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超级鉴定师 > 第144章

第144章





纪渊几人在后面听得也不由得点头,赵卓这几句话便将瓷器的精髓说了出来,崔世烟眯起眼看着那罐子道:“不过,这个罐子看造型好象是三国时期的,但是又不象是真品。”

纪渊含笑道:“对,这罐子是现代的仿品,真正的三国原始瓷器的釉乃是用石灰石加粘土配制而成的,在氧化气氛中烧成,而且其造型都是仿当时的青铜器的。这一件瓷器的釉色上太过鲜明了一些,暗处看还好,这放到明处细看之下便会看出个蹊跷来。”

虽然赵卓身边所坐的只有几个人,但是却可谓是会场里最重量级的人物,包括两个博物馆馆长和一个一级鉴定师,还有个大学教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足已为参赛的瓷器下定论。

果然,很快的,这一件瓷器却被评委判断为是现代制作的赝品,那小伙大失所望,悻悻的耸了耸肩,带着罐子便离开了。

接着第二个上台的,是一个戴着黑色眼镜的中年男子,短发,圆脸,穿得很朴素,抱着的木箱并不大,明显里面装着是一个小件物品。

待到箱子打开之后,便见到乃是一件青瓷虎子。

此瓷器呈卧虎形,虎头高昂,嘴部张开成圆口形,器身部有线条纹及圆形戳印纹,象征虎的皮毛,腰部饰弦纹两道,胸前饰弦纹三道。四足屈跪腹下,虎尾上翘至颈部形成提梁,看起来惟妙惟肖。

观众席上顿时议论纷纷起来,瓶子罐子杯子之类的瓷器大家是见多了,但是很多人对于这虎子造型还是第一次见到,但是会场观众中也有不少知识丰富的人,便告诉不懂的人,所谓虎子便是夜壶,顿时引得场内一阵笑声。

虎子是在东汉时期出现,在两晋时期十分盛行,六朝时常用于随葬,其用途有两说,一说是盥洗用器,一说是夜壶,当然后面一种解释更为广泛一些。

至于其命名也有着传说,相传,西汉时飞将军李广善骑射,他一听说哪儿出现老虎,就常常要亲自去射杀。为了表示对猛虎的蔑视,李广命人铸成虎形的溺具,这就是“虎子”名称的由来。

其实象虎子非虎这种事情在古代十分常见,比如古代的床并非是简单的寝具,还可以是简易的坐具,在春秋以前,人们在床上摆放“案”,写字、读书、饮食、会客都在床上。直到唐代出现桌椅后,人们的起居饮食有了独立的空间,床才逐渐由一种多功能家具转变成专供睡卧的家具。

比起观众席的众人都探讨着虎子用途,而觉得新奇有趣的时候,圈内人所注重的则是这件青瓷是否是真品。

这一件虎子的外形虽然依旧古朴粗犷,但是明显有着一些精致之处,其通体施青釉,略泛青绿色,质感以目力来看颇为圆润。

因为虎子造型本就是两汉时期产生,所以这件瓷器也肯定只两汉及以后的产物。

纪渊饶有兴趣的问道:“小帆,你给我说说,这件瓷器是否是真品?”

见到爷爷要考自己,纪小帆很快的接口道:“这件瓷器应该是西晋时期的真品,看胎体为褐色胎,纹饰追求华丽,而且局部所使用的纹路也是西晋时期常用的纹路,如果能够摸一摸,我就能更加的确定。”

纪渊不由微微颔首,朝着赵卓笑道:“小卓,你看出了什么?”

赵卓呵呵笑道:“我和小帆的意见一样,的确是西晋真品,不过,我要加一句,这乃是西晋越窑出品之物。”

所谓越窑,乃是在东汉时期便已经创立的窑口,乃是当时中华古代南方最重要的青瓷窑之其经历三国、两晋、南朝、唐,一直到宋,延续千余年之久。

纪小帆不由吃惊道:“这是越窑器?”

赵卓颔首笑道:“这件瓷器无论从其厚胎、色泽釉层还是装饰的精致繁复上来看,都是典型的越窑瓷器。”

纪渊则是拂须笑道:“小帆,你还得跟你赵大哥多学习学习啊。这看不看出的窑口可就决定这件瓷器的价值了,若只是西晋时期一件普通的青瓷虎子,也不过两三千,但是若是越窑出土的,那价格可要翻上十几翻,怎么说也得三四万吧。”

纪小帆不由深深信服,受教的点点头。

崔世烟在一边嘿嘿笑道:“师弟的眼力真是越来越毒辣了,我还是揣测,你就一口下定论了。”

景瑶的眼中不由得流露出欣赏之色来,也没过多少天,赵卓已变得越来越高深莫测了呢。



第五十六章赛势如火

第五十六章赛势如火

果然,没过多久,评委们便判定这个青瓷虎子乃是西晋越窑之物,估价为4万5千。

参赛者们6续上台,藏品是五花八门,比起晚清民国时期比较常见的乃是盘罐瓶等造型外,这些距离如今几千年的时代所盛行的原始青瓷器却有另外的造型,有钵、洗、瓿、五联罐、唾壶、三足碗等等,让众人大开了眼界。

这些瓷器在价格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差距,近百人上场之后,价格最高的一件瓷器达到了一百多万,但是真正价格上了三四十万的瓷器数量都并不多,而且还有出现赝品的比例也颇高。

要知道,收藏古玩并非是一蹰而就的东西,大部分的收藏家对瓷器的收藏除了爱好之外,的便在于此物的升值,正因为如今瓷器可谓十年翻十倍的高价期,所以收藏者是日益增多。

不过,喜欢瓷器的爱好者并非每个都富得流油,眼光更是千差万别,所以很多人喜欢明清瓷器,但是真正入手的却并非是它们,而是价格相对比较便宜的原始青瓷和晚清民国瓷器,一来门槛较低,收藏资金就需要得不多,二来也可以练练眼力,三来其升值的度也很可观。

然而,造假者便是瞧准了收藏者的心态,对这类古玩进行大肆的仿造,导致了赝品丛生。

随着参赛者的上台后,很快便轮到了古玩圈子里的参赛者上台,这些人手里拿上来的都是自认为是精品的东西,而经过评委的鉴定,瓷器的价格也立刻突破了两百多万,而且出现了不少一百多万的藏品。

在热闹的竞争场合中,一脸自信的方路走上台来,虽然第一场比赛他失利败给了纪帆,不过此次却是信心十足的样子,以至于在上台前还轻蔑的瞥了其他二人一眼。

待到木箱子一打开,灯光照射下的乃是一件三兽足提梁盉,提梁盉即提梁壶,直口,圆腹,下承以三兽形足,流为兽头状,壶体另一侧饰一卷曲短尾。提梁为弓形,顶部两端饰有锯齿形棱脊,肩、腹部饰以四道连续的水波纹。

在灯光下,提梁壶的造型显得古朴端庄,釉色青中泛黄,施釉均匀,纹饰简洁明快,富有动感。

众人看得不由得啧啧称奇起来,看过一百多件瓷器,经过众多专家的点评下来,大家都好象上了一堂瓷器课一般,对瓷器颇有一些心得了。

这件瓷器的造型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其作工似乎比起同代的瓷器更显出几分精致来。

原始青瓷出现于商前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战国以前,由于当时工艺技术水平低下,原料处理未经精细的过滤、淘洗、捏练、陈磨等工艺过程,器物造型简单,胎体多有裂纹,釉色很不稳定,拿到现在来看,可谓是粗糙无比,古朴中带着沧桑的历史韵味。

到了战国时期,原始瓷的制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其烧结性能和器表施釉等方面均有很大展,器形规整,釉层厚薄均匀,釉色青黄,造型多仿当时的青铜器,有尊、鼎、簋、盉、豆、钟等,纹饰多以刻、划、捏塑等为装饰,具有纯朴简洁的风格。

这一件提梁壶造型规整,釉色均匀,就算是拿到西晋时期,也堪称当时的上品,更何况这乃是战国时期的东西。

评委们不由得细细鉴定起来,从造型到胎质,从釉色到纹饰,每一样都不放过,最终确定,这乃是战国时期的真品,断定价格为四百二十万。

四百二十万的价格一出,顿时全场轰动起来,前面也已经有几个古玩圈子里的参赛者突破了两百万,但是这一下子又拉出了两百万的距离,让人不由得惊愕,更有人声的议论着,不知道这2o出头的年轻人究竟是谁,手里竟然有这么个宝贝。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种看起来毫不值钱的罐子,若是被自己碰到,肯定连看都不会看上一眼,哪里知道竟比真金白银还值钱呢?

而对于这个价格,赵卓是一笑了之。

在如今的拍卖市场上,陶瓷、青铜和书画一直呈现着三足鼎立之势,而对于陶瓷而言,则是官窑、民窑和高古瓷三分天下。

官窑的价格自然不消多说,而历代官窑之中,唱主角的乃是康熙、雍正、乾隆这清三代官窑器,早在十年前,香港某拍卖行便曾推出一件曾经被英法联军抢掠的清乾隆款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经过几十个回合的激烈竞争,最终以2o95万港元成交。

第二年,明清官窑瓷在市场上大放光彩。一件清乾隆粉花蝶纹如意耳尊在香港某拍卖会上以33o45万港元拍出,一度刷新中国官窑瓷器的最高记录,令全世界为之惊讶。高端市场天价频出,一般清三代的青花、粉彩也都在市场上有不俗的表现。在瓷器历届成交前一百名中,清三代器占了61件。

除了清三代以外,每个朝代的官窑出品之物都倍受追捧,尤其是那些大收藏家,大企业家,尤其钟爱,都对这皇帝把玩之物有着较强的收藏**。

至于民窑,就象衣服有名牌和普通货之分,陶瓷市场也一样分为高、中、低档,高端市场上的精品官窑动辄百万千万,普通大众也只能是抬头仰望,指指点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