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王朝伪皇帝 > 第71章

第71章



“这个孔衍植,这么慌着让朕进封彩婷为公主吗?朕又不会让彩婷以郡主的身份下嫁。”我笑了一声,转头对史景隆说,“你按朕刚才和你商议的办法拟个折子。记住,内外各军要一视同仁,不要存了偏颇。”“是,皇上。臣这就去办。”史景隆行完礼退了出去。我对萧雨明道:“彩婷进封公主的事你们按规矩办便是,何需再来问朕?”“皇上,正是因为这事在大汉朝无例可循臣才来请旨的。”萧雨明道,“彩婷郡主身份特殊,臣不敢擅做主张。”“噢,这话是怎么说的?彩婷身份如何特殊?”“皇上,按我大汉惯例,帝女封为公主,亲王之女只能封为郡主。彩婷郡主为皇上御妹,可其父五王爷却只是亲王,因此彩婷郡主进封公主之前还需先给五王爷一个合适名分。”萧雨明看了看我的脸色道,“皇上,这件事臣曾问过七王爷,七王爷说,五王爷当年在世时是大汉的中流砥柱,有大功于朝廷,并且为国捐躯,不是一般亲王能比的,因此这亲王的爵位似乎小了些。”亲王爵位小,那再往上就是皇帝喽。萧雨明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那就是五王爷是我的亲爹。哼,还“七王爷说”,你萧雨明分明就是在讨好我嘛。“噢,此事准奏,你们礼部安排吧。先拟定五王的名号,然后尽快操办彩婷进封公主的事。”萧雨明仿佛有些为难:“皇上,臣还有事启奏。按五王爷的功绩应当追封为皇帝,不过这里面有个麻烦,那就是五王妃的名分。”噢,我听了半天才明白,萧雨明原来是为了五王妃的事才来找我的。如果追封五王为皇帝,那就得追封五王妃为皇后,如果她也死了那好办,只需要个名分就行,可是她现在还活着,让她沾五王的光坐上了皇后的宝座,那我就得进封她当皇太后。然而我名义上是先帝的儿子,那怎么能再出现一个并非先帝皇后的皇太后呢?如此一来要不就是否定了先帝的皇位,要不就是否定了我皇位来自先帝,总之是乱了套了。“五王妃……”我有些默然,“萧雨明,此事你怎么看?”“皇上,五王如果追封为帝,那就得让五王妃当皇太后。本来王妃是皇上的亲母,做太后是应当应分的,可是这样一来先帝那里就说不清楚了。但如果不追封五王爷,彩婷郡主就无法进封为公主。此事,此事……”萧雨明一脸我给他出了难题的表情,“彩婷郡主若是能过继给先帝就好办了,可先帝驾崩多年,太后也已薨逝,这就没有过继的理由。”唉,真是罗嗦,不过就是个公主的名号嘛,居然牵扯出这么多麻烦来,早知道我就不向孔家许下进封彩婷为公主的话了,可现在话已出口,我总不能再收回吧?“萧雨明,朕知道你难办,你看看能不能有一个折中的法子?”我无奈的说道。萧雨明道:“要说折中也不是不行,只是臣怕冲犯了皇上,所以臣不敢说。”“说吧,恕你无罪。”我先恕了萧雨明的不敬之罪。萧雨明见我免了他的罪,这才把早已想好的对策说了出来:“是,皇上,唯一的法子就是给五王追封一个介于皇帝和亲王之间的名号,如此一来即可免除皇上一人承担两家宗嗣的尴尬,又能免除彩婷郡主亲王之女不能进封公主的束缚。皇上,也只有这么个办法了。”绕了半天圈子萧雨明是想说这个,他怕不追封五王为帝会得罪我,可却又没法去追封,所以才先把困难摆给我听,等我也没办法的时候才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事也真够难为萧雨明的。“这样也好,”我点点头道,“什么名号合适些?”“仁孝皇父王!”萧雨明只说了五个字。什么?仁孝皇父王!这算怎么档子事,“仁孝”这样的字一般是皇帝死了以后用的,这样一来“仁孝皇父王”和“先皇帝”能有什么区别?萧雨明这分明就是在玩文字游戏嘛,不过确实可以免除五王妃当太后的尴尬。也只有这么办了,不然我自己就得给扔进去。萧雨明得了我的同意,忙下去操办,于是没过几天五王爷就不明不白的以什么“仁孝皇父王”的名号进了太庙。举行大典的那一天,萧雨明弄了一套杂糅了追封皇帝和加封亲王的礼节让大臣们去行礼,大臣们也是弄了个不明所以,在唱礼官的指挥下一会儿三跪九叩,一会儿又打躬作揖,忙的手足无措,当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五王爷“当”了“仁孝皇父王”,彩婷进封公主就没人说什么了,于是礼部拟定了“平仪公主”的封号呈给我御批。然后我派内侍做钦差至五王府——现在的仁孝皇父王府传旨。进封公主的礼仪有些意思:封使到了以后,公主率侍女在仪门右跪迎,封使高举圣旨入府,将圣旨放置在早已摆好的香案上,公主于香案前行三跪三叩的大礼。公主起身后,封使将圣旨恭敬的捧起展开宣读,完事以后转交给专门的侍女,公主再跪下接受,再行一遍三跪三叩的大礼,最后封使离府复命,公主还要亲自送到仪门之外。这一切规矩都和加封亲王是一样的。等这一切都完了以后,公主还要入宫谢恩,向皇帝行三跪三叩大礼,最后还得入后宫向太后、皇后和众妃行二跪二叩的礼节。因为我还没有皇后,并且太后也已去世,再加上彩婷是我的妹妹,所以最后这一道手续我就给彩婷免了。这些繁杂的礼节让我想到了琼瑶写的《还珠格格》里头关于进封紫薇为明珠格格的一段描写,那上面只说皇上让太监宣读了圣旨,紫薇叩谢圣恩就完事。琼瑶写这么简单真让人怀疑她对古代宫廷礼节的了解程度。第二天彩婷入宫到大殿上谢恩,行完了三跪三叩的大礼后,我让她平了身:“皇妹今日进封公主可喜可贺。朕赐你金花十朵,绸缎五十匹,元宝二十枚。”说到这里我看着朝班里的萧雨明笑了笑,“噢,彩婷,你进封平仪公主的事萧尚书没少操心,你得向他道声谢。”萧雨明悄悄擦了把汗,连忙走了出来:“臣给平仪公主道喜。皇上,这事臣不敢居功,只求无过罢了。”

第八十六章北极熊

关于军队番号和编制,兵部左侍郎史景隆很快就拟出了计划奏章,这可是他和兵部一干要员根据我的指示加上他们的“改良”弄出来的。我自然要好好的看看。史景隆为了尽快得到我的表扬,在我看折子的时候就唠叨上了:“皇上,臣部已经统计过了,冗员裁减后,再剔除各地军镇为搂银子虚报的空额,禁军共有二十个营三十二万人,西川、西北、九边、安南边军共十二个营镇二十三万人,闽粤、江浙、江北三支水师共十万人,各地府军共有十六个营镇三十七万人,总共是一百零二万人,已比以前减少了二十四万人。按照皇上的圣谕,臣部准备将禁军、边军、府军按每营两万人进行调配……”“既然是每营两万人,那这个数可以固定下来。咱们可以这样……”我指着奏折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减少京城里的驻军,只把龙虎营和五军营的十六万人留在京里,按序号排为一到八营,其他的四个京军营七万人调到边地,使边军人数增加到三十万,统编成十五个营,分别排为九到二十三营,然后外地禁军和府军四十六万人编成二十三个营分别驻守全国各地,对内保持安定,对外则做边军打仗的第二梯队。“这样可以,皇上。”史景隆道,“现在各军没有了军户的累赘,调防也方便。而且京中确实也没必要留那么多人,光龙虎营和五军营八个营的十六万精锐就可卫戍京师。至于其他地方,边军应该加强力量,府军精编为禁军后也便于管理。”“那就这样,你们兵部如此安排就是。”我点点头道。史景隆走了以后,理藩院大臣敏诚走了进来:“皇上,西北的罗煞国派使臣到京来了,带头的一个叫什么什么‘围棋’的,说是替他们沙皇递国书。大汉建国以来还未曾与他们正式打过交道,他们突然派使,不知道要做什么。皇上见不见?”罗煞国?那不就是俄罗斯吗?要按时代推算,俄罗斯的殖民军现在应该已经横行整个西伯利亚,并与皇太极的金国接触上了。“大汉未曾与罗煞国正式打过交道?”我问道。“是啊,皇上,罗煞国是西北极远处的蛮夷,蒙元时曾是元虏治下的小邦,这些年不知道怎么抖起来了,居然派兵东进,将鲜卑(西伯利亚)汗也抓了起来,占了几乎整个鲜卑属地,据说还曾和金国打了几仗。不过罗煞国不像红夷人那样与大汉贸易,况且西北有蒙古人拦着,所以朝廷一直未与他们打过交道,关于他们的掌故也都是去西域的商贾带回来的。罗煞国这还是第一次派使觐见皇上。皇上,您说这罗煞人也真有意思,居然取名叫什么围棋,当真是有趣。”敏诚像听到了笑话似的笑道。围棋?还象棋呢!我忍住了笑。不过这个俄罗斯使臣还是要见见的,这样一个未来的大帝国,我有必要提前好好的了解了解。于是我说道:“这罗煞国朕倒是听过,他们既然第一次派使来大汉,朕见见他也无妨。对了,这个什么围棋懂不懂汉话?”“他哪懂汉话啊,皇上。理藩院也无人能识罗煞语,臣听着他叽里呱啦的一通说,实在是不明白什么意思,臣手下的那些通司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还是皇上让臣等安置的那个尼德兰老红夷卢斯特厉害,跟那个什么‘围棋’也叽里呱啦了一通,然后就告诉臣,他是来替他们沙皇递国书的。”看来大汉以后要想多与外国接触,取长补短,那就应该多培养些外语人才。现在这个情况不是办法。“你未时领那个‘围棋’到晴翠阁来见驾,别忘了把卢斯特叫上当通司。”到了下午,我与几个议事大臣一起去了晴翠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