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呼啸的枪刺 > 第64章

第64章



而蓝方也只能算是赢得了一个惨胜。目前总兵力仍然维持在8千人的蓝方部队,看似损失不大,但一个守备团、一支陆航大队的损失也不是原本就弱小的蓝军可以承受的。特别是陆航大队的损失,让有机会穷追猛打彻底至红方于死地的刘爱国,不得不停下了北进的步伐。

对于红军而言,他们最大的损失来自于后勤。两次被打掉的后勤基地几乎让红军没有了展开下一次战斗资本。根据对现在仅存的燃料和弹药补给储备统计,只够红军的一个坦克团和一个机械化团勉强发动一次全面攻击。同时,防空力量的丧失,也让红军处于了随时可能遭到空中打击的尴尬境地。蓝军方面随着失掉了一个陆航大队的支撑,想要一口吃掉仍然占有微弱优势的红军部队也变得难以实现。特别是越来越活跃的刀锋大队,随时都有可能威胁到剩下的那支陆航大队的安全。

已经坐了一个多小时了,对面的四位军区也是演习的最高指挥依旧一言不发地翻看着手中的资料。一式四份厚达百页的《强军演习第一阶段总结材料汇编》,已经被他们来来回回翻了两边。从几个首长面沉似水和越来越紧咬的牙关上,红蓝双方的指挥员都能够明白:“考试”成绩很差,首长很生气,后果……

啪嗒,司令员扔掉了手中的钢笔,推开眼镜揉起有些发麻的双眼。好久,长出了一口气之后,透过眼镜的上沿把对面的每个人缓缓扫了一遍:“左明,李焕章,你们红军是怎么打的?7天不到给我扔进去了一万五,后勤储备丧失殆尽,连指挥部总指挥都让人家给端了。这是一师打的仗?”一向对一师有所偏爱甚至是偏袒的司令员,怎么也不能接受那支曾经无坚不摧、稳如磐石的军区主力师把仗打成了这个样子。略有颤抖的声音说明他现在已经开始愤怒了:“怎么回事?谁能告诉我,参加演习的到底是不是一师?!两个装甲营攻击一个缺乏重武器,连级单位防守的滩头阵地,十几个小时寸步不前!一师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窝囊了?!一个机械化团、一个重炮团再加上两个坦克营,不到一个晚上就让人家收拾了。你们比民兵都不如!配给你们的防空力量为什么只会死守阵地,而不随着坦克部队机动?宫田渡浅滩为什么直到蓝军突袭后,还不知道提前占领桥头堡?军区刀锋大队为什么不优先打击敌人的陆航力量?这么多的部队主官,为什么在战略上可以夸夸其谈,在战术上没有一个人清楚的知道该干什么?!”

越说越是愤怒的司令员狠狠的把资料摔在了桌子上,盯着红军的两个总指挥大口的喘着气。左明和李焕章动了半天的嘴唇,一个字也没有说出来。他们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那一连串的问号和感叹号,每一个都砸的他们毫无招架之力,也把红军演习以来的行动部署砸的千疮百孔。一边的政委看看情况不妙,很是担心司令员把总结会变成了批斗会,赶紧碰了碰身边的陈东。军区上上下下都知道,两个司令员之间,有着将近五十年的战友情义。作为一个与左明、李焕章同龄的,刚刚走上军区领导岗位的贺政委,此刻就是磨破嘴皮子也未必有陈东的一句劝解管用。可是陈东一开口贺政委心里立刻后悔了起来。

“刘总指挥,你的陆航除了能当作悬空炮台以外还能干什么?”陈东欠了欠身,摆出一副准备长篇大论的架势:“红军可以利用手里比你们差了很多的机动能力,在演习的一开始就抢先占领文水岭。你们陆航为什么不行?你也是个团长了,文水岭的价值不会看不到吧?除了陆航,军区还给你们配备了电子对抗分队。你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用的?刀锋大队突破上川桥还情有可原,可是下川桥你又是让人家偷袭得手。一个坑里栽了两次跟头。你在想什么呢?演习区域西南角红军的坦克团整整藏了两天,距离你的指挥部不到40公里,你难道不知道在你的防守区域内进行必要的侦察、防御么?下川桥那么重要的位置,为什么调走那个陆航中队?”

陈东的音调不高,没有像司令员那样激动的直拍桌子。但是,平静语调下所说的话可谓是句句诛心。把原本就因为失误造成蓝军重大损失的刘爱国说得更加懊悔。有一度,刘爱国特别理解叶扶苏端着机枪、直着身子在阵地上扫射的心情。好好的一场大胜仗让自己一时的得意忘形给弄成了个惨胜。还不如像左明那样“战死”沙场呢。这一点守备团李团长倒是跟他深有同感。只不过李团长比他和叶扶苏走的更是远了好几条街,人家在得知守备禹山的三营全体阵亡,阵地失守红军坦克团逃脱以后,直接端着56半,冲向了留下阻击的红军坦克。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被点名数落的三个总指挥更是如坐针毡。对面的政委实在不知道接下去应该说些什么,只能又将求助的目光挪向了张绍宽。作为军区硕果仅存的三个老将军之一,张绍宽的军旅生涯可以说是最为辉煌。新中国成立那天不满14岁就已经参军的老将军,一辈子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历次兵棋推演、实战演习中,从没有遭到过失败。就连坐在他边上的两个老伙计,也常常被他杀的大败。三年前,为了能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张绍宽主动让出了军区参谋长的位置,自动降级接手了作战部。

“我也说两句。我觉得总的来说两边都有优点,也都有不足。优点不多但是突出,缺点不少也很可怕。战略上,红军是充分发挥兵力和装甲集团的突击优势,处处争取主动,力求在对手发挥空中优势之前就对对手造成全面的压迫。思路是对的,初期做的也不错。蓝军呢,虽然一开始由于保守丧失了主动权,但是调整迅速,合理使用了陆航对于装甲力量的优势。攻的上去,守的下来。这些都很好。但是你们的问题,也是很可怕的。先说蓝军,你们的问题,是没有形成一个立体的、全面的指挥思想。只是凭借某一种武器的某一个优势展开作战。电子对抗分队一直在一边看热闹。既没有对红方实施电子干扰,也没有对敌人进行电子欺骗等一系列动作。陆航运用的也仅仅限于当作悬空炮台使用。一句话,你们还没有掌握一支现代化军队作战的灵魂所在。顺便说一句,爱国你是侦察兵出身吧?那怎么能够那么轻视我军的特种部队作战能力呢?再说说红军,你们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自视过高,总想一口吃掉对手;二是没有弄清楚应该如何与一支拥有现代化武器的对手进行战斗。战术呆板,料敌不明,缺乏对策。这些我希望你们在接下来的演习中,一定要好好考虑,用足了手里的各种优势,想出针对对手的策略……

君武山区禹山蓝军后备指挥中心演习第十一日上午七时

叶扶苏盘腿坐在一辆装甲车的车顶上,一边磕着手里的野山杏,一边百无聊赖的用小树枝抽打着车身。狙击枪横放在了腿上。清晨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舒服的令人想再睡上一个回笼觉。

4天前,演习的第一阶段结束,获得了惨胜的蓝军与损兵折将的红军各自收兵回营。一连作为全独立团打的最为艰苦的一支部队,被刘爱国直接用直升机送回了新启用的禹山后备指挥中心。疲惫已极的一连战士有很多在直升机上就睡着了。下了飞机,大家根本懒得再走上几公里的山路回到指定的宿营的,胡乱找了个平整地方一头扎进草丛就睡了过去。要不是政委(现在应该叫副总指挥)带着人找了过来,还不知道他们要睡到什么时候呢。连续作战50多个小时,弟兄们实在是太累了。

接下来的两天,由于第一阶段演习结束,全连上下美美的睡了整整一天,然后在杜为国的带领下开始重新整备。41个一营一连的战士,再加上二营一连80多个残兵,汇合了因为救援禹山而被打残了的团侦察连,共同组成了蓝军渗透大队。

从军区开会回来的刘爱国在演习开始前的剩余时间内,把自己关在了指挥部那顶摆上了沙盘的帐篷。除去张建军偶尔进去谈谈准备的情况,整个蓝军没有一个人可以踏进那里一步。直到第二阶段演习开始,他才从里面走了出来下达了一连串的作战命令:

陆航大队采取轮流升空的方式,配合驻扎在周围的独立团三营和坦克营共同组成内圈防御层,除担当指挥中心的防守外,严密防守敌方刀锋大队可能的渗透袭击。

独立团二营,沿宫田渡浅滩、皇庄村、赵各庄组成西侧防线。

独立团一营扼守下川桥及其两侧的高地,组成北侧防线。

一营一连、二营一连和独立团侦察连残部组成渗透侦察大队,划分固定区域,在整个演习区域内,分成若干个侦察小组,各配备两辆装甲车,进行不间断的战场侦察、巡视。力求及早发现红军主力并顺藤摸瓜找到红军后备指挥部与后勤基地。尤其是后勤基地,更是重中之重。

除去上述的命令以外,刘爱国还把整个演习区域以文水为横轴,万家岭、文水岭、灵虎山为纵轴划分成四大区域。独立团一连一排和侦察连两个排各自保护一支电子对抗分队的进行全地域电子监控。此刻叶扶苏就是在等着出发的命令。

对于团长这番布置,叶扶苏简单的概括为“囚笼政策”,大有当年小鬼子对付八路军的“神韵”。不同的是,当年的八路军有着广阔的山区、平原可以周旋,又有着广大的群众为其提供掩护、补给。而红军现在,最大的软肋恰恰是周旋余地与后勤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