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飞豹出击 > 第294章

第294章



他们创造性地发展了游击战的一整套理论: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是游击战的基本原则;以袭击为主的进攻,是游击战的基本作战形式;建立**根据地是游击战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并能广泛动员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其中这是游击战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游击战可以作为某个战略阶段的主要作战形式;战略上的集中指挥与战役战斗上的分散指挥相结合,是游击战的指挥原则;游击战因兵力少而突击力弱,很难独立地解决整个战争问题,只有积极创造条件,正规战与游击战紧密配合,才能加快战争胜利。最后把游击战扩张到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大规模运动战。

苏联的这些残兵败将、散兵游勇想在中国“新区”实施游击战那注定是要失败的。首先是因为苏联不具备进行游击战的基本的战术理论,以致到后世在阿富汗,被阿富汗游击队打的满地找牙,不知所错。

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其实作战本身就没什么正规不正规之说。正如孙子兵法所说的水无常形,兵无常势。

游击战,这是和苏联一直主张的,大兵团、宽正面,大纵深,高速度,一波次接着一波次不间断进攻,十分僵化的所谓正规战术思想相搏的。苏联人对于中国**的军事思想是不屑一顾的。

赫鲁晓夫就曾对于苏军要在全军发行MZD的军事著作的做法大发雷霆。对军队的负责人气急败坏的说:“你们要在苏军内部发行MZD的军事著作。这简直荒谬之极苏军打垮了德军的精锐部队,而MZD他们用了二十到二十五年的时间只是玩弄玩弄梭标和刺刀而已。可是现在你们却在发行MZD的军事著作这是为了什麽?难道要向中国人学习将来怎麽打仗吗?你们作出这个决定时是怎麽想的?你们的脑袋是叫驴踢了,还是叫门挤了?马上给我停止这项又费钱又浪费时间的蠢事。”最后苏联军方只好把这些已经印好,准备发行全军的MZD的军事著作付之一炬,烧掉了。

其次,他们在中国“新开发区”没有游击战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的“**根据地”和最广泛的人民群众参与的基础。随着中国进攻部队滚滚向前的坦克履带,大批的生产建设兵团——这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武装力量和中国各省市、各部委的武装基干民兵以及大批的中国武装移民的进入,在“新区”,中国人员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俄罗斯民族人口数量,极大的震慑和控制了俄罗斯民族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远东在沙皇时期几乎没有什么人,是流放**者和罪犯的地方。苏联成立后,那些**者和罪犯早就在**胜利后返回了欧洲。

列宁和斯大林时代为了加强对远东的控制,对远东地区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移民,把在欧洲很多苏联的少数民族整体向远东移民,把苏联欧洲的地方腾出来给俄罗斯。这些被赶出自己家园的苏联少数民族很难从心里对列宁和斯大林统治的苏联有什么好感。车臣就是1944年,被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政府以车臣人同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由,将当时有38.7万的车臣人,几乎是整个车臣民族的全部强行迁出家园,驱逐到中亚哈萨克和西伯利亚境内,并撤消了车臣的自治共和国地位。现在中国的到来,这些饱受苏联俄罗斯民族欺辱的少数民族,纷纷的倒向中国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所以苏联要想在中国控制区进行“敌后游击战”,他们失去了最广泛的人民群众参与这个基础,怎么可能进行具有人民战争性质的游击战争呢。这就是这些苏联游击队注定失败的根本的原因。

【第二百七十六章宏思巨构】

提前把中华民族最凶恶的敌人——苏联解体,把它割碎成多个小块。但又不能影响整个国际**运动的存在与发展。别象后世那样,带头把社会主义阵营整黄了,使美国一家独大,使这个世界失去了平衡。

只有把最终解体了苏联使之丧失一个能和中国进行抗衡的力量,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中国这个几百年来的恶邻,才能使中国“占领开发的广大的远东地区”,不被苏联再夺回去。使之广袤的远东地区,真正的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的万代江山。

这是不是可能呢?

在对苏战争前,以邓峰为首的远东特工委就认真的考虑分析过这个问题,赫鲁晓夫为了夺取苏联的最高权利,他以苏联人民救世主的面貌,发动了所谓对于斯大林大清洗运动错误的批判,把斯大林掀下“神坛”打翻在地。并把斯大林以及斯大林发动的大清洗运动最大限度的妖魔化。虽然迎得了当时一些所谓“受迫害的人”的好感。但这一运动从根本上也动摇了苏联社会主义的根基。苏联国家内部和东欧各国在斯大林时代已经定型的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合法性,被赫鲁晓夫随着反斯大林运动推翻了。

反斯大林运动使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丧失了信仰,造成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东欧乃至苏联本身的动荡征兆越益明显。彻底否定斯大林,也使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严重的裂痕,东欧的事态发展更是超出赫鲁晓夫的想象和控制的范围。以致赫鲁晓夫后来也不得不为了缓解由于对斯大林的否定,而造成的国内外的动荡局面。他公开称斯大林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家,对于斯大林正确的东西我们还要坚持等等。苏共中央主席团也发表决议,强调:批判斯大林的错误不应导致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党的领导。要求维持和加强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意识形态的统一。但已经形成的裂痕能就这样的被弥补上吗?

不能否认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从1928—1937年,仅用了十年时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就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但同时也应看到,片面强调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第一,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落后。由于忽视了农轻重之间的协调发展,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滞后,这使得重工业超前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又受到制约。第二,由于重工业的发展建立在对农业和轻工业的剥夺基础上,农业和轻工业积累太少,使群众的生活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农业更是一团糟,在有苏联粮仓之称的乌克兰甚至出现过饥民人吃人的现象。

苏联国内的民族矛盾也层出不穷。由于沙皇时期长期推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殖民政策,在非俄罗斯民族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虽然俄国十月**后,一度承认各民族有自决权,使民族矛盾得到了一些缓解,但苏联仍采取对外扩张主义的政策,从1919年至1944年,先后吞并了独立的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乌克兰、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图瓦等国家和地区,并通过对外侵略和武力威胁兼并了包括罗马尼亚人、芬兰人等民族的大片土地。并在整个苏联推行俄罗斯化政策,民族主义被视为苏维埃和社会主义的对立面而受到严厉的打压,各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精英多被处决,各民族的语言文化和民族意识遭到摧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情况就变得越来越严重了,面对德**队突然入侵,苏联在战争初期一泻千里,伤亡惨重,一败涂地。在这个时候,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种十分缺德的少数民族政策,他们的意识形态让他们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在俄罗斯土地上的少数民族,有朝一日很可能成为德国法西斯的第五纵队。

所谓德国法西斯的第五纵队,就是可能成为潜在的,未来反对苏联的敌人。因此苏联采[奇书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取了一种把这些苏联的少数民族,从他们的原居住地迁移出去,迁移到一个特殊的保护区里边去,便于苏联当局进行控制。他们就是凭着这种想象就把苏联境内的这些有可能在德国人入侵的时候,成为俄罗斯的敌人的波兰人、芬兰人、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伏尔加德意志人、克里米亚鞑靼人、卡尔梅克人、车臣人、印古什人、远东朝鲜人等少数民族采取预防措施,实行了残酷的种族清洗和种族迁移。把他们监禁起来,或者把他们杀掉。还有就是在大清洗时期对少数民族的党员、知识分子、军人和其他无辜者的流放和屠杀,有些甚至被集体处决,这对苏联各少数民族的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思想冲击,极大的加深了各民族的不满情绪。

除了少数民族受到的非人待遇外,在经济上少数民族也没有从苏联受益。东欧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没被并入苏联前经济发展不错,尤其是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生活水平可以媲美北欧国家,但是并入苏联后由于苏联的一系列不公平的待遇和无耻的掠夺,他们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

尽管苏联一再宣称,苏联已成功的一劳永逸的解决了民族问题,但事实上苏联一直也没有能够溶解沉淀在少数民族心中对俄罗斯民族刻骨的仇恨,这些仇恨如同孕育的火山一样,在等待着一个契机总爆发。

而这次中苏之间的战争会不会成为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走向民族独立之路的契机呢?中苏之间的战火会不会点燃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走向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的熊熊烈火呢?

以邓峰为首的远东特工委认为这完全是可能的。通过这场战争,积极为解体苏联创造充分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