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王朝伪皇帝 > 第102章

第102章



这些学堂已经很有现代大学的雏形了,不过要说不同也是很大的,那就是这些学堂在现阶段教学仅仅是辅助,最重要的是让各类人才进行学术交流,加快各类发明创造的推出。当然,上面说的这些都属于比较“高层次”的了,我知道要想将这种学堂长期进行下去,就得培养更年轻的人才,以形成后浪推前浪的层层递进的局面,这样就得进行初级教育,而这种初级教育说白了就是让更多的人特别是能够读书识字,使他们的才智得以启发。既然方明德已经说了现在的财力不足以进行国家供养的义务教育,那这事就得一步步来。大汉朝有八千万人口(这是在册的,少不了还有因为各种原因露报或者瞒报的,以后有必要进行全国人口普查,以掌握人力资源的情况),十万以上市民的大城市就有几十个(汗,什么世道?十万以上就算大城市),这些城市财力雄厚,进行小范围的义务教育还是可行的,当然了,要进行义务教育也得对不同的人进行区别对待,那些本来就有能力供孩子上学的人家是没必要享受这个待遇的,要是让他们挤占了这些指标,朝廷和各地花冤枉钱不说,其他穷人家的孩子还怎么活?正因为如此,我在发政令时特别提到甄别入学孩童的家境,不可招收富户子弟。后来我又发现一个重要的事,那就是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于是就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扩大招收人数,进行动辄上百人的大班教学,本来我所谓的义务教育就是让这些念不起书的孩子能识字,并不准备把他们都培养成全能型人才,所以只要有足够大的教室,有几个教师就是一个学校,然后再花些钱置办些简陋的笔墨纸砚就齐了,这样一来,义务教育所招收的学生比原来预期的多了好几倍,花的银子反倒少了许多。后来我才发现这个法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些富人嫌这种学堂太简陋,根本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来受罪,于是连甄别家境这一道手续都免了,而那些穷人家看到在大汉醇佑皇帝的统治下,并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有做官才能光宗耀祖,读书的功能也不仅仅是为了做官,而是成了养家糊口,在各方面出人头地的基础,于是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都很高。对于义务教育的教材,我现在自然没能力去弄那些什么语数外,而且经过程朱“圣人”们删改的儒学经典我也不会用,我可不希望再培养出一批光会之乎者也的书呆子,所以我定下的发蒙读物只剩下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受毒害比较浅的书,并且还增加了体育课,专门安排人教授基础的武术强身方法,这样做只是让孩子们能够识字,并且从小接受忠君爱国、孝敬父母,友善亲朋、强身健体等等基本道德,至于那些所谓的“圣人”们的“大道理”,我是坚决予以抵制的。现在我就盼着孔衍植赶快把他那本颠覆传统的《书经辨析》写出来,然后我再按现代的思想对其进行删改,那么近代化的教育体系就算建起来了。*******请支持新书《巫域纵横》,简介上有链接。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奇书网—http://Www.Qisu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