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重生之定三国 > 第362章

第362章





尤其是现在,在今日的五皱,否定世家大族的力量肯定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太史慈的势力虽然在迅猛扩张,但黄逍先天的不足势必决定了要在很长一段的时间内依靠世家大族,虽然黄逍大军的数量,达到了五六十万,有着百姓的支持,但是,要一味的将世家大族打压,那后悔的,只会是黄逍所以,黄逍才会费劲周折的想办法,既要打压他们,还要令其等甘心情愿,就比如并州市场的体制,虽然世家大族对黄逍的举措是反对,但是,没人愿意放弃这块市场,虽然是阳谋,但是他们也得受着。

一步步的分化,削弱,这是黄逍的手段。

黄逍也知道,世家大族的主宰政治是造成中国分裂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这种情况出现了,即便那是黄逍统一了中国,自己的后继者最后也难逃如西晋般的命运。因此,黄逍要打击世家大族,扶植新兴阶层还来不及呢。

所以按照黄逍原本的意思是待自己站稳脚跟后,再慢慢地收拾世家大族,一步一个脚印,可是世家大族并非是傻子,人家支持你,向你表示诚意,就是要从你那里得到好处,那若是把人家当成了傻子,人家不出卖你才怪呢

黄逍心下电转,脑海中转着无数个念头,就是没有一个行得通的。

等等黄逍突地想起了一件事情,眼前一亮,连忙阻止了众人的辩论,缓缓说道:“各位请稍做休息,你们的意思本王都明白,不过本王却另有想法。”

郭嘉等人闻言精神顿时一振,在他们的心目中,黄逍每每有惊人之语,常常独辟蹊径妙想天开有言之成理,所以此刻对黄逍自是期待非常。

黄逍转过头来看了看管宁,又看着众人精神集中的样子,大感满意,清了清嗓子,说道:“本王我早年在山中之时,受益良多,其中感触最深者便是上天之法。在本王我看来,天道便是人之道。”

众人点头,无论是信奉五德终始说的世家大族又或者是管宁这样的大儒,还是墨家实行之徒,都对黄逍的这个说法认同。

黄逍像是自然自语的接着说道:“可是天道是什么呢?众人都想知道,可是,只是单一的学术之说,本王始终是似懂非懂,觉得要任何一种语言上的表达都不够准确。事实也是如此,直到一天,本王在山上,经过一场风雨后,才明白了天道的意思。

众人精神大振,一个个用求知的目光看着黄逍,显然对黄逍所说产生了兴趣。本来喧杂的氛围,慢慢的静了下来。看着众人的表情,黄逍轻轻一笑,说道:“那天本王归来途中路遇大雨,便找地方躲雨,就在这时,我发现在那场瓢泼大雨中,对那些生长在枝叶茂盛的参天大树底下的小草们非常的不公平,因为他们机会接受不到雨水的灌溉,它们怎可能得到良好的生长呢?”

众人心知黄逍还有下文,不过此刻自己的心神已经被黄逍所吸引,没有一个人插话,黄逍好整以暇的喝了口茶道:“果不出本王所料,待到大雨停歇后,树下的小草还是一片嫩绿,宛如新生,可是那些旷野之上野草因为饱食了雨水,短短的一会工夫便已经疯长起来,而且颜色变得深绿,一幅生机旺盛的样子。在本王想来,这大概就是天道了,上天让你生为何物,你就有你固定的活法,你的命运根本就无法改变。”

这番话当然无人反对,岂料黄逍话锋一转道:“正当本王洋洋得意,自以为深得天地之道时,山中却响起了一声笑声,似乎笑我一知半解,于是,本王就决定留在那里仔细地观察,不长时间我便发现了,我看见在风雨后的强烈的阳光照射下,那些在平原旷野上的野草因为太阳的强烈照射反而再一次向回抽缩,相反,那些在大树底下的小草虽然没有接受到雨水的滋润,但同时也因为大树遮蔽的原因还是保持原样,几天的观察下来,本王才发现,就因为这个原因,树下的草和平原上的草生长的速度差不多。于是本王幡然顿悟……”

一时间,大厅中的众人静静地一言不发,在思索着黄逍话中的含意。

而黄逍此时却已经入境,丝毫没有察觉到众人的反应,接着说道:“本王这才知道,所谓的天道是何等的公平,当真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不过却非我们理解的那样简单,上天给我们一些东西的同时,上天就会剥夺我们一些东西,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众人心中一震,隐隐约约地感到黄逍的这番话包含的东西很多,不过一时又无从把握。

“天道给予我们人的也是一样,我们这些上位者既然秉承天道,自然要为天道而言,本王在各州郡县让平民百姓的孩子上学正是这个道理,人人都只看到并州的富裕,却看不到其中的原因,百姓正如野草,作为上位者,你要让他们怎样的生长才算是真正符合天道?看我大汉现在的状况便是最好的例子,黄巾之乱前,人人只想着从百姓拿走些什么,却没有想过当百姓身上一无所有的时候还拿什么?这正比之如荒原上的野草碰到天旱,不枯死才怪杀鸡取卵岂是智者所为?”U!~!

正文第351章迎娶二乔烦琐礼俗

第351章迎娶二乔烦琐礼俗

众人闻言,悉数默然,黄逍这说的话已经太过露骨了,这些人,哪一个又是傻子?哪还会听不明白黄逍话中蕴涵的意味?简单的说来便是:要从百姓的身上拿东西,先要让百姓有东西可被我们拿。

黄逍看着众人,接着说道:“所以,本王是为天王,就当以身作则,本王现在所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可让本王治下的百姓生活在天道的庇佑中,至于其他州郡,有各自的主持者,本王就不过问了。本王治下的并州以及其他的州捃的富裕大家想必也是有目共睹,那是源自于各种行业的成熟,在本王的治下,任何的行业都有其独特的规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因为如此,我西北的平民学校的宗旨实则是要把这些规矩完整的传给这些平民的后代,让他们长大后可以不必再从头摸索。如此,西北的繁荣就会长时间的保留下去。对于这些平民的子弟来说‘算术’、‘冶金’、‘农术’、‘木工’、‘物论’哪一个也不能丢”

黄逍话音刚落,管宁突然长身而起,一躬到地,诚恳的说道:“天王大人,宁今日受教了,得益匪浅,我已然明白天王你的意思了。孔老夫子曾有言曰‘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何其的正确,可是夫子却未曾说四时如何行焉?百物如何生焉?今闻子义之言,又拨开云雾见青天之感。如若不弃,宁愿为贵学院一老师”

“哈哈,幼安愿来,本王求之不得啊,荣幸之至,又怎么会嫌弃?既然幼安有心留在我天都,你又和家师康成公有交集,那幼平不防直接去找我师,他老人家负责此项事宜。”黄逍见管宁如此说,心中顿时大喜,连忙说道。

“什么?康成公主持这事?莫非,康成公早就同意了不成?”管宁大吃一惊,失声问道。

“呵呵,这么大的事,本王又岂不同家师商议?不错,此事他老人家同意了”黄逍微笑着说道。

“天王你怎么不早说,要不,何来如此麻烦?以康成公是名望,这不过是小事而已,既然他老人家同意了,我等还有何话可说,也犯不上浪费这些口水。”管宁有些委屈的说道。方才,他们激烈的争辩,到现在,才觉得一阵阵的口渴。

看着不住点头的众人,黄逍心里好不郁闷,要是早知道老师的名头这么好使,他还至于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嘛这脑袋,现在还嗡嗡的呢,都是被这些家伙给害的

“呵呵……”听到管宁的抱怨,黄逍只能报以一丝微笑,点点头,说道:“如此最好,依本王我的初步想法,以并州为例,并州的孩子无论什么出身,必须上学,不过学校的种类的确如幼安你所说,万万不可单一,定要分出三六九等来。平民学校必须要大办特办,让百姓的后代在长大后都能够更好的从事自己的行业,让农者精于耕,商者精于贾,百工精于技,兵者精于战,如此,则可上验天道,岂非善哉?”

眼前的众人被黄逍的一番话感染了,就是那些世家大族也无话可说,因为黄逍说得再是明白不过,创办平民学校的原因是为了令各州的各行各业可是世世代代保持一种持续的繁荣。这事情的好处任谁都看得出来,而且也无可指摘。毕竟百姓富庶对他们的剥削也有好处。

“至于世家大族的子弟,当然自成一体,不能和平民百姓的子弟混为一谈。各种经典均是圣人之道,岂可一日不学?至于那些平民子弟学的东西不学也罢。”看到世家大族的人跃跃欲试,似乎想要说什么。黄逍自然明白这些人心中想的是什么东西,直接封了他们的口。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连声称善,觉得大有道理。

黄逍却在心中暗笑,因为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图谋,更不知道科技进步的力量对人类社会的作用。也许在黄逍的有生之年,甚至在几百年内,自己今天提倡的东西效果可能并不明显,但终会有一天开花结果。

黄逍要的,不是一时的天朝大国,而是永恒的天朝大国是褒义,而不是贬义

哼这样也好,这些平民学校的教材教些什么反而没有人在意了,因为他们会想:贱民学的是“贱业”。

如此一来,黄逍反而可放开手脚,尽情的在平民学校中强调那些世家大族看不起的“贱业”。

当然,黄逍的目的还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