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重生之定三国 > 第395章

第395章



在这些门阀士族执掌大汉权柄的情况下,他是不可能被这些人所容忍的,也不可能得到朝廷的真正任用。既然如此,还不如不接受朝廷的征召,潜心做学问的好。

黄逍没想到这其中还有如此多的黑暗内幕,这和他之前的认识殊为不同。但是郑玄的分析是具有十足的理由的,不由得黄逍不相信。而从后世得知的零星的认识,更是让他对郑玄的见解深信不疑。

黄逍非常佩服郑玄的认识,在受到“党锢之祸”的直接影响后,他还能有如此清醒的头脑,实在是不易。也难怪他会有那么高的成就,这就是其中的原因。可以说,在整个大汉朝,有如此清醒认识的,绝对不是仅此一人。

黄逍为自己有这样的一位老师而自豪。他知道,有郑玄为他指路,他绝对能免走许多弯路。黄逍知道,他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仅仅凭借他掌握的超越这个时代的科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向郑玄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

今文学派学者的学术活动,随着儒家经学研究风气的兴盛,逐渐与汉代政治活动结合为一,其具体的表现就是成为汉代官方明立的博士官,一方面成为官方政策的理论来源,另方面也作为批判及引领政策的知识传统。

今文学派成为汉代的官学的发展过程,又随着博士官的纷纷设立而更加稳固下来。虽然在王莽时期及东汉以后曾因若干古文经学被立为博士,稍受挫折,但就官方层面而言,今文经学派可谓在两汉之际都获得政府的重视。

在研究以今文写作的儒家经典的学者中,尤其以董仲舒的公羊春秋学为成就最大者,他的理论性作品中充满了汉代人的新知识观点,有浓厚的神学宇宙论及宗教政治学的色彩,可以称为今文经学者中最能代表两汉思潮的有创造力的思想家,基本上,今文经学者与古文经学者观点相异的论争焦点,相当大一部份也就在于对春秋学的诠释、理解观点之差异上。

春秋学的学术传统与今文经学有重要的关系,这是因为董仲舒即以公羊春秋学之研究而建立了今文学派的理论基础,由于他的理论为武帝所需,武帝以后,许多政治体制的议题辩论,也都环绕在春秋学的诠释观点中,成为今文经博士官学中与政治问题最有关涉的学门。

春秋为孔子据鲁史而作,战国齐人相传为子夏弟子的公羊高作春秋公羊传,侧重春秋微言大义的义理发挥,战国时鲁人谷梁赤作春秋谷梁传则立论较为平实,然两者皆为今文经学派所侧重的经典。最早于景帝时有董仲舒及胡母生因公羊春秋学被立为博士官,武帝时研究谷梁的**家与公羊春秋派辩论,公羊仍胜,后至东汉宣帝时,谷梁春秋亦立学官,此为今文学派的内部之争,至西汉末之刘歆在官方搜集而尚未整理的藏书处校阅古书时,发现了许多古文版本的经书,后建议立古文经博士时,始有古文学派的左氏春秋与今文家的春秋学之竞争。

自从经学研究成为官方肯定的专业学问之后,就已显示了政府与学者都将以之为政治措施的观念来源,而这也正是先秦以来的儒家学派的根本,然而在今文经学家的学术风气上,尤其以董仲舒的春秋学理论建构肇其端,既重视春秋中微言大义的引申于时政之上,又强调天人感应之神学目的论世界观,在配合了西汉宗教迷信发达的时代风气之下,今文经学家的理论遂提供了谶纬迷信之术的发展空间,同时在对政治措施的影响方式上,逐渐与谶纬神学合汇,尤其是王莽与刘秀在夺取政权之际皆公开利用,甚至将若干谶语编为官书明白昭告,都是使谶纬之术发达的因素,这样的政治风气显然不是历史的常道。

今文经学的这种研究风气,直至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等融合今古文经学的学风出现后而告中断,而谶语之术虽经两汉以后历朝的明令禁止,却仍保留在道教传统中,以各种不同形式的神学迷信方式,持续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历史。不过,这是后话,此时,黄逍的老师郑玄还没有完成这一事业呢

就今古文之争的意义而言,有好几个方面。政治上的意义是,因官学而有的政治利益集团间的斗争;文化上的意义是,开创帝国气象的政治与神学结合的知识活动,与回归先秦的义理与考据结合的知识活动之竞技;理论上的意义是,汉代新起之天人感应灾变的宇宙论,与朴实的先秦人伦进路之世界观的交战。就今古文学风在思想史上的定位而言,在作为政治意识型态学而建构的解经体系意义上,两者对于两汉时政皆有实际的影响力量,而其个别学术力量的起落则与官方的抑抬有互动的关系;在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环节的意义上,古文经学派对于保存先秦典籍的文字训诂工作有重要贡献,而今文经学派则侧重地发挥了儒学与政治活动结合的义理诠释工作;在作为哲学思想的创造面意义来看,两汉经学的今古文之学在哲学观念的创造上的成就都不大,相较于汉初黄老、道教哲学、淮南子、抱朴子等,整体地说皆有逊色,惟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结合天道神学与阴阳五行说,及易学官学结合了两汉的天文气象学知识才颇有理论上的创造力。

然而,这些不是黄逍所关心的,他来自于一个法制社会,相信法律的力量。道德太过飘渺,完全由人的主观意识而决定,并不是作为治国理论的好选择。它有它存在的意义,那就是对人进行教育,使他们懂得该怎么处事。但是论道治理国家的时候,再用它们已经不合时宜了。用黄逍的观点来说,不管是古文经学还是今文经学,都只是用于教育人,而治国,还是用法家的观点为好。最好的还是后世所制定的成熟的法律。

不过,经此一事,黄逍却是长了不少见识,也知道在这个时代,他还需要注意许多的东西,这个时代的人的观念,和他原来所处时代的人有着天差地别。如果不注意,他将处于泥沼之中,做什么事情都会步履艰难。这也算是一个意外之得吧。

看来,这次来找郑玄唠家常,却是来对了M!~!

正文第378章曹军末路许昌尾声(一)

第378章曹军末路许昌尾声

曹操死后,曹氏将领顿时成了群龙无的局面,处处被动挨打,纵然有程昱、荀??庋?牧寄薄⑾暮钤ㄖ?拢?彩峭魅弧8?由舷惹暗闹疃嗖贾茫?词谴蟠蟮姆稚⒘吮?Γ?辉?芤约?斜?Φ挠攀疲?灰豢酥??鸨?劢?拢?詈螅?芎椴坏貌幌铝睿?诟鞔Φ牟芫???客送夹聿?悄凇?br>

就在许昌城这边紧锣密鼓地布置着防守,袁绍终于集结了大军,浩浩荡荡来到了许昌城下。

许昌,作为曹操的根底所在,却是被修缮的一新,足堪一战。

随着隆隆的战鼓声响起,曹宏、夏侯渊带着一干曹军战将矗立在许昌城城墙上,遥望城外的无边的大军。而袁军此刻也是在距离许昌城近三里左右的位置布下阵势,为的袁绍,其后,吕布、颜良、文丑、高览并着一老一年轻看似一对父子将领的在大军面前一字排开,身后的其余的战将那也是威风凛凛,甚是雄壮

曹洪冷哼一声,指着城外的敌人对身后众将喝道:“诸公看这袁绍的兵马可算雄壮?”

哀兵,不一定就没有士气可言。相对于曹操的残部,累月下来,能坚持到现在的,无疑不是凶狠之辈,既然决定了要与袁绍背水一战,即便是连连的败仗,却依然还是斗志高昂。夏侯渊听曹洪这问题一出,就立刻便是对着罗阳抱拳喝道:“子廉此等兵马对于主公来说,无异于土鸡瓦犬子廉在此等候,待我夏侯渊为主公取袁绍的级,以祭主公在天之灵”夏侯渊的话刚刚落定,其他战将也是纷纷请命。

对于曹氏、夏侯氏来说,袁绍乃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东郡城破,袁绍竟然不念昔日之情,将曹氏、夏侯氏的族人,来了个斩草除根,竟然一个不留除了战死在宛城的曹纯、夏侯敦(究竟怎么死的,曹洪、夏侯渊还不知道,只以为是战死)、曹操、曹昂,两姓族人,如今,却只剩下了曹洪同夏侯渊两人,实是可悲也

他们不知道,其实,袁绍并没有想杀两姓的族人,不过,在听吕布说了一句“崭草不除根,后患无穷“的话后,才下了格杀的命令

不过,那又如何?还不是记在了袁绍的头上

如今的夏侯愿,早已心萌死志,差的,不过是在死前能否多杀几个敌将,解一解心中的仇恨罢了夏侯渊心中明白,许昌城再是坚固,如今却也是孤城一座,用不了太多时日,必然会粮草空缺,到那时,也不免一个城破人亡的下场如今,曹、夏侯与袁绍,已经是势同水火,想遍了理由,也无有一条能让曹洪、夏侯渊活下来,毕竟,仇深似海啊

“哈哈哈哈”曹洪仰天大笑,喝了一声彩,说道:“主公有诸公为侧,何惧他袁本初?来人啊打开城门我等出城去会会这些欺世盗名之徒”

“喏”曹洪下令出关,没有任何提出反对的意见,都是齐声唱喏,就连荀??纫桓晌哪币彩悄?徊挥铮??暮钤ǖ日浇??锹?承朔埽?羲娌芎樯砗蟊闶窍铝斯厝ァ孀懦敲胖ㄑ揭簧?蚩??芎椤⑾暮钤ㄒ约坝诮?日浇???帕酵虼缶??溆涤砍隽诵聿?牵?诔乔耙彩且蛔峙趴??芎椤⑾暮钤ň又校??诮?蚴欠直鹆⒂诙?说淖笥摇?br>

见到曹洪带兵出城,袁绍等人眼中也是闪过了一丝奇异的目光,袁绍笑着对身后的众人说道:“诸位,曹子廉既然敢出关应战,我们又岂可掉了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