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重生之奇货可居 > 第122章

第122章





进入书房,寇丽萍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这是怎么回事儿?”寇丽萍指着席若斌和吴棣两个人正在摆弄的那台笔记本电脑问道。

“什么怎么回事儿?用电脑真的比用笔方便多了,写出来的稿子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再也不用画圈画引号了,而且······”席若斌一脸的兴奋,头也不抬的还在那儿摆弄那台电脑。不过他那打字的姿势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绝对是少林功夫:一指禅。

吴棣望着寇丽萍嘿嘿笑着站了起来:“那啥,大姐,这是振哥委托我帮席子哥买的,钱都给我了。”

“小振让你买的?”寇丽萍一脸的狐疑。寇丽萍得自寇玉梅的言传身教,为官清廉,从来不收什么不明不白的东西。

“嗯”,吴棣使劲的点了点头,一脸的真诚。

“真的?”

“不信您打电话。”吴棣一副无辜状。早就已经跟孙振串通好了,还怕你打电话咋滴?孙振说了,咱是资本家,小小的剥削一下没有啥大问题,将来公司盈利了算他的。

“信你一回,别摆弄了,吃饭。”寇丽萍瞪了一眼吴棣,转身走了出去。

寇丽萍做饭的手艺不是盖的,比那些大酒店的名厨们也不遑多让,吃得吴棣赞不绝口。寇丽萍笑笑照单全收,厨艺本身就是她自己得意的地方,也是她借以释放压力的方式。

“资本家,你说我今天在你矿上做的那个讲话怎么样?”寇丽萍笑着给吴棣和凌静茹分别夹了一块鱼。到现在为止,吴棣是极少数的几个敢在她面前讲真话的人之一。

吴棣把自己食碟里那块鱼的鱼刺细心地挑了出去,把凌静茹食碟里的鱼换到了自己的食碟里,做的是那样自然,甚至连凌静茹都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可是这一切却都已经落在了寇丽萍的眼里。

吴棣做完了这一切,这才抬起头来望着寇丽萍说道:“大姐,说句实话,今天你做的那个讲话如果就是你对秋顺县未来的发展思路,实在是不怎么样。”

“哦,说说看。”寇丽萍来了兴趣。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带动工农商渔业的同步发展,这可是经过自己慎重考虑才提出来的,以点带面,以面带片,最终形成全面发展的模式。

席若斌急得抓耳挠腮,自己跟吴棣讨论小说的发展大纲还没有讨论完呢,怎么老婆直接把话题起到政治上去了,这不是以权压人么?

吴棣笑了一下,开口说道:“我只是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供大姐参考一下,并不一定完全对。”

寇丽萍笑了笑,并没有接话,这个臭小子倒挺自信的,不一定完全对,那就是说他说的还是对的了?这几天的接触,她并没有跟吴棣讨论过什么过深的话题,在她眼中,吴棣是有些才华,不过那也只是局限于艺术方面,或者在商业上也有那么一点点,但是她不相信吴棣会在这种大局观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毕竟他太年轻了,眼睛能看到的也不过是一个方面而已。她刚才有此一问,也不过是想问问吴棣关于私有企业方面有没有什么建议,毕竟,吴棣也是私有企业主,她想听听这些‘资本家们’心里想什么。

“我认为,大姐你考虑的面太宽了,以私有企业带动工农渔商业的全面发展这个概念也太笼统,您并没有指出来未来发展的方向。大而全不如精而专,你是想要把秋顺县建设成一个大而全的的城市么?我觉得以秋顺县现在的实际情况来说是不切合实际的,就算秋顺县站在南海市那样的起点上,也不可能做到大而全,那完全是一二线城市的发展模式。按照我们秋顺县的具体情况来说,您不如为人们指出一条明确的路来,发展我们自己的特色,那样各职能部门贯彻起来也有一个方向,工作起来将会事半功倍。也只有这样,我们秋顺县才可能获得高速、快速的发展。”

“哦?说具体点。”寇丽萍来了兴趣,主动拿起酒瓶为吴棣满上了一杯啤酒,顺带着,席若斌也享受到了县委书记亲自把盏的待遇。

【感谢Rugiada朋友的打赏。感谢之余,老醉还得说一声,那些不登陆账号只看公众版的朋友们,那些登陆了账号也准备看盗的朋友们,一个收藏、一个推荐,您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好了,可是您难道真的不知道那对作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吗?动力,那就是想老醉这样的码字工更新的动力,所以,老醉恳请一下你们,活动活动您的金手指,拜托了。】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奇书网—http://Www.Qisuu.Com

第132章锰都概念

更新时间:2012-4-2712:01:07字数:3218

其实,席若斌也对这个话题比较有兴趣,自己无心于仕途,可是自己的老婆热衷于权势,如果说他不关心老婆的事业那是瞎话。只不过他给寇丽萍提出的很多建议都被寇丽萍冠上了‘假大空’或者是‘妄想’的名头,让他还是安下心来继续自己的创作吧,因为他提出来的那些建议基本上只能在小说里实现,也就是乌托邦,只能是存在于一个完全理想化的国度里。

看到寇丽萍的眼神,吴棣笑了笑,把手中扒好的一只虾放到了凌静茹的碗里,自己从餐桌一侧抽出一张餐巾纸擦着手。

“大姐,你在今天矿上的讲话中提到了仿效中南沿海地区的发展模式,我认为你可能并没有真正理解这种模式,或者是你考察的都是一些大中城市,并没有深入到中南沿海那些小乡镇中去看一看。”吴棣笑着说道。

寇丽萍眉尖挑了一下,刚想要反驳吴棣几句,可是猛然间想到,自己去年带团到中南沿海城市去考察,不就是考察的那些比较出名的城市么,县城也去了几个,但是大多数都是走马观花,至于那些小乡镇根本就连想都没有想过。在她的心中,既然要发展秋顺县的经济,当然要向那些成功的城市学习经验了?

“看来,你是去过中南沿海的那些小乡镇了?”寇丽萍嘴硬的说道。

吴棣笑了笑,那些地方他也没有去过,可是前世报纸上连篇累牍的介绍那些小乡镇,小县城的成功经验,自己的耳朵里都快磨出茧子来了。

“大姐,其实按照我们现在县城的规模来说,只是一个稍大些的城镇,所以,我觉得我们县的定位应该是定位在乡镇或者是小规模县城上,而不应该向那些大城市看齐。您看,在开发区热的时候,咱县里也建设了一个开发区,可是现在呢?恐怕县里从开发区拿不到什么回报吧?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特色,没有形成规模。”

寇丽萍轻轻地点了点头,收起了玩笑的心态。这个开发区还是她上任的上任在位时主持建设的,他离任时留下的就是一个乱摊子,结果寇丽萍的上任干脆把这个乱摊子甩到了一旁,有些放任自流的意思,现在这个乱摊子又交到了寇丽萍的手上,她也正在为这件事情头疼呢。

“大姐,我不知道你去中南沿海考察有没有去过几个非常有特色的乡镇,比如说大唐镇、柳市镇、钱清镇、上塘镇等等,他们的发展模式就很成功。”

寇丽萍又轻轻地点了点头,这些乡镇有的她去过,有的她没有去过,但是她从报纸上对这些乡镇也有一些了解。

“你的意思是专?比如说像柳市镇的工业电气,大唐镇的袜子?”寇丽萍开口问道。

吴棣笑着点了点头:“我打的比方是这些比较有名的乡镇,其实还有很多的乡镇,虽然他们并没有这么大的名气,可是他们的发展潜力却是非常大的。打个比方说,如果我们县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哪怕就是内衣、帽子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东西,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力,也会相应的衍生出很多周边行业来,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整个县的经济发展。比如你刚才提到过的柳市镇的工业电气、大唐镇的袜子,这两个乡镇其实本身并没有生产这两种产品的先天条件,这都是在政府的引导下有计划的发展起来的。相对于这两个乡镇来说,我们秋顺县还是有发展地方经济的先天优势的。”

“有什么先天优势?”寇丽萍问道。她已经到秋顺县就任将近两年了,不敢说对秋顺县了如指掌,可是对秋顺县的现状还是清清楚楚的。有山、有海、有平原,还有什么?人们的整体收入水平偏下,发展经济举步维艰。

吴棣笑了:“大姐,你别忘了咱们县有丰富的贫锰矿,这可是个宝库呀,可以生产碳素锰铁、电解金属锰、二氧化锰等等产品,而且可以衍生到干电池制造、工业用试剂、医药、化工、油漆、合成金属等等数不清的行业。”

“你是说打造一个锰都?”寇丽萍漂亮的眼睛立了起来。那个年代动不动就为一个特色地域冠上‘都’的美名,什么袜子之都、内衣之都、大葱之都、土豆之都等等不一而足。

吴棣呵呵的笑了起来,在后世,秋顺县不就是被人称之为锰都咋滴,各种锰产品加工厂林立,衍生出的行业数不胜数,只不过自己现在把几年之后才会实施的发展思路提前说了出来,没办法,谁让寇丽萍是孙振的姐姐呢。

寇丽萍已经沉寂到吴棣勾画出的这个锰都的蓝图中去了,席若斌呵呵笑着向吴棣举起了酒杯:“小棣,没想到你脑子里还有这么大的想法,如果你要是写小说的话一定会比我成功。”

寇丽萍白了席若斌一眼,为他夹了一筷子菜堵上了他的嘴:“你为什么不说小棣要是从政也会比你强呢?”

席若斌嘿嘿的笑了起来,这是他的软肋,也是他得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