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重生之定三国 > 第539章

第539章



就见大旗飞舞。整个大阵瞬间就转动起来,仿佛花瓣绽开,露出一道道缝隙来,原本成箭矢尖模样的矢形阵如今已经变成了圆形阵,一边抵挡着外部的进攻,却又通过一些细小的缝隙,放出一批又一批的敌人进入阵中,不断的化绝对劣势为绝对优势,不断的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四万余大军好像是张开血盆大口的恶魔一样,不断的吞噬着这些司马懿大军,不断的减少着对方的有生力量。

诸葛亮面色淡然,司马懿面色铁青,他也没有想到诸葛亮居然如此的厉害,凭借这一个不知名的阵法居然撼动了自己的近九万的大军。这近九万的大军遍布战场的每个角落,将诸葛亮的四万余大军围在中间,却丝毫不能耐他如何,好像是海中的礁石一样,任你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还要将你撞的头破血流。这个时候的他,已经不知道第几次挥动身后的大旗了,一次又一次的指挥麾下的士卒对诸葛亮发起冲锋。

身后的公孙范早就已经吓的面色苍白,只见他面色苍白,满面的惊慌之色。这个诸葛亮简直是太厉害了。更为重要的是眼前的司马懿好像已经疯了。这前前后后,已经出动了两万大军了。战争已经从上午打到下午了。不同于诸葛亮大军,诸葛亮大军是近晌午时才出现的,那是以逸待劳,而自家的大军却不同,从早上开始到现在还没有吃上什么东西呢。就算是自家大军再是精锐,但是这种巨大的体力消耗,就是再怎么厉害的军队也有无力的时候。万一这个时候,从旁边冲出一只大军来,恐怕自己都有可能被陷进去。

“战场之上,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取舍。这个司马懿是不懂得取舍。”诸葛亮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司马懿不过是他成名的踏脚石而已,如此人物,在诸葛亮的生命之中,仅仅是一朵浪花。诸葛亮相信,在他日后的军事生涯中,司马懿也不过昙花一现。这种人物,根本不值得诸葛亮去记忆。

“荆州,大局已定。”诸葛亮命人再次挥动中军大旗,就见大阵再次变动,却是变成了八门金锁阵中的杀阵,乃是由八个三角形组成的中空八角阵,乃是进攻的最佳最佳阵型,以歼灭四方八方之敌。随着大阵的运转,双方兵力再次纠结在一起。喊杀声惊天动地,杀气席卷云霄。一方面乃是以逸待劳江东军,以大阵相连,战斗力成倍增加,一方面人多势众,装备也是精良,乃是刘备大军的精锐,双方纠缠在一起,势均力敌,杀的不分秋色。双方厮杀了一个时辰左右,仍然不见胜负,只是诸葛亮面色淡然,面上并无任何担心模样,而司马懿却是双眼血红,他是已经输不起了,输了之后不但荆州不保,关键是自己的身家性命也会落入他人之手,即便是这战不死,他司马懿还有何面目立于天地间?十二万对四万啊……

“众军听令,随我进攻。”司马懿再也忍受不住了,他要以自己的勇武来激动士气,一举击垮诸葛亮的防线。在他身后还有五千精锐部队,这是他在刘备大军中亲手挑选出来的亲兵,乃是刘备军中的精锐中的精锐,一向是作为最后预备队来使用的。

现在,司马懿准备拼了,他输不起,这场仗万一输了,他就一无所有

如今该如何是好?这家伙好像是疯了,打仗是这么打的吗?公孙范悄悄的望了司马懿一眼,脸上露出一丝不安来。保住性命最好,关键时刻,咱还是领着亲兵跑吧司马懿要输了,到现在,那周瑜、孙策还没有出现,弄不好,这二人不知道躲在哪里呢正等着在关键的时候,万一来上这么一招……算了,见机行事

“轰隆隆……”

大地传来一阵阵颤抖之声,天边仿佛是在打雷一般,远处天空之中,弥漫一股黑烟,黑烟飞快的朝战场席卷而来。

骑兵?周瑜?还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啊公孙范面色吓的苍白,当下哪里还敢停留,赶紧扯过马头,领着属下,飞奔而走,狼狈不堪。

……

司马懿败了,十二万大军,对阵诸葛亮四万余大军,居然被对方杀的狼狈逃窜。待得退回江夏郡的时候,只有五千残兵,司马懿自陷八门金锁阵,身死乱刃之中这其中虽然有周瑜率领的一万无前精锐骑兵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但是诸葛亮硬是以四万余大军正面迎战十二万刘备大军,不但立于不败之地,反而将其打的七零八落,足可以证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一时间,诸葛亮之名响彻荆州,既而传遍中原。

而自司马懿战败身死之后,残兵弃守江夏郡,回转南郡。周瑜乘机收拢刘备残兵,以及战场上的俘虏,得兵四万五千余人,一时间,荆州再无人能敌,当下与诸葛亮分兵,自领五万大军进攻南郡,而诸葛亮却领着四万大军横扫江夏郡、南阳郡,不过半个月的时间,整个荆州,除了南郡城还在刘备的手中,其余诸地的反抗,在绝对的兵力优势以及周瑜、诸葛亮的巧妙运作间,顷刻冰消雪融。后诸葛亮、周瑜、孙策会师南郡城,十余万大军将南郡城围得飞鸟不进,一时间,南郡城中百姓为之不安,天下为之震动。

南郡城被围一月,终因兵力悬殊,补给不足,面对江东军的疯狂猛攻,最终被太史慈率先攻上城头,而后,势如破竹般攻克刘备军防线。刘备见大势已去,口中连连叫着“时不待我”,火烧南郡城,自残于火海之中,大将甘宁,不知去向……V!~!

正文第479章宛城密议再逼袁绍

“先生,如今袁绍取了徐州,东北已平;刘备伏诛,孙策独领江南;黄逍平定西方,势力如日中天。如今,干扰他们的一切都得到铲除,下一个目标,可能就是我们宛城了吧?”

一系列的消息传来,张绣再也坐不住了,急忙召来贾诩,问道。虽然张绣这人素无大志,几番贾诩劝他出兵,谋取更大的地盘,都被他推辞了,但是,这不代表他傻,他知道,这三方势力,一旦稳定下来,那首当其冲的就是他的宛城对于这三方势力而言,吃掉他宛城,并不费什么力气,毕竟,宛城孤立,而无外援,但凭一孤城,又能守得多时?而无论是谁拿下宛城,都不失为一块肥肉

现如今,张绣也不得不为自己的后路着想了

“主公,你心中已经有了计较,又何必再来问我呢?”贾诩淡淡的一笑,说道。

“呃……”张绣闻言不禁一愣,自己有计较吗?怎么我自己不知道?张绣不解的看着贾诩,问道:“先生说笑了,绣哪里说过什么,还请先生教我。”

“呵呵,其实,无非是两条路而已,或战或降,我观主公当无战心,那必然是降了。”贾诩不以意,很是直白的说道。

“或战或降?是啊,到如今,只有这两条路可以走,而以我宛城的兵力,难以抗衡任何一方势力。以前大乱时还好说,各方都有牵制,还摸不到我这宛城来,可是,如今,三方皆定,宛城却是难报了,尤其,是我宛城还是处在三方势力的夹缝之中,想要求生存,却是太难了”贾诩说降,张绣也不生气,一者,张绣为将还可以,却不是为主之料;二者,他知道,贾诩不会害他,而所说者,也是实情。

“那就降吧”贾诩淡淡的说道。他对张绣,很是失望,他也看出了,张绣,无大志,只是一将才而已。若不然,到宛城这么许多年,若是依靠他贾诩的谋划,即便是现在有一州之地也不为过太多是机会,袁术称帝,二刘与孙策互攻,黄逍时不时插两脚……可惜,都被张绣错失了。既然如此,奈何?

“可是,要降何人呢?”张绣一点抵触都没有,很显然,他已经弄清了形势,而且,很聪明的顺应了形势。他知道,以他宛城之力,在三方的势力中,充其量,也就打个水花而已。

“降黄逍吧”贾诩淡然说道。

“黄逍?先生,这不妥吧?我与那黄逍有仇怨在先,与那曹氏、夏侯结仇在后,只怕投了黄逍,也无出头之日啊”张绣缓缓摇头,显然,对贾诩这个提议不感到满意。

“黄逍不是那鼠肚鸡肠的小人,你与他的那些仇怨,不过是你叔父的遗留罢了,你当时是一为侄为将者,又有什么仇怨?是杀父灭子之仇,还是什么?我看,是主公你放不下这段仇怨吧,败在黄逍的手中,很不甘心才是”贾诩直言不讳的说道。

“好,就如先生所说,黄逍不会刁难于绣,那曹操死在宛城,却是不争的事实吧?曹洪、夏侯渊现身为黄逍麾下大将,又岂会不寻我麻烦?先生此言,却是大大的不妥。”张绣连连摇头,对投黄逍,他还真不报什么希望。

“曹操之死,你当明白,那不是出自我军之手。”贾诩笑道。

“嘿,说出去,又有谁会信?天下人都知道,曹操是死在宛城之中”张绣苦笑了一声,说道。击杀如日中天的曹操,看似很风光,但是张绣有苦难言,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黑锅

“黄逍会信”贾诩沉声说道。

“好,好,就算黄逍会信,”张绣见贾诩不似作假,心中疑惑,却不反驳,说道:“但是,先生,那夏侯敦、曹纯总是死在我军手中吧,这杀兄之仇,却是做不得假”

“那你想投哪里?”贾诩问道。

“孙策如何?”张绣试探的问道。

“有勇无谋,成不得大事”贾诩说道。

“那只有袁绍了”张绣不怀疑贾诩的眼光,既然贾诩说孙策成不得大事,那必然是成不了大事的。孙策不行,黄逍不能投,如今,就只剩下一个袁绍了。

“袁绍好谋而无断,麾下文武勾心斗角,知道用人,而只用皮毛而不能做到量才而用,他日必亡”贾诩淡淡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