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呼啸的枪刺 > 第36章

第36章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你们要个说法。人才在于发现,也在于作养和调理,更要保护。说了不少,我看你也明白了一些。好好想想吧。”

刘爱国沉吟了一会,指着叶扶苏伸出了一个手指:“一,给你一个警告处分,没意见吧?”叶扶苏当即表示了没有问题。刘爱国又伸出了第二个手指:“二,由于你对团里改革试验的突出贡献和这次抢险中的突出表现,团里决定授予你三等功。”

叶扶苏想了一会,对刘爱国缓缓的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了,回头我再好好想想,今后一定不让您失望。”

刘爱国看着眼前的这个不到20岁的“小兄弟”,突然有些怀念起了自己当战士时候的岁月。同样的积极上进,同样的满腔热血,也同样的年轻毛躁。是个好苗子呀。看着叶扶苏若有所思的神情,刘爱国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柔和的说道:“你考虑个问题,不要急着告诉我。给你2年时间,想好了告诉我:留在部队干下去,怎么样?”说完刘爱国转身走向了屋门。叶扶苏跟在后面,一直低头想着心事,把刘爱国送出了宿舍。

当晚,新兵宣誓仪式上,带领新兵宣读誓词的时候,叶扶苏突然发现曾经念过、背过无数次的誓词对他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触动: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忠于职守,努力工作,苦练杀敌本领,坚决完成任务,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背叛祖国,绝不叛离军队。

尖兵第一节掠地尖兵

新兵训练结束了。四班如愿以偿地获得了考核“总冠军”。还搂草打兔子拿下了队列和射击两项考核红旗。其中,叶扶苏对于新考评制度的了解确实帮了大忙;但是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周杰那丰富的带兵经验。

新兵在宣誓仪式后3天内陆续下到了连队。田毅被分到了一连一班,跟着马野兴高采烈地报到去了。而此时的叶扶苏已经来到了军区信息中心。

叶扶苏是在宣誓仪式结束当晚得到的通知。他将和独立团另外的三个同志一起去军区信息中心,进行为期两周的学习、培训,学习使用一套即将由军区统一下发的模拟电子指挥系统。其实,这套模拟电子指挥系统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来源于独立团的那套“扯淡”系统。只是经过军区信息中心几个月的攻关,这套系统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完善。系统本身被分为了几大模块,不同的部队除了公共模块外,都可以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获得针对性极强的应用模块。现在看来,这种设计思路并没有什么新鲜的地方,但是对于当时的软件开发而言,模块化设计还是属于很先进的理念。这是罗纹和叶扶苏一起反复商量才确定下来的系统架构方式:以独立团的应用为基础蓝本;其它功能模块的开发由军区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直接到各个部队、兵种蹲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叶扶苏参与了不少的工作。准确的说是叶扶苏很幸运的得到了罗纹的指导,使自己今后在软件研发和系统构造能力方面有了一个飞跃。

学习期间,叶扶苏基本上是跟罗纹一起渡过的。作为系统的始作俑者和开发者,叶扶苏其实大可不必参加这个培训。罗纹把他调来学习,主要出于一份爱才之心。罗纹甚至想劝说叶扶苏在复员后完成学业,然后再特招进军区信息中心。

两周之后,培训结束的时候,别人拿到的是一本培训合格证书。叶扶苏拿到的则是一个调研员聘书。这是军区为了鼓励基层指战员关心部队科技建设而采取的一个新举措,受聘调研员的干部、战士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拥有部分特权。比如为进行研究而拥有的资料调阅权力、车辆借调权力等。当然,这些权力是不违反相关政策条例,不影响部队训练的前提下才可以提出的。叶扶苏成了首批拥有调研员聘书的人员之一。

参加完培训回到独立团,叶扶苏才知道副班长严新复员了,自己也成了一班副班长。原来属于严新的铺位现在被分配给了田毅。看着同样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同样平整如镜的床单,叶扶苏怎么都觉得别扭的不成。没来由的瞪了田毅一眼。一年多的朝夕相处让一班的众人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彼此间的默契和融洽一旦被分离所破坏,让人一时很难接受。叶扶苏没能亲自为严新送行,所以体会还不是很深。而一向跟严新形影不离的张晨则是亲自把老大哥送上的火车。这几天他一直情绪低落,就连叶扶苏归队和新战友的到来也都难以提起兴致。一班这几天显得有些冷清,大家的心里都是别别扭扭的。也许只有时间才能慢慢让众人淡忘离别带来的忧郁。

日子似乎又回到了出操、上哨、内务、政治学习……这样单调的循环中了。趁着冬季训练量大幅度的降低,叶扶苏他们加快了资料的翻译和独立团内部计算机系统的建设。时间就这么到了1998年的开春。

就在新一年训练即将展开的时候,独立团收到了军区下达的命令:抽调独立团侦察连、一营一连及部分干部,组成参训分队,参加军区组织的代号“掠地尖兵”的陆航协同战术训练。这是军区为了实施科技强军,适应新型战争的需要,着眼“打赢”战略,组建一支快速反应部队的前奏。

去陆航基地的路上,杜为国告诉同车的一班战士,这次搞的“掠地尖兵”,参训的全是军区最能打的部队。整个训练将分在三个集训地进行。与独立团分在一起的是军区赫赫有名的“大红一师”分队。提起“大红一师”军区里没有人不说个“牛”字。从红军时期开始,这个师就已经是功勋卓著了,长征中就是“大红一师”负责断后,硬是打的追击的国民党中央军部队一度不敢追到距离30公里以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两山作战,据说“大红一师”从没有拿不下的山头,也没有守不住的阵地,几十年未尝一败。师里胜利的红喜报能够贴满师部的荣誉室,再加上又是从红军时期走来的部队,所以上上下下都用“大红一师”来称呼。据说该师现任师长曾经放出过话来:有机会的话会会美国那个“同名同姓”的美国陆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看看越战后他们有什么长进,友好切磋一下到底谁才应该享受这个荣誉称号。

看着车里不住感叹的战士,杜为国又好像不在意地说了一句:“这次军区组建快反(快速反应部队),他们是咱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名额可就一个呀……”

军区陆航基地的驻地建在一片平坦的谷地中。四周连绵的群山就像一位细心的母亲,将驻地环绕在自己温暖的怀wωw奇Qìsuu書com网抱中。冬天,“母亲”用身躯挡住了凛冽的寒风,让她怀抱中的孩子们免受那天寒地冻之苦;夏天,“母亲”又用身上的植被为孩子带来了阵阵的清凉。远处山坡上早绿的树木已经开始吐出了新芽,小草也奋力地钻出了封冻了一冬的地面,为群山染上了一片片亮绿。一条逶迤的小河从群山中缓缓的流过,虽是初春时节两岸已经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一排排错落有置的营房依山而建,巨大的停机坪几乎占了山谷的一半空间。不停起降地直升机呼啸着掠过地面,朝阳中迷彩的身影反射出一层橘黄色的光晕。

跳出卡车活动着因为一天一夜颠簸而酸痛的腿脚,战士们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

“好大一片营区呀!嘿!这是停机坪吧。足有好几个足球场大!”

“牛掰!这就是武装直升机!看,还挂着导弹呢。”

“好家伙,动静真大。这一排排的,看着就那么彪悍。”

一班的几个兵这时也跳下了汽车,马野伸着懒腰舒服得学了声狼叫。边上陈平捅了他一下,也加入了感叹者的行列。新兵蛋子田毅瞪着眼睛看着一架架不停起降的直升机兴奋得直搓手,拉过马野大声地问:“马哥,这么多型号的飞机,我都看晕了。你以前家里在部队,你给说说。”

“我也认不全,我们那里也没有直升机呀。这看着都差不多,说不好。对了,白狼,你成天抱着资料看,不是有直升机的么,认识不认识。给哥儿几个白话白话(北京俚语,说说的意思)。”

叶扶苏坐在卡车的保险杠上,看了一眼围过来的一大群一连战士,顺手从马野兜里掏出了香烟:“好,徒儿们听为师慢慢道来。”话音未落就遭到了众人一阵拳脚。

“唉,唉,别打,别打呀。你们看,现在起来的那架,新型号的多用途直升机――直-9A”一看犯了众怒,叶扶苏马上乖巧地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这是咱们自己研制的第一种10或14座轻型快速多用途直升机,是直-9的后续机型,还有直-9G。据说是1992年才首飞的。机长13.5米、高3.2米、最大起飞重量410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每小时280公里、最大航程860公里、最大续航时间5小时。”

看着众人来了兴趣,叶扶苏也来了精神:“那个,就是刚刚降落那个。法国‘小羚羊’性能牛的很。资料上记载,1971年5月13日和14日,这种型号的直升机创造了三项E1C级世界记录:在3千米直线航段上飞行速度达310公里每小时;在15和25千米直线航段上飞行速度达3.12公里每小时;在100千米闭合航线上飞行速度达2.96公里每小时。所以很多国家的军用和民用客户都订购了‘小羚羊’直升机,使用用途也从反坦克到交通监视各个领域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