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飞豹出击 > 第77章

第77章





经一年的改造,于1951年10月15日,改造后的9号高炉采用高压技术冶炼,附带喷煤系统投产,日产铁2500吨左右,平均煤比120公斤左右,高炉稳定顺行,炉缸活跃,4座高炉产量一下增加到360万吨,远远的超过了日本人的年设计生产能力235万吨,是日伪时期1942年最高年产量的3倍.各种技术参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家,练铁技术处于国际绝对领先地位.

安山钢铁公司的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和东北人民政府重工业部一些专家的疑惑解开了"原来铁还可以这样炼!"他们对这些军人专家们更加佩服.这些人和"外人"话语不多,工作效率极高,有些方案提出后,很快就拿出整洁,清晰,各种尺寸数字准确的图纸.令他们大惑不解.神人啊!基地"钢铁组"计划在五年之内再建一座3200立方米的大型高炉,一座2580立方米高炉,使年生产铁达500万吨,使整个安钢年产铁达到860万吨.他们现在坚信这绝不是梦.通过和这些军人专家一年的工作,他们学会了很多新知识和新的理念,开扩了视野,为以后成为世界级的冶金专家奠定基础.

继安钢高炉群一排1号、4号、2号,9号高炉相继改造完成后.

对安山第一炼钢厂的改造也进如了尾声,安山第一炼钢厂是原日本的安山钢材株式会社,昭和制钢所的子公司,设计能力年产钢材第一炼钢厂和所有的企业一样,主要设备也都被苏联人拉走了,剩下的一些也被工人们"检洋捞"拆走换粥喝了.这也不能怪工人,工人是无产者呀.出了自己的双手和劳动技能之外,一无所有.他们是靠工资活着.从45年到49年初整个工厂被遗弃,没人管理,没人开资,只能是靠山吃山了.靠厂吃厂.解放后,经过再三动员,教育工人们拿出了"检走"的设备,零件还给了工厂,重新当上了工人,使原本满目疮伤的工厂得以部分恢复.基地"钢铁组"进驻后和已经成为工厂主人翁的工人对原要残存的平炉进行了改造,为了提高炉温,建立了蓄热室,对气体燃料进行预热,在平炉里加上了30%的富氧空气鼓风,同时在熔化的金属里吹入氧气,可使生产率提高80%,冶炼的时间缩短2~4小时,并可节约燃料,富氧空气也不需要预热。使产量一下增加了一倍以上,达到了年产钢材20多万吨.

他们进行的最大工程是新建,3座80吨转炉.这个时代全世界所尚不知道有什么转炉炼钢法.更不要说采用的转炉炼钢了.转炉炼钢法,使用的氧化剂是氧气,把空气鼓入熔融的生铁里,使杂质硅、锰等氧化。在氧化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含1%的硅可使生铁的温度升高200摄氏度,可使炉内达到足够高的温度。因此转炉炼钢不需要另外使用燃料.转炉炼钢是在转炉里进行.

安山第一炼钢厂的工人们看着这三座外形就像个梨的庞然大物,终于明白了,这三个大梨叫转炉,内壁镶有耐火砖,炉侧有许多小风口,压缩空气从这些小孔里吹炉内,使钢液剧烈沸腾.炉口出现四氧化三铁的褐色蒸汽时,表明钢已炼成。这时应立即停止鼓风,并把转炉转到水平位置,把钢水倾至钢水包里,再加脱氧剂进行脱氧。整个过程只需15分钟左右.

"这设计得也太巧妙了!李师傅你说,这些八路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人家是专家!能想不出来吗.不过这15分钟一炉钢,也真是太快了.这一年得倒出多少钢啊!"

另一个小年青工人在掰着手指算着."一个小时四炉,一个班八个小时.一天三个班.那一天"

李师傅轻轻的拍这个小年青工人脑袋说:"行了,你小子就是扳脚指头算,你也算不出来呀.走吧,快干活去吧."

由于当时的制氧技术还不发达,基地"钢铁组"没有采用后世已普遍使用氧气顶吹转炉.这种转炉吹入的是高压工业纯氧,反应更为剧烈,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钢的质量.基地钢铁组,为了进一步脱磷、去除夹杂,提高纯净度.他们采用了单吹颗粒镁铁水脱硫设施;采用在线脱硫反应器和在线连续扒渣机的装备和技术对高炉铁水沟内的铁水进行连续脱硫处理.这一工艺技术的应用,可缓解高炉和转炉的负担,获得了极好的效果.使中国的;炼钢技术和工艺一下领先了这个世界十五年,有些技术甚至三,四十年.他们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及劳动生产率,还采用了连铸技术,上了3台八流方坯连铸机.单台铸机设计能力为60万吨;当然这一切的关键部件的制造是离不开基地修理厂的数控加班中心的.

另两个小组对安山无缝管厂,原日满钢管株式会社的拔管线进行了改造,使年产焊管和无缝管7万吨,翻了2倍;

他们对安山特钢厂,原住友钢管株式会社,年产武器用钢管4万吨数条生产线进行可改造的同时,又上了两条拔管线.使之产量达到了10万吨.更重要的是在安山特钢厂上了两台电弧电炉.使用电炉炼钢可以炼出优质的合金钢,以满足军工生产的特别的需要.

他们利用原满洲钢辊制作所,建利了安山拖拉机铸件厂,上了2台50吨电炉和连铸机,准备为生产坦克之用.

在安钢还有一处亮点,堆积如山从朝鲜拉回来的各种废枪烂炮,报废汽车坦克的周围,有一群人在老工人孟太的带领下,把每一个能用的零件拆下来,分文别类的放好.那怕是一颗镙丝钉.以便把它们用在最有用的地方.

百业待举,中国的崛起,在这里开始了艰难的起步!

【第八十六章:挥师南下】

一九五一年一月二十五日,志空D1军收到了最高首长的提前南下的电报

邓,常二同志

请你们作好调一部提前南下之准备,务必在3月10日前,进入粤,闽的作战机场。以确保英国交给我方登陆舰及货轮安全,并保证海军和九,十兵团训练海域制空权,谨防蒋介石集团飞机的侦察及轰炸.

另你部入粤,闵后,于海军及九,十兵团组成陆海空三军联合指挥机关.

接到最高首长电报后,基地连夜召开党委会议落实最高首长的指示.

大家对这次南下粤,闽行动进行了讨论和动员.

"操.这个李大为尽找麻烦,当初让英国人全在天津交货不就完了吗."高强率先说.

"两栖坦克登陆舰和货轮主要还是为了攻打台湾."王鲲鹏发表了不同意见:"总不能把九,十两个兵团调到东北训练吧."

"本来说等朝鲜这边稳定了,再进入福建个广东.这次不过是提前了点.早晚都得去.有什么好讨论的.吴迪很不以为然的说:我光杆一个人,没家没业的我去."

"你还真不能去"邓峰瞟了一眼吴迪说道:"这边还是大头.主要的力量还要在这边,中国主要工业都集中在这儿.虽说和老美谈的挺好,但大部份好处,我们还没拿到手呢.必要是还要打一下.美国在日本虽然调走了二个联队,但还有几百架飞机,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啊"

"这30艘两栖坦克登陆舰和这十艘货轮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刘军神色严峻的说:"下一步接受琉球要用,去日本讨债也要用,打老蒋解放台湾也要用.可不能有任何的闪失.辛辛苦苦的整了这几条船,要是叫老蒋的飞机给炸了.那一切都泡汤了."刘军喝了一口茶接着说:所以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大家都知道中国海军底子薄,这次大为整了这30艘LST1两栖坦克登陆舰和十艘一万吨轮对于中国来说是场及时雨.现在没有海军航空兵,要靠现在海军,自保都是个问题,就更别说解放台湾,登陆日本了."刘军最后看着常乾坤问道:"你说是不是?老常".

常乾坤点了点头说:"是啊,海军的力量太弱了,前年,也就是49年1月8日,中央通过了的党内指示,决定组建海军.2月12日,国民党的“黄安”舰青岛起义,加入人民海军,改名“沈阳”号。2月25日,国民党海军吨位最大、战斗力最强的“重庆”号巡洋舰在吴淞口外锚地起义,中央怕在上海遭到国民党飞机空袭,急令重庆号到葫芦岛,可是还是没有逃过国民党飞机,他们追到葫芦岛,对其进行轰炸,最后多处受伤,没办法只好自沉在葫芦岛,听说现在正准备打捞上来,看能不能修上.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张爱萍任首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我军算是才有了自己的海军.就在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成立的当天,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2艘护航驱逐舰等共舰艇25艘、官兵1200余人,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参加解放军.这是海军最大的一笔进项.不过华东军区海军舰队,很快就遭到了国民党飞机的轰炸,把包括起义的2艘护航驱逐舰等26艘被炸伤炸沉。国民党空军仍紧追不舍直到长江中上游,又炸沉起义的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9艘舰艇中的6艘.及乎把华东军区海军全部家底炸光.第一舰队旗舰“长治”舰起义,最后迫于国民党飞机轰炸压力,自沉于南京江面燕子矶。去年2月,打捞修复,加入人民海军,命名为“南昌”号。去年10月22日-12月7日,国民党海军又相继有13艘舰艇起义。10月27日,华东军区海军要接收上海招商局从香港买来的1艘护卫舰和1艘中型登陆舰,4艘炮舰还有从上海购买炮舰2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