们的安置赏赐的准备工作就全面铺排开了。对马树华他们的安置,第一个问题就是驻地问题,在御书房里兵部左侍郎史景隆向我禀报了他拟订的驻防方案:“皇上,龙虎精兵和神机队、车炮队本来就是分属各营的,现在他们回来,就应当让他们各回各营安置,虽然各营在北征时因为抽调府军占了龙虎精兵们的地方,但各营挤一挤还是能安排下龙虎精兵的。”史景隆的法子还是恢复原来的建制,这是我绝不可能同意的,我通过两场战争才把龙虎精兵合在了一起,如果再把他们拆散,我的安排岂不就白做了?“这样不可。如今过了半年,各营序列已成,把抽出去的这部分人重新再安插进去,势必造成各营的混乱,前些日子那些营撤回来时闹出的乱子朕不希望再发生。况且龙虎精兵打了这两场仗,上下关系已经理顺,不如就根据他们的统属单列新营。”史景隆听我说前些日子闹出的乱子时不由皱了皱眉,这事当时也让他头疼不小:“皇上说的是,序列一散,难免出现混乱,还是不拆散他们的好,只是驻兵要有营地,这一时半会儿安排新营驻地还真是个让人头疼的事。总不能把原来的各营撵出去让新营住吧。”“你说的法子也不是不行……”我思索着说道。“皇上,不大好吧!”史景隆惊恐的说道,“那需要大调防,整整六万人啊,至少也得三个营的营盘安置,调谁的是?京外禁军倒是因为抽调人空出了些营盘,但总不能让京军出京安置吧?”“调防也不是不行,另外朕看金国那边也快和兀良哈三部打完仗了,他们重新在南边部署重兵这是早晚的事。”我笑了笑道,“你说调防还真提醒朕了,郑纪这些日子不是总想把虎贲营调到蓟镇加强防边吗?朕看不如多喂他一点,武骧营都督周加磐这回出征做马树华的副统令将军,龙虎精兵管的很好,朕想让他做新营都督,不如就把他的武骧营分出一万人与虎贲营一起调赴蓟镇,剩下的一万人分到其他营里,这样一来就空出了两个营的营盘,至于其他……”“京外禁军空缺不小,也可以合营空出一个营盘来,只是人员调动需要谨慎,免得出了乱子。”史景隆在我的启发下也有了主意,很兴奋的说道,“朝廷可以将一个龙虎新营安排在京外。”亏史景隆想的出来,精锐之师不打仗的时候当然要放在自己身边了,怎么可能安在京外?“龙虎新营必须驻防在京里。”我不容否定的说道,“京外禁军空出的营盘就让腾骧营调过去吧,他们的人最少,调防起来比较容易。”唉,腾骧营是够倒霉的,自从太后死时腾骧营都督葛诚帮着四王作乱开始,我就把他们给冷落了,现在腾骧营可以说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再经过编练龙虎精兵那一番折腾,腾骧营已经成了京军各营中力量最薄弱的。“是是,皇上,藤骧营军力已不适合驻在京里,将他们调出京是可行的。”史景隆附和着说。我想了想道:“营盘调配的事就这样吧,你下去安排便是。另外新设龙虎三营的都督人选朕看就由陈森、周加磐和那个跟着陈森打先锋的苏靳昆担任。”说到这里,我埋怨的看了史景隆一眼,“这个苏靳昆是个人才,这次立了不小的功,马树华攻入朝鲜的时候将他提起来单领一军,这是马树华的眼光,你们原来怎么就没发现这个人才?要不是征北,苏靳昆岂不就被埋没了?”“臣知罪。”史景隆装模做样的倒了声歉,“皇上,平时不打仗,这些外军将领是很难被发现的,皇上要是早几年征北,苏靳昆早就被提起来了。”你姥姥的史景隆,把这事又怪到我头上了。不过他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不打仗你一个将军有再大的能力别人也看不见。阿弥陀佛,感谢战争,两场大战不但使我发现了许多优秀将领,而且还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军内势力格局,使我能按自己的想法建立新军营,看来以后没事就得打点仗玩玩,怕就怕老百姓说我太过穷兵黩武。史景隆接着说道:“新军三营都督安置这几个人可以,可马树华怎么办?这样一来便没他的位置了,让他回中军营似乎不大合适。”“马树华有大功于朝廷,朕再让他当个都督、都指挥使的实在有点对不起他,这样吧,进封马树华为忠勇伯,至于官职……龙虎新营虽然分为三营,但不可与旧营同提,应当将三营统一编练,就让马树华做龙虎三营总兵都督吧。嗯,陈森去了新营,前军营就交给孙起良,即日起孙起良为前军营都指挥使,把他那个‘代’字给去了。另外由陈贵接任马树华的中军营都指挥使职务。”军界的一场人员大变动就这样开始了。审视我的军队,京里少了三个旧营,又增加了三个新营,兵员依然是十一个营,二十三万人,但这二十三万人已经不是原来老中青结合的二十三万人了,不但将领得到了重新配备,各营兵士也因为从地方府军抽调新鲜血液使年龄段也大大下降,再没有原来那种五六十岁的老军,兵士只要过了四十,那就是“德高望重”,准备休息的,如此一来战斗力自然大大提高,不但龙虎新营经过百战军力大盛,其他营中像前军营、中军营这种本来底子就好,又输入大量新兵的强势军队战斗力也不比龙虎新营差多少。至于京外的军队,京外禁军九个营十六万人因为被抽调出一批人使战斗力下降,下一步我就要对他们动刀进行精简,这些外地的军队不像京军那样关系网纵横,动起来要容易的多,我是没什么好担心的。再一个就是边军和各地府军的六十多万人,这都需要动,府军因为被抽调出了大量精华,力量已经薄弱了许多,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精简并把他们分开,一部分改成禁军,另一部分变成类似于警察部队的武装力量。这样做并不会使我的武装力量变弱,因为一个国家没必要保留那么多的军队,能有一万人的精锐之师就比十万乌合之众战斗力强的多。还有边军……唉,这些事千头万绪,要去做那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好的,还是慢慢来吧。所谓“慢工出细活”嘛!

第八十三章军制改革

因为禁军各营的大调整,各营军户势必也得跟着调整,然而军户调整并不像营里兵士调整那样容易,因为我在各营都设了织造工场,并且织造工场的种类和规模都已经很大,已将京军大多数有劳动能力的军户家属和裁撤下来的兵士安排进去做工,再加上军器局招去的一批人,他们已经被固定在了各工场内,实际上成为了国营工场的产业工人,如果把他们根据各营兵士的调配情况重新进行划分和安置,显然会对各工场的生产产生不利影响。京军如此,外地禁军的情况也和这差不多,再加上还有腾骧营的和虎贲营的外调,要让军户们随营调动是不可能的。总之一句话,现在已经不能按照各营兵丁的统属安排他们的家属了。因为这个事,户部和兵部会商了好几次,但都没拿出一个妥当的方案来。我知道这事之所以难办,根子还是在军户制度上,军户家属随军安置本来就是个大累赘,这么多年之所以没出乱子都是因为朝廷除了派军出征外几十年都没对各营统属的兵丁和营盘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所以军户们在各营外安家落户许多年了,已经形成固定的村落或者说集镇,人家在原地“安居乐业”几十年,邻居是邻居,朋友是朋友,有了固定的社交圈,你突然把人家打散重组,可能吗?当户部尚书方明德和兵部左侍郎史景隆来向我汇报军户驻地调整的不成熟方案时,我狠狠的埋怨了他们一番。“你们当军户驻地调整和各营出去打仗一样?除了武器和粮草之外什么都不用带,在外面转上一圈再回来?调军户驻地就是搬家,细碎事很多,况且他们在各营织造场做工,若是搬了家,有的甚至还得出京安置,各织造场人员一混乱,也得跟着受连累。难道是说搬便搬的?”“是啊,皇上。”方明德很为难的说道,“朝廷已经几十年没有进行过驻军调整,这一次调整的太大,武骧营的一半人和整个虎贲营都要调到蓟镇,腾骧营也要调到京外,光这三营兵士就是五万人,他们的军户家属不下十万,将这么多人调出京城在蓟镇等地安置,这……这事也太匪夷所思了吧。”史景隆接过话茬道:“皇上,方大人说的这还是整营调防,其他的那些调配也不是个小事,从下面府军调上来的那批兵士的家属需要调进京来安置,还有京军内部的调整也很难办,这次六万人组建龙虎新营,不算从京外调近来的那些人,京军十一个营每营差不多都要重新安排两三千户人家的住处,如此打乱了安排,要想做好,臣兵部和户部就算别的事什么也不干,那也忙不过来。”“不好安置那就不安置了。”我不耐烦的说道。这真是乱成了一团麻。“那怎么行?”方明德和史景隆齐声惊呼道。唉,安置安置,这些当兵的又不是吃奶的孩子,我真不明白这个大汉朝还有以前的那些朝代为什么要建立军户随军安置的政策,这简直就是劳民伤财嘛!不过回想起来,这事又怪我,哪一个朝代安定下来以后,皇帝会像我似的对军队大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