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重生之定三国 > 第608章

第608章





“臣陈群,见过陛下”见黄一脸的疲乏之态,陈群大是诧异,自从陈群认识黄逍以来,就从未见他打过瞌睡。

“长文啊,”黄逍努力打起精神,朝面前的矮几一指,道:“来,坐。”

“谢陛下”陈群谢一声,坐了下来,问道:“不知陛下召臣有何事?”

“没别的事,就是想听听你的看法。”黄逍笑了一笑,淡淡的道:“朕此次出征,收了陈国之地。联心甚慰不过,这土地不仅要收,还要会治理。陈国之地,这几年才归到了袁绍的统治之下。可是,袁绍不懂治理,才是如今这局面。若是我天国只收陈国之地,而不治理的话,那我天国就是与陈国一般,我黄逍比那袁绍也强不多少。你在袁绍的帐前做过徐州的太守,对那里熟悉,你说说要如何治理。”

“陛下,难道你就是为这事烦心,才弄得如此疲惫?陛下,身体为重啊”陈群没有直接回答,反倒是关心起了黄逍的身体。他印象中的黄逍,何时如此憔悴过了

“呃……”黄逍难得的脸色一红,虽然他为这事有些烦心,但是,却并不会影响他太多,毕竟,这也是急不来之事,还有诸多大臣们为他分忧。他之所以会变得如此模样,完全是在昨天回到天都之后,被几个老婆榨干了而已。一夜不停,再加之军旅劳苦,也难怪他现在会如此模样,更不难怪他脸红了。稳了稳心神,黄逍点点头,道:“长文,你应该知道朕的脾气,五州不治,朕一夜难安啊”

哎,五女不平,怎得安歇?黄逍心中长叹道。

“陛下英明不过,为了江山社稷,还请陛下保重身体才是”对于黄逍的情操,陈群那是没的说,很是钦佩,真心赞扬一句:“陛下,治原陈国之地有三难。三难就是道路不畅、人口少、技术落后,这…,臣下曾与钟太傅仔细的商议过。”

“哦,钟繇么?他怎么说?”黄逍饶有兴致的问道。

钟繇本为尚书郎,在黄逍刺杀董卓之后,朝野陷入了一片混乱,钟繇也随即辞官回了老家,直到陈群归了黄逍之后,由陈群做引荐,钟繇也到了黄逍的帐下,官拜太傅。

“钟太傅也说是难。”陈群回道:“从我天国迁入百姓是最省事的办法。可是,原陈国地接吴国,难保不会进行大战,移民东部也需要大量的百姓,我天国虽然人烟稠密了些,先不说有没有人愿意移民过去,首要的问题是哪里有人往东迁呐。”

“如若使人口的基数增加呢?”黄逍轻轻的捶了捶头,努力使自己清醒一些,道:“人口的基数增加,就不愁无人可移。至于与吴国接壤之地,朕多派军队驻扎便是,此不为虑也。至于道路问题嘛……这个简单,东部多平原,修建道路按照并州内的水准来就可以,人手的话,那些倭岛的奴隶足以胜任。技术这东西简单,使一些我天国的技术人才往东部教授即可,这不是什么难事。”

“可是,陛下,并州与东部之间多山,尤其是天都想往东部,实是困难,如若翻山,这根本不可能,除了走壶关,但是,这必然对建设东部造成诸多不便,想要短时间内恢复东部的状况,难啊。”陈群颇有些苦恼的说道。

也难怪陈群如此,直到大汉朝以来,并州的发展一直都很落后,即便是到了魏晋时期也是如此,这也是因为并州与中原之间交通不便利有关。而如今,黄逍将国都定在并州内,想要建设他处,却也有了些难度。

“这个嘛,朕倒是可以减低些其中的难度。”黄逍不去理会陈群的感慨,接着说道:“朕知晓一种东西叫火药,可以开山修路,只是,这东西要做出来,需要工匠们从中帮忙。有了这东西,开山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些年,黄逍召集了不少的炼丹术士,给了他们一个不大不小的任务,就是将火药研制出来。说是大任务,这东西炼丹术士连听都不曾听过,完全是两眼一抹黑。说是小任务,原因就是黄逍知道这东西本就是炼丹术士鼓捣出来的东西,而且,他还记得其中大致的配方,想要弄出来,也不难。早在这次出征前,火药研制就已经研制出来了

“哦?”陈群大感兴趣,身子前倾,双眼闪烁着兴奋,饶有兴致的盯着黄逍,急声问道:“陛下,当真有这种奇妙之物?”

“呵呵,朕难道还会说谎骗你不成?”黄逍微微一笑,当初,听到火药被研制出来,黄逍那真叫一个兴奋啊凭借他前世对枪支的了解程度,完全可以依靠研制出的火药制造出一批的火药枪,想想在这冷兵器的时代,弄上一支如此的军队,当是如何的拉风,黄逍就是兴奋不已。早在回天都之前,黄逍就下定决心,一定将火药枪研制出来,最好,连火炮也弄出来看了看兴奋的陈群,黄逍接着说道:“此物威力非同小可,此物若是能大量的做出来,我天国的道路将会是四通八达,要多少修多少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道路是个大问题,不是各朝的皇帝不想修,而是技术跟不上。极大的限制了喝朝的发展。若是有四通八达的道路,我天国将会更加发达,无人敢侵”

“太好了,有如此东西,就不愁道路之问题陛下,不知这叫做火药的东西,有多少?”对于黄逍的话,陈群没有半点的怀疑,虽然,他接触黄逍的时间不长,但是,却也知道,没有把握的事,黄逍绝对不会轻易的说出口,如此说了,那就代表着肯定。

“眼下炼制颇难,不过,技术在改进,想来,用不了多久,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就能达到量产。”黄逍笑道。

“如此甚好只是,陛下,这人口基数的问题……”没人,还是白扯啊一切都是空谈,陈群刚刚燃起的兴致,却又低了下来。

“至于这个人口基数的问题,嗯……”黄逍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陈群坐在一旁静静的等待着,丝毫不敢出声打扰。良久,抬头见到黄逍满是疲惫的神情,心头莫名的一痛,多好的一位明君啊有君主如此,实在是天下之幸,百姓之幸、社稷之幸啊不忍黄逍如此,陈群突然开口道:“陛下,此非一日之功,你还是好生休息,此事,交与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即可。”

“早一日解决,早一日顺心啊,长文……呃,有了”突然,黄逍眉头一喜,拍案而起,道。

“陛下,莫不是想到什么解决的办法了?”陈群见黄逍的神色,忙紧张的问道。

“长文,研究问题,当究其根本,人口之低,究起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上方。你也应该知道,大汉朝末年,皇帝卖官鬻爵,外戚宦官士族为了争权夺利互相争斗杀戮;地方官员纷纷拥兵自重不奉朝廷,为了扩大势力范围频频发动战争,由于税赋极重加上战火荼毒,贫困农民纷纷破产;而民间豪强则恃强凌弱,兼并土地,使得失地农民沦为豪强的佃农和农奴。没有活路了的百姓有的啸聚山林为盗,有的则揭竿而起对抗豪强和腐败官吏,然而由于缺乏政治上的理想和战略上的远见,大多数农民起义军无可避免地掳掠州县滥杀无辜,更加重了老百姓的苦难。加之水旱瘟疫等自然灾害,致使土地荒芜十室九空,饿殍遍野路有遗骨,这就是大汉末年这种历史上少见的黑暗社会状况。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之下,老百姓唯一的希望就是天下能变乱为治,恢复社会秩序,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恢复生产。这体现的,则是一个上方的治理上。”

“而董卓之乱后,大汉皇权已经彻底丧失,天子和朝廷已经指望不上,平定乱世的责任落到了拥有兵权的各路诸侯头上。对于诸侯来说,一方面为了生存扩大势力范围而需要发动战争,另一方面为了自身发展壮大则需要治理自己管理的土地和人民,治理不好自己的地盘就没有粮饷养兵,没有足够多的人口兵源也得不到保证。打仗就是打兵力、民力、钱粮,战场上的胜败根本上取决于后方的治理,而绝不仅仅靠战术的高明和猛将的勇武。因此有远见的诸侯都非常重视治理,可以说谁拥有更多的治国安民之才,推出最成功的治理方案,谁就获得了民心和实力上的优势。袁绍袁术本是最强大的诸侯之一,然而由于不善治理,兵马虽多却粮草窘迫,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袁绍的军队不得不采集桑椹为食,甚至,出兵去抢一向抢掠中原为生的鲜卑。袁术更可笑,军队都下河捞河蚌充饥了,还自不量力率先称帝,结果一打就众叛亲离了,身死国灭。”

“而究其根本,只要体现在一个治上,治理不当,战乱不止,战火荼毒之下,百姓死伤难计,生存困难,致使土地荒芜十室九空,饿殍遍野路有遗骨。因为缺少掩埋之人,也致使瘟疫横行,百姓的生命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治理我们不差,而造成现如今人口的过少,就在于疾病流行、幼婴死亡多。若是做好这两件事,口众自然就会多起来。说到底,就是大汉的良医太少了,得加紧培养。”

“陛下此言极是,此言极是此事,得抓紧时间来做才是。”陈群听得连连点头。

“朕也正有此意来人,传华佗、张机来见朕”黄逍想通之后,忙对内侍吩咐道。

华佗、张机张仲景都是天下闻名的神医,此事,自然少不得要他们参与进来。

没多久,二人相继而来,在听了黄逍的意思之后,二人也是不住的点头。对于培养良医,造福百姓之事,这二位根本没有敝帚自珍的想法,若不然,天国内广兴的医院,也不能成为当年华佗留下来的最主要原因了。医者父母心啊

“哎”华佗叹口气,道:“头疼脑热,并不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