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北上南下 > 第二百八十一章暗流

第二百八十一章暗流



        正文]第二百八十一章暗流

        第二百八十一章暗流

        心绪飞快地从对文静的怀念中拉了回来。【全文字阅读.】

        这就是长期秘密工作养成的职业特点。

        揉揉脸,一副疲劳的样子,其实是借势擦去眼角的泪,心里暗暗提醒自己在妹妹面前不能这样。

        “小妹,你怎么来了?”

        乔星竹穿一件大红的连衣裙,本就苗条的身材给裙子一衬,显得更加修长。

        把小包椅子上一扔,顽皮地走到哥哥身后,帮他揉着肩膀。

        “给一梅姐打电话,知道你在这,学校出了这事,知道你不舒服,嘿嘿,小妹我不放心啊,今晚不做饭,我们出去吃吧,我请客。”

        星竹背着手,弯腰凑到二哥面前做了个鬼脸。

        真是个懂事的好妹妹。

        其实,乔星竹在隔壁,已经听许一梅说起了他的心情,她是有意打趣,帮哥哥调节着。

        手腕一看,五点半了。

        收拾了一下桌上的东西,突然想起啥,拿起电话拨了几个号码。

        “范秘书,恩,我是,明天上午我和公安局的同志去和平小学,水库的落成典礼我就不去了,你代表我去吧,还有,明天上午你帮我约一下中医院的院长,请他来我办公室一趟,时间啊,下午两点吧,什么,你和梁亮已经说好了明天?恩,你把他的电话告诉我,马上我来联系他。”

        随手在本子上记了下来,随即拿起另一个电话,拨了几下:

        “你好,请问你是报社吗?请帮我接一下采访部我找一下梁亮,对,好的,谢谢。”

        电话转接的档口,他示意星竹一边好好坐着。

        “我找一下梁亮,恩,对,你就是梁亮啊,你听出来我了啊,你真想找我?好的,晚上没事吧?到我这里来吧,对,好,我等你。”

        报社的事,他还是有些不放心。想找梁亮好好聊聊,了解一下。

        党报的社论,那是代表官方的立场,尤其在军管期间。

        临江从国民党手里接过来,那是一个即将全面崩溃的烂摊子,虽然军管会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他乔向文分管以来,竭尽全力,总算帮助一些大厂子运转了起来。但是,总体依旧十分脆弱,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然后,令人担心的舆论导向,却一刻不停地困扰着乔向文。

        放下电话,听星竹聊大学师生对投毒案件议论。

        十分钟转眼过去。

        敲门声响起时,乔星竹飞快地跑去开门。

        “星竹姐,你也在?”

        一米八的梁亮,长得阳刚帅气,两条弯浓浓的眉毛下,一双大大的眼睛,一兼白色的短袖衬衫,束在军库里,小伙子看起来很是英俊威武。

        一见乔星竹,嘴巴甜得很,三大队的时候,刘一凡、梁亮和乔星竹三个人玩得最好,虽然,两个人都比她小,一个二十二,一个十七。

        “乔主任,我来了。”

        看见乔向文在,小伙子忙恭敬地打了招呼。

        “梁亮,怎么样,记者当得很过瘾吧?看过你写的几篇大块头报道,很有深度呢。”

        没等哥哥开口,乔星竹抢先开涮。

        乔向文笑着听两个人说着话,自己先一旁批阅了一会儿文件,他还要琢磨琢磨怎么和他聊那事呢。

        年轻人在一起,说不完的话儿,尤其是三大队那段难忘的经历,早已把那里走出来的一千来号人牢牢地团结在了一起。

        六点多钟,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乔向文一看,合起文件,站起身。

        “两位,走,一起吃饭去。”

        梁亮一听,乐了。

        “领导请客,我今晚要放开胃口,猛吃一顿。”

        走过秘书处的门口,星竹跑进去,亲热地和许一梅打招呼。

        其他人都下班了,就这个处长还坚守阵地。

        乔向文为秘书处长立下的规矩,重要的一条就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

        “一梅姐,晚上你有事么?一起出去吃饭吧,我请客。”

        “白兵刚才说不回家吃饭,你们学校那个案子,你二哥凶着呢,要白兵他们三天破案,他还哪里有心思回家吃饭?”

        乔向文在门口听见,摇头。

        这么重大的特务投毒群案件,明天省里准要过问,越早破案越主动,否则消息越传越不利,对临江老百姓的心理影响太坏了。

        星竹和许一梅挽着手走在前面。

        乔向文和梁亮走在后面,走到院子里,和司机说了一下,让他早点回去。

        让小马晚上也自由活动去了,警卫员其实也很辛苦,整天跟着他,没有任何自己的时间。

        当夕阳的那一抹余辉,飘过树顶的时候,整个城市变得分外的美丽。

        公安局门口的重庆路,商家林立,红灯笼、黄幡子呼啦拉的飘在饭店茶馆的门口,老板老板娘殷勤的招呼着客人,说笑声,叫卖声,讨价还价的声音,延着青石板的街道曲曲折折的环绕着。

        面对三大队的头,也是他参加**后的第一个领导,梁亮毫无保留地介绍了他了解的情况。

        加入报社以后,因为他以前在印度尼西亚大学学习的就是新闻专业,而且又来自南下队伍,所以报社领导对他十分器重,进入报社一个多月,就让他担任了采访部的副主任。

        他干得更加欢快。

        因为一个人单身在临江,所以他经常主动要求晚上在单位值夜班,也就是值夜班的过程中,他了解了一些情况。

        夜班,是报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白天记者所有的采访稿件,经过领导的审定,国内外通讯社的通稿,在接收后经过领导的划定,最终一起汇聚到夜班编辑这里。

        如果说记者是采购蔬菜,那么夜班编辑就是负责炒菜的厨师。

        如果说记者买回的是布料,那么夜班编辑就是精巧的裁缝。

        临江日报一般都是每天大清早就与市民见面,而夜班人员为了精心准备这道早餐,辛苦了一整夜。

        每天夜里,值班编辑要负责把记者自己才采写的稿件和外来通稿,统一排版,制成小样经主编审定后,送印刷厂。

        梁亮自己遇到过一次,也听别人说起过一次,都是在小样审查完毕以后,接到上级电话临时拉掉了稿件,换上上级统一提供的社论。

        这事弄得主编和夜班编辑们意见很大。

        临江解放的这段时间,报社采编人员尤其是一批年轻的记者们,面对全新的生活,大家都投入了高度的热情,去捕捉采访临江的新变化,反映各行各业的新成就。

        梁亮所在的采访部,对此意见最大。

        为啥呢?

        记者根据上级的宣传政策和自己的学习理解,经过深入采访,写出的很多报道,一比较这些社论,却现,口径不统一啊:

        记者们采访广大工人,大伙希望翻身做主人,多生产,用主人翁的干劲多为国家出力流汗;

        社论里鼓励工人们团结起来,开展工会活动,和一切剥削者做坚决斗争;

        记者采访民族资本家和一些工商业者,他们拥护**,支持军管会,希望在新时期的临江建设中多做贡献;

        社论里却对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不加区分,声称新社会里坚决不允许剥削现象存在;……

        记者们迷惑了。

        主编们吃不准了。

        三天两头,就会接到上面的训斥、批评。

        难道,真的大家把关系临江大局的舆论导向搞错了吗?

        令乔向文感到意外的是,今天那篇二版头条的稿件,作者正是梁亮。

        别看小伙子此刻开开心心的,其实,就在刚才,还挨批了。

        批他的人还非同一般

        第二百八十一章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