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篡隋 > 第一百六十一章 山西战场

第一百六十一章 山西战场



        七月十五。

        一早。徐茂公便率瓦岗军拔营,爽利地退往黎阳仓,他并不担心秦冲会毁约追击,因为他相信,以秦冲的雄主之姿,是做不出这种背信

        弃义之事的。

        果然,秦冲没有追击。

        七月十六。

        秦冲留王伏宝的右威卫镇守邺城,以防瓦岗,并与正在山东征战的侯君集部遥相呼应,自领左、右骁卫、左威卫、御林军共计十五万众

        星夜往援山西。

        ……

        却说山西战场。

        六月初一,李世民率六万唐军渡过黄河,进抵龙门,与裴寂会合。可怜裴寂只剩下万余残兵,个个士气低落,军容不整,根本是将无斗

        志、士无战心。

        李世民大怒,传李渊旨意,令裴寂回京待罪,然后整肃残军,数日间士气大振。

        六月初四。

        李世民留部将刘师立守龙门,又令李建成部将冯立、谢叔方、尔文焕、桥公山等返回长安。重组左三军,自领六万本部唐军,杀奔绛郡

        ,来战李靖。

        六月初七。

        李世民进抵绛郡西南,在柏壁扎下营来。

        柏壁,是一座关卡,位于吕梁山脉南端,是龙门之屏障。除此之外,还扼守临汾盆地的南端入口,而临汾盆地的北端入口,便是赫赫有

        名的雀鼠谷。

        所以,只要柏壁在手,一可拱卫龙门、保护关中,二可威胁赵军粮道,使李靖尾难顾。

        由此可见,李世民战略眼光之高。

        而李靖,自五月二十日攻取绛郡后,便没有再用兵:一来,大军连夺临汾、绛郡,急需休整一二,二来,此时已进入雨季,雀鼠谷泛滥

        ,粮草不继。

        这样的情况下,若贸然进兵,一旦稍有不测,必遭惨败。所以,李靖明智的屯守绛郡,以待时机。

        结果,等到了李世民的东来。

        然而,说来奇怪。

        自六月初七,李世民屯兵柏壁以来,唐、赵两军末有一战,都只是静静地观望着。

        原因却很简单——双方都没有粮食。

        李世民星夜东进,增援河东,所携粮草十分有限,根本不足使用,而关中的粮草也需要时间筹措,一时也供应不上,于是,李世民只能

        就地想办法。

        但令李世民头痛的是,经过裴大才子‘坚壁清野’政策的祸害,河东百姓纷纷逃入了深山,想征粮,对不起,找不到人。

        李世民无奈之下,只好命人四处张贴榜文。说裴寂已被治罪,自己奉皇命来守河东,百姓可各自出山,安居乐业,这样,河东百姓才纷

        纷走出山区。

        这样,李世民才渐渐征到了一些粮食,随即,关中的粮食筹措完毕,援援不断地运上,唐军的粮荒才终于宣告缓解,但时间却一晃也到了七月中旬。

        赵军也是如此。

        这该死的梅雨季节,雨下个不停,赵军最主要的粮道雀鼠谷都泡在了洪水中,太原充足的粮食干瞪眼却运不上来,只能就地筹措些粮食

        来应应急。

        然而,临汾和降郡也被裴寂祸害得不轻,收获有限,愁得李靖直掉头,任他谋略盖世,也凭空变不出粮食啊。

        等啊等,这该死的梅雨季节终于结束了,太原的粮食迅地运了上来,赵军这才结束了勒紧裤腰带的艰难日子,而这时间却也一晃就到

        了七月中旬。

        这样,才有了唐、赵两军静坐一个多月的奇怪战争。

        然而,等一有了粮食,平静的局面立时打破,唐军、赵军开始频频派出斥堠。窥探对方虚实,一时间,双方虽末有大战,但斥堠间的厮

        杀却十分惨烈。

        短短数日,便各自损失了上百名斥堠。

        七月二十一。

        这一天,意外生了——

        ……

        一早。

        李世民乔装简从,只带了两名亲卫便来窥探敌情。

        整整一天,李世民将绛郡附近的地形摸了个通透,而时间一晃就到了傍晚,绛郡附近多山,夜间赶路很危险,所以,李世民便打算找个

        山洞休息一晚。

        山区吗,山洞多的是,很快就找到了。

        两名卫士赶紧生起篝火,驱赶夜间山里的寒气,并防止狼啊什么的野兽靠近洞穴,然后,李世民吃了一点随身随带的干粮,便在洞中静

        静地熟睡了。

        ……

        却说李靖。

        因为绛郡城小,只有不到三万居民,而六万赵军实在太多,塞之不下。所以,除了留一万人守城,李靖则自领主力五万人在城北扎营,

        以互为犄角。

        转眼间,天渐渐黑了。

        李靖有个好习惯,每夜必定巡营,少则一次,多则两次,以检查有无疏漏,防止敌军偷袭,这一夜。刚过吃晚饭,李靖便照例带二十余

        名亲卫巡营。

        李靖巡营,很是仔细,除了营内,军营四周,也会查看,结果,在军营北边三、四里外的一座小山坳里,现了问题。

        “军师,”

        有亲卫眼尖,忽然跳下马,趴近地上:“您看,这里有马蹄印。”

        “噢?”

        李靖跳下马,仔细一看,借着明亮的月光,果然现地上有一串马蹄印,印迹跟赵军骑兵不同,却是唐军的样式,而且,四周还有些打

        坐休息的痕迹。

        “是唐军斥堠。”

        李靖立时判断出来:“而且,印迹很新鲜,估计不过一个时辰。天色早晚了,这些唐军斥堠肯定来不及回营,应该就在附近休息,走

        ,抓住他们。”

        “诺。”

        众亲兵奋然答应,斥堠一般只是三、五成群地活动,而他们却有二、三十人,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白捡般的功劳。

        当下,李靖领头,一行人循着马蹄印,便搜寻而去。

        很快,半个时辰过去了,李靖一行人已搜索下去四、五里山路。

        “军师,您看,有火光!”

        忽然。一名亲兵惊喜地向右前方一指。

        李靖顺势一看:果然,朦胧的夜色中,前方百十米外,隐约有个山洞,而洞中,一团火光正欢快地跳跃着,像是指路的明灯一样给李靖

        指出了方位。

        “下马,悄悄围上去,不要出声。”

        “诺。”

        当下,李靖领头,一行二十余人拔出兵刃,悄悄下马、围了上去。

        眨眼间,李靖一行便逼近了洞口二十步之内,遥见火光之中,有三匹战马正卧伏在洞口,轻轻地打着响鼻,看其马鞍装具,确是唐军的

        制氏骑兵装备。

        人一定在里面!

        李靖一行人交眼了一下眼色,留两人照顾马匹,其余二十余人越加轻手轻脚的摸了上去,想抓个活的。

        ……